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預見危機:未來30年大預測(1)
- 未來30年 用錢賺錢
- 陳云
- 3369字
- 2015-05-11 17:28:35
未來30年4大警訊
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身處環境的巨大變化,這其中包括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無可否認,今天的你,隨時可能遭遇失業、通脹、金融危機等各種不可預測的狀況!安穩守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理財你手頭一無所有,流落街頭也根本不算奇怪!
1.全球經濟堪憂
2010年,世界經濟險象環生。回望2010年的世界經濟,各國經濟復蘇的進程并不平衡: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濟復蘇中一馬當先,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步伐相對較慢,復蘇之路顛簸崎嶇。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年底呈現蔓延之勢;美國經濟復蘇疲態盡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步退潮,如何在新形勢下維護金融安全、經濟安全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而在此背景下,發達國家通過各種政策擠出的資金,充斥新興國和資源國,引發資源、能源、農產品乃至農業生產資料等漲價。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牽動力量,新興國和資源國貨幣升值與資產泡沫并發,而發達國家則出現了貨幣貶值與資產縮水同在的非對稱型失衡。世界經濟失衡表現了“全球政策失調”的本質,折射著危機后全球生產結構巨變與權力板塊漂移的深層博弈。
商業調查顯示,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已大大增加,歐洲央行也已暗示擔心世界經濟由此放緩,甚至陷入可能衰退的危機。而世界經濟放緩,勢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影響,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響中國的出口貿易,同時也給就業帶來更大壓力。
2.就業壓力增大
近年實行的高考擴招政策,使得大學畢業生一畢業即將面臨艱難的就業環境。果然,2010年,大學生就業缺口率創十年來最低。這意味著,在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的背景下,企業對大學生的有效需求并未增加,就業壓力還將繼續增大。而2010年,已有一百多萬名應屆畢業生無法實現當期就業。想想看,在這一百多萬人就業之前,不要說有多少社會資源就這么無情地被消耗掉,就是父母的血汗錢加起來也是個很龐大的數目吧。
3.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飆漲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字,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分類別看,8大類商品五漲三落:食品上漲5.5%,煙酒上漲1.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2.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0.3%,居住上漲3.9%;衣著下降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2010年7月份CPI同比上漲3.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6.8%,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3.6%,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3%。
這些都是官方公布的CPI數據。但如果溯源至CPI的計算公式,我們知道,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它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200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1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么該國201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
由此,看上去相當高的工資漲幅,其實上班族能夠得到的部分微乎其微。難怪許多上班族感嘆日子越來越難過,薪水永遠趕不上物價。
4.人口老齡化增加政府財政負擔
2010年,國務院開展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并于2011年4月28日發布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千分點。數據表明,10年來我國人口增長處于低生育水平階段。
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正逐步加快。這次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個百分點。
一般來說,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55歲,以平均壽命統計,人們至少還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雖然社會養老保險一般是城鄉老年人在養老保障上的首選,但社會的力量畢竟有限,急劇增長的老齡化壓力已使政府的負擔越來越重,“養”和“醫”的問題已經越來越迫切,大部分老年人也越來越不愿意選擇依靠子女養老。可是,誰不想老了可以過上享受的好生活,而不是比剛步入社會時更加緊巴巴地過日子呢?
經濟蕭條離我們還有多遠
中國經濟會在未來不遠時步入一個相對的蕭條期嗎?
對此,我不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現階段你應盡可能地減少負債,比如房貸最好提前還款。要密切關注經濟指標和周圍人消費意愿的變化,特別是后者更為直觀。一旦出現明顯的蕭條跡象,適當拋售手中的各種資產,如房產、部分股票、基金等,再盡可能地判斷蕭條的底部,及時購入各種資產。
對于按揭購房的人來說,在未來長達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或背負房貸期間,會不會經歷一次經濟蕭條?答案幾乎可以說是肯定的。經濟周期波動是一種常態,任何地區都避免不了。現在我們關心的是蕭條什么時間會來,程度能有多深。
當然,對經濟走勢做出準確的預測,甚至對發生時間做出預測,這恐怕很難做到。但你至少需要對某些跡象有所警覺,就如看到天氣陰了下來想著帶把傘一樣。接下來我們會給出一些近兩年呈現出的經濟蕭條的前兆,至于會不會演變成真的蕭條則需要你的判斷了。
1.投資周期進入尾聲,而此前投資需求所帶動的經濟高增長中醞釀著生
產過剩危險
中國經濟主要是由投資拉動的,所以必須先分析投資的變化。早在2010年之前,中國政府啟動了高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時至2011年國家對新上項目的投資逐步減少,這顯露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正在放慢腳步,并開始從推動總需求增長轉向推動總供給增長,從而醞釀出生產過剩危機。
2.房產市場過多地透支了未來的消費能力,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正在減
弱,通貨膨脹實際上降低了工資的購買力
現在,在人們的消費構成中房產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房價越來越高、土地供應越來越緊必然令房產消費轉冷,而長期房價高企對其他消費領域的擠壓效應會逐漸顯露出來。
應該說近兩年消費增長率的提升與股市繁榮基本是同步出現的,股市飆升所創造的“財富效應”拉動了消費增速的提高。但相信只要入市的人都會承認,現在想在股市上賺錢已經很難了。
近期在消費領域更重要的一個變化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的壓力沒有緩解的跡象。通貨膨脹會降低工資的購買力,也就是減少實際平均單位時間收入,而后者是影響消費支出最有效的唯一領先指標。這輪通貨膨脹會打擊中低收入者的消費預期,從而進一步緊縮消費。
3.外部的經濟環境逐漸惡化,近期表現最明顯的是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不局限于食品安全本身,已經上升到經濟、政治的高度,這是外面世界對中國制造投出的不信任票。一些國家中的某些勢力的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但不能否認其對中國出口造成的影響。
看到這么多不祥的跡象你是不是都有些緊張了,其實大可不必過分擔心,要相信中國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即使對于按揭購房的人來說,只要你沒有過多的負債,就會很輕松地度過蕭條期,還可能抓住機會將你的事業和投資生涯推向另一個新的高峰。你要做的是在蕭條前減少負債和投資,而在反彈前加大投資、布局各種資產。特別是對于“負翁”一族,現在應抓緊時間減輕負債。
股市崩盤的幾種前兆
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股市瞬息萬變,牛熊轉換是基本的規律。對于股民而言,如果能夠提前預知到這個轉變,就可以避免損失。而如果早些形成正確的投資策略,甚至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利。
當然,誰都無法準確地預測到這個轉換的節點在何時。不過我們可以參照1929年的那場股災給出崩盤前的幾種前兆。這絕不是說中國股市要經歷這樣一次崩盤。只是對于這一代人,具有足夠的風險意識終究不是一件壞事。
那么,1929年大崩盤前都發生了什么?我們當前的股市與之相比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當前所有人都在談論股市,而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懂股市。
讓我們來回放下1929年當時社會的情形。
“上帝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這句話非常適合表述股市崩盤前的場景。加爾布雷斯在《1929年大崩盤》一書中指出,有關1929年股市投機最令人驚訝的不是參與人數的規模,而是股市投機成為了美國文化的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