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代蹴鞠的發展(1)
- 別具一格的蹴鞠與馬球
- 張志編著
- 2776字
- 2015-04-28 16:55:12
漢魏以來的蹴鞠具有對抗性、競技性并兼有軍事訓練及娛樂功能。蹴鞠是漢代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蹴鞠到了漢代,開展很普遍,成為漢代有代表性的體育項目。兩漢時期,由于國家的統一,統治者獎勵農耕。生產力得到發展,社會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民間蹴鞠得到了巨大發展。這可以從《鹽鐵論》中找到線索?!尔}鐵論》是漢宣帝時的桓寬根據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在長安召開的“鹽鐵會議”的記錄寫成的。在“鹽鐵會議”上,“賢良”們說,在漢武帝時,都城長安常見“窮巷蹋鞠”?!案F巷”即陋巷,指平民居住的地方。“窮巷蹋鞠”反映了漢代民間蹴鞠運動就很普遍,一般小巷都有踢球的。劉向的《別錄》也說每年寒食節的時候,人們成群結隊到郊外踢球,即所謂的“寒食蹴鞠”。這是漢代民間蹴鞠開展普遍的一個最好說明。漢代才叫蹴鞠,所踢之球又叫“毛丸”?!短接[》卷七五四引應劭《風俗通》說:“毛丸謂之蹴鞠?!庇忠薄度n解詁》云:“鞠,毛丸,可踏戲。”《漢書·藝文志》載有《蹵鞠》二十五篇,師古曰:“蹵鞠,以韋為之實以物,蹵蹋之以為戲也。蹵鞠,陳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蓖鯌搿稘h書·藝文志考證》:“劉向《別錄》曰:‘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時記黃帝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今軍無事,得使蹴鞠,有書二十五篇。’”可見蹴鞠本身是一項軍事訓練項目。漢代時步兵興起,為鍛煉兵士的體魄,蹴鞠就受到青睞。漢代用于訓練的科目很多,“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陣”,樓船“亦習戰射行船”,外加“五兵”(弓、弩、戟、刀、劍)及體能訓練,如“蹴鞠、角抵、投石、超距”,手搏等,即踢球、角力、摔跤、投擲、跳躍、拳擊等。由于蹴鞠是必不可少的軍事訓練項目,所以不僅平時舉行,甚至作戰間隙也舉行。《漢書·霍去病傳》記霍去病出征塞漠,“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劉歆在《七略》一書中說:“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戲以講練士,今軍士羽林無事,使得蹋鞠?!倍鼗婉R圈灣漢代烽燧遺址中曾出土過一個鞠,內填絲綿,外用細麻繩和白絹搓成的繩捆扎成球形,而發掘報告卻認為這是隨軍子女的玩具,未免失之不當。這個鞠當是邊郡軍士舉行蹴鞠訓練的例證。到三國時,蹴鞠仍然是軍隊中主要的運動項目之一?!短接[》卷七五四引《會稽曲錄》說:“漢末三國鼎峙,年興金革,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
蹴鞠還是一項娛樂競技項目。如《西京雜記》記載:劉邦當了皇帝之后,把父親劉太公接到長安城的未央宮養老,但劉太公卻終日悶悶不樂。原來劉太公習慣了沛縣豐邑的市井生活,喜斗雞、蹴鞠。于是,劉邦頒布圣旨,在長安城東百里之處,仿沛縣豐邑規模造起新城一座,將豐邑百姓全部遷至新城,劉太公和劉媼也遷往此處,開始“斗雞、蹴鞠為歡”,劉太公這才心滿意足?!稘h書·東方朔傳》記載:“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郡國走馬、蹴鞠、劍客輻輳董氏。常從游戲北宮,馳逐平樂,觀雞鞠之會,角狗馬之足,上大歡樂之?!薄尔}鐵論》中也說,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蹴鞠斗雞”為樂,普通人家也是在“康莊馳逐,窮巷蹴鞠”。當時一些權貴收養了一批包括擅長蹴鞠者在內的人,專門供自己娛樂?!逗鬂h書·梁冀傳》記載梁冀“少為貴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而且還出現一些狂熱分子?!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有史可考的狂熱“球員”。漢末魏初,蹴鞠仍然是人們普遍喜愛的娛樂活動?!度龂尽の好鞯奂o》引《魏略》曰:“(孔)桂子叔林,天水人也。建安初……桂性便辟,曉博弈、蹋鞠,故太祖(指曹操)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边@反映出,蹴鞠與博弈都是當時常見的娛樂活動,而統治者對善此技藝的人更是喜愛有加。
魏代以來,蹴鞠比賽多是在專門的球場——“鞠城”或“鞠域”中進行。從東漢人李尤的《鞠城銘》中頗能窺見漢代足球運動的概貌:“圓鞠方墻,仿像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币馑际钦f,蹴鞠的場地為長方形,四周有墻,兩只半月形球門遙遙相對,鞠域一半各有六個球員,全場共有十二個球員,裁判公正嚴明,比賽規則固定不變;隊員態度要端正、心平氣和,服從裁判。以踢進球門球數的多少來決定勝負。此外在宮苑內還有“鞠室”一類的室內球場。如“洛陽宮鞠室”“含章宮鞠室”等。《資治通鑒·魏明帝青龍元年》載:“洛陽宮鞠室災。”胡三省注:“鞠室者,畫地為域以蹴鞠,因以名室。”這種鞠室是宮殿一類規模較大的建筑物,平時舉行蹴鞠競賽,專供帝王欣賞,故以其“災”而載入史書。此種“鞠室”,晉時仍修建過?!段墨I通考》卷二九八《物異考四》記載:“晉武太康十年(289年)十月庚辰,含章鞠室修成?!标憴C在《鞠歌行序》中也說:“漢宮閣有含章鞠室、靈芝鞠室。”這表明漢代足球已經將競技和娛樂融為一體,體現了體育比賽的公平與公正,從而使我國古代的足球運動——蹴鞠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唐宋時期制鞠、踢球技術進步,蹴鞠普及,其健身性能突出。
到了唐代,蹴鞠的用具開始有了改進。這時的鞠已非漢時的“以韋為之,實以物”的實心鞠,而是有球皮和球膽的氣球。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九載:“捖革為鞠,即后世皮球之斜作片瓣而縫合之,故唐人借皮為喻,而為詩以誚,皮日休曰:‘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長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其謂‘砌皮’、‘皮氣’,即今之氣球也矣。古今物制,固多不同……師古曰:‘鞠,以皮為之,實之以毛,蹋蹙而戲也?!袷榔で蛑胁恢妹?,而皆砌合皮革,待其縫砌已周,則遂吹氣滿之,氣既充滿,鞠遂圓實,所謂‘火中燖了水中揉’者,欲其皮寬而能受氣也。詳此意制,當是古時實之以毛,后加巧而實之以氣也?!碧祈f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之五云:“雨絲柳煙欲清明,金屋人間暖鳳笙。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筑氣球聲?!鄙鲜龅奈墨I記載告訴我們,唐代的“氣球”是用八片皮革縫制成的,已類似于現代足球的制作方法;然后,在用皮縫制成的球殼內,塞進一個動物尿脬并充足氣成為氣球。據世界體育史記載,英國發明吹氣的球是在11世紀,較我國唐代晚了三四百年時間。就氣球的發明而言,我國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制鞠技術的改進,使得唐代蹴鞠運動的形式比較豐富,有比賽顛球次數的“打鞠”,還有“白打”,即比賽時不用球門;可以二人對踢,也可以多人對踢,以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還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扒蜷T”代替了原來的“鞠室”。《文獻通考》卷一四七《散樂百戲》記載當時球門是“樹兩修竹,絡網于上,以門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勝負”。這已經非常近似于現代足球比賽的球門樣式。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