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有關干支的史事(1)

  • 天干與地支
  • 金開誠主編
  • 4401字
  • 2015-05-07 18:15:23

(一)天干用作帝王之名

我們祖先曾將天干用于人名,最早曾用于帝王之名。

我國第九個五年計劃的重點科研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夏朝約相當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約相當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這兩個朝代的帝王有的是以天干命名的,不是根據(jù)其出生日定的,就是根據(jù)其去世日定的。其實,用天干命名在當時類似間接的紀日法。其中,夏朝的亡國之君夏桀名為履癸,商朝的開國之君商湯名為太乙。

夏、商之后,隨著人口繁衍,文化發(fā)達,名字也開始復雜了,大多以姓氏為依據(jù),以天干命名的習俗逐漸被淘汰了。

(二)甲子日武王伐紂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經(jīng)過四年的準備和練兵后,聯(lián)合西南的庸、蜀、羌、微、盧、彭、濮等部向商王朝發(fā)起進攻。周武王的軍隊行至牧野時,舉行討伐商紂王的誓師大會,歷數(shù)商紂王的罪狀。商紂王聞訊,匆忙發(fā)兵抵抗。兩軍一交手,商軍士兵紛紛倒戈,周軍占領商朝的都城朝歌,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了。

滅商后,周武王被推為天下共主,建立了周朝。周武王伐紂,一戰(zhàn)擊潰商朝大軍,這一戰(zhàn)是開創(chuàng)周朝八百年的重要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究竟發(fā)生在哪一天?人們都很關心這件事。

利簋幫助人們解決了這一難題。利簋銘文中有“珷征商”字樣,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簋”。簋是古代的盛食具,相當于現(xiàn)代的碗。因鑄簋的人名叫利,所以稱為“利簋”。利簋于1976年出土于陜西臨潼縣零口鎮(zhèn),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簋腹腹內(nèi)底部的銘文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銘文4行32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譯文大意是:武王征伐商國,甲子日早上,歲祭,占卜,能克,傳聞各部軍隊,早上占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軍隊在闌駐扎,賞賜右史利銅,用作檀公寶尊彝。

利得到銅后,覺得很榮耀,就用銅鑄造寶器來紀念周武王伐紂這件事。據(jù)此,人們知道周武王于甲子這天伐商。

江曉原教授根據(jù)史書上的天象記載,運用電腦及現(xiàn)代天文學,考訂出周武王伐紂的正確日期。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周武王率軍出發(fā);公元前1044年1月3日,周武王的軍隊渡過孟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周武王軍隊與商朝軍隊在牧野決戰(zhàn)并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項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不僅使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座標得到了明確的定位,而且為商周兩朝的斷代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基點。

(三)庚戌年孔子降生

孔子的生年歷來未能確定。唐代司馬貞曾感嘆道:“《經(jīng)》、《傳》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壽數(shù)不明。”

上世紀,我國出現(xiàn)了幾種不同的孔子誕辰,各執(zhí)一端,使得各處的紀念活動無法統(tǒng)一。

《春秋公羊傳》說:“(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幸辉拢?,孔子生?!?

《春秋谷梁傳》說:“(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孔子生?!?

這兩部書都說孔子出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1年;又都明確記載了孔子出生日的紀日干支是庚子;不同的是一為十一月,一為十月。

幸運的是《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在孔子出生這一年中都記載了日食,這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天文學依據(jù)。日食是極罕見的天象,同時又是可以用于精確的回推的?!洞呵铩?42年中,記錄日食共37次,用現(xiàn)代天體力學方法回推驗證,魯襄公二十一年在曲阜確實可以見到一次日偏食,這就與“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記載完全吻合。而在次年,即魯襄公二十二年,沒有任何日食。

我國學者運用現(xiàn)代天文學方法,推算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10月9日。

孔子一生整理了幾部我國古代重要典籍,有《詩經(jīng)》《尚書》《春秋》等。《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其中很多是反映古代社會生活的民間歌謠,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渡袝肥且徊课覈瞎艢v史文獻的匯編,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春秋》是根據(jù)魯國史料編成的一部歷史書,它記載著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約242年間的大事,宣傳王道思想,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繼續(xù)傳授他的學說,漸漸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孔子成了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的學術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來的歷史。他提倡的仁愛思想已經(jīng)成了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核心,至今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仍有積極作用。

(四)庚寅日屈原降生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和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大同小異的。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其內(nèi)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貼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屈原死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那么他出生于哪一天呢?

屈原在他的著名作品《離騷》中說:“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边@句是說太歲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降生了。這兩句話說明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陬是正月,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說明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則說明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巧得很,一共三個寅,這可是個好日子。

屈原不但生日好,人也好。

屈原出身貴族,知識淵博,通曉治國之術,熟悉外交辭令。學成后出任楚國三閭大夫,在內(nèi)與楚懷王商討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則接待賓客,應酬諸侯,為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后來,楚懷王聽了小人的讒言,漸漸疏遠屈原,并將他流放了。

屈原見楚懷王不能明辨是非,竟被讒言蒙蔽,讓邪惡的小人為非作歹,以致君子不為朝廷所容,因此十分苦悶,便揮毫寫了一篇長詩《離騷》,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離騷》長達數(shù)千言,汪洋恣肆,無所不包。文中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屈原志趣高潔,行為廉正,遠離污泥濁水,游于塵世之外,不與小人同流合污。屈原的高尚品德可與日月爭輝,與天地同在。

不久,屈原在流放途中聽說秦軍滅了楚國。他不肯做亡國奴,懷著萬分沉痛的心情,寫了一篇《懷沙》賦后,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自殺而死。

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直活在華夏人民的心里,他的作品《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五)漢章帝推行干支紀年

漢章帝生于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是漢明帝的第五個兒子。

漢章帝的生母是馬皇后的同母異父的姐姐賈貴人。因為馬皇后沒有孩子,漢章帝從小由馬皇后撫養(yǎng),后來被立為太子。

漢章帝從小就很厚道,愛好學習,人又極其聰明。他尤其喜歡儒家學說,凡是儒家經(jīng)典他都能背誦。

漢明帝駕崩后,劉炟即位,時年19歲。

漢章帝即位的第二年,中原和東方一帶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餓殍遍地。漢章帝急得如坐針氈,下令說:“快將倉庫打開,將糧食發(fā)給災民!”聽說糧食發(fā)下去了,他才安下心來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大臣們紛紛進言,司徒鮑昱說:“天降旱災,是由于陰陽失調(diào)。陛下首先要赦免流放的刑徒和關在監(jiān)獄中的人?!鄙袝悓櫼采蠒f:“治國如同調(diào)琴一樣,弦太緊會斷,刑太重百姓會不滿的。因此,陛下一定要減輕刑罰?!睗h章帝聽取了他們的建議,立即大赦天下。這樣,社會矛盾立即緩和,社會秩序也安定了。官民共同努力,渡過了天災造成的難關。

漢章帝即位后,特別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天,他帶大臣們出巡,看見農(nóng)民正在忙著種田,他也按捺不住了,竟親自到地里去耕田。這事傳開后,見皇上尚且如此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百姓都安心種田了。

漢章帝常說:“王者八政,以食為本?!彼罡骷壒俑f:“不得無故擾民,不得影響春耕和播種。要動員流民回鄉(xiāng),安心種田。凡是愿意回鄉(xiāng)的流民,一路上由官府給予照顧?!睘榱俗屴r(nóng)民集中精力種田,他輕徭薄賦,減輕了農(nóng)民負擔。

在漢章帝的督促下,各級官府都大抓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此,漢章帝在位期間,經(jīng)濟大為發(fā)展,被稱為東漢盛世。

漢章帝建初八年(83年),校書郎楊終上書說:“天下太平,國家無事,陛下應該注重文教,整理五經(jīng)。自從武帝獨尊儒術以來,解釋經(jīng)書的人各持己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造成了學術上的混亂,往往離題千里,不合圣人微旨。請陛下仿照宣帝召集名儒于石渠閣講經(jīng)的盛事,給五經(jīng)做出正確的解釋,為后世留下范本?!睗h章帝對楊終的建議十分贊許。他從小愛讀五經(jīng),對于五經(jīng)的不同解釋早就不滿。于是,他召集全國名儒,到洛陽北宮的白虎觀中開會,對五經(jīng)逐條做出解釋,最后由他裁決,定出正確的解釋。散會后,漢章帝命班固將正確的解釋整理成書,取名《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或《白虎通義》。

過去五經(jīng)解釋煩瑣,歧義百出。白虎觀會議之后,五經(jīng)有了皇帝認可的權威解釋,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漢章帝還有一項巨大的貢獻,那就是影響千古的干支紀年。

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以當年為乙酉年。

從乙酉年(85年)至今,近兩千年來從未間斷過,也從未錯亂過,排列有序,歷歷可查,無論對國家經(jīng)濟還是國家政治都是大有好處的。尤其在核對史實年代方面,更是大有裨益。

干支紀年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不是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開始。例如,1984年是甲子年,但嚴格來講,當年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六)“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東漢建立后,豪強地主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都享有很多特權。光武帝統(tǒng)一全國后,大封親戚、功臣為王侯。每個王侯都得到了大量的封地,有的多達四縣到六縣的土地。如濟南王劉康一人就占有私田八萬畝、奴婢一千四百人、駿馬一千二百匹,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除貴族外,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吏都由豪強地主子弟擔任,形成世襲的官僚集團,稱霸一方,欺壓百姓。

地主建立起擁有大量土地的莊園,每個莊園都是一個獨立王國,以農(nóng)業(yè)為主,也有手工業(yè)和畜牧業(yè)。莊園主強迫貧困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做農(nóng)奴,讓他們長年在莊園里勞動,不許隨便離開。這些農(nóng)奴被稱為“徒附”。徒附在地主的控制下種植谷物、蔬菜、桑麻,還養(yǎng)蠶、織帛、縫衣、釀酒、制糖,他們還給主人養(yǎng)馬、放牛、喂豬,替地主生產(chǎn)生活必需品和消費品。徒附雖然整年辛勤勞動,但吃不飽,穿不暖,死后連葬身之地都沒有。徒附的妻子兒女也要被迫成為徒附,受地主的壓迫和奴役。地主控制下的徒附不能在戶籍上登記。一個地主往往控制著上萬家徒附,占有億萬財富,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漢靈帝養(yǎng)了許多狗,狗的頭上都戴著官帽,身上還纏著彩帶。漢靈帝為了搜刮更多的錢財,竟公開賣官鬻爵。他在西園設立“賣官所”,標出各級官銜的價目,公的價目是一千萬,卿的價目是五百萬,現(xiàn)錢交易,也可以賒欠,到任以后再加倍交款。此風一開,老百姓又一次遭到災難性的掠奪?;ㄥX買官的官吏上任后拼命敲榨百姓,不僅要撈回買官的本錢,還要搜刮十倍百倍的錢財中飽私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静乐县| 青阳县| 广平县| 四川省| 沁源县| 敦煌市| 余江县| 图木舒克市| 万安县| 瑞丽市| 宁国市| 桐城市| 青田县| 枝江市| 三台县| 华亭县| 临桂县| 齐河县| 娄烦县| 新干县| 黄山市| 日土县| 罗平县| 平谷区| 济阳县| 汶川县| 华容县| 宁海县| 民和| 宕昌县| 海宁市| 额敏县| 潮州市| 绿春县| 莒南县| 象州县| 夏邑县| 土默特左旗| 阳高县| 辽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