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性格決定命運(1)

  • 榮格的智慧
  • 劉燁
  • 4806字
  • 2015-05-04 10:23:20

播下一種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大千世界中的蕓蕓眾生,為什么有的人春風得意,有的人卻黯然無光?為什么有的人財運亨通,有的人卻一貧如洗?正是由于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才導致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命運。

性格是人最本質的象征

按語

性格是人的最本質特征。我們認識一個人,既可以從其外表、行動等方面加以區分,也可以從其性格特征方面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性格千差萬別。有的讓人感到和諧、舒服,如謙虛、自信、熱情大方、誠實、無私、勤勞、細心等;有的讓人覺得不舒服,如狂妄、自私、虛偽、懶惰等。歸根結底,性格的類型是由各種性格特征的獨特而有機的結合造成的。這種結合,可稱為性格結構。性格結構的類型究竟應如何劃分,世界各國標準各異,方法不一。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內向型”和“外向型”的性格理論較為著名。榮格認為,性格內向的人,很少向別人顯露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在情感方面經常自我滿足,珍視自己內心的體驗;在他人面前容易害羞,說話慌張,不愿在大庭廣眾面前出頭露面,做事深思熟慮,但缺乏實際行動,常有困惑、憂慮、郁郁不樂之感。性格外向的人,心理活動傾向外部,經常對外部事物表示關心和感興趣。這些人性情開朗活潑,善于交際,但他們不愿苦思冥想,而要依靠他人或活動來滿足個人情緒的需要。同時他們善于在活動和群體交往中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不知道害羞,而且健談,交朋友當面就熟;說話大膽、不考慮別人的感情。他們自由奔放、當機立斷并易產生輕率行為,動作快、不拘小節。

1榮格認為,內向和外向,其實不過是程度問題。一個人只是或多或少地屬于內向型或外向型,并非整個都是內向或外向。內或外都是相對而言的。

另外,榮格認為個人還有4種心理功能,即思維、情感、感覺和直覺。思維是一種渴望理解事物的理智功能;情感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功能;感覺是一種感官知覺;直覺是一種直接地把握到的而不是作為思維和情感的結果所產生的經驗或體驗。兩種心態和四種心理功能的不同組合表現為個性的行為模式,這就構成了榮格提出的8種個性性格類型。

從上述各種性格類型來說,每個人的性格類型都是他自己的性格特征的獨特構造。以這種方式形成的性格結構,必然具有自己的特征:

——性格具有完整性和矛盾性

就性格的結構而言,人的性格的所有個別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它具有完整的統一性,但這種統一性不是絕對的。只有在人的基本態度完全決定了其余態度的情況下,絕對的統一性才有可能。然而這個前提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統一性是相對的。因為客觀現實本身有著種種矛盾,現實向人提出的各種要求或人向現實索取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如在某些人的性格特征中,高傲與謙虛、懶惰與勤奮、疏忽與縝密等因素,構成了性格的對立統一面,于是性格變得復雜。

——性格結構具有確定性

確定性對于性格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如果沒有它,性格就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那樣就顯得反復無常缺乏主見,難于成為改造世界的主體。但這并不是說性格的穩定性會固定化、僵化和孤立。人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塑造良好的性格。此外,性格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出現一定的改變。正是性格具有確定性和可變性,其在不同的情境中才能顯出不同的生活風貌和特點。正象在內室中對妻子是一種面目,在會客時是另一種面目,在工作時更是一種面目。當然這些都是在確定的性格前提下發生的變化。性格是各人生活的投影,而又豐富了人的生活。

——性格結構具有復雜性和主導性。

既然性格是生活的投影,就必然具有復雜性,這在一般人身上都有反應。主導特征一般是指人們對待現實的基本態度。盡管人們的性格復雜,卻都圍繞著主導方面而構成了人的獨特性格。

——性格結構具有表層和深層的特征

一般來說,性格的復雜是基于千變萬化的表象(行為)而言的。其實,性格復雜歸根結底受制于深層因素,即所謂靈魂深處,如動機。正是人們內心所產生的動機是復雜的,決定了行為的復雜性。處于行為和動機之間,便是處世態度。處世態度也決定著動機的是否發生。從根本來說,處世態度受制于動機,受制于積累的應激經驗。所以了解人的性格,必須縱深窺探。

無意識的偉大力量

按語

有資本比沒有資本好。有體力比沒有體力強。不過,今天力量的最大源泉之一就是特殊而迷人的性格。

在西方國家,許多學者都認為“二十世紀是一個精神分析的世紀”。這種觀點盡管有些夸張,但精神分析學在二十世紀的科學領域中確實占有一席之地。致力于精神分析研究的學者們發現,人類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無意識”。這一概念的誕生,為語言、性格及命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帶來許多啟發。

“無意識”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柏拉圖關于“迷狂”的說法,后來西方國家的許多學者都對這一概念作過大量研究。真正為“無意識”作出科學解釋的,應該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在多年的醫學研究過程中,弗洛伊德發現了一個現象:在人類自覺意識之外,還存在著一種人們沒意識到的內在驅動力,這個驅動力始終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里,支配著人們的實際行為——這就是無意識。

無意識是一種偉大的力量。你或許認為,力量是一種可以從外界獲得的東西??蓸s格卻認為,從外界獲得的力量是不會持久的。最基本的力量是一種能使你取得你所希望的成果,并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為別人創造價值的你自身所具有的能力。這是一種能改變你的命運,使形勢對你有利而不是有害的能力,它能使你明確自己的需求,為滿足這些需求,引導你自己的個人王國——你自己的思維過程、行為過程,使你能取得你所希望的結果。

縱觀歷史,控制我們命運的這種力量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變化著。最早的時候,力量只是一種簡單的生理狀態的體現,身強體壯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也能控制他周圍人的命運。隨著文明的發展,力量漸漸作為一種遺產而被繼承下來。國王以一種明白無誤的特權統治著他的國土,其他人只有通過同他的聯合才能得到力量。隨后,在工業社會初期,資本就是力量,那些擁有資本的人控制著這種工業過程。所有這些因素,現在仍在發揮著作用。有資本比沒有資本好。有體力比沒有體力強。不過,今天力量的最大源泉之一就是特殊而迷人的性格。

創造情感協調

按語

我們都知道“同類相聚”的原理,一旦你成功地進行了情感協調,獲得了他人的認同,你就會對他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你們之間就會實現良好的互動。

創造情感協調,就是創造和揭示你與他人的共同之處,我們稱這一過程為“鏡現”。有很多方式可以尋找與他人的共同之處,從而進入情感協調。你可以通過共同的興趣——如文娛活動等,也可以通過同一類型的朋友或熟人,還可以通過信仰等。通過這些共同點,就能發現和發展雙方的共通之處。所有這些都是通過語言進行交流的。進行情感協調的一般方式就是交換彼此的信息。不過,研究表明,雙方之間的交流只有7%是通過詞語實現的,38%是通過聲調實現的;人們交流的大部分,其中約55%是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實現的。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手勢、姿態和舉止比他的語言提供的信息更多。像班尼·黑爾這樣的表演大師站起來攻擊你、威嚇你,卻只能使你發笑的原因,這并不是詞語本身的力量,而是他的表演——他的動作和形體——使你有這種感覺。

所以,我們進行情感協調不能僅僅通過語言來表達,情感協調最好的方式之一是通過共同的生理狀況來進行交流。偉大的催眠師米爾頓·埃里克森醫生就是這樣,他十分善于“鏡現”別人的呼吸方式、姿勢、音色和手勢。通過這樣的行為,他能在幾分鐘里同別人進行完全的情感協調,同他素昧平生的人也會毫無疑問地信任他。要是你能通過語言感染他人,那末把語言和生理狀況結合起來,將獲得更不可思議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同類相聚”的原理,一旦你成功地進行了情感協調,獲得了他人的認同,你就會對他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你們之間就會實現良好的互動。因為這種思維是無意識的,所以它就更具成效。不知不覺中,你們就會意識到這種聯結力。

感染力,傳遞信息的良好途徑

按語

平時情緒猶如一股暗流,生生不息,不絕如縷。除非是在情緒大爆發時期,會像決堤的洪水,洶涌而來。情緒的交流常常會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卻又無時不在左右你的思想和行為。

一位日本的心理學大師說過一句話:心理變,態度亦變;態度變,行為亦變;行為變,習慣亦變;習慣變,人格亦變;人格變,命運亦變。換句話說,一個人要想運勢好,他的性格首先要好。強烈的感染力就是一種好性格。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心情沮喪的女性與她們的男友一起來到實驗室討論兩人的感情問題。結果發現,隨著談話的深入與推進,她們的男友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越變越糟糕,且非語言信息的表達趨于一致。顯然,男友們已感染了女友的沮喪。

在每一次與人交往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傳遞著情感訊息。影響著周圍的人,同時也在不斷接受他人的情感信息。在多數的情況下,這種交流與感染比較間接與隱密,不為大多數人所察覺,但這種感染作用確實存在。人們都喜歡與熱情大方開朗的人接近,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勃勃向上的生命的力量,難道他們從不曾憂郁、悲傷與痛苦嗎?當然不是,他們所掌握的不過是懂得如何將情緒適時地投射到他人身上。這種情緒的收放自如自是情商的一部分,平時情緒猶如一股暗流,生生不息,不絕如縷。除非是在情緒大爆發時期,會像決堤的洪水,洶涌而來。情緒的交流常常會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卻又無時不在左右你的思想和行為。早晨某人的一句話可能使你整個上午都處于一種不安,心神不寧的情緒狀態中,也許你認為早已把那事兒忘了,但它卻影響了你一整天的工作效率。

瑞典大學的研究人員丁伯格曾對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的情緒感染做過研究,發現當人們看到一張微笑或憤怒的臉的照片時,會感染到同樣的情緒,這可以從臉部肌肉的細微改變中得到證實。但這種細微的改變肉眼常常察覺不出來,但可以通過電子儀器檢測出來。

為什么會有這種相互作用的產生呢?這可能是由于我們在潛意識中有模仿他人,與他人保持一致的傾向,包括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現,諸如聲調、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非言語的情感表達方式,從而在自己心中默默地整合成了與對方相似的情緒。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社會心理生理學家卡西柏曾對此做過較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盡管你不是刻意在模仿對方的情緒,僅是看到別人表達情感,你便會有相同的情緒。這種情緒的感染、傳遞與協調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而正是這種情緒的協調程度決定了人際關系的互動順利與否?!?

在日常生活中被認為性格迷人、廣受歡迎的社交高手,無一不是情感協調的高手,他能源源不斷地把熱誠、快樂傳遞給別人,使別人樂于與之親近,仿佛他們是一塊巨大的磁體,把別人緊密地吸引在他們身邊。同時對于別人的情感危機,他們不僅有一種免疫力,更懂得許多安撫別人情緒,使之擺脫情緒困境的好辦法。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這種能力時無時有,不夠持續穩定,也不夠豐富。

在情緒互動的過程中,多有個主導者,即由他把情緒傳導給另一方,而另一方常常是情緒表現不夠豐富的人,或者是特別易于受到感染的人。這類人的自主神經系統特別敏感,神經通路較為豐富,因而非常容易受感動,看小說、電影特別容易掉淚,也非常能夠同情別人。這類型的女性較多,與其生理結構的差異有關,也可能是后天社會文化的影響造成的。

在互動中居主導地位的人,猶如舞場中的舞曲,帶領著眾人隨著它的節奏而旋轉。政治家、演員都擅長于帶動眾人的情緒。而一位領導者是否成功、勝任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看他是否能鼓舞員工的士氣,使他們居于一種比較積極、興奮的情緒狀態中,從而產生更好的工作績效。

表達情緒訊息,使他人順應你的情緒步調,一般有兩種形式:語言的和非語言。語言本身就含有豐富的情感信息,如何組織安排語言、運用什么樣的詞匯與人交談,既是一項智商,也是一項情商。能成功地運用鼓勵、安慰、贊美的人,必定擁有一種成功的人際關系。除此之外,人的非言語表現也能溝通情緒的協調程度,一個面帶迷人微笑,充滿自信和熱情的人,隨時隨地都受歡迎。

微笑的魅力

按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永德县| 汕头市| 鄱阳县| 西充县| 英德市| 淳安县| 永安市| 青阳县| 彭水| 垦利县| 荥经县| 吴桥县| 班戈县| 壤塘县| 阿坝县| 昂仁县| 湄潭县| 曲水县| 尼木县| 昂仁县| 宁远县| 镇坪县| 阿拉善盟| 临夏县| 博客| 佛山市| 基隆市| 四子王旗| 石屏县| 大港区| 日照市| 娄烦县| 彭水| 连云港市| 阳谷县| 扶余县| 侯马市| 正阳县| 杭锦后旗|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