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態決定一切:好“心計”是好心態的前提(3)
- 做事要有心計全集
- 呂叔春編著
- 3570字
- 2015-04-25 09:03:36
一個人的生活羅盤經常失靈,日復一日,有多少好人在迷宮般的、無法預測也乏人指引的茫茫職場中失去了方向。他們不斷觸礁,可是別人卻技高一籌地繼續航行,安然度過每天的挑戰,平安抵達成功的彼岸。為了維持正確的航線,為了不被沿路上意想不到的障礙和陷阱困住或吞噬,你需要一個可靠的內部導引系統,一個有用的羅盤,為你在職場困境中指引出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可悲的是,太多人從未抵達終點,因為他們借助失靈的羅盤來航行。這壞掉的羅盤可能是扭曲的是非感,或蒙蔽的價值觀,或自私自利的意圖,或是未能設定目標,或是無法分辨輕重緩急,簡直不勝枚舉。聰明人利用羅盤,可以獲致恒久的成功;有智能的卓越人士,選擇可靠的路線,堅定地向前行進,可以度過周圍的危險,安抵終點。
小梅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念書時,每到自然課她就如魚得水。后來她繼續升學,直到大學化學系畢業。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實驗工作有關,這是讓她最有歸屬感,也最能伸展抱負的領域。小梅不僅完成了所有老板交付的工作,還自動加倍做事,她一大早就去上班,留到很晚還不下班,就連周末都跑到實驗室加班。
在這個職位做了幾年以后,小梅變得不安起來,因為這個職務的挑戰性,并未隨著她知識的成長而拓展。由于無法找到適合她的挑戰,小梅決定回到校園繼續深造。在研究所攻讀的小梅,學到了一種新的技術,這門新興的科學令她十分著迷,她寫的碩士論文便是以此為題。她發表的論文讓她聲名大噪,一畢業就接到好幾家公司所提供的十分吸引人的工作機會。她接受了一家公司的邀約,因為他們讓她有機會應用所學,繼續進行商業性的研究。小梅很滿意這個職位,表現優異且績效卓著,她的工作為雇主帶來高經濟效益的技術突破。為了獎勵她卓越的成就,高層決定將小梅升為實驗部門的主管,這是一個收入豐厚、位高權重,但也肩負重責大任的職位。
小梅在新的角色中負責管理其他研究人員的工作,這是她第一次擔負管理工作,包括準備工作日志、指導績效評估、處理監督事宜、企劃等。她花在實驗室的時間減少了,留在辦公室處理公文、打電話、與人互動的機會卻增多了,另外還有冗長的會議,小梅最厭惡的就是開會。她開始懷念起過去的日子,覺得那時她是多么的生氣勃勃又充滿了挑戰,金錢和名望已不足以彌補這個遺憾。
每天都有許多困惑不安的人,魚貫進出心理治療師的診療室,因為他們根本拒絕接受人生的定律,你不可以吃著碗里,還望著盤子,魚與熊掌是無法兼得的,這是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小梅既想要她所熱愛的有趣且富挑戰的工作,又想要升官發財,加薪、名望、權勢,但她不可能全都兼得。
我們太庸人自擾,因為我們拒絕面對一個簡單的事實:世事不能盡如人意。我們日復一日作繭自縛、陷入苦惱,因為追求一個愿望,卻造成另一個愿望無法達成,還拒絕調整自己接受這個事實。
小梅的羅盤就是這樣壞掉的,它同時指向兩個背道而馳的方向,這讓她感到困惑。小梅需要一個僅僅指向一個方向的羅盤,一個值得讓她繼續前進的方向。
9.培養富足之心,笑看輸贏得失
有個可以快樂起來的方法,那就是改變我們思考的重心試著去想美好的東西。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擁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樂趣。
一個能夠笑看輸贏得失的人,是一個胸懷寬廣者,也是一個淡泊名利者,更是一個做事有“心計”的人,他們深信自然和自己的潛能足以實現任何夢想,他們認為積極美好的心態是做事成功的精神食糧。
如何培養富足之心,笑看輸贏得失呢?
一、享受孤獨
富足之心是寧靜的。個性并不害怕孤獨,反而享受它。孤獨是個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問題。
笑看輸贏的人總是能夠給自己留出時間,享受獨處的歡樂,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像出類拔萃的美好生活。內心貧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歡喧囂和熱鬧,一刻也離不開從他人眼中找尋自己賴以生存的保障,獨處將倍感寂寞,但自身環境卻又窄得令人窒息。笑看輸贏的人,獨自承受個性滋潤、修身養性。他享受寧靜和孤寂,在反省中看見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準備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調緊湊的生活中去。
二、不求回報
笑看輸贏的人愿意任意地幫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報。他知道內心里獻出東西,依舊會從內心里產生出來。他就像自己的一家能源工廠,生產力很高,永遠能提供滿足。
三、心胸開闊
笑看輸贏者對損失看得淡如云煙。他相信相對于整體而言,損失的不過是小小的局部。他們心胸開闊襟懷坦蕩,遇到煩惱不會不能釋懷,不會老是對自己怨艾和指責,知道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他們勇于承認錯誤,并寬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動來挽回損失。滿心喜悅地做著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
四、幸福沒有高度
不要說等我拿了多少工資后就會幸福,不要認為等到某一天到來了你才能握住幸福的手。如果你擁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認為物質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遠不會滿足。你永遠也抵達不了你給自己定的幸福的高度。
每當我們得到什么,或達到了某一目標,我們大部分人就會立即再繼續到下一件事。這壓制了我們對生活和我們許多幸福的欣賞。
學會滿足并不是說你不能、不會或不該想得到比你的財產更多的東西,只是說你的幸福不要依賴于它。你可通過著眼于現在,而不是太注重你想得到的東西來學會安享現有的一切。
幸福沒有高度,只需要你以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它。當你建起這一新的意識,你將會發現,當新的財產或成就進入你的生活,你的欣賞程度將被提高,而生活將會變得更加快樂。
10.放棄討教: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有些人一碰到困難就忙著去向別人討教答案,其實這僅能證明你心里的恐懼多于困難本身可能帶給你的恐懼,而這些恐懼才是你做事失敗的真正原因。
黃昏時刻,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漸漸地暗了,眼看黑幕即將籠罩,黑暗的恐懼和危險,一步步移近。這個人心里明白:只要一步走錯,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會有潛伏在樹叢后面饑餓的野獸,正虎視眈眈注意著他的動靜,一場狂風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脅著他,侵襲著他。萬籟無聲,對他來說是一片死前的寂靜和孤單。
這時,凄黯的夜空中,幾顆微弱的星光,一閃,一閃,似乎帶來了一線光明,卻又不時地消失在黑暗里,留給人迷茫。但是對汪洋中的溺水者來說,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貴的,都認為是救命的法寶,雖然一根稻草是那么的無濟于事。
突然間,眼前出現一位流浪漢踽踽途中,他不禁歡喜雀躍,上前叫住,探詢出去的路途。這位陌生的流浪漢很友善地答應幫助他。走呀!走!他發現這位陌生人和他一樣的迷途。于是他失望地離開了這位迷途的陌生伙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線上來。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個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說他擁有逃出森林精確的地圖,他再跟隨這個新的導引,終于發現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圖只不過是他自我欺騙情緒的結果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沉的絕望之中,他曾經竭力問他們有關走出森林的知識,但他們的眼神后面隱藏著憂慮和不安,他知道:他們和他一樣地迷茫。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路的驚慌和失誤,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懼。無意間,當他把手插入口袋時,找到了一張正確的地圖。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來它始終就在這里,只要往自己本身去尋找就行了。從前他太忙,忙著詢問別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如同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內在的地圖,指引你離開憂慮和沮喪的黑森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情緒性的恐懼是多余的。假如任何人告訴你別的,那他一定沒有找到他自己。
解除膽小怕事的辦法是始終存在的,但是我們一定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心中的恐懼,不能隨便聽信他人,不要因為他自稱知道解決的辦法,就放棄自我明智的追尋,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追尋,甚至于“絕望”本身也能夠幫助我們。如保羅·泰利斯博士指出:“在每個令人懷疑的深坑里,雖然感到絕望,我們對真理追求的熱情,依舊不停地存在。不要放棄自己,而去依賴別人,縱使別人能解除你對真理的焦慮。不要因誘惑而導入一個不屬于你自己的真理。”
所以,盡管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但只要善于把握自己并明白以下幾點,是可以戰勝困難的。
一、不要把憂慮和恐懼隱藏在心中。當有些人有憂慮與不安時,總是深藏在心間,不肯坦白說出來。其實,這種辦法是不對的。內心有憂慮煩惱,應該盡量坦白講出來,這不但可以給自己從心理上找出一條出路,而且有助于恢復頭腦的理智,把不必要的憂慮除去,同時找出消除憂慮、抵抗恐懼的方法。
二、不要膽小怕事。人遇到什么難事時,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有不怕困難的人,才可以戰勝恐懼。
太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敢去迎接更多的挑戰,不敢去直面困難,不能戰勝我們原本可以解決的困難,不能找到一個成功的突破口,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太多不必要的多余的恐懼。這些多余的恐懼讓我們忙著去問別人,去尋找心靈的安慰,以至于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所以,遇到困難時,先不要著急去問別人要冷靜下來問自己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