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中國式高收益債券投資指南
- 陳文
- 1253字
- 2018-12-31 19:42:11
推薦序 消費者保護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心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產業和金融的大融合,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會加劇金融混業和金融產品的復雜化。表面上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金融產品更加簡單,資金融通更加便利,但從深層次上看,互聯網金融創新在促使資金融通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金融風險,互聯網技術創新和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產品創新的融合會產生較之傳統金融而言更為復雜的雙重風險。
陳文博士的這本新書在肯定P2P理財高收益的同時,也充分揭示了其較大的投資風險,消費者保護必須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我很早就與法學界的朋友一起創辦了金融315網站,致力于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公益事業。而對于監管機構而言,在鼓勵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同時,必須從制度層面強化對消費者的保護。
對于互聯網金融產品零售市場的監管,我的建議包括四點:一是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應與傳統金融法保持一致;二是網上銷售金融產品應采取適當性原則,將適當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消費者;三是給予更多網上金融消費者以更多選擇權及保護措施,特別是強化重點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導入冷靜期制度。
除此之外,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還需要構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事后糾紛解決機制,關于這一問題,我重點談以下兩點。
一是舉證中充分的證據保障。這里重點要關注電子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具有法律依據。電子合同說起來是事后的糾紛解決,實際上事前就要做到充分的證據保障。由于電子合同是很容易被篡改和偽造的,消費者維權必須提供有效證據,包括時間戳。但是目前數字時間戳技術并未廣泛展開,迫切需要進行推廣。
二是互聯網調解機制的完善。網絡交易迅速、量大,但每筆交易金額可能非常小,如果靠法院判決,成本太高;如果靠集團訴訟必須有法定依據,否則難以實現;如果靠仲裁,則花費過高;從可行性看,只有靠調解。網上高效、快捷的調解機制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糾紛解決機制的必然選擇。我們可以借助金融督察員機制(FOS)的經驗,在網上快速、高效地解決糾紛。需要強調的是,金融督察員的裁定應具有權威性,消費者也應保留再次起訴的權利。
除了對個人投資者進行投資指導外,陳文博士的這本新書最有價值的一點在于對中國P2P機構投資人的未來做了有益探討。事實上,債權融資的網絡化必然導致投資者層次參差不齊,基于投資者的物力、財力、信息獲取能力、知識水平以及投資經驗的不同,其所能夠承擔的風險的能力也大有不同,監管機構對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與缺乏經驗的個人投資者的保護側重點應當有所不同。
監管層對于P2P投資者進行分類差異化保護勢在必行。不區分客戶類型而一概給予相同程度的保護并不可行,因為如果P2P平臺一概提供較高標準的保護,會給P2P平臺帶來大量不必要的支出,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如果一概提供較低程度的保護,則會使得保護形同虛設,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對消費者進行分類保護是消費者保護政策制定中的重中之重。通過分類保護,鼓勵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機構投資人自行承擔投資P2P的風險,也有助于P2P行業的整體去擔?;?。
我鄭重向各位讀者推薦這本新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