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天干和地支可以兩兩相配組成六十甲子: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這是干支對應組合,應用最為廣泛。
干支還有另外的組合形式,如遁甲,即將上表中帶甲的組合排出,用于預測學,也稱帝王術。
此外,還有以天干為主的綜合性組合和以地支為主的綜合性組合,以天干為主的有六甲、六壬:
六甲指甲子、甲戊、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我國古代星象家用于星座劃分。
六壬指壬申、壬午、壬寅、壬辰、壬子、壬戌,這是古代占卜的一種方法。
以地支為主的綜合性組合有五子等,五子指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這和《易經》有關。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對人類有偉大的貢獻,最顯著的例子便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四種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在文化上、工業上、航海上產生了無窮的力量和影響。
然而,我們祖先的成就遠不止這些,在天文歷法方面也同樣有輝煌的成就,特別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組合構成六十甲子周期表就是其中極有價值的一部分。甲子周期表為歷代各種不同歷法的發展、變革提供了一個連續不斷、無限延伸的參考系列,可以說六十甲子用它的變化撐起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大廈。
天干地支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中天文、歷法和年代學范疇。作為文化遺產,天干地支至今還在當代的歷法中和年代學中被應用著。
此外,天干地支在民俗文化上,在中醫學上,更是大顯身手。
民俗學包括占卜術、風水術、星象術、擇吉術等,大多和天干地支知識有關系。有的以干支作為判定吉兇宜忌的準則,如占卜天氣的農諺就有“甲子雷鳴蝗蟲多”“立冬之日怕逢壬”。前者是說甲子日打雷會鬧蝗災,后者是說立冬節氣那天逢壬不好。唐朝以前,民間常以干支為準則確定一些禁忌之日,如以天干為準的就有“丁不剃頭”“己不伐樹”“酉不會客”等。
我國的中醫學源遠流長,從《黃帝內經》算起已有三千來年的歷史了。在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中,子午流注針灸法等都融進了天干地支知識。《黃帝內經》里說:“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于風者為心風……”將病癥和干支結合起來,對治療有指導作用。
天干地支還用于成語中,如“付諸丙丁”指把東西放在火中燒掉了,在五行中,丙丁對應火;“丁卯不樂”指逢丁之日和逢卯之日不奏樂,表示哀悼;“寅吃卯糧”比喻入不敷出,預先支付了以后的收入。
人們平時習慣于用甲乙丙丁表示等級,可以指質量,也可以指成績等。人們在簽訂合同、協議書時也習慣于用甲方、乙方,甚至丙方。
干支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再也離不開了。
最近,世界各國科學家經過認真研究,公認天干地支具有預測預報功能,是包括天災在內的預測預報的重要手段之一。
天干地支不僅用于紀時,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還被中華民族廣泛地應用于預測之中。在遠古時代,中醫就運用天干來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如說肝病甚于庚辛,愈于丙丁;肺病甚于丙丁,愈于壬癸;心病甚于壬癸,愈于戊己。
天干地支具有的預測功能,經過我們祖先的長期運用,有非常高的準確度。它有可能蘊藏著宇宙的秘密信息,蘊藏著氣候變化的秘密程序,蘊藏著人類生命的神秘密碼,蘊藏著事物發展的神奇節奏。如果天干地支不蘊藏著這些人類未知的秘密,又怎能用于準確的預測呢?
當然,天干地支曾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用于迷信占卜。我們要發掘其科學部分加以弘揚,為歷法改革和人類預測服務,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