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清王朝日趨腐朽衰落,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為了擴大海外商品市場,1840年,英國侵略者在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這次戰爭因英國強行向中國傾銷鴉片而起,史稱鴉片戰爭。這場血與火的戰爭強行打開了中國國門,也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中國從此失去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國家,中華民族由此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中國近代歷史亦由此發端。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是亞洲甚至世界上最為文明、富饒和強大的國家,鴉片戰爭前夕,中國所創造的生產總值仍占世界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居世界各國之首,然而這種情況到清朝后期開始發生變化。隨著清政府政治的日趨腐敗,中國社會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國力開始衰落。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中的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卻借助工業革命的強勁動力,迅速發展自身國力,并開辟新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走上對外擴張的殖民道路。此消而彼長,中國由此成為西方殖民擴張的重要目標,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英國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中國社會開始從封建社會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重大事件。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以此為開端的。鴉片戰爭為什么爆發?中外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西方學者認為這場戰爭爆發是由于“商務上的誤會”,有的認為導源于“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有的說這是一個純偶然性的事件。鴉片戰爭的爆發絕非偶然,我們可以在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的發展演變中考察一下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
(一)瀕臨崩潰的天朝大國
鴉片戰爭前夕,中國雖說已到了封建社會末期,新的社會因素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一種新舊交互滲透的過渡性狀況。但是總的看來,基本保持著社會的舊格局、舊面貌。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并且這種矛盾已嚴重激化,封建統治面臨危機。資本主義萌芽有所增長,但封建制度沒有改變。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王朝已經走上衰敗的道路,政治黑暗,國防薄弱,財政拮據,國勢日衰,到了19世紀以后,嘉慶、道光王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勢。
閉關自守的對外關系成為清朝走向崩潰的不可忽視的消極因素之一。鴉片戰爭以前,盡管清王朝保持著比資本主義制度落后了一個時代的封建制度,已經相當沒落腐敗,但當時的中國卻是一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清王朝采取的對外關系政策是“閉關鎖國”政策。18世紀末,隨著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清朝統治者對中外交往的防范更加嚴密,清政府開始全面推行閉關政策,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威脅,開始謀求應對措施,在不斷造訪的西方來客面前,“寧可求全關不開”,以自我封閉來實現自我保護的目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伴g年外域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人事天時誠極盛,盈虛默念懼增哉。”這是乾隆皇帝在1787年作的一首《上元燈詞》,這首詩充分反映出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國經貿的管理,厲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政府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制度和規程。對于外商在廣州留住的時限和居址、外商與中國商人的關系、對外商雇員的限制、對外商船只的防范監視等都做出嚴格規定:(1)永遠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2)由當地行商管束稽查來到廣州的外國人;(3)查禁中國商人借領外商資本,禁止外商雇請役使中國人;(4)永遠革除外國人雇人傳遞信息;(5)外國船只進駐停泊,派當地駐軍彈壓稽查。19世紀初,清政府又頒布《民夷交易章程》,該章程規定:以后各國保護所運貨物的軍隊船只,一律不許駛入內港;外國商人貨物銷售完畢后應按照規定期限立刻回國,外國商人拖欠款項應迅速償還;已在澳門居住的外國人不準再自行增蓋房屋,家眷人口也不準再增加;由澳門同知辦理引水船戶的給照和銷照;外商買辦必須選擇可靠之人;運到廣州的貨物都由各國商人自行投行,公平交易。1831年,清政府頒布《防范夷人章程》,再次強化對西方的防范,重申對西方商貿往來要嚴加管理。
為了嚴格限制外國來華貿易,清政府還加強了對經營對外貿易業務的洋行的統一管理,推行公行制度。1760年,清政府還專門設置“專辦夷船貨稅”的外洋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后來由19家洋行組成“公行”?!肮小遍_始具有壟斷性質,排除了公行以外私商的權力。公行兼具亦官亦商的職能,專攬茶、絲及大宗貿易,小宗貨物則由公行以外的行商經營。參加公行的行商一方面享有包辦一切進出口貨物的獨占權,一方面也是官府與外商交涉的中介,負有承保外洋船貨稅餉、規禮、傳達官府政令及管理外洋商船人員等義務。
清政府基于鞏固滿洲貴族在中國的政治統治而采取的“閉關政策”,雖然從客觀社會效果方面來考察,在防止中外民間接觸、避免西方國家不斷侵擾方面不失為一時茍安自保的權宜之計,但從長遠、全局來看,作為一個封建國家,消極被動地閉關鎖國只能使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諸領域自高自大、盲目排外情緒不斷高漲,嚴重阻礙了中國學習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清王朝喪失了改革圖強的可能性,這種“慢性自殺政策”只能使中國越發被動、落伍,最終無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二)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
清朝初期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社會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國勢從乾隆末年開始由盛轉衰。封建制度已嚴重地阻礙了新的生產力的發展。明代中葉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據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土地兼并的現象十分嚴重,成為全國的普遍現象。大量耕地集中在貴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國最大的地主。嘉慶時,由皇室直接占有的田地竟達550多萬公頃,約占全國耕地的十分之一左右。1799年,查出大學士和珅占有田地5萬多公頃,他的兩個管家也仗勢占有土地4000多公頃。京師附近懷柔縣大地主郝家占良田6萬多公頃。那時候,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總共占有耕地530多萬公頃。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土地很少或者完全沒有土地。廣大農民在封建地租、賦稅、徭役和高利貸的重重盤剝下,陷于貧困破產和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農民階級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清朝政治的腐敗日益暴露。從乾隆后期開始,官場中結黨營私、互相傾軋、賣官鬻爵、賄賂成風、吏治敗壞。清王朝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已腐朽不堪?;实蹖M獨斷,驕傲自滿,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封疆大吏愚昧閉塞,官場貪污成風,吏治敗壞。乾嘉以來,清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僚當中,多次揭露出驚人的貪污案件,這不過是因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而揭發出來的一小部分丑聞而已。當時有人將清朝皇帝查辦貪污案諷刺為“宰肥鴨”。貪污在清統治集團中成為一種不可遏制的流行病。結黨營私,在當時統治集團中也形成惡劣的風氣。廣東巡撫百齡出京赴任時,向人借錢作盤費。幾年以后,他任兩江總督,動用夫役2000多人搬運個人財物。此外,他還購置了6處房產,330多公頃良田。直隸司書王麗南勾結押解工匠代役銀的差役,串通24個州縣官吏,采取私刻印章、重領冒支、挖改庫收等手段,侵吞國庫白銀31萬兩。
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困難,公開賣官,嘉慶時期,這項收入總計1.2億多兩白銀。買官的都是些官吏、地主、商人。新官上任以后,極力搜刮百姓。清政府公開賣官鬻爵,這更加速了它的腐敗。1813年,京郊林清領導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潛入城里,突然攻入皇宮。這支起義軍雖然被鎮壓,但它直接沖擊了最高封建統治者的寶座。嘉慶皇帝作詩哀嘆:“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廢弛的軍事已無力維護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編制上雖有八九十萬人,但缺額甚多,武器落后,其裝備水平與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軍隊里,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八旗軍人人游手好閑、華衣美食相標榜,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這不僅直接導致八旗官兵體能和軍事素質不斷下降,而且嚴重敗壞了軍隊的風氣,當時的八旗士兵在社會上惹是生非、打架斗毆、作奸犯科,甚至成為京城和各駐地的一項公害。紀律松懈、腐敗盛行,八旗軍最終發展成為一支只顧追求享受而戰斗意志衰退、不堪一擊的糜爛之師。奢侈、驕怠、貪污、腐敗等罪惡的毒瘤嚴重腐蝕和破壞著清王朝的政治統治和軍事基礎,愈演愈烈的奢靡腐敗之風以及由此造成的浩大軍政開支使國庫日漸空虛,到嘉慶年間清政府財政已陷入困境,盛極一時的天朝大國由此走向衰落。到鴉片戰爭前夕,清朝的國防力量已經十分虛弱,雖然每年消耗餉銀二千萬兩以上(約占當時清朝年財政收入的一半),但已經無力改變腐朽不堪的八旗軍制。
沉悶的思想文化禁錮著人們的思想。清朝統治者還實行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當時思想界處于一種相當麻木、壓抑和沉悶的氛圍中,但是龔自珍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覺悟。他長歌當哭,不遺余力地揭露和抨擊時弊。
鴉片戰爭前夕,清王朝長期實行閉關政策,嚴重地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清王朝政治腐敗,國防空虛,軍備廢弛;財政上,國庫虧空,入不敷出。隨著清朝統治的日趨腐敗和對人民剝削壓迫的加重,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面臨嚴重的危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盡頭。
(三)鴉片戰爭前夕的西方世界
鴉片戰爭前夕,正當清朝衰落之時,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19世紀上半葉,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法美等國的工業革命也相繼發展起來。他們為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
英國是世界資本主義的發祥地。繼17世紀40年代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之后,18世紀又率先實現“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園。到鴉片戰爭前后這段時期,英國每年的煤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生鐵產量達到140萬噸;筑成鐵路數千公里。當時英國已有三分之二的勞動人口從事工業生產,有許多巨大的工業城市,首都倫敦的人口發展到200多萬。從對外作戰所必需的海軍力量看,到1836年時,英國已擁有大小船艦500余艘。1853年,英國工業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英國用蒸汽機裝備海軍炮艦,陸軍使用先進的后膛裝彈的來復槍和火炮。那時候,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英國軍艦橫行世界,到處進行殖民侵略。
19世紀上半期,英國侵占印度,又不斷對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發動侵略。英國在東方建立的殖民體系已成為侵略中國的前沿陣地。那時候,清王朝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实酆投鄶荡蟪奸]目塞聽、愚昧無知。早在乾隆時期,英國派使者馬戛爾尼到中國商討通商事宜。馬戛爾尼曾邀請大將軍??蛋灿^看歐洲新式的火器演習。??蛋矃s冷淡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作,諒來沒有什么稀奇!”正是由于長期以來清朝統治集團閉目塞聽、驕傲自大,不愿意了解西方情況,所以到鴉片戰爭爆發以后,清朝統治集團對敵情的無知,達到了驚人的地步。中英交戰兩年了,道光皇帝竟然不知道英國在何方。他派人審問英俘,竟提出這樣可笑的問題:“該國地方周圍幾許?”“英吉利到回疆有無旱路可通?”“與俄羅斯是否接壤?”兩江總督牛鑒看到英國火輪船時,“疑其輪系牛拉”,當有人將實情相告,仍然“疑信未決”,直到看見“火輪機關”,才“嘆而信之”。
法國當時是僅次于英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強國。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規模最大、最徹底的一次革命,它一掃法國先前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權,工業生產也得以迅速發展。不過,鴉片戰爭前夕,從工業的一些主要指標看,法國還遠遠落后于英國。19世紀30年代起,德國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較快地發展,但直到50年代德國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德意志聯邦中包括普魯士等三十多個獨立國,各自為政,這樣又使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美國是一個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前夕,即1775—1783年取得反對英國殖民主義革命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從它建國到進入19世紀中葉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之時),僅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時間,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是迅猛可觀的。特別是在19世紀初葉,美國迅速發展商業,獲取巨額利潤。在1805年,美國商人曾經掌握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美國善于把握時機進行競爭。總之,美國雖說后起,但顯示出咄咄逼人之勢。俄國是一個長期處于封建農奴制統治下的國家,直到19世紀前半期,封建經濟仍占統治地位。俄國雖然在經濟上比較落后,但它瘋狂破壞歐洲的革命運動,而且是最早侵略中國的國家之一,早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它就把侵略活動推進到中國的黑龍江流域。
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不斷開辟和擴大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不斷加緊對外擴張。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么龐大的市場令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垂涎欲滴。于是古老而又落后的東方大國—— 中國,成為列強侵略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