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幸福工作的四大法門

要讓自己工作快樂,有幾個關鍵。

投入

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做。周國平說過:“全力以赴地投入是達到幸福的唯一途徑。”聽起來我們像是在替老板給你洗腦,是不是?

生活里有很多事情是你一定要知道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如果不投入,就沒有樂趣。全力以赴和投入,才能讓你有幸福感。即使你不相信,也不影響這個結論的正確性。

談快樂工作,絕對避不開一個概念就是富足心態和匱乏心態。

  • 假設你去菜市場買蔥,如果你跟菜販說:“我只需要兩三根就夠了,我還是給你那么多錢,你就少給我兩根好了,不然拿回去也是浪費。”這就是富足心態。
  • 匱乏心態的人做法就完全相反:我付了錢的,哪怕拿回去爛掉,也要拿回去,因為這是我的!
  • 如果晚上看到路邊有農民賣水果,富足心態的人會想:筐子里只剩一點點了,我替他買下吧。哪怕其實不是很想吃,買了,農民可以早點回家……匱乏心態的人則會想:憑什么我要幫他?我現在不想吃啊,至于他回不回家,跟我有什么關系?
  • 如果你的公司請老師來上培訓課,培訓師允許學員拷貝課程資料,“反正內容都是對大家有益的,多多散布也是功德”,這個老師顯然擁有富足心態。
  • “什么?提供電子版資料?沒門!我還靠這個吃飯呢。你拿去了,以后跟我搶生意,我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用說,這位老師是匱乏心態。
  • 朋友相處,你總會看到有一些人總是慷慨豪邁,爽朗好客,另一些人卻從來不肯買單。他們的想法似乎也很合理:“憑什么?飯局又不是我召集的。誰召集誰買單。”

想知道為什么我要分析、介紹這兩種心態嗎?原因很簡單——富足心態的人工作更投入、更快樂、也更成功。一般說來成功者都是富足心態。而匱乏心態的人由于比較吝惜,不怎么投入,工作上得到的樂趣比較少,個人發展的空間也比較小。

原因何在?

富足心態的人自我感覺富足,所以不大計較。不管拿的是多高或多低的薪水,他們都更可能不計代價地付出體力和精力。他們會說:“力氣是奴才,用了還會來。”他們很少考慮是不是付出“太”多了,是不是吃虧了。

匱乏心態的人則相反,他們通常都很有原則和界限,不會很投入,也不肯多付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非常合理的解釋。通常的說法是:“我憑什么做那么多?”“憑什么要我承擔這個?”“憑什么要讓他占我的便宜?”“我憑什么要幫他?”

匱乏心態的人不知道,這種狀態往往是對自己未來發展的致命傷害。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的月薪是2000元的時候,在什么情況下,公司會愿意給你提升到3500元?

是不是只有當公司發現,你其實不止價值2000元,差不多已經值3500元的時候,公司才會把這多出來的1500元給你?

這是不是意味著,其實你必須把這1500元的差額先做出來給公司看,你才可能拿到它?

在公司里,當你想要加薪時,需要做到:預先地、額外地、無償地提供你想要的那部分差額,之后你才會從公司得到它。

如果你是匱乏心態,你可能這么做嗎?那,你還可能得到加薪嗎?

一句“憑什么?我才拿那么點工資,我為什么要這么做?”遏制了你大部分的上升的機會。

在職場,工作主動性分為五個級別:

1.等著被指派工作(最低級);

2.詢問應該做什么;

3.提出建議,然后采取行動;

4.采取行動,但馬上提出建議;

5.自己行動,然后按程序匯報(最高級)。

問一問你自己,通常來說,你屬于哪個級別?你是思考的腦,還是等待的手?

職場加油站

美國大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年輕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被公司派到新奧爾良學習棉花經營。但他一到那里就發現了別的賺錢機會,立刻給公司發了一份電報,說可以在此買一船咖啡。

公司收到電報后大為震驚,因為公司并沒有授權摩根做這樣的業務。立刻回電報制止:“千萬不要買咖啡,第一時間把錢匯回公司!”

這時候,公司收到了摩根第二封電報:咖啡已經買了,并且已經賣掉了,賺了一筆可觀的利潤。——此刻他正在將支票寄回公司。

這就是摩根。在他一生中,這種快速果敢的做事風格一直都是他最大的特色。

當然,你并不一定要像摩根一樣行事。大多數時候,在公司內部,最合適的主動級別是第三級。只是,你永遠要注意:

  • 要自己創造工作,不要等人分配給你——你肯定知道,自己給自己分配工作的時候,會更有成就感。
  • 千萬別忘記,向上司提出問題的時候,也要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你總得做點兒什么吧?如果你能給上司三個解決方案,并且告訴他你傾向于選擇哪一個、理由如何,那么你就太完美了!

給自己目標和夢想

如果,你對生活不再抱有熱情;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工作索然無味;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而懷疑努力工作的意義……

如果上面三個假設在你身上都成立,那么你可能已經陷入了缺乏目標的泥沼。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下面這個故事?

職場加油站

有三個工人,都在建筑工地敲石頭。

有人問第一個工人:“你在這里做什么?”

他沉悶地回答:“我在這里敲石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就在這里敲石頭……”

第二個工人說:“我在這里掙錢養家糊口。因為我在這里敲了石頭,我的老婆孩子有飯吃,有衣穿,孩子們還可以讀書上學……”

第三個工人滿面紅光地說:“我在這里修一座偉大的教堂,一座以后每個人都會向它頂禮膜拜的教堂!”

這三個工人中,哪一個更快樂?毋庸質疑,是第三個。

還記得我們前面引用的畢老師的問題嗎?工作可以毫無意義,除非你賦予它意義。

職場加油站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準備安營扎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神就要出現了。他們滿懷殷切地期盼,恭候來自上蒼的重要旨意。

終于,神對他們說話了:“你們要沿路多撿一些鵝卵石,把他們放在你們的馬韃子里。明天晚上,你們會非常快樂,但也會非常懊悔。”

說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們感到非常失望,他們原本期盼神能夠給他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沒想到神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

但是不管怎樣,那畢竟是神的旨意。雖然有些不情愿,但他們依然各自撿了一些鵝卵石,放到馬韃子里。

就這樣,他們又走了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扎寨時,忽然發現他們昨天放進馬韃子里的一顆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鉆石。他們高興極了,同時也懊悔極了——后悔沒有撿更多的鵝卵石。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有許多眼前看似鵝卵石一樣的東西被我們如敝履般地輕易丟棄了。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它們已經變成了鉆石,而我們卻不得不為以前曾丟棄它們而懊悔不已。

能力的獲得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積累需要漫長的過程,而且,往往是在重復的、瑣碎的、單調的事務中實現的。

10年前在達能公司,曾經有銷售人員不愿意做小店,覺得做小店單調乏味、沒有成就感。達能的銷售經理一句話就點醒了他:“快消品的業務是個大蛋糕,里面有各種渠道:大商場及百貨公司、超市、小店、周邊市場、外埠市場、特殊渠道。如果你只熟悉其中一兩種,以后怎么能說自己懂所有的業務呢?你怎么可能升職做銷售經理呢?”

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是個了不起的東西,它能為平凡的工作帶來意義,讓工作變得不平凡。如同懷孕的媽媽只要想著寶寶,就能忍耐懷孕帶來的所有不便,當一個銷售人員想著“我這是在為以后當銷售經理做準備”,他也會發現,這個工作不再那么令人難以忍受了。

有了目標,你將更能欣賞自己的工作,更能從工作中找到價值。

把注意力放在工作能讓你學到些什么上,盡量少用“好奇”、“有趣”、“好玩”這類詞語來描述你的工作,而多想想“充實”、“有成就感”、“有收獲”這些詞。

精研業務,發展深刻的興趣

在序言中,我們講到:即使工作是你的天賦所在,即使工作本身就是你最喜歡做的事,即使你是把喜好、愛好、嗜好當成工作,你仍然可能發現:工作是如此的艱辛、繁瑣、單調、重復、乏味、日復一日、毫無新意。

這實在不是讓人感覺愉快的局面。有什么辦法解決它呢?

《納尼亞傳奇》的作者、著名英國作家克利弗·劉易斯早就為我們準備了答案:小男孩第一次想到飛行時很激動,等到加入了皇家空軍,真正學習飛行時,就不再有這種激動了。現實生活中,你第一次看到某個美麗的地方時會很激動,可當你真正到那里居住時,那份激動就會消失。但難道因此我們就不學飛行、不尋找美麗的住所了嗎?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只要你堅持下去,失去的那份最初的激動都會通過一種更內在、更持久的興趣的形式得到補償。更重要的是(我很難用言語告訴你,這是何等的重要):

正是那些樂意接受逝去的激動、安于這種冷靜的心情的人,才最有可能在一個全新的領域發現新的令人激動的事物。

基督認為,一樣東西不先經歷死亡就不會獲得真正的生命,我認為以上正是他想表達的部分意思。

竭力想保持最初的那份激動毫無用處,最糟糕的事莫過于此。讓它死亡,經過那段死亡期,進入隨后的內在興趣和幸福之中,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一個充滿新的激動的世界里。如果你決意要讓激動成為家常便飯,極力以人為的方式保持它,最后你會百無聊賴、大失所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專注于你眼前的工作吧,安靜地、單純地做好眼前的每件小事,主動關注你工作的方方面面,向前輩請教、閱讀相關的書籍、跟同行結交、參加培訓和研討班……

要成為一流的專家要花費多年的生命。

職場加油站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著名教育學家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主導了一個“才干發展工程”,考察了多位世界級的雕塑家、鋼琴家、網球選手、游泳運動員、數學家和神經學家。他發現:上述每一個行業,平均都需要10~18年,才能誕生一個達到世界水準的專家。

學習鋼琴的人,從第一堂鋼琴課到能參加世界鋼琴比賽,需要17.14年時間。教師、護士、銷售員、工程師、飛行員、服務員、外科醫生,要成為一流專家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而如果你愿意在你的工作范圍內逐步發展成為真正的專家,你就找到了持久的樂趣。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看到周圍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慣于用很低的標準來度量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果我們的標準很低,我們就很難有所成就——如果我覺得60分不錯,我永遠不會要求自己用功;如果對工作要求的標準很低,那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找到熱情,找到樂趣,找到希望。

低的工作標準不止是在浪費公司的時間,也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精研你的業務,用專業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你會得到更多的樂趣和成就。當你因專業而得到尊重的時候,你也會更欣賞自己。

處理工作厭倦

職場情境室

淑貞是一個打字員。一天她下班回家,覺得累極了,想立刻就睡覺。可是媽媽已經做好飯,再三地要求她吃點東西再睡,于是她勉強在飯桌旁坐了下來。

正吃到一半的時候,忽然有人來電話找她。原來是淑貞的男朋友,邀她去跳舞。淑貞平時最喜歡的就是跳舞了。

接到電話,淑貞立刻精神為之一振。想起前幾天剛買了一條漂亮的天藍色跳舞裙,更是容光煥發。

結果那天淑貞跳舞跳到了半夜十二點,而且回來一點也不覺得累,甚至覺得還可以再跳兩個鐘頭。

這樣的事情你碰到過嗎?為什么會這樣?

厭倦會讓你疲勞。很多時候,其實你的身體并沒有勞累,勞累的只是你的精神。精神的勞累最終將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當你感到厭倦,你會感覺頭疼、眼睛疼、胃疼,因為厭倦情緒會使新陳代謝減慢,大腦供氧量減少。

想知道你對工作的厭倦程度,不妨做做下面這個測試:

1.大部分時候我都害怕去上班;

2.下班的時候總是筋疲力盡,除了看電視和睡覺,不想做別的事情;

3.我在工作的時候得不到尊重;

4.我的報酬低于我的付出;

5.我覺得難為情,不愿意告訴別人我的職業;

6.我對工作的感覺不好;

7.我在工作中不能充分發揮潛能;

8.我的工作與我的理想相去甚遠;

9.如果沒有后顧之憂,我想立刻辭職;

10.工作使我難以享受生活的樂趣。

如果以上測試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項符合你的現狀,那么你的工作就不應該再持續下去了。此時換公司是比較適當的選擇。

但是,如果你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如此,那么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問題到底是出在外界,還是出自內心?

公司為什么要創造快樂的職場

當你進入職場,有一個問題你要清楚透徹地想明白:公司有義務讓你工作得快樂嗎?

很多社會新人認為,公司應該營造快樂的職場,讓自己工作得開心。他們說,這是公司應該做的。“公司設置人力資源部,不就是為了做這個嗎?”

他們說:工作本身不可避免地有繁瑣和枯燥的一面,公司再不努力讓我們輕松快樂,那我們怎么會愿意為公司賣命呢?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從蓋洛普到德魯克,連篇累牘的調查數據和權威理論,都提倡人性化管理,都推崇創建“快樂的職場”。上司應該多多贊美、激勵下屬,肯定下屬工作的意義,讓下屬感覺到工作的樂趣。事實上,許多公司也進行了一些實踐,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員工提供零食、餐點,設立健身房、游泳池,代辦托兒所等,福利手段不斷推陳出新。

只是,看到這些的時候,你一定要問一句:為什么?

公司為什么要創造快樂的職場?為什么有那么多大師、那么多管理書籍要提倡快樂的職場呢?

答案很簡單:為了績效。

一位著名的飛機技師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在我想修飛機的時候和不想修飛機的時候修出來的飛機是不一樣的。”

如果一個公司對員工苛刻而冷漠,可以想象,員工絕不會和公司一條心,工作可能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公司得到的工作成果只能是差強人意的。

如果一個公司非常人性化,真正做到關心員工,讓員工工作起來很快樂,那么,員工會比較樂意為公司付出,工作的成果會比較好。也就是說,公司得到的工作質量會比較高。

所以,聰明的老板都知道,要得到好的績效,就要關心員工,要盡量給員工提供快樂的工作環境。

新時代的老板都很聰明,都會盡力讓員工快樂。不過,這都是出自對效益的現實考慮。

如果你是生產線上的工人,你希望公司能給你一把椅子,因為你坐著做零件,會比站著做的更快、更好。公司很可能會答應你,前提是老板算算賬,發現給你的椅子的費用,低于你有了椅子之后增加的收益。如果老板發現自己得不償失,他肯定不會給你椅子。

營造快樂職場也是一樣。如果費用小于收益,公司肯定會做,若非如此,你就別做夢了。

公司是理性的經濟組織,它追求的是永續經營,在意的是利潤、經濟性、成本效益分析、投入產出比,而不是你的感受。

請你記住:營造快樂的職場,制造員工的快樂,永遠都只是公司經營的手段,而不是終極目標。

生活就是含辛茹苦。社會是殘酷的,公司是冷酷的,老板是嚴酷的。所以,年輕人一定要認清這一點,勇敢地面對現實,收起溫情脈脈的幻想。如果你認為公司有義務讓你開心地工作,甚至,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增加你的快樂,仿佛是個慈善事業,那么趕快醒醒吧,不然注定在現實面前撞得頭破血流!

如果上面的話讓你覺得難受,不妨換個方向想這件事。

問自己一個問題:通常,你快樂的時候,是誰在付錢?比如,你去唱卡拉OK、旅游、蹦極、去游樂場玩、享用美餐、購物消費,玩得很開心的時候,是誰在付錢?

是你自己,是不是?

工作的時候,是誰在付錢呢?

是公司。

公司既然付錢給你,為什么還要讓你快樂?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工作,只要是在盡責,就不可能是絕對的或者純粹的快樂。這也就是公司為什么要付你薪水的原因。

說得更直白一點,既然是公司在付錢給你,公司就完全可以不去考慮你是否開心,甚至就算是存心給你不開心,也無可厚非——你拿的工資,就是你不開心的報償。

如果你要快樂,就該你付錢給他人。而工作的時候是公司付錢給你。所以,工作不是給你開心的地方。

所以,自己的快樂只有自己負責。給自己找快樂,是你自己應做的功課,而不是公司的責任。

落入人間,我們就有了一份責任。這個責任沒有假期,沒有人能卸下,直到生命結束。

生命的許多遭遇,不一定都是愉快的。邁向生命高峰的過程混合了許多汗水和眼淚。但就是這樣的過程,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你要是說你受不了這種平凡、瑣碎或者不快,承受不了這些責任,那是脆弱。

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接受現實,尋找樂趣。

接受現實,尋找樂趣

面對單調的、乏味的、重復的、瑣碎的,有時候甚至是艱辛的、壓力極大的工作,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適應和調整,使工作變得快樂一點:

●比賽法 處理單調的工作,比賽法是很好的方法。

你可以試試跟自己比賽(如果你是一個打字員),跟他人比賽(如果有其他同事跟你做同樣的工作)。

很多時候,自己的工作熱情直接來自于跟別人或者跟自己的比賽。比賽可以讓你更專注于結果,讓單調的重復的工作變得有競爭性,更加富有趣味。

●分段法 對待很困難的工作,你可以試試分段法。

就像一個人跑馬拉松,給自己建立幾個分段目標,第一步先跑到紀念碑這里,第二步到三棵樹的地方,第三步……

如果不分段,這么大的工作量,想想都覺得可怕和厭惡,甚至有想要逃跑的沖動。分段之后,你就會覺得每一步都比較輕松,而且會有興趣去完成。

把大型的工作量化、分段,每部分都留出休息和犒勞自己的時間,你會更加輕松有效地完成這些艱巨的工作。

別太追求完美,別太喜歡忙

在職場,跟在生活的任何方面一樣,過度完美不可取。

有時候,為了最后20%的效果,要花掉80%的時間。捫心自問,這樣值不值?

職場加油站

張曉彤老師講過一個她自己的故事。當女兒出生的時候,她真是愛得無以復加,給孩子拍了許多照片。她決心要買到最好的相冊,來放這些照片。

張老師去了很多商場,看了很多相冊,都覺得沒有一個配得上她的寶貝女兒。最后,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她忽然發現,女兒的照片已經超過3000張了,她還沒有買回任何一個相冊!

她知道,她已經沒有辦法整理這些照片了。

完美主義是自責的最高境界。當你過分在乎完美的時候,犧牲的就是效率和速度。

理解了這點,你就能理解為什么馬云會說“三流的執行勝過一流的創意”了。

警惕完美主義,不要淪為完美主義的俘虜。在職場,功勞重于苦勞,結果導向更重要。

很多人喜歡忙,其實“忙”跟“盲”和“茫”經常都是不可分離的。一個很忙的人,還怎么可能保持清醒的思維和判斷力呢?

要學著聰明地,而不僅僅是努力地工作,別覺得忙就是好的。蜜蜂忙,人見人夸;蚊子也忙,人見人打。多么忙并不重要,為什么忙才重要。

看到一件工作,別一頭扎進去就做,先看看先例,看看其他人的做法,看看這件事有沒有必要一定要做,現在是不是最合適的時機,有沒有其他人可以提供幫助讓這件事變得更簡單?

如果你不想陷入太忙的陷阱,看看這些方法:

●“每天6件事”法 每天都把自己手上要做的工作列出來,找出其中最重要的6件事,標出重要性順序。然后集中精力處理這6件事。

職場加油站

故事發生在美國聯合鋼鐵公司第一任總經理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和效率專家艾維·利之間。

當施瓦布為公司的效率發愁的時候,艾維·利找到他,花10分鐘給他介紹了一個方案。據說,就是這10分鐘介紹的方案,令施瓦布的公司業績提高了50%。最后,為了這個方案,查爾斯·施瓦布付給了艾維·利2.5萬美金的支票。這個方案就是“每天6件事法”。

也許在你的實際工作中不一定每天正好做6件事,但是你至少可以記住這種思路,盡量保證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ABCDE法 把工作按重要性的等級,分為ABCDE五類:

A.非常重要的事,關系到之后的工作能否實現,對未來會產生重要影響;

B.應該做的事,重要程度不高,不做可能帶來一些不便,但影響不大;

C.對目標沒有影響,做不做沒什么妨礙;

D.可以交給下屬和其他人做的事;

E.可以忽略的事或已經過期的事。

處理原則是:有A類事未完成,就不要做B類;還有B類事情沒做完的時候,就不做C類。重點始終在前一個字母。

最后,為了增加你工作的快樂感,這些話最好成為你工作的信條:

  • 把每件小事都做好
  • 工作完成得超出預期
  • 做好工作再休息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 讓問題的皮球止于你
  • 完成工作的最佳時間是:昨天
  • 沒有借口

你應該知道,“打算做”和“決心做”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古人云:“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只要你去做,困難的事會變得容易,最后能大有斬獲;如果你不做,容易的事也會變難,結果一無所得。找樂趣也好,成就感也好,都是這么簡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阿图什市| 来凤县| 江北区| 镇江市| 福安市| 玉林市| 尼玛县| 乃东县| 甘谷县| 泸水县| 儋州市| 台江县| 镇远县| 郧西县| 高州市| 新野县| 五常市| 饶阳县| 安多县| 广汉市| 梁平县| 德昌县| 徐汇区| 敦化市| 黔南| 抚远县| 高陵县| 石城县| 昌江| 广昌县| 屯留县| 济南市| 普定县| 太原市| 商河县| 潼南县| 称多县| 凤城市| 岱山县|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