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魔小說的起源(1)
- 《封神演義》和神魔小說
- 劉永鑫編著
- 3929字
- 2015-04-28 15:40:00
(一)神魔小說的歷史變遷
神魔小說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在遠古時期,由于人們對社會、自然及人類本身認識低下,無法解釋很多現象,對世界萬物都有一種神秘感,這直接促成了中國古代神話的萌芽,人們由此創造出了多種類型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歷朝歷代人們的不斷豐富,一直延續至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神魔小說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幾個典型時期。
1.遠古神話
中國遠古神話發源于“九州島”,也就是中國文明的中心區域。就現存材料來看,中國上古神話的主題比較集中于災難、救世、文化超人等方面。
中國神話中文化超人的材料真可謂汗牛充棟,不能勝記。如始畫八卦的庖犧氏,發明用火的燧人氏,建筑居室的有巢氏,發展種植業的神農氏,發明絲織養蠶的嫘祖,創制牛車的王亥,發明弓矢的少昊之子以及創造不可勝數的黃帝。
關于中國神話的創世,有兩種說法。一是女媧“創世”,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還有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另傳說女媧制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于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至今中國云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視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盤古開天地。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酣睡了約18000年后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于是盤古張開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只聽一聲巨響,“大雞蛋”碎了,千萬年的混沌黑暗被攪動了。其中又輕又清的東西慢慢地上升并漸漸散開,變成藍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濁的東西慢慢地下降,變成了腳下的土地。憑借著自己的神力,盤古終于把天地開辟出來了,此時,他已筋疲力盡。盤古臨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氣變成了春風和云霧;聲音變成了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岳;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而盤古的精靈魂魄在他死后變成了人類。
2.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
志怪小說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是在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東方朔的《神異經》等;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等;講說鬼神魔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的《搜神記》等。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戰亂頻繁的年代,人們生活困苦,飽受壓迫,只能從鬼事中尋求安慰。這一時期的志怪小說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志怪內容,它作為一種素材為以后的小說、戲曲提供了大量的形象和題材來源。
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數量很多,保存下來的完整與不完整的尚有三十余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托名漢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托名郭憲的《漢武洞冥記》,托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托名魏曹丕的《列異傳》,晉張華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遺記》,荀氏的《靈鬼志》,干寶的《搜神記》,托名陶潛的《搜神后記》,王琰的《冥祥記》,劉義慶的《幽明錄》,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北齊顏之推的《冤魂志》等。其中干寶《搜神記》成就最高,是這類小說的代表。
志怪小說的內容包含了很多遠離佛、道宗教因素的善惡報應的內容,也有佛教宣傳教義的因果報應的內容,這些小說客觀上起到一定的勸懲作用。善惡報應蘊涵的道德價值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由于法紀不嚴明、法律不平等,善惡的因果報應往往得不到體現。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我國小說發展史上宗教感最強的時期?!端焉裼洝ざ馈分械亩雷杂讍誓?,靠自己種地勞動養活父親。父死,無錢安葬,永便自賣其身以葬父。后人傳為佳話,擁永為孝子楷模,列為二十四孝之一。為宣傳之需,將董永作為文學創作題材,并加以神化,遂有董永至孝、感動天地、仙女助織還債的故事。表面上是一個人仙結合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則是董永的孝心感動了天帝,天帝派織女下凡幫助董永償債,償債完畢后,織女就“凌空而去,不知所在”了。
3.唐傳奇
唐傳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說,是一種以史傳筆法寫奇聞逸事的小說體式。唐傳奇內容更加豐富,題材更為廣泛,藝術上也更成熟。唐傳奇“始有意為小說”,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
唐朝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們安居樂業。這一時期的作品大多充滿自信和浪漫的精神,內容上多為人們建功立業和追求浪漫奇遇生活。唐傳奇在文學的想象、精神和題材方面,是和六朝志怪一脈相承的;在文體方面則繼承了《史記》以來的敘事傳統,在具有浪漫精神的同時,具有更完整的敘事、更婉轉的情節、更細致的描寫、更真切的人情。這一時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唐傳奇成為我國文言小說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高峰。
唐傳奇在神魔小說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在唐傳奇中,仍然有很多神仙、鬼怪以及因果、宿命的元素。但是人們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傾注了更多的關注。
唐傳奇除記述神靈鬼怪外,還大量記載了人間的各種世態,人物有上層的,也有下層的,反映面較過去更為廣闊,生活氣息也較為濃厚。在藝術形式上,“敘述婉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短篇小說趨于成熟。
唐傳奇對神魔世界的描繪主要是為了表現作家的現實情感。傳奇中的人神相愛、人鬼(魂)相愛、人狐相愛、普通士子和閨中女子的相愛,已不再是宗教的善惡果報,而是表現了作家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愿望,寫出了青年男女獲得真摯愛情艱難曲折的過程。
《古鏡記》中主人公王度﹐自述大業七年從汾陰侯生處得到一面古鏡﹐能辟邪鎮妖﹐攜之外出﹐先后照出老狐與大蛇所化之精怪﹐并消除了疫病﹐出現了一系列奇跡。后其弟王績出外游歷山水﹐借用古鏡隨身攜帶﹐一路上又消除了許多妖怪。最后王績回到長安﹐把古鏡還給王度。大業十三年古鏡在匣中發出悲鳴之后﹐突然失蹤。篇中以幾則小故事相連綴,侈陳靈異﹐辭旨詼詭﹐尚存六朝志怪余風。但篇幅較長﹐加強了細節描寫和人物對話﹐富有文采﹐代表著小說從志怪演進為傳奇的一個發展階段。
《柳氏傳》講述了寒士韓翊與富而愛才的李生為友。李生有個美貌如花的妾柳氏,愛慕韓翊的才華,李生得知柳氏的心意,便將柳氏嫁給韓翊。后來安史之亂,柳氏剪發毀形,寄身佛寺。兩京收復后,韓翊讓人去找柳氏,并寄以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柳氏感泣,答以詩,希望早日團聚。不久,柳氏被人劫去。一日,柳氏偶于車中見韓翊并緊隨其后,于是女婢將其處境告訴韓翊。后韓翊救出柳氏,兩人團圓。許堯佐通過這一發生在動亂歲月中的悲歡離合故事,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并從側面透露了安史之亂及亂后番將跋扈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功地刻畫了柳氏等人的鮮活形象。
4.神魔小說
中國神魔小說來源于魯迅的提法,該類小說在明清時期較為興盛。有《西游記》《封神演義》《鏡花緣》等優秀作品,但在避諱宣傳“怪、力、亂、神”的中國古代,該流派小說的作者或者湮滅,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語言風格不拘一格,想象力豐富,背景或為虛幻或為海外某地假托,綜合宗教、神話等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因此至今廣為傳誦。不少文人或依歷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魔故事,寫了大量名著。
神魔小說主要有:《西游記》(吳承恩)、《封神演義》(許仲琳,一說陸西星)、《鏡花緣》(李汝珍)、《綠野仙蹤》(李百川)、《野叟曝言》(夏敬渠)、《女仙外史》(呂熊)、《三寶太監西洋記》(羅懋登)、《八仙全傳》(無垢道人)、《三遂平妖傳》(羅貫中)、《后西游記》(天花才子評點)、《西游補》(董說)。
《西游記》是中國小說甚至中國文學、中國經史子集所有著作中知名度最大的著作,可謂婦孺皆知?!段饔斡洝饭惨话倩?,是以唐玄奘西天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為主干,記述了三藏法師一行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中國古代神話幻想小說,它神幻離奇、浪漫詼諧、雅俗共賞,人物性格刻畫鮮明,堪稱文林獨秀。
《西游記》著重表現了孫悟空斬妖除怪、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和美好品德,突出地表現了他在跟妖魔作斗爭中顯示出的堅強的斗爭決心和高超的斗爭技巧,例如,他善于透過迷人的假象認清妖怪的本來面目;他總是除惡務盡,從不心慈手軟;斗爭中注重了解敵情,知己知彼,克敵制勝,根據不同的斗爭對象,變換不同的策略和戰術等等。凡此,都是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長期社會斗爭經驗的藝術概括。
《西游記》創造了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天上地下,龍宮冥府,為人物的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可以無拘無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領。情節生動、奇幻、曲折,表現了豐富大膽的藝術想象力。
另有《鏡花緣》,為嘉慶朝李汝珍在海州(今連云港市)所作,受《山海經》《紅樓夢》影響頗大,內容不僅光怪陸離,且充滿才華,乃千古奇作。又有《封神演義》,受《西游記》《三國演義》影響,(楊戩斗袁洪、黃飛虎過五關)在神魔小說中影響力僅次于《西游記》?!兑佰牌匮浴芬嘣t極一時。
(二)神魔小說產生的原因
任何小說流派的繁盛都與其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有著或隱或顯的關系,然使其真正發光卻是來自民間的魅力。神魔小說的產生和發展正是受到古代人們心理上普遍存在的神秘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