- 別讓工作傷害你:職場可以很幸福
- 馮頌陽
- 4676字
- 2018-12-31 23:55:28
序言 你的工作在傷害你嗎
從新聞報道說起:工作為何如此傷人
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中國多家報紙報道了智聯招聘一個令人驚訝的調查結果。
一萬多名職場人參與的調查顯示,只有12.2%的人覺得工作是快樂的,表示工作很痛苦、想換工作的比例高達41.9%,感覺工作時不快樂比快樂多的有35.2%,感覺非常好的比例僅為1.1%。
在近九成(87.8%)不快樂的職場人中,認為不快樂的主要因素源自工作的,達到71.2%!
我們一向都知道工作很傷人,但是沒有想到,它會這么傷人。
美國著名的廣告狂人、《時尚》雜志多期封面創意策劃人喬治·路易斯曾說:“工作就是對人的蓄謀傷害,幾十年如一日?!倍@個路易斯先生,稍微翻翻他的傳記你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極富熱情,并且在工作中得到極大樂趣的人。
在培訓課上,我們有一個填空作業:
工作,不僅僅是完成任務,它還是一種_______?
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會昂然回答:工作是一種享受。這真是非常美妙的答案,我們一點兒也不懷疑這部分學員的真誠,也完全相信他們講的是肺腑之言。但是,就算是這些在享受著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就沒有受到過任何傷害嗎?肯定不可能。
生涯規劃大師們往往又提供了很多的誤導。威名赫赫的蓋洛普,前幾年花大心血出版了《首先,打破一切常規》(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書中宣稱:根據他們的研究(調查了100萬名普通員工、8萬名經理,耗時25年),你的理想工作應該是你最喜歡也天生最擅長做的事,這樣的工作簡直能夠(并且應該)和娛樂融為一體!
換句話說:工作簡直就應該跟玩兒一樣充滿樂趣!
蓋洛普曾舉例說,一個優秀的會計師,“在賬目對平的時候”,他會微笑,他的內心會欣喜若狂,他會想:“太完美了,再來一次就好了!”蓋洛普說:只有這樣的人、這樣的狀態才適合做會計師。
何其謬矣!
舉個例子,踢足球是很快樂的吧?對于熱衷踢球的小男孩來說,肯定是的。當小男孩成為職業球員的時候呢?踢足球還能那么單純地快樂嗎?嚴酷的體能訓練,嚴格的戰術要求,日復一日單調的重復訓練,再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想怎么踢就怎么踢了。踢球的樂趣還剩多少?
畫畫、彈琴,這是多么浪漫、多么優雅的事情啊,以此為職業,應該很快樂吧?可是殊不知,畫家戶外寫生,日曬雨淋,蚊叮蟲咬,愉快嗎?韓國電影《雛菊》里,那個美女畫家為了過河畫雛菊,撲通一聲掉進河里,畫具盡失,很開心嗎?彈鋼琴輕松?你難道沒有聽說過,舒曼練習彈鋼琴,手指頭都殘廢了?
真的作為一個職業時,哪一碗飯容易吃呢?
蓋洛普的理論沒有錯,職業生涯規劃也絕對應該做,只是:
即使你的工作是你天賦所在,即使你的工作本身是你最喜歡做的事,即使你是把喜好、愛好、嗜好當成了工作,你也會發現:它仍然是艱辛的、繁瑣的、單調的、重復的、乏味的,日復一日,毫無新意。
何況,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工作往往還談不上符合天賦和興趣。設想一下這些工作:
職場情境室
1.高速公路收費口的收費員:每天都是面對一個小窗口,把一張卡片送出去,這樣持續好幾年。
2.學校食堂廚師:永遠在燒豬排和雞腿。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還在孕育靈感,已經兩個星期顧不上吃早飯了。
4.外科醫生:剛剛睡著,馬上叫我做一個3小時的手術,至少一周一次。
5.寵物商店店員:生意不好,還要一早就過來聽著20條狗的叫聲一整天。
6.公交司機:我開車不用你指揮,這條線路我開了3年了。
7.門市部銷售員:產品不好賣,8點上班就坐在店門口,一個人,坐到晚上6點,今天沒有一個顧客,和昨天一樣。
8.公司職員:晚上兩點下班,第二天還要8點上班。關鍵是路上還要一小時。這樣已經一個月了……
這些工作,哪一樣符合你的興趣和天賦呢?
2009年夏天,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讓我們這些關注職場快樂的人哭笑不得。
職場情境室
2009年初,澳大利亞昆士蘭旅游局在網上公告,要在全球范圍內招聘一個大堡礁守島人(看護員)。工作是探索大堡礁各個島嶼,每周通過更新博客和網上相冊、上傳視頻、接受媒體采訪等方式,向外界講述自己的探奇歷程。
旅游局向看護員免費提供風景絕佳的海景別墅、看護員所在國至澳大利亞往返機票、島上交通費和往來大堡礁島嶼間交通費等。碧海銀沙、人間仙境,工作就是免費旅游,半年時間竟然還有10萬美元的薪水!這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一時間,這個公告的點擊率超過百萬。
經過數月選拔,英國人本·索撒爾擊敗約3.4萬名競爭者,獲得了這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索撒爾定于2009年7月1日開始工作,可是就在投入工作前,他的反應卻讓人大跌眼鏡。
2009年6月14日,諸多網站同時報道:“索撒爾獲世界最好工作仍抱怨”。索撒爾日前在接受英國《太陽報》采訪時承認,自己登上大堡礁后,將會懷念在英國的日子。他說,盡管大堡礁地處熱帶,但白天比英國短,“晚上8點天就黑了。”他還說,大堡礁炎熱的天氣不適宜燒烤。
一些英國媒體評論說,索撒爾變成了一個“不停抱怨的家伙”。
得到這樣的工作還抱怨?
看來,工作的快樂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做這個工作的人,在于這個人如何調整自己。
那么,怎樣才能使工作快樂、幸福起來呢?
從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到老邁退休的那一天,每一天從清晨到傍晚,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間都獻給了工作——最好的年齡、最好的光陰。
如果工作能夠快樂,此生如同天堂。
如果工作帶來痛苦,此生即是地獄。
工作可以快樂,工作也應該快樂。我們應該跟工作一起舞蹈。
可是,現實生活中,工作不快樂的人實在太多了。
從職業化的角度看,很多人用生硬的方式處理職場的諸多問題,最終讓自己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傷害。其實有很多處理職場傷害的現成的、成熟的方法,他們卻不會使用。
也許,介紹一些職業化的思維和觀念,最終能增進一些人的福祉。外企千錘百煉的生存哲學和中國古代傳統智慧的結晶,融合成了本書的核心內容。
概括地說,這本書寫給兩類人:新畢業的職場新丁,以及工作得不夠快樂的職場老手。
給職場新?。嚎鞓返厝谌牍ぷ?/strong>
如果你剛剛從高校畢業或正準備畢業,你肯定知道:近幾年,中國每年都有超過百萬的應屆畢業生不能當期就業。
就業壓力已經很大,卻還有很多公司排斥應屆生。許多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都說:“我不愿意招應屆畢業生?!备猩跽邥f:“我再也不招應屆生了!”
為什么?
社會上對剛出校門的社會新人的普遍評價是:
- 驕傲,不切實際,眼高手低,不堪重任;
- 自我,任性,人際能力差,脆弱,抗挫力差;
- 跳槽草率、頻繁,沒有忠誠度。
這顯然不是一種好的評價。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從這層層迷霧中脫穎而出,如果你想要證明,你跟上述的“一般的、普通的、通常的”社會新人絕對不一樣。你需要讓你未來的雇主看到,你擁有完全不同的工作哲學和工作習慣。
你對如下問題有充分的理解和準備嗎?你理解(并認同)如下的職場生存哲學嗎?
1.剛畢業,就是打雜、吃苦。一輩子里最不值錢的歲月,現在開始了。
你知道嗎,公司通常認為,新人無法承擔重要的工作,短期內通常也不可能產生很大的價值。公司對你,實際上是“貌似熱情、心存疑慮”。
在公司里,前輩員工的意見常常比你的想法更切實、更有效,即使這個前輩學歷、智商都不如你。
沒有人需要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把自己面前的“小事”踏踏實實做好,是在職場存身的第一步。
“盡一份本分,得一分本事?!蹦芰κ窃谌粘5墓ぷ髦兄鸩椒e累的。
2.與上司和同事的關系決定你的未來。
同事關系就是現實的純粹的合作關系,我們到公司,不是來交朋友的。雖然融洽的關系能讓自己工作得更好,但這只是達成工作目標的工具,不是目的。
你對上司可能有很多情緒,但只應有一種情緒,就是——愛。
團隊的價值,在于它能夠成就個人永遠無法達到的奇跡。現代社會,沒有誰頭上帶著“沒有團隊精神”的標簽而能在職場發展得順暢的。
3.穩定的工作才能有良好的積累,才能有長遠的發展。
就業不是超市購物,我們根本沒有資格按自己的喜好挑挑揀揀。
工作的興趣是需要培養的。以內在的、持久的興趣替代一時的新鮮和熱情,是保持工作熱情的不二法門。
“滾石不生苔”,頻繁跳槽無異于慢性自殺。
4.工作技能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
只要你不是家財萬貫的“資方”,那么,你就是一個普通的“勞方”?!皠诜健蔽ㄒ粨碛械?,就是自己的勞動力。你以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生存的物質資料。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問題就是:提升你的技能,提升你的勞動力可以換取的物資的水準。
技能的習得來自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簡單重復的工作。完成“邊際工作”(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會讓你得到“邊際能力”,持續的邊際能力的獲得,會讓你在眾人中脫穎而出。
如果你是社會新人,這本書在這幾個方面能向你提供有效的幫助:
- 理解職場,理解職場生存哲學;
- 建立合理的對待工作和公司的態度;
- 培養專業的行為準則,包括至關重要的團隊精神和人際能力;
- 消除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調整到相對務實、謙卑、低調的狀態來進入公司;
- 順利融入職場,成功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
- 減少你進入社會時的不適應和可能蒙受的傷害。
最終,給你的職場生涯一個出彩的開場。
給職場老手:跟工作傷害說“不”
如果你一直工作得很快樂,你就完全不需要看這本書。如果情況并非如此,可能你會接受這樣的說法:能讓工作變得快樂,需要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培養。
能達到快樂的人生,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能工作得快樂,也需要培養一種境界,獲取一種能力。
曾有朋友說:這是什么世道,連快樂都需要學?
快樂不需要學嗎?科技越進步,我們真的越快樂了嗎?
2008年,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關于快樂的,這門課在哈佛雄踞“王牌課程”之位,專家們說,也許,這還僅僅是這門課風靡世界的開始。
有人說,20世紀的最后10年是焦慮的10年,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則是憂郁的10年。越來越多的心理疾病如影隨形,侵擾了人們的生活。
在美國,抑郁癥的患病率比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發病的平均年齡也從那時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更多的國家,在步美國后塵。1957年,英國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鞓?,而到了2005年,感覺很快樂的人只剩下36%——與此同時,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卻提高了3倍!
中國的情況也不樂觀。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曹芬元曾在報告中指出:“從臨床觀察上看,這幾年中國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等各類心理疾病患者以及被心理疾病困擾的人數都在增多?!?/p>
精神病學專家鄭良緣透露,北京市作為精神疾病高發地區,各種精神、心理障礙人群超過100萬;2008年,成都市有嚴重心理疾病患者12萬,中等患者21萬;2006年3月,西南民族大學心理健康中心結束了一次為期3年的心理調查,數據顯示,成都高校大學生有自殺傾向的比例高達3%!
2009年9月的調查數據更加讓人觸目驚心:中國目前各類精神疾患超過1億人,抑郁癥患者3000萬!
想一想,在我們生活的大城市,1億和3000萬,意味著什么?我們周圍的人當中,有多少已經患有精神疾病?
在心理疾患的產生和緣起中,工作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我們清醒時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工作,可是,在工作中,大多數人感覺到的不是快樂,而是疲憊和受挫。
工作中,我們常要面臨:
- 總是不高興的上司;
- 永遠達不到的工作指標;
- 敵對的同事;
- 以自我為中心的客戶;
- 反復解決同一問題,卻沒人看到自己的成效;
……
我們經常會心情壓抑,肌肉疼痛,睡眠不足,早上提不起精神起床。甚至想離開這家公司……
面對這么多問題,快樂工作還可能嗎?
可能,不但可能,而且看起來還是必需的,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既然我們必須花費這么多時間——而且是我們最好的時光在工作上,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工作得快樂。否則,我們的人生該是何等的黯淡。
如果工作讓你不快樂,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
- 調整對工作的感覺,發現工作的樂趣,找到快樂工作的方法;
- 培養對自己所在公司的認同,減少“認知失調”帶來的刺痛和創傷;
- 建設性地處理人際關系,享受工作中的溫暖和關愛;
- 處理工作中的傷害;
- 通過改變思維,改變對現實的理解來改變情緒、調整感受,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