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說話的有效方式(3)
- 智慧說話術(現代人智慧全書)
- 林可行等主編
- 5268字
- 2015-05-14 10:45:16
22.適時地結束
說話時最糟糕的情形是,很多人往往沉溺于自己的談話中,而不知如何結束話題或做一個結論。他們講起來,就像打開了水龍頭,讓水一直流個不停。即使是個傻子,也能開口說話;但是,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完美地結束話題。
有許多人信口開河,講得精疲力竭,仍然繼續說個不停。你對這人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感覺:“糟糕!那個喜歡嘮叨的人又來了。他只熱衷于自己的話題,每次一開口就不知道適可而止,真是討厭!”
這一類喜歡長篇大論的人,不但不受人歡迎,而且惹人厭煩。如果我們一次只談一個話題,并以此問題征求對方的意見,而且進一步請求對方闡明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這樣一定能贏得對方的歡心,而你自己也達到了說話的目的。這種說話的態度,不但給予對方發表意見的機會,同時也使自己能專心傾聽對方所說的每一句話。要知道,一個善于聽話,而且能讓對方有說話機會的人,必定能受到眾人的愛戴與歡迎。
23.注意日常瑣事
如果你常常覺得與人談話很吃力,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你對應該講什么話這個問題有很深的誤解。
一個最普遍的誤解是:以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談的。
當你見到熟人的時候,你在腦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經錯亂的經驗,以及令大興奮刺激的事情。
自然,這一類事情是令人最感興趣的。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動聽的事情,無論對聽的人還是對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
畢竟,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用不著你來說別人就已經聽過了。即使是你親身經歷的特殊事情,你也不能把它到處一講再講。此外,在某一個場合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一場合,另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歡迎。因此,你若認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們談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普通話題。比如,小孩子長大了,要進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啦;花木被蟲子咬了應該買哪一種治蟲藥啦;這個周末有什么好電影看啦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談話題材,也都能使談話雙方感到有興趣。
當你的腦子里并沒有奇聞軼事的時候,你也不必保持緘默。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可以談話的題材。只要你能留心一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你就不難找到使大家都感興趣的談話題材。
有些人以為必須談一些深奧的很有學問的題材,才能受人尊敬。有這種誤解的人,常常想和別人談一些很抽象的哲學理論,或是什么相對時空問題。但這樣的問題,即使你準備很充分,也很難找到與你有同樣興趣的談話對象。因此在大多數場合,你就會覺得無話可說了。
事實上,幾乎任何題材都可以當作良好的談話資料。
你可以談足球、籃球和其他運動。
你可以談食物、談飲料、談天氣。
你可以談生命、談愛情、談光榮。
你可以談同情心、談責任感、談真理。
你可以討論書籍、電影、廣播節目、國際新聞或本地的新聞。
你可以交換一下關于某個事故,或是某個人物的意見。
你可以復述一下,在某個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的要點。
諸如此類,都是很好的談話題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談話的題材比上面所列舉的多千百倍。
24.看人說話
有一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能和任何一個人連續談上10分鐘而使對方產生興趣,你就是一流的交際人才。”
這句話看來簡單,其實也并不容易做到。因為“任何人”這個范圍是很廣的,也許是個工程師,也許是個律師,或是教師、藝術家等等。總之,無論三教九流,各個階層的人物,你能和他談十分鐘使他感到有興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論困難或容易,我們總是要渡過這個難關。常常看到許多人因為對于對方的事一無所知而相對默然,這是很痛苦的。其實如果你肯下工夫,這種痛苦的事情就會減少,甚至有成為一流的交際人才的可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雖是一句老話,但至今仍然適用。所以,首先必須充實自己,做到“利其器”。
一個胸無點墨的人當然不能希望他應對如流。學問是一個利器,有了這個寶貝,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了。你雖然不可能對各種專門學問都有精湛的研究,但是對一些常識卻是有必要具備的。有了一般常識性學問,如果能巧妙地運用起來,那么應付任何人10分鐘有趣的談話,想必是不困難的。
隨著社會進步,這是你充實自己的有效方法。每月所出的各種著名雜志,都是應該閱讀的,這是最低限度的準備工作。如果你想在談話中出人頭地的話,國際和國內的動向,一般的經濟發展趨勢,科學上的新發明和新發現,世界所關注的事件和新聞人物以及藝術名作、電影戲劇等內容,皆可在每日的報紙和每月的雜志中看到。
你不能對每一種人都談論同樣一件事。一個科學工作者,不會對做生意感興趣。同樣,一個生意人,對他談哲學的大道理,他也不一定有興趣。
這里有一個小笑話:某君以口才伶俐而見長。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訣竅,他說:“很簡單,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說什么話。例如同屠夫就談豬肉,對廚師就談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問:“如果屠夫和廚師都在座,你談些什么呢?”他說:“我就談紅燒肉。”
由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要應付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就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應付各種人物自然就得心應手了。雖然不一定要樣樣精通,但運用全在你自己。你不懂法律嗎?但遇到了律師你不妨和他談最近發生的某件案子或你提供給他案情(這全是從報紙上看到的),其余的問題就讓他去說好了。
日本東京有一家美容院,生意興隆為當地之冠。有人便問他們生意興隆的原因,店主人坦率地承認,完全是由于他的美容師在工作時善于和顧客攀談之故。但怎樣使工作人員善于說話呢?
“簡單的很,”店主人說,“我每月把各種報紙雜志買回來,規定各職員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一定要閱讀,就當日常功課一樣,那樣他們自然會獲得最新鮮的談話材料,攀談時就會博得顧客的歡心。”
這不過是千百個例子中的一個。知識是任何事業的根本,你要使談吐能適應任何人的興趣,更要多讀一些書刊雜志,使天地間的知識儲存在你腦海中,一旦到應用的時候,就可以有選擇地打開話匣,與人對答如流了。
25.積累素材
為了提高練習口才的興趣,現在順便舉幾個常常使用的話吧。
“無論何時都不要拒絕工作中的細小事情,因為偉大的事情是由細小的事情構成的。”
“愛一個人,最要緊的是愛他的將來。”
“個人一定要顧及團體,因為保護他的是整個團體。”
“無論對哪一個人,如果他給我縛手束腳的愛和友情,那我兩樣都不要。”
“不滅的只有事業,生命是在運動中發育起來的。”
“對于學習,永遠沒有太老的時候;對于改過,永遠沒有太遲的時候。”
“聰明人從傻瓜那里學到的東西,比傻瓜從聰明人那里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之所以說“使用”這些話,而不說“引用”這些話,是因為這些話畢竟是從書本上抄來的,多多少少帶有一點書生氣。當你說這些話的時候,只是根據它的思想內容,自己再加以發揮,把它說得更明白一些,更順口一些。再舉一個怎樣利用的例子吧!
十幾年來,人們曾經遇見過許多這樣的事情:朋友們戀愛了,男朋友們總是希望他的戀人把學業停止,或是把工作辭掉,立刻跟他結婚。
有的女孩子大學讀了三年,只差一年就畢業了,可是她不能等。有的女孩子有了收入較高的職業,而且在她工作的公司里面擔負很重要的工作,可是男方并不看重女方的這種社會地位和她的工作機會,而總希望自己的愛人整天呆在家里,無所事事地做他的妻子。
在這種場合,假如有機會的話,人們總是勸男方改變他的做法。人們會對他說:“你真愛她嗎?那么為什么不為她的前途想一想呢?”人們還會說:“如果你愛她,那你為什么要犧牲她辛辛苦苦經過多少努力得來的學業或是社會地位呢?”
人們也警告那些初次陷入情網的女孩子們說:“無論你的男朋友說他怎么愛你,都是假的,除非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你的前途著想。僅僅是為你著想,這是不夠的,一定要為你的前途著想這才是真正的愛。”
這些話,有時候會產生很大的效果,有些純潔善良的朋友聽了之后,的確能夠多多少少改變了他們或她們的想法,把目光看得遠一點,不被一時的欲望、沖動,或是目前的利益所迷惑,所限制。
要知道,上面說了這么多話,都是從“愛一個人,最要緊的是愛他的將來”這句話發揮出來的。
你把這句話體會得越深,你就能把它應用得越廣,它就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你的言語里。
26.笑對人生
對于談話的題材和資料,一方面要懂得去吸收,另一方面要懂得去應用。懂得去應用,即使一句普通的話,也往往會得到驚人的效果。
以前曾有一位教育家,為了要照他自己的想法辦一所學校,于是便發動了他的朋友們去募捐。
開始的時候,募捐是相當困難的。一個朋友打算放棄這項工作,并且引用一句古詩“十扣柴虞扉九不開”來形容募捐的困難。
“十扣柴扉九不開”真是把募捐的困難形容得恰到好處,讓人聽了感到悲觀泄氣。
但這位教育家把這句話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應用,同樣的話,卻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他說:“不錯,我們現在的情景恰似十扣柴扉九不開,可是這也就是說十扣柴扉有一扉是開的。那么,我們要敲開十扇門,只要努力一點,多敲幾十個門就是了。”
于是他把“十扣柴扉九不開”這句話發展成為“百扣柴扉十扇開”,從而鼓舞了他的朋友們,完成了募捐建校的任務。
這里可以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有一個發明家想做一項發明,他和他的助手們已經進行了1642次試驗,可是卻沒有成功。
他的助手說:“你看,試驗了1642次,一點用也沒有。”
這個發明家說:“為什么沒有用呢?這使我們知道了這1642次的方法是不能成功的,要成功就必須在這1642個方法以外去找。”
這個例子很值得把它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如何去應用素材,開動我們的腦筋,使它靈活起來。
我們可以從書本中得到談話的材料,但切忌像背書一樣簡單地重述這些材料。
當我們說一句話的時候,我們并不是像背書一樣把記得的話像鸚鵡學舌一樣地重述起來,而是要應用這些話,來表示我們的看法和我們的態度,這樣別人才不會覺得我們是書呆子。
你每天所遇到的各種可以作為談話題材的材料,決不僅僅是談話的題材和資料而已,它們每一件事實、每一句話,都向你說明了什么,都向你提供了一些對人和事物的看法,都在影響你對人生的觀點和態度。在你吸收它們的時候,你不是毫無主見地去吸收的;而在你應用它們的時候,你也不是毫無目的地去應用的。
在你吸收它們的時候,你是用你的觀點和態度去衡量一番的。你的耳朵聽到一句話,你的腦子里立刻對它表示了態度:喜歡它,或是不喜歡它;同意它,或是不同意它。
同樣地,在你應用它們的時候,你也必須帶著你自己的看法,利用這句話說明你對人和事物的看法、觀點,支持別人,或證明你認為對的道理,贊美你認為美的事物;或是駁斥你認為錯誤的觀點,攻擊你認為壞的人。訓練口才,運用口才,也要看你整個人生的態度,并沒有常例可依循。
27.就地取材
在交際場上互通姓名之后,第一句話是很不容易開口的。因為你不熟悉對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嗜好和品行。受時間的限制,不容許你多作了解和考慮,同時又不能冒昧地提出特殊話題。
“今天天氣……”這句話常被運用,但除了在甲板上或是沙灘上散步時不妨用用之外,在別的場合中說這句話會使人感到近似敷衍,而且缺乏內容,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就地取材,似乎比較簡單得體。
何謂就地取材?那就是按照當時的環境而覓取話題。如果相遇的地點是朋友家中,或是在朋友的喜宴上,那么對方和主人的關系可以作為第一句的話題。
“先生(小姐)和某先生大概是同學吧?”或者說:“閣下和某先生是同事?”
如此一來,無論問得對不對,總會引起對方的話題。問得對,可以依原題急轉直下,猜得不對,根據對方的解釋又可順水推舟,在對方的生活上暢談下去。
“今天的客人真不少!”這雖是老套,但卻可以引起其他的話題。
“這禮堂布置得很不錯!”贊美一樣東西常常是最穩當得體的開始。如果是夏季湖邊的游園會,則可以說:“湖邊的杜鵑花開得很好看,顏色真艷麗,先生(小姐)去看了沒有?”或者說:“熱天在園里喝茶,實在太舒服了……”等等。
①拓展話題的領域
開始第一句話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發表見解,由此再探出對方的興趣和愛好,拓展談話的領域。如果指著一件雕刻說:“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聽見鳥唱就說:“很有孟德爾頌音樂的風味”,除非知道對方是內行,否則不僅不能討好,而且會在背后挨罵的。
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不可胡亂問他。因為社會上免不了有人會失業,問他的職業無異于逼他自認失業,這對自尊心很重的人來說是不太好的。如果你想開拓談話的領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職業,只能用試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嗎?”如果他說“不”,你就可以問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兒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問他平時什么時候去游泳,從而判斷他有無職業。如果他說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時以后去,那無疑是有固定工作。
確定了別人有工作,才可問他的職業,這樣就可以談他的工作范圍內的事情。如果不知對方有沒有職業,或確知對方為失業者,那么還是談別的話題為佳。
②使對方話語滔滔不絕
你如具有一定的常識,那么即使你沒有各種專長的學問,也足以應付各種各樣的人了。因為你雖然不能應答如流,但你總該能提出問題。
問話是使對方開口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