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破譯哈佛創意密碼,感受創意思維的力量(5)
- 受益一生的哈佛創意課
- 盛安之
- 2523字
- 2015-05-27 11:51:14
后天的實踐活動對于個人思維能力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社會現實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見過世面”的人往往對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刻,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處理問題的時候點子也特別多。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把普通小白鼠分成兩組,一組放在“貧乏環境”中,即放在空無一物的單調環境中;另一組則放在“豐富環境”中,其中擺滿了各種各樣小白鼠喜歡的玩物,如梯子、轉輪、滑板、秋千之類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之后,處于“豐富環境”的小白鼠在大腦皮層的重量和厚度等方面,比處于“貧乏環境”的小白鼠有明顯的增加,其學習能力和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這證明,豐富的生活環境能夠影響小白鼠大腦的結構和功能。
從廣義上來說,后天的社會實踐其實也是對思維的一種訓練,但是這種訓練是不自覺的,而且是不科學的,帶有極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在某些場合和某些時候,實踐和經驗能夠起到開發頭腦、增長智慧的作用,但是在另外一些場合和時候,實踐和經驗又會成為一種包袱,成為束縛頭腦的枷鎖。于是人們便希望找一種科學的頭腦訓練方法,既能夠開發智力,又不會形成新的束縛,這正是“創意思維訓練”課程所要解決的問題。
個性與創意思維
“天賦能力”和后天“豐富環境”對創意思維有著重大意義,也許有的朋友會因此而感到失望,認為自己既沒有很高的“天賦”,也沒有條件到各地去游歷以便增長見識,那么進行思維訓練還有多大的意義呢?看來自己愚笨的頭腦是“無可救藥”了。
其實大可不必灰心喪氣,因為“天賦能力”到目前為止還缺乏準確的度量,而“豐富環境”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再單調的環境,自己也可以把它豐富起來。退一萬步說,即使您的先天和后天兩方面的條件都不如意,那更應該及早進行科學的思維訓練,以求“堤外損失堤內補”,盡快提高自己的創意思維素質。不然的話,任其自然,豈不更糟?
社會學家高夫在研究人的個性與創意之間關系的時候,抽取了不同領域的12個樣本,共有1701名被試者,他采用“形容詞檢查單”的方法來區分個人創意能力的強弱。最后高夫發現,有些形容詞與個人的創意力成正相關的關系,而另一些形容詞則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
與創意力成正相關的形容詞是:有能力的、聰明的、有信心的、自我中心的、幽默的、個人主義的、不拘禮節的、有洞察力的、理智的、興趣廣泛的、有發明精神的、有獨創性的、沉思的、隨機應變的、自信的、好色的、勢利的等。而與創意力呈負相關的形容詞是:易受別人影響的、謹慎的、平凡的、保守的、抱怨的、老實的、興趣狹窄的、有禮貌的、忠誠的、順從的、多疑的等。
這里所說的“形容詞”,實際上是指人的個性品質。我們說某個人能夠用哪些“形容詞”來描述,也就是說他具有哪些品質與個性特征。從高夫所得出的結論可以看出,有助于創意能力的那些品質,有些屬于天生的性格方面,有些顯然是后天家庭和社會教育的結果。而其中大部分的品質,都是能夠通過科學安排的訓練來獲得的。這也從另一個途徑證明,一個人的創意思維能力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約的。
創意思維能夠訓練
社會需要創意,創意來自思維,思維的能力有強有弱,那么創意思維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知道有些人天生就很聰明,智力超人,比如李白或胡適。我們也聽說過有的家庭經過努力,培養出創意能力很強的人,比如那位有名的邏輯學家密爾。顯然,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同時影響著一個人的創意思維水平。
也許讀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對于中等智力水平的人來說,通過科學的頭腦訓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強其創意思維能力?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循規蹈矩是大多數人的習慣,規矩的流行,使人自然而然地不去費神思考,而是隨波逐流。長此以往,個性將被磨平,思維將會遲鈍,自己的聰明智慧漸漸化作了斑駁的影子……本來應該是一顆熠熠發光的珍珠,結果卻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的塵埃,這難道不可悲嗎?
所以,果敢地打碎陳舊的思維習慣,及時讓你的創意放射出動人的光彩吧!下面介紹一下激發創意力的十種方法:
第一,確立你的目標。明確的目標是激發創意力的原動力。任何人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奇思妙想的胚芽,創意的關鍵不在于這些胚芽的多少,而在于如何讓它們萌發;而樹立目標是讓這些胚芽萌發的前提條件。
第二,相信自己。激發創意力最大的絆腳石是認為自己缺乏創意力。很多人持有這種觀念,他們以為創意力是不可企及之物,應該以敬畏之心看待發明家。但是,即使最偉大的創意點子,也并非無計可循、難以琢磨的。以電視游樂器發明人諾南·巴希奈為例,他的靈感即來自游戲與電視這兩項最受人喜愛的東西,經他一結合,變成了價值5億美元的點子。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聯想而已。
第三,靈感來臨,隨時記下來。當意識進入睡眠狀態或沉浸在其他事情中時,潛意識仍會繼續思索。詩人雪萊曾說:“偉大的作家、詩人和藝術家,都曾經證實自己作品的靈感來自于潛意識?!?
你可以嘗試在靈感來時,放下手邊的事,立即捕捉它。富有創意力的人都宣稱,他們的靈感通常是在入睡之前,或者剛睡醒時產生的。事實上,他們所說的話是有科學依據的。創意力和腦波閥有關,而腦波閥控制著人熟睡前這段時間的意識知覺。
不妨將便紙條、錄音筆放在床邊,以便靈感來時能盡快記錄下來。即使睡意正濃,也別懶于起身整理突如其來的構思,這樣所得到的回報,將遠遠超過加班加點致使睡眠不足所獲得的收獲。
第四,敢于打破安于現狀的束縛。創意,就是要敢于對現狀不滿,敢于質疑,敢于追求你更高的目標。
不妨以畫畫的方式,把問題“記”在紙上。畫畫和右半腦的活動有關,它能觸發影像、觀念及直覺;寫字則和主控知識、數字、邏輯的左半腦息息相關。讓思緒隨著信手亂畫而飛揚,畫出你所想的問題,并從各種角度來描述它,進一步在腦中將它轉變成動畫。逐步習慣以視覺和腦部知覺來處理問題后,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激發靈感是這么容易。
第五,創意是一項事業而不只是一項生意。在“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當做一項事業,切實感受到自己為他人、為社會正在做出貢獻,從而內心充滿自豪感。正如偉大的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所說:“成功就像幸福,是不可被追求的,它必須是一個人獻身于一項比自身更偉大的事業時接踵而來的、非故意的副效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