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要敢于爭取(2)
- 不抱怨的世界
- (美)道格拉斯·勒爾頓
- 3005字
- 2015-05-05 13:20:58
不僅在事業上,生活中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有賴于這樣簡單而直接的當面請求。對于美好的事物,不論大小,只要我們認為它應該屬于我們,就應該開口去爭取,這種為人處事的原則一定會得到尊重和回報。人們之所以沒有勇氣這么做,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采取積極的行動,或者過于粗心,或者為人靦腆害怕聽到別人原本微不足道的拒絕。講演家、作家和管理咨詢師萊司特·F.邁爾斯講述過一件不敢直接提出請求的可笑事情。
在火車離開紐約中央車站大約一個小時之后,我疊起正讀著的報紙,放在膝頭。
過道對面椅子上的那個男人,正帶著濃厚的興趣掃視我報紙上的大標題。我第一個想法就是把報紙借給他看(我早就注意到他手上沒什么可讀的書報)。可是,我想我得和他玩個游戲,看一下他到底會不會向我提出借閱的要求。
為了讓事情來得更有意思,我看了下手表開始計時。接下來的30分鐘里,我的旅伴一直在偷看我手中的報紙。有好幾次他就要斜身穿過過道來跟我說點兒什么,可是很明顯,他最后還是沒有那么做。我幾乎看得見他的腦海中,思考的軌跡像車輪子一樣轉來轉去,怎么開口求人的主意似乎在接二連三地閃現。
從他第一眼掃視我的報紙開始算起有40分鐘了,他終于說話了:“對不起,先生,您在讀那份報嗎?”
一個人會花40分鐘才下決心去問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由此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羞于開口爭取對他們的幸福來說重要得多的事情。
人們似乎一聽到別人的拒絕便不寒而栗,于是便想盡借口避免冷遇。比如這個人會想,對面的那個人會不會因為我沒有自己買報紙就認為我是個小氣鬼呢;或者他會暗想,我寧愿這樣呆坐著也不要開口向別人借東西。諸如此類的念頭都不過是掩蓋自己害怕聽到“不”的事實罷了。
我們都很容易疏忽生活中那些顯而易見的事物。我們擁有生命中最順手的工具,卻把它置之一旁,并在非常需要的時候,忘記使用它。幾年前,我就是這樣,幾乎錯失了人生最重要的機遇。那時,我厭倦了為別人修修改改的編輯工作,一直醞釀著成立一家自己的出版公司。妻子頂撞了我幾次后,我終于想通了,要成立一家出版公司還需要他人的融資。當時我認識對這次投資肯定會有幫助的一個人,可是……
如今,自尋煩惱的人們都知道,聰明的妻子盡管口吻上總是令人沮喪,可她們三言兩語之間就會幫助丈夫跨越思想上的障礙,拿定主意。我的太太也是這樣,可能她早已厭倦了我這個大男人拐彎抹角的行事風格。她輕描淡寫地對我說:“你為什么不去找他呢?”
就這樣,我再一次成功了。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去爭取!
一位專欄作家曾間接報道了這次不到半個小時的談判。實際上,5分鐘內,富有的出版商威爾弗萊德·芳客就答應提供出版公司初步運作的資金。于是,沒用幾個月,《你的生活》雜志就成功面世了。
直接請求的神奇之力甚至可以讓火車為你停下來。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副總裁F.W.萊弗卓艾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一點。很久以前的一個夜晚,他剛剛結束了一次阿爾圖納的商務旅行,隨即來到火車站準備前往芝加哥。還是讓他自己來講述這個故事吧:
“十分不巧,”一位上了年紀的火車站工作人員對我搖搖頭說,“你已經錯過了7點鐘的火車,下一班兩點才有呢。”
我大吃一驚,轉而問他,“你的意思是說,在阿爾圖納從下午7點到早晨兩點之間再沒有火車了嗎?”
這位身材矮小的工作人員點了點頭:“而且兩點的那班車在這兒從來都沒有停過。不知道為什么。在我工作的這17年里從來就沒有停過。”
“你的意思是說,17年里你從來就不知道為什么火車少之又少,或者兩點鐘的那一趟為何不停?”我用抱怨的口氣追問道。
他只是點點頭,說:“不知道,它們從來就沒有停過。”
對此我說:“那好,我想賭一把。你能打電話問一下上級看看能否讓火車在這站停一下嗎?”
他誠惶誠恐地給上級打了電話,很快回來說:“不知道怎么回事,這怎么可能呢,可是兩點鐘的火車答應在這站停一下了。”
很快,兩點的時候火車鳴著笛停靠了下來,我也一切準備停當。在我登上火車的那一刻,一位列車員高聲向我喊道,“你不能上車……我們在阿爾圖納站從來沒有上過旅客。”
我馬上告訴他,我不是唯一一個在這一時刻等車的人,可我是唯一一個讓火車在這一站停下來的人,幾經周折,他還是同意讓我上了車。
幾分鐘之后,火車徐徐開出車站。忽然,列車乘務員回頭對我說:“你知道么,我在這列火車上工作了27個年頭,這是唯一一次在阿爾圖納站停車,你呢,是唯一在這兒上車的人……算是給你壓驚,我打算給你安排這趟車上最棒的食宿。”
也許,萊弗卓艾先生要火車靠站的做法并不見得每一次都能成功,可想想看,有多少退縮怯懦的人就因為自己不敢開口要求他想要的東西,結果只好白白地在阿爾圖納站浪費了一夜的時光!
消極的人總是不愿適當地應用一下我們這里推薦的處事原則。在我身為總經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多次收到員工加薪的請求,盡管并不是每一次這種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可通過這種交流,彼此的立場都更清楚了。大約一年前,一位職員的情況就是這樣。她首先承認自己的薪水并不低,甚至比許多人還要高些,但還是希望公司能多給她一些薪水。她并沒有考慮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這方面的準備她做得還不夠。我告訴她,如果她懂速記,可以做速記員的話,那就完全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報酬,我還幫她選修了一門課程。但她認為,她不會為了加薪而多做任何事。她所想的是加薪,僅僅是加薪。然而,和她不同,我親身經歷了許多人在進行類似的溝通之后卻積極地工作,并獲得了加薪的機會。
很顯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會馬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還記得我在一家報紙作本地新聞總編輯的時候,手下有一位才華出眾的年輕記者,名叫奈特·芬尼。他幾乎每天都要完成兩名記者的工作。他提出加薪的要求,可是我當時資金恰好比較緊張。我跟他講明了真相。事情就是這樣,奈特的要求一點兒也不過分,他也為一切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可是財力不足的現實就擺在面前。奈特是個樂觀積極的年輕人,他辭了工作,很快賺到了比運營狀況好的報紙的主編還要多的薪水。后來,我用以前的報酬還臨時雇用過他幾次。之后的幾年里,他獲得過一次讓人羨慕的普利策新聞獎。
我們已經看到:橫渡戰爭期間封鎖的大海,創立公司,攔下火車,一切都成為了可能。這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所具有的神奇力量。談到這里,我們用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了努力爭取的巨大價值,這是消極的人生態度根本無法比擬的。只要你能像《底特律新聞報》上報道過的那個伍德華德市公交車上的小女孩一樣,抱著堅定的信念去面對一切,你就再也不會失去什么,相反卻可以坐擁整個世界。
一位穿著入時的媽媽帶著自己4歲的女兒走進車廂。她發現孩子丟失了自己的錢包,就開始大聲訓斥,所有的乘客都為此感到十分尷尬。眼淚汪汪的小姑娘忽然脫口而出:“可是媽媽,你總是告訴我丟了東西時要向上帝祈禱。他會歸還給我的。”媽媽沉默了,車廂里的人一時間也都默不作聲。這時,公交車在紅燈前停下來,一輛小轎車大聲鳴著喇叭在它旁邊停下。開車的人遞給公交車司機一個紅色的錢夾。“看,媽媽!”孩子沒有絲毫驚奇,燦爛的笑容綻放在她的臉上,“上帝來還錢包了!”
它有那么好嗎?
那是你所要的嗎?
你準備好了怎樣得到它嗎?
那就努力爭取吧!
“努力爭取”會改變你的生活,并遠離憂愁、失敗、猶豫和懷疑、告別壓抑和過分的自我克制、優柔寡斷和孤獨無助,一步一步走向勝利和成功的人生。你會輕而易舉地贏得愛、友誼、希望和感激,獲得激勵人心而且不斷成熟的信念和內在的寧靜;更讓你驚喜的是,還有很多的物質獎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