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理財思維:思維決定財富(3)
- 未來30年 用錢賺錢
- 陳云
- 2998字
- 2015-05-11 17:28:35
王先生自小家庭條件比較好,一直沒有理財的觀念,但是自從參加工作遭遇了幾次財務危機之后,現在也開始學著理財了。他首先從儲蓄開始,每月的工資不再有多少花多少了,他在留夠生活費的基礎上,把一部分錢存在銀行。過慣了“月光族”的王先生,忽然開始了自己的理財,他真有點不習慣,不過想想以后為了自己的家,也就沒什么了。可是沒過多久王先生就急了:“怎么收益這么慢,我什么時候才能攢夠買房、結婚的錢啊!還是幸福了自己再說吧!”他實在不能堅持了,又開始了他的“月光族”生活。
這就是現在很多上班族的真實寫照,因為他們的生活都是靠那點微薄的工資,本來收入就不高,還要拿出去一部分去理財,所以他們拿出來理財的那部分是非常少的,就是因為少,所以見效就慢。但是,如果你用很少的這部分錢長期堅持理財效果就不一樣了。比如,一年因為理財多收益2萬元,20年下來就是40萬元,加上利息,收益就更大。所以,理財貴在堅持和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就是很大一筆財富。
你必須要明確地知道,理財絕不是一夜暴富。理財之所以不同于賭博、投機,甚至不完全等于投資,就是因為它極具理性。理財是細水長流,是把握生活中的點滴,是將理財的觀念滲透于自己的每一個細胞,是通過建立財務安全的健康生活體系,從而實現人生各階段的目標和理想,最終實現人生財務的自由。
例如你的投資目標是在退休時積攢20萬,現在離退休還有20年,按照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你需要每個月存800元;如果投資收益率是5%,每個月只要投資600元;如果是8%,每個月存440元,這個數字對上班族來說不是很多。如果一下讓你拿出20萬,這可能會很困難,所以理財貴在持之以恒,只有長期的堅持才會有更多的利益。
而且,現在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風險和收益相對應的理財原則,去選擇相應的理財產品或者組合,不斷地重復和堅持,讓理財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長期的堅持,才會讓你的資本不斷增多。
李先生每月收入3000元,每月支出1000元,沒有住房支出。李先生沒有保險,他要先考慮給自己做一份保險。他為自己買了醫療保險,最低的保障金額只需320元左右。
李先生每月節余1600元左右,堅持理財,考慮到其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高,他購買兩只債券基金作定投。他選一支華夏債券基金,每月定投800元,另外選擇了個大成債券基金,每月也投入800元,預期每年會有5%左右的收益。
經過多年的堅持,他現有存款10萬元,而且還購買了一輛新車。他打算過兩年,再重新換套大點的房子。
李先生通過長期的投資理財,使自己的資產成倍增長,還為自己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好處。因此長期堅持投資理財對上班族有很多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是投資者的收入會有一部分節余,要把這部分錢投入在增值比較快的項目,讓閑錢也增值;另外,長期投資還可以抵御風險,比如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堅持,你就永遠不會使你的資產倍增,也不會變成富裕的上班族,因此,要想變得更有錢,你必須堅持長期理財。
首先,你應堅持每天記賬,記錄每月花銷多少,花在哪里。每個月你可以根據各方面的花費做出分析,了解哪些支出是必需的,哪些支出是可有可無的,從而調整支出的分配比例,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其次要堅持儲蓄,儲蓄是投資理財的資本,沒有一定的儲蓄,就無法去投資。最后是堅持投資,錢是在不斷地投資中增多的,這就像滾雪球一樣,滾得越多它會越大。
理財需要時間,財富的積累也需要時間;改善家庭資產的結構需要時間,資產增值需要時間。而且,理財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尋求較佳的理財工具,取得長期的、穩定的較高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獨立思考,設計屬于自己的財富自由之路
理財行業有句行話“沒有最好的理財產品,只有最適合客戶的理財產品”。同樣套用在理財觀念上來說,就是“沒有最好的理財觀,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觀”。
要想管好自己的錢袋子,在保有財富的基礎上,使之得到最大收益,有以下4招。
1.財富管理需要合理規劃
有位農夫整天無所事事,日子過得十分貧窮。有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了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咬壞棉花。”于是,那個人又問:“那你到底種了什么?”農夫說:“我什么也沒種,因為我要確保安全。”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像上述故事中的農夫一樣,總是想追求一種絕對安全的獲利方式,不敢去投資,怕冒風險。其實風險與機遇是共存的,沒有投資哪來的收益呢?要想獲得財富就必然要承擔風險,絕對安全的投資是不存在的。財富管理的核心就是在風險最小化的情況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樹立合理的理財觀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分析以下問題:在未來一兩年甚至五到十年的時間里,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么?現在從事哪種行業?
打算什么時候退休,退休后過什么樣的生活?保險規劃是否充分分散了風險?目前資產負債情況是怎樣?投資偏好如何?風險承受能力高低?預期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從儲蓄防老到買房、投資,只有做一個合理的規劃,才能使自己的財富不斷得到增值。
2.理財需知曉專業知識
在投資前,最重要的就是詳細了解各方面有利和不利的信息,并進行綜合的評估與分析,力爭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知曉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并及時獲取理財產品的信息。
很多人缺乏理財意識,把錢放在銀行存著,獲得極為有限的一點利息。
其實,就算是儲蓄,如果操作得當,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息,比如長期不動用的活期存款換成定活兩便存款,急用時可以及時取出,獲得活期的利息;不用時到期也會得到定期的利息,遠遠高于活期儲蓄的收益。
有些人雖有投資意識,卻沒有投資經驗,對基金、股票、黃金、外匯一竅不通,他們經常會問理財師“現在有什么好的股票、有什么好的基金,請推薦給我,我去買”。其實,理財師只是綜合市場情況對投資者提出一個購買建議而已,買或者不買和買進還是賣出的最終決斷權取決于投資者自己。
如果投資者自己不會分析和操作,即使是最好的產品也不會帶來最大的收益。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學會自己分析自己操作,不能完全依賴別人。
3.投資獲益需選準時機
房產是很多人喜歡選擇的投資方式,認為其安全性和收益性比瞬息萬變的股市、債市等更有保障。但是樓市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且房產的變現性較差,如果買房和賣房的時間選擇不好,炒房就會變成當房東。在你急需用錢的時候,賣房子可能會成為你心里說不出的痛。
所以,許多投資理財的決策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投資者經常關注理財信息,低入高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4.投入越多收益越大
投資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資本市場上有這樣一個原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對于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投資的絕對收益額往往是與投入的成本成正比的。
李四對股票操作有很多理論和實踐經驗,經市場分析和研究后,李四認為某種股票很有升值潛力,他用自己在證券公司賬戶上的全部資金1萬元購買了500股每股市價為20元的股票。10天后,這只股票連續來了4個漲停板。
李四見好就收,全部拋出,那么他在14天內獲毛利4641元,扣除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獲純利4000多元,投資收益率為40%左右。倘若他投入的是10萬元或100萬元,即使投資收益率沒有發生變化,他可獲純利就是4萬元或40萬元。而獲利40萬元就意味著他在14天內賺了1輛中高檔小轎車。
由此看來,投資是要資本的,高投資才能有高回報,那種拿著小錢幻想一夜暴富的事情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