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評劇的劇目(1)

  • 評劇
  • 金開誠主編
  • 5502字
  • 2015-05-06 11:56:39

評劇在解放前上演的劇目,包括拆出時期的劇目,總共有二百三十多部,由評劇首演的傳統劇目也有一百余部。

肖軍、溫東山、洪深、歐陽予倩等人曾為評劇寫劇本,但數量不多。畢生為評劇寫劇本的只有民間戲曲作家成兆才,共寫了一百零二部。

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1874年12月20日),成兆才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扒齒港鎮繩各莊的一個貧農家庭,祖父和父親均為長工。成兆才從12歲起給本村大戶放豬、打工。他勤勞儉樸,聰明過人,多才多藝,橫笛、板胡、嗩吶等樂器無師自通。每年正月辦花會時,鄉親們都爭著看他扮妞。15歲那年,他就成了當地的秧歌名角了。為了能看唱本,他如饑似渴地想要讀書。但是,家貧不能入學,他便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識字的人學認字。16歲時,本村古槐堂私塾聘請金秀才教書。成兆才聽說后,經常站在窗外偷偷跟金先生學識字,很快學會了《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并在閑暇時以樹枝為筆,在沙灘上練習寫字,不久竟粗通文墨了。這年,父母為他成婚。結婚后,為了養家糊口,成兆才拜蓮花落藝人金開福(藝名金長腿)為師,學唱蓮花落,并加入了二合班。

光緒十七年(1891年),成兆才首次進天津演出。這年,灤州發生饑荒,隨之又流行瘟疫,成兆才的父母相繼去世,他只得棄藝還鄉。但因無法維持生活,又同族兄成兆文到喜峰口外唱蓮花落行乞。不久,妻子和兩個孩子也染病而死,成兆才不勝悲哀。為了生活,他同叔父成永玉又先后加入豐潤縣魏莊趙小齋班和樂亭縣廟上崔家班演唱蓮花落,除當演員,有時還當領班,當箱倌,從此成了職業蓮花落藝人。箱倌是管理、設計戲曲服裝的技師。

由于成兆才勤奮好學,很快成為一名能與西路蓮花落著名藝人“西來順”相媲美的男旦,深受群眾的喜愛,因而榮獲藝名“東來順”。

在藝術實踐中,成兆才深感對口蓮花落節目過于單調,不能滿足觀眾的欣賞要求和演員藝術水平的發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他開始編寫《烏龍院》等劇本,作品多為移植、改編其它劇種的劇本,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他編寫的劇目表現了清末農村生活,反映了農民樸素的道德觀念和對美好和睦家庭的向往,因而受到農村觀眾的熱烈歡迎。

成兆才為評劇創作、改編、整理了一百零二部劇本,不論是《開嗙》《開店》《花為媒》《因果美報》《占花魁》等啟蒙劇目,也不論是流傳已久的《杜十娘》《勸愛保》《打狗勸夫》《安安送米》《回杯記》《敗子回頭》《珍珠衫》《楊三姐告狀》等傳統劇目,都是他為后人留下的藝術財富,是評劇文學傳統的代表,因此后人稱評劇為“成家戲”。

評劇形成、成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正是民族民主革命興起、壯大的特定歷史時期。因此,評劇的劇本創作,在內容、形式、藝術上都深深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

1891年至1908年是蓮花落向評劇過渡的“拆出”階段,當時的班社主要活動在冀東農村。這時的劇本創作重點選擇的是農民熟悉的故事,反映的是民間生活,如風趣活潑的《借髢髢》,調解家庭糾紛的《小姑賢》《打狗勸夫》和積米奉親的《安安送米》等,適應了民間道德觀念的需要。

《借髢髢》劇情簡介:髢髢是假發。《左傳·哀公十七年》載:“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髡之,以為呂姜髢。”這是說哀公從城上看到己氏的妻子頭發長得好,便讓人剪下來給夫人呂姜做了假發。故事講的是清代嘉慶年間,河南道口木匠王二愣娶了一個美貌妻子。一日,新媳婦欲回娘家,為將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特意去鄰居三嫂家借髢髢。三嫂有心和她開玩笑,遂以怕她從驢上掉下來摔壞髢髢,怕她娘家人多手雜摸壞髢髢,怕她娘家鬧耗子咬壞髢髢為借口,假意不借。愛美心切的新媳婦經百般解釋,千般懇求,最后終于破涕為笑地將髢髢借到了手,高高興興地回了娘家。此劇語言清新,故事生動,生活氣息特別濃郁。

《小姑賢》劇情簡介:姚氏25歲死了丈夫,含辛茹苦地將一兒一女撫養成人。女兒英英生來聰明伶俐,兒子繼孟十分孝順。繼孟娶妻后夫婦感情很好,而帶有封建思想的姚氏對此卻很不高興。姚氏偏愛女兒,視如掌上明珠,對媳婦卻視為眼中釘,常常無事生非地打罵媳婦。一天,媳婦給她端上早飯,她挑剔地說菜缺鹽少醬不對胃口,并故意為難媳婦,要媳婦馬上做出86樣飯來給她挑選。媳婦實在沒有辦法做出,姚氏借口說媳婦有意與她作對,拿起鞭子就打。這時,恰好女兒英英進屋,連忙勸解,答應去替母親另做一碗面來。英英見嫂子做得不錯,就把嫂子做的那碗面端出去圍房子轉了一圈,又重新端了進來。姚氏以為真是女兒做的,一面吃,一面不住地夸獎。姚氏吃過飯又找媳婦的茬兒,嫌她掃過的院子不干凈,納的鞋底不整齊。英英怕母親又責怪嫂子,就說掃過的院子和納好的鞋底都是她干的。姚氏立刻轉怒為喜,夸自己的女兒能干。英英見母親這樣偏心,很不滿意,便當場說出了事實真相,使母親頗為尷尬。姚氏惱羞成怒,反咬一口把罪名加在媳婦身上,誣陷她把小姑教壞了,要把媳婦打死。英英見事情搞糟了,便急中生智,一面勸母親把嫂子交給哥哥管教,一面教哥哥怎樣假裝打嫂子。繼孟按照妹妹之計,故意氣沖沖地把妻子拉到屋里,用棍子打椅墊,讓妻子裝哭和裝死哄嚇母親。姚氏以為媳婦真的被打死了,鬧出人命,自己要吃官司了,嚇得直打哆嗦。英英見母親后悔了,才假裝去救嫂子,嫂子也裝作死而復生。姚氏見媳婦醒了過來,這才放了心。英英乘機幫助母親打通封建思想,假意哭鬧著要去投井自殺,怕自己將來出嫁后,也遇到像母親這樣的婆婆。姚氏一見女兒如此這般,非常著急,面對女兒提出的條件:以后不能再給嫂子氣受,讓嫂子吃穿都與她一樣,姚氏無奈,只好答應。從此以后,姚氏不再挑媳婦的毛病,婆媳和睦了,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滿了。

《打狗勸夫》劇情簡介:趙家兄弟趙連壁、趙連方分家另過,忽一日大哥趙連壁家中失火,燒得片瓦無存。眼看要過春節了,大哥到二弟家中借糧。不料二弟嫌貧愛富,不叫大哥進門,卻和一些狐朋狗友到酒樓去喝酒。連方之妻得知兄長到家中來借糧,立即將大哥讓到家里,準備好酒好菜招待。然后命丫鬟將狗打死,扒皮后穿上衣服,叫丫鬟到酒樓去給丈夫送信,說家中發生命案。趙連方得知后嚇壞了,急忙和幾位酒友商量辦法,哪知幾個人聽說他家發生命案,一哄而散。趙連方回到家里,見大哥聽說他家發生命案后主動前來幫二弟埋尸。通過這件事,趙連方體會到骨肉親情的重要,立即同大哥和好了。

《安安送米》劇情簡介:姜詩娶妻龐三春,生子安安。婆母陳氏病了,三春為其祈禱。小姑邱姑不賢,進言于母,誣告三春。母命姜詩責打三春,三春忍氣吞聲。邱姑欲溺死三春,慫恿其母命三春至江心取水,幸得龍王相助,汲水而歸。邱姑又生一計,將毒藥放入茶中,誣三春要害婆母。姜詩無奈,逐三春出門,被老尼救入庵中。安安至孝,日日為母親積攢糧食。數年后,安安已經為母親積米三升,送至庵中,被三春忍痛逐回。邱姑嫁出后,陳氏又病了,苦思邱姑,經多次催促方至。陳氏恨邱姑不孝,咬去邱姑一指,母女從此絕情。此時,陳氏方想起孝順的三春,深悔當初所作所為。安安說母親尚在,乃遣姜詩接回三春,一家團聚。后來,安安考中狀元,邱姑被雷擊死。

《烏龍院》劇情簡介:宋江接到梁山請其投山的密信和贈金,贈金退回,密信被其妾閻惜姣發現。惜姣早已私通張三郎,親密無比,便以密信要挾宋江,逼其獻出贈金,并將其給予張三郎。宋江說早已退回贈金,惜姣不信,罵不絕口,說要報官。宋江無奈,一刀將惜姣殺死。

《開店》劇情簡介:唐太宗時,馬寡婦李氏因其夫馬如虎早故,一人育子敬婆,開店為生。山西舉子狄仁杰赴京應試,途中住進李氏店中。李氏見狄仁杰風流瀟灑,心生愛慕之情,備獻殷勤,卻遭狄仁杰拒絕,留詩勸誡而去。從此,李氏一心教子,后來其子赴京高中第一名,娶狄仁杰之女為妻。馬寡婦與狄仁杰重逢,不勝感慨。

《因果美報》劇情簡介:陳貴德已婚,其妹陳玉梅待嫁。陳妻有外遇,被陳玉梅察覺。陳妻反誣陳玉梅與人私通,引起陳玉梅未婚夫生疑,將陳玉梅休棄。陳玉梅訴冤于縣衙,知縣不辨真偽,竟錯判陳玉梅通奸之罪。陳玉梅含冤自縊,知縣錯斷遭報,妻女暴病而死。陳玉梅顯魂,托店客江廣成代為伸冤,江廣成見陳玉梅貌美,要求成親,陳玉梅不允,找來陰司妓女作陪,店主得知,報與知縣。知縣來店查看,見妓女竟是自己妻女的鬼魂。這時,陳玉梅顯魂,掐死知縣。此劇故事源于《聊齋志異》,又名《箱中出鬼》。

《勸愛保》劇情簡介:周士春之子愛保,生性愚癡。其妻姜氏不賢,誣其妹蘭香有外遇,逼其自縊身亡。繼而又趕走雙親,雙親凍死途中,被蘭香鬼魂救活。鄰居張氏不滿愛保夫婦所為,勸說反遭拒絕,張氏便將周老夫婦接回自己家中贍養。蘭香在陰間控告姜氏,并將其靈魂勾去過十八層地獄后還陽。姜氏自訴陰間報應,悔過自新,迎回雙親。

《敗子回頭》劇情簡介:王昌嫌妻子貌丑,隨父親到四川討賬,結識了一個妓女,名叫花翎。花翎假意愿隨他從良,并贈頭發一縷為表記;王昌也打下門牙,對她表示誠意。此事被王昌之父所知,命王昌假扮乞丐去試花翎。花翎不再理睬王昌,并以惡語相譏。王昌悔悟,當場焚毀為花置買的珠寶首飾,花翎羞愧自縊。王昌之父又令王昌假扮乞丐去試其妻,其妻毫不嫌棄,王昌大為感動,與妻子重歸于好。

1909年至1918年期間,評劇進入唐山等城市,所處的環境以及所接觸的生活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這一時期的劇本創作有了顯著的變化。這一時期正是八國聯軍入侵、辛亥革命勝利,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階段。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嚴重地破壞了我國自然經濟的基礎,地主階級與商業資本互相結合,加重了對農民和市民的剝削。代替清王朝的地主、軍閥、官僚與帝國主義勢力密切勾結起來,對人民進行著殘酷的盤剝和迫害。廣大農村和城市中下層市民破產了,許多良家婦女淪為娼妓,僅唐山就有七八百家妓院;罪惡的社會勢力又孵育出了一大批土豪、地痞、流氓、惡棍……廣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痛苦生活是成兆才等人所親身經歷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那些反抗邪惡險詐、追求正直、自由的事件,充滿人民性的古老傳說和具有現實意義的歷史故事尤其能夠引起人民群眾的共鳴。因此,這一時期的評劇劇目更多的是取材于《今古奇觀》中思想性較強的故事與民間生活中膾炙人口的傳說,如《占花魁》《杜十娘》《珍珠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移花接木》《芙蓉屏》《百年長恨》《二縣令》《金釵鈿》,與現實故事《洞房認父》等。

《占花魁》劇情簡介:北宋靖康年間,金兵入侵汴梁,女子瑤琴南逃,被惡人賣入勾欄為妓,取名花魁。有少年秦仲挑擔賣油,遇花魁后心儀其美,遂積銀十數兩前去夜會花魁。適逢花魁醉酒,秦仲不敢打擾。花魁深感其誠,贈其銀兩。后來,花魁因不愿為惡徒姜霸陪酒,被扒光衣服棄于雪塘之中,恰巧被路過的秦仲所救。花魁見其忠厚,可以托終身,遂與其結為夫妻。

《杜十娘》劇情簡介:名妓杜十娘雖身份卑微,但卻相信世間還有真愛,在青樓中苦苦等待那個愿意為她贖身帶她遠走高飛的男人出現。在一天夜晚的演出中,杜十娘與書生李賈一見鐘情,墜入愛河。她將自己的積蓄交給李賈,使他得以順利地為自己贖身。從良后的杜十娘對未來充滿希望,滿心歡喜地和李賈坐船回家。李家對杜十娘曾是妓女一事耿耿于懷,不肯接受她。李賈心煩意亂,借酒消愁時巧遇同學孫富。孫富早已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色,愿以高價買下杜十娘,李賈接受了孫富的條件。杜十娘得知此事后痛心疾首,打開百寶箱,將自己積攢一生的珠寶首飾展示給李賈看,然后抱著百寶箱投河自盡,李賈追悔莫及。

《珍珠衫》劇情簡介:蔣興哥出外貿易,其妻王三巧在家。薛婆引誘王三巧與陳某成奸,王三巧贈陳某珍珠衫一件。后來,陳某與蔣興哥偶遇,蔣興哥見到珍珠衫,方知王三巧失節。蔣興哥回家后,將王三巧休回娘家,王三巧遂改嫁知縣吳堅。陳某聽說王三巧被休改嫁,思念成疾,病死店中。其妻陳氏賣身葬夫,適配蔣興哥,并將珍珠衫帶回蔣家。后來,蔣興哥因人命案被羈押在吳知縣處,王三巧見到蔣興哥,不忘舊情,稱其是表兄,懇求吳知縣開脫。蔣興哥獲釋,才知王三巧營救。二人見面,悲喜交加。吳堅問明情由,念其夫妻情深,準其破鏡重圓。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劇情簡介:劉家有一子一女,其子聘定孫珠姨為妻,其女慧娘自幼許配華世元。珠姨之母寡居,其子孫玉郎已聘李氏之女為妻。這時,劉華兩家都擬為其子完婚。將近吉期,劉子患病,孫家想延期,劉家不從,并決定以女兒慧娘代兄拜堂。孫家也怕女兒守寡,暗以兒子孫玉郎代姐姐過門。花燭之夜,玉郎和慧娘弄假成真,成了夫妻。事泄之后,劉華兩家同訴于喬太守,喬太守征得各家同意,遂斷慧娘嫁玉郎,珠姨嫁許世元,玉郎原定的李家女改嫁劉家,以了此案。

《移花接木》劇情簡介:聞俊卿自幼女扮男裝,與杜子仲、魏撰之同窗讀書,杜、魏二人才貌不相上下,俊卿選嫁時難以定奪,遂暗祈上蒼,箭射飛鳥,得箭者為婿。箭被杜子仲所得,轉手送給魏撰之。俊卿誤以為魏撰之得箭,便說射鳥者是其妹,魏以斑指為憑,請代為求婚。后來,俊卿之父聞確入獄,俊卿喬裝進京,為父申冤。途宿客店,鄰女景芳蓮愛慕求婚,俊卿假意應之。到京后,發現魏杜二人均已考中進士,魏撰之早已先返。俊卿與杜子仲相見,被杜子仲識破女兒身,遂向她求婚,二人成為夫婦。歸家后,魏杜二人爭婚,俊卿與杜子仲移花接木,將景芳蓮嫁給魏撰之。

《芙蓉屏》劇情簡介:崔俊臣攜妻王氏去溫州赴任途中,被水寇顧永搶劫。崔俊臣被推入水中,王氏被逼與其子成親。王氏趁機逃出,入庵為尼。顧永一夜暴富,也覺心虧,遂進庵禱告,并將從崔俊臣那里劫來的芙蓉屏贈予老尼。王氏見畫屏思夫,題詩抒懷。老尼將畫屏贈給祁慶春,祁永春又轉贈御史高謙。崔俊臣落水被救,正在高謙府中。見畫屏及妻王氏題詩,便將這次不幸遭遇告訴高謙。高謙將王氏接入高府,與丈夫團圓,顧永被捕正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新密市| 永川市| 宿松县| 英吉沙县| 长海县| 松溪县| 长治市| 安康市| 昂仁县| 惠来县| 界首市| 治多县| 平阴县| 乐安县| 武义县| 张北县| 玛多县| 班戈县| 宜城市| 乌鲁木齐县| 寿阳县| 漯河市| 黔西县| 礼泉县| 扬中市| 民丰县| 望都县| 瑞安市| 厦门市| 称多县| 桃园市| 浮山县| 金寨县| 南安市| 通山县| 嘉荫县| 宝丰县| 衡南县| 利辛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