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思想文化(1)

圣哲時代

1.老聃開顯玄妙之道

老子像老聃(約公元前571~前48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李聃,世人稱他為“老子”。相傳,他曾為周朝藏書室史官,見聞廣博,熟悉各種典章制度,比他年輕的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周禮。老聃“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晚年看到周王朝日益衰微破敗,于是辭官,西出函谷關過著隱居的生活。

他受楚國的巫風仙學的影響,一生修行道德之學,到周室為官,受北方書經文化的影響,晚年才有“著書言道德之意”。《道德經》是他留給后人最珍貴的著作?!兜赖陆洝吩瓰椤独献印罚珪稚舷缕?1章,約五千言。春秋末年,人們為天道觀問題,各抒己見。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哲學學說。他把“道”作為最根本的哲學范疇,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產生的根源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還說,“道”是人類自身和社會必須遵循的規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老子不僅把“道”視為世界萬物的本源,而且是萬物的歸宿,萬物從“道”而生,最后又復歸于“道”,“萬物各歸其根,歸根復命”,重返純樸的自然狀態。

在認識論上,老子認為這“道”是可以體驗認知的,他認為體認“道”,只需“虛靜”、“玄鑒”即可達到聞道的目的。

老子的哲學思想,在后世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莊子將老子的世界觀發展壯大,后與儒學和佛學三足鼎立;另一個是將“道”解釋為規律,為禮、法思想的依據,形成了法家學派。

老莊哲學后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之一,在整個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2.孔丘倡導“圣王”之治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中國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相傳,孔丘的祖先是殷人的后代,宋國流亡貴族,后來才在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他3歲喪父,自幼貧且賤,早年做過小官,少年時就懂“禮”,曾做過喪事贊禮的“儒”孔子像這一職業,中年開始召收弟子講學,50歲時在魯國從政,政績顯著。后來開始周游列國,以求施展政治抱負,可惜一路艱辛,未能如愿:拘于匡,畏于宋,餓于陳、蔡。70歲時返回魯國,從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曾編輯《尚書》,整理《詩經》,考訂《禮》、《樂》,刪修《春秋》,研究《周易》。73歲時病逝。

孔子生前的言論由門徒記錄整理,后編成《論語》一書。

孔子的思想以仁學為主,他所講的仁,可以說是一種政治思想、一種道德標準,或是培養人的最終宗旨。孔子首次把仁作為一種哲學范疇提出來。在他看來,仁就是仁愛之心,仁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為核心,他還提出了孝、悌、忠、恕、寬、信、惠、敏、恭、直、溫、良、儉、讓等道德規范。

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是禮和正名。他看到當時“禮崩樂壞”,想恢復周禮。他的禮,既是政治制度,又是道德規范,還包括禮儀、禮節。在當時名不符實的情況下,孔子還提出正名,以正名來引導當時的風氣,他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措手足”。在他看來,只有名實相符,社會才會興禮樂,才能長治久安??鬃又鲝埖抡紫冉袒⒁龑嗣裰岸Y”。德政的主要內容是保民、惠民、恤民、養民、富民。他主張統治者注意自身修養,“修己安人”,以身作則。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文化教育事業。他開創私學,廣收門徒,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有72人。在世時,人們就尊其為“孔圣人”??鬃泳幱喌摹拔褰洝钡於巳寮一A,儒家在漢代以后成為文化主流。

3.墨子“兼愛”天下

墨子像墨子(公元前476~前390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名翟,魯國人,有說是孔子的同鄉。他自稱“上無君上之能事,下無耕農之難”,是當時的“士”,曾為宋國大夫。他求學于孔子,后不同意孔子的學說而另創學派。他載書出游,到過齊、魯、宋、楚、衛、魏等國,身體力行,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有眾多的追隨者,形成了一個帶有宗教色彩的團體,其成員均稱為“墨者”。他們平時囚首垢面,親自勞作,以苦為樂,需要時人人為理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有嚴格的教條和勇武的精神。他們分別被派到各國宣傳墨子的政治主張和思想路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產生廣泛影響。儒、墨兩家在當時并稱“顯學”。

墨子死后,其門人推選一人為首領,稱為“鉅子”,繼續領導墨家學派的活動。墨家學派后來分裂為三派,開戰國一代學術爭鳴之風?!赌印芬粫还?3篇,大部分內容是墨翟的弟子或再傳弟子記述墨翟言行的集錄。墨子主張“兼愛”、“交相利”,并提出“節用”、“節葬”、“非樂”、“非攻”。他不同于孔子的“仁學王政”的立場,幻想建立一個沒有強暴弱、富侮貧、貴傲賤、智詐愚的大一統的公平合理的社會。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張“尚賢使能”,反對貴族世襲,反對儒的“親親”、“尊尊”。

在宇宙觀上,墨子主張“尊天、敬鬼神”,這是他思想背景的局限所導致的。但與一般的“敬鬼神”思想不同的是,墨家學派注重科技,講求思辯?!赌印窌凶钤缬涊d了光學現象和幾何觀念。

百家爭鳴

1.生命的超越

①莊周夢蝶

莊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中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莊周的生平已不可詳考。相傳莊周家貧,靠打草鞋來維持生活,曾麻鞋布衣見魏王。

楚王敬慕莊周之才,以千金聘其做宰相,他卻說自己寧愿像小魚一樣在水中自得其樂也不受國君的束縛。自此以后,他終生不仕,過著隱居的生活。

莊周的思想,較完整地保存在《莊子》一書中。《莊子》原本52篇,現存33篇,是晉人郭象所編。

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道”的思想,在《莊子》中他用形象直感的語言,講述道的存在:“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

在認識論上,他認為一切事物是相對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他用夢舉例,從夢的立場看醒,醒是夢。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自己是蝴蝶。他說,莊周是蝶呢,還是蝶是莊周呢?達到物我雙忘的境界——“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逍遙境界。

他告訴人類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更體現了這位“知道”者深邃的精神之美。

②子思的境界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傳說《中庸》就是他寫的。

在孔門弟子中,多把仁、孝看得很重,過分的孝把個人埋沒在家庭倫理之中,導致兩個極端:或是極端的個人為主,如與墨子同時的楊朱,不肯“損一毫利天下”,反對利他主義對莊子像社會成員自主自然能力的破壞;一種是極端的為人,如墨家以“視人之身若其身,視人之家若其家,視人之國若其國”。鑒此,子思要求對個人角色重新反思,以達到“知道”的目的。

《中庸》是繼《大學》后又一闡明人求知的重要和求知的方法的著作。在求知中,《中庸》最重一個“誠”字,“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對夏商周建立起的禮制禮法,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誠之”,即充分發現個人的本性?!吨杏埂吠ㄟ^誠而能盡人之天性;能盡其天性則能盡萬物之性;能盡萬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的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

《中庸》的至高目的,就是要充分認知人的天性,使自己配天,可與“天地參”。

2.儒法之爭

①孟軻之道

孟子像孟軻(約公元前390~前305年),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以孔學繼承者自居,歷史上將孔、孟并稱,即所謂“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方面,孟軻發展了孔丘的“仁”學和“德政”學說,形成了完整的仁政思想。他把治國之道分為“王道”和“霸道”,認為統一天下只能用仁政。

孟軻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薄暗闷涿裥恼叩锰煜隆笔撬闹晾砻?。他認為得民心的主要措施是“教民”、“養民”。教民以道德禮教,養民則是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他極力反對“虐民”、“暴民”,他認為殘害百姓,必失天下。但是他的“仁政重民”是以另一種思想為根源的,他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的論調,是為了維護一種封建君權秩序,防止“賊民興”,即防止人民起義。

②韓非的法家思想

韓非(公元前280~前233年),中國戰國末期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出生于韓國貴族家庭,他曾多次上書諫韓王變法圖強,但昏庸的韓王拒不采納。他退而著書,博覽群經,分析和總結了前人的政治思想,創建了自己的學說。他的著作傳到秦國,得到秦王賞識,但他的昔日同學李斯等人嫉妒他,對其進行陷害,后來他被迫自殺。韓非的理論為秦王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起了重要作用。

韓非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全面論證中央集權必要性的思想家。韓非首先從人是自私自利的這一立場出發,認為人與人是赤裸裸的利害關系,要治理社會和國家只有用暴力和權術。他主張法治,強調法要統一、法要嚴峻、法要公平、法要講信用。君主居法律之上。韓非的君主專制學說對當時的歷史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也為后來中國的封建專制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像在哲學思想方面,他第一次把“理”作為哲學范疇提出來。指出“理”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具體法則?!暗馈眲t是體現在客觀事物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普遍規律中?!暗馈痹⒏伞袄怼敝?,只有通過對具體事物的“理”的認識,人們才能認識“道”。

其實,這樣的認知“道”的方法,與老莊之學認知的“道”,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3.先秦思想的總結者——荀子

荀子(約公元前325~前238年),名況,字卿,趙國(今山西南部)人。據《史記》記載,荀子在五十歲時到齊國游學,曾在齊國都城稷下學宮講學,任學宮之長。后又人楚,還曾西游入秦,議兵于趙。晚年罷官居蘭陵,從事著述。后經人整理成《荀子》一書,共10卷,32篇。

荀子以儒家自居,推崇孔丘,但對孔子的學說思想是批判地吸收。他否定了天命思想,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彼^天就是一切自然界,天的運動不摻雜人的意志,而有其自身運動的規律。人要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否則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其政治思想主要是“隆禮”和“重法”。他認為“禮義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奥《Y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主張禮法兼治,王霸并用。

荀子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對精神和形體關系作出了客觀的回答。他認為人的精神現象乃是人的自然生理功能,即所謂“形具而神生”。對人性的認識上荀子主張“性惡論”。認為人生而好利,生而有耳目聲色之欲。否定天賦道德觀,強調后天教化作用。另外,荀子對中國古代邏輯思想也有很大發展和推進。

異端與正統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當秦漢建立一個大一統帝國后,統治者需要代表這一統治思想的學術輿論。董仲舒便成為君主宗法制的理論制造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张家川| 庆阳市| 长治县| 肥西县| 双流县| 正阳县| 林芝县| 独山县| 周至县| 运城市| 阿拉善盟| 惠州市| 彰化县| 河东区| 益阳市| 兰考县| 宜丰县| 西城区| 凌云县| 嘉善县| 张家川| 福鼎市| 长治县| 涪陵区| 齐齐哈尔市| 台安县| 崇信县| 法库县| 泸溪县| 郯城县| 闽清县| 顺平县| 信丰县| 盐亭县| 安塞县| 苏州市| 布尔津县| 庆云县| 云梦县|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