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壞戰略防不勝防(1)

壞戰略與沒有戰略或戰略失敗了不是一碼事。壞戰略指的是明顯的錯誤思維和表述,不幸的是,這種現象越來越常見。壞戰略提出了大量的目標,而沒有談到多少實際的政策或行動,認為你只要有目標就足夠了。壞戰略提出一些相互沖突,有時甚至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戰略目標。壞戰略往往使用浮夸空洞的字眼和句子來掩蓋這些缺陷。

壞戰略不是簡單的好戰略的缺失,它起源于一些特定的認知誤區和領導失誤。一旦你具備了發現壞戰略的能力,那么你評判、影響以及制定戰略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要發現壞戰略,就要看它是否具有壞戰略的一個或多個特征。壞戰略的特征如下:??赵???赵捑褪且恍﹤窝b成戰略理念或戰略觀點的廢話。它使用一些浮夸而深奧的字眼以及生僻的概念,造成一種思想認識水平很高的假象。

不能直面挑戰。壞戰略無法識別或找出真正的挑戰。如果你無法確定挑戰是什么,就無從對戰略進行評估或改良。

錯把目標當戰略。很多壞戰略都只是泛泛地談到美好的愿望,而沒有就如何克服困難提出具體的應對計劃。

糟糕的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是領導者為了達成最終目的而設定的。如果戰略目標無法解決關鍵的問題,或者各項戰略目標之間相互沖突,那么這些戰略目標就是糟糕的。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僅僅是口號嗎?

“壞戰略”這個概念是我在2007年創造的,當時我正在華盛頓,參加一個關于國家安全戰略的短期研討會。要正確理解這個概念,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所描述的無序局面的性質。

2007年那個研討會是由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組織召開的,共有9名參會人員,其中不乏一些重要人物,比如詹姆斯·r·施萊辛格和弗雷德·C·伊克爾。前者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部長、能源部部長以及中央情報局局長,后者時任對外關系理事會理事,曾擔任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次長、軍備控制與裁軍署主任以及兩黨長期戰略整合委員會的主席。美國國家戰略的質量一直呈下降趨勢,這是不爭的事實。當時我們聚在一起,就是要搞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而不是為了研究某一個具體的戰略。

在“二戰”期間及戰后,尤其是隨著核武器的出現,美國的國家領導人越來越重視國家安全戰略問題。但是1989年之后,隨著蘇聯對美國發動大規模攻擊的可能性大為降低,美國對國家安全戰略進行全面修正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后冷戰時代,美國需要一個新戰略,借以應對關于核擴散、基礎設施保護、太空資源利用、能源使用與供給、全球金融市場、信息革命、生物技術進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前途、種族沖突和政局不穩的國家以及俄羅斯與中國等方面的問題。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后,大刀闊斧地重新設計美國安全制度架構和工作程序顯得更加重要。普林斯頓大學國家安全項目組進行的一項分析對當時的形勢作了如下簡要描述:“雖然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2002年)》確實提出了多項國家目標,但它并不是認真進行戰略規劃的成果……雖然展望國家的未來以描述美國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的宏大目標是有用的,而且實際上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即便描述了‘終點’,也要制定一份全面的路線圖,以詳細闡述美國將如何實現明確的目標,這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重新設計安全戰略的需要如此迫切,但實際行動卻是寥寥。我們首先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沒有采取行動呢?”是領導人的問題,還是制度架構的問題,抑或是時間間隔太短呢?我們那次研討會有個很好的指導性文件,指出人們理解戰略、制定戰略的能力呈整體下降的趨勢,并認為“我們所說的很多戰略其實算不上真正的戰略,根本原因就是混淆了戰略與戰略目標”。關于最近幾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該文件認為:“如果你仔細研究2002年和2006年的文件,你所看到的只是各種目標和次級目標,而不是戰略。”

讀了有關的文獻之后,我不得不表示贊同。它們只是提出了一大堆宏偉的目標,并重申了民主、經濟福利等方面的價值觀,但關于如何切實處理好國家安全局勢,卻幾乎沒有提出什么具體內容。

這些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就是小布什總統“先發制人”這一新的重大原則,即為了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美國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發動“預防性戰爭”。然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一原則已經被轉化為具有連貫性的戰略。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戰略并沒有深入研究在哪些實際情形下可以發動預防性戰爭來遏止、震懾和干預敵人,也沒有思考這個原則可能引發的多重問題以及對手會作出什么反應。比如,2003年,美國在伊拉克大張旗鼓地尋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無果而終。要避免類似的失敗,“先發制人”政策就必須以更加精準的情報為支撐。

要發動預防性戰爭,我們有理由期望美軍掌握一手的確鑿證據,而不能單純依靠二手的情報作為決策依據。培養戰前情報收集的能力本應成為重大的戰略目標,但實際上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而且從美國干預波斯尼亞和伊拉克的戰爭來看,美國決策者為了實現外部支持者的利益而發動軍事行動時,根本沒有深入思考情報錯誤或情報夸大帶來的問題。最后,“先發制人”政策會刺激敵人使用極端的保密措施、掩蓋手段和聯絡人,并促使他們拿起武器反抗美國,而不是促使他們保持克制。與此同時,預估這些預料之中的模式在其他行動上有多大作用的政策則付之闕如。

我在閱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另一部分內容時,發現上面說美國將會“同他國一道緩和地區沖突”。這是一種膚淺得令人驚訝的政治口號。請思考一下,除了切實應對地區沖突之外,難道美國還有其他選擇嗎?美國似乎不可能單槍匹馬地在全球各地緩和地區沖突,同樣也不可能忽視地區沖突。喊一喊這個口號不會給任何人提供有用的指導。更糟糕的是,空喊口號只會凸顯當前的做法越來越不奏效的事實,并引起人們的反感。北約向阿富汗承諾的軍事援助和發展援助大部分都沒有落實,聯合國似乎沒有能力解決蘇丹、烏干達以及尼泊爾的問題,而且似乎加劇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沖突。

人們可能會認為這個口號的言外之意是“我們將會繞開聯合國,同任何能夠緩和地區沖突的國家合作”。但是,泛泛地表達一下同有關方面進行合作的意愿根本算不上“戰略”。戰略必須解釋清楚,在人類活動中存在了數百年的地區沖突為什么突然間就成了重大的安全問題,美國應該動用哪些手段和影響力來說服其他國家一道參與這些斗爭。此外,由于有些國家背離了人權尊嚴、自由貿易、民主和自由等國家安全戰略的目標,而美國在緩和地區沖突的問題上又需要同它們合作,那么對于什么情況下可以合作、什么情況下不可以,戰略必須給出明確的標準。

下面再舉一個以口號替代戰略的例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一個關鍵目標是:“防止敵人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我們、我們的盟國以及我們的朋友?!边@只是一個戰略目標,而2006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對其這樣解釋:我們的目標是讓敵人相信無法通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實現他們的目標,因此制止或阻止他們使用或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份戰略的制定者腦子里想的到底是什么,真的讓人琢磨不透。究竟憑什么讓敵人相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實現不了他們的目標呢?美國自身的“冷戰”戰略就是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為基礎的,這很有力地表明這樣的威脅是很奏效的。比如,如果薩達姆擁有核武器,并愿意將其用于對付1991年駐扎在沙特阿拉伯的多國部隊或2003年駐扎在科威特的多國部隊,很顯然他的國家就不會被入侵。他威脅殺死聯軍士兵的情報是可靠的,而反過來,多國部隊威脅要大量殺死伊拉克平民的情報則不那么可靠。根據俄羅斯情報官員的報告,薩達姆早在1991年的時候就明白這一邏輯,而且很后悔沒有進一步推進其秘密核計劃。由于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2006年)》沒有解釋如何采取具體措施削弱核威脅的效力,這種“目標”充其量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

人們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因為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是公開的,所以存在種種缺陷,而真正的戰略是不會公開的。對于這種解釋,我實在不敢茍同。

其他能夠接觸到保密信息的分析人士也驚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缺乏實質性與連貫性。此外,在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組織的那個研討會上,參會人員都是熟知內情的內部人士,他們都是國家最高級別政策的制定者,而且他們中間也一致認為,最近制定的國家安全戰略充斥著大量模糊不清的目標,一味地強調給現有的安全機構提供新的資助,但是沒有提出能夠帶來實質性變化的政策或計劃。

在那次研討會上,我的角色是從商業戰略的視角來考察這些問題。我覺得,參會者們都以為我會說:“人們在制定商業戰略時的態度越來越認真,水平也越來越高。”

借助文檔和演示文稿,我告訴參會者,很多企業的確擁有強大而有效的戰略。但在以顧問和研究者的身份同企業打交道的個人經歷中,我發現我所說的“壞戰略”越來越普遍。

我解釋說,壞戰略與沒有戰略或戰略失敗了不是一碼事。壞戰略指的是明顯的錯誤思維和表述,不幸的是,這種現象越來越常見。壞戰略提出了大量的目標,而沒有談到多少實際的政策或行動,認為你只要有目標就足夠了。壞戰略提出一些相互沖突,有時甚至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戰略目標。壞戰略往往使用浮夸空洞的字眼和句子來掩蓋這些缺陷。

那次研討會結束之后的幾年里,我有機會同多位企業高管討論壞戰略的概念。在此過程中,我將壞戰略的主要特征概括為本章伊始羅列的那四個方面,即空話、不能直面挑戰、錯把目標當戰略以及糟糕的戰略目標。

故作高深的戰略

故作高深的戰略,其實質就是空話,即用大量的流行詞對明顯的事實進行膚淺的再表述。空話偽裝成了專業知識、思想和分析。下面我們簡單地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在制定戰略過程中常見的空話。零售銀行的內部戰略備忘錄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基本戰略是發揮以客戶為中心的中介作用。”“中介作用”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它吸納儲戶的存款,然后再將存款貸給其他人。換句話說,它的意思就是說自己是一個銀行。“以客戶為中心”這個流行詞的意思就是該銀行在市場競爭中向儲蓄者及貸款者提出更加有利的條款或更加優質的服務。然而,“以客戶為中心的中介作用”這個短語純粹是空話。去掉這種空洞的掩飾詞匯,你就會發現這個銀行的所謂戰略其實就是一句“我們銀行的基本戰略就是成為一個銀行”。

空話起源于學術界,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在信息技術產業內大行其道。比如,歐盟最近有一份報告對“云計算”提出了如下定義:一種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的、在多粒點提供某種特定的質量水平的計量服務、具有彈性的資源運行環境。其實,關于“云計算”,我們可以用不那么復雜的方式來解釋。當你用谷歌搜索引擎進行搜索或者向支持互聯網的服務器發送數據時,你根本不知道或不介意使用的是哪一臺計算機、哪一個服務器或者哪一種軟件系統——機器和網絡如“云”一般多,搞清楚這個工作是如何完成的以及如何收費,只是外部服務供應商的事情。

比如,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現已倒閉)于2000年夏季提出過一份報告,我認為那簡直是空話連篇。當時安然公司還是華爾街的寵兒,安達信是安然的審計公司,正忙于打著熟悉安然公司商業戰略的名頭招徠新客戶。這份報告是由安達信的一個下屬單位提出的,不是由該事務所真正的咨詢機構安達信咨詢公司提出的,報告為《有權勢者的戰略》(Strategies of the Movers and Shakers)。

報告者明確表示關鍵的“有權勢者”是安然公司,而安然公司最近宣布要開辟帶寬交易市場。用報告者的話說:“9年前,當安然最初宣布它的帶寬交易戰略時,其市值飆升了90億美元。今天,市場對其帶寬交易業務的估值為300億美元?!?

隨著美國對天然氣和電力管制的逐步放松,這兩類商品的市場價格也出現了波動。然而,公用事業公司希望生產要素的價格保持穩定。[公用事業公司指經營水、電、天然氣等公用資源的公司,安然公司就是這類公司?!g者注]

安然公司在天然氣和電力業務上的戰略就是獲取實物資產,從事“基差交易”。所謂“基差交易”,是指按照期貨價格固定基差,同買方簽訂天然氣或電力買賣合約,然后利用自身資源和期貨合約兌現買賣合約。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也可以避免將來由于價格變動產生合約成本的風險。它利用同投資者和其他交易員簽訂一大批合約來抵御天氣、價格等方面的風險。安然公司在天然氣和電力市場上都是主導性的企業,因此能夠迅速掌握關于供給、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從而在交易活動中處于優勢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宿迁市| 怀柔区| 桐城市| 巨鹿县| 马鞍山市| 甘谷县| 古田县| 商洛市| 洞口县| 丰原市| 通州市| 靖安县| 米脂县| 平湖市| 武城县| 开阳县| 抚顺县| 丽水市| 德化县| 株洲县| 嘉禾县| 南召县| 许昌市| 黑龙江省| 平湖市| 新营市| 行唐县| 张北县| 湾仔区| 阿勒泰市| 柳江县| 吉安市| 柳林县| 壶关县| 蒲江县| 和顺县| 阳西县| 罗田县| 博野县|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