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icon2

·[為什么一切事情不能都像打平錘那樣簡單

所有問題總有個容易的解決辦法——簡潔,看上去合理,卻往往是錯的。

——亨利·路易斯·門肯(H. L. Mencken,1917年)

我們的生活是很復雜的,產品更為復雜,這是個世界范圍的難題。解決方案呢?這很明顯也似乎是合理的:讓事情變得簡單。“為什么產品不能變得更簡單?”報紙、雜志和電視節目里的評論家們呼吁道。“我們需要簡單!”被手中新東西的所有功能搞得暈頭轉向的人們呼吁道。他們說的真是這個意思嗎?不,每當記者評論簡單的產品時,他們都會抱怨那個設備缺少他們認為“關鍵性”的功能。當人們要求簡單的時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他們想要簡單到只有一個按鈕的操作,但要有所有他們喜愛的功能,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在我發表第一份關于簡單的文章時,其實我也對自己的理論存在懷疑。畢竟,是我自己譴責了被我稱之為“需求蠕變”的傳染病,即那種每個產品的新版本都會增加越來越多功能的趨勢。每個新競爭者都感到不得不去迎合這種趨勢,增加更多的功能來讓自己能夠宣傳新的竟爭優勢。隨著時間的流逝,產品就變得越來越復雜。需求蠕變是個致命的弊病,很難避免,沒有什么已知的疫苗,也沒有已知的能夠防止復發的對策。那為什么我突然間開始駁斥簡單了呢?

一個客戶跟我講到了打平錘,一種銀匠使用的工具。“給我講講銀匠的打平錘里附加的復雜性,”他說道,“我再給你看一個未售出的打平錘,就像許多手持工具一樣。”

初看起來,我的客戶似乎是有道理的。手工藝者以工具為生,他們擁有簡單的、精心設計的工具。而且這不僅是對銀匠而言,很多專門性的工作都是如此,木工活兒、鐵匠活兒、園藝工作、露營、徒步遠足,還有登山。專業木匠的工具往往比那些賣給業余木工愛好者的復雜的多功能工具要簡單。為什么那些專業手工藝者的工具總是看起來很簡單,而日常消費的產品卻都那么令人費解?

請等一下,那些工具很簡單嗎?讓我們回到打平錘,我發現我從沒聽說過這個工具,為此我查了一下字典:一種專業的錘子,用來使金屬表面韌化和平滑。下面是維基詞典中說到的相關信息:


當一片金屬被凹面工藝或凸面工藝粗加工出來時,表面會有不規則的凸凹變形。為了去掉這種瑕疵,要把金屬片放到一個特殊制作的打平墩上,使用平整的或是有輕微弧度的錘子來捶打。經過連續的、相對輕柔的捶打,金屬片會沿著打平墩的曲面而變平滑……由于打平錘通常接觸的是金屬片的外表面,所以它們都有圓潤的邊緣,并被打磨光滑,以防止損壞金屬片表面。


嗯,這聽起來并不簡單。錘子是簡單的,但用法實在很高級:我會用“很神秘”來形容。事實上,是有一本書用來解釋如何使用那種錘子:這對我而言一點也不簡單。打平錘外表上簡單得就像獨輪車、沖浪板或是滑雪板一樣,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東西,看一眼就能理解,但卻需要幾年的練習才能掌握。把這些東西歸為簡單是種誤導。

來看一個所有人都認為復雜的工具:一個用于照片編輯的電腦應用程序。專業級的軟件擁有大量的菜單項目,很多都標記著奇特的專業名稱,里面包含有很多畫筆、鋼筆和圖層工具,還有一大堆可能用到的工具和操作,以致在書店里有很大一片區域放著解釋如何使用這個軟件的專業書籍。甚至學校里都有為期一年的課程來教授這種照片編輯。這就是復雜的,令人費解的,而且對新手而言,是令人困惑的。

現在回到那個簡單的用來打平的工具。把銀匠的打平錘[圖2.4(a)]的簡單程度來和用戶面對照片編輯工具的選項時的復雜程度作對比,是公平的嗎?不,這不太公平。我們需要把編輯軟件去和熟練銀匠的擁擠的工作臺作對比:圖2.4(c)。此外,銀匠有大量的錘子可供選擇:見圖2.4(b)。如此看來,打平錘并不是那么簡單:銀匠所面對的選擇的復雜程度甚至比面對照片編輯軟件的選項時更令人生畏。我們需要把經過多年訓練、技巧熟練的照片編輯師和有多年經驗的熟練銀匠放在一起比較,而打平錘則要跟照片編輯軟件里的某一個菜單選項相比較。

圖2.4

杰弗里·赫爾曼(Jeffrey Herman)的銀匠工作臺和工具。(a)顯示了他的打平錘,(b)是他收集的錘子,(c)是他的工作臺。沒錯,打平錘簡單而且精美,然而,當它融入所有這些銀匠要使用的工具中時,你怎么知道什么時候該用它?圖片由杰弗里·赫爾曼——美國銀匠協會會長提供。(網址:http://www.hermansilver.com

在照片編輯軟件中,那些給定的菜單選項都相當的簡單:訣竅是要知道選擇哪一個,然后需要靈巧的手眼配合和精確編輯照片的方式。但是這跟銀匠不是一樣的嗎?一個新手銀匠會迷失在大堆的工具中。當我們對照熟練的手工藝者從復雜的大堆工具中根據他們的任務來選擇時,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復雜不是存在于工具中,而是存在于任務中。熟練的手工藝者擁有一大批工具,每一件都準確地對應一項特定的任務需求。他們需要很長時間去學習哪個工具對應哪個任務,更需要多年的時間來掌握工具的使用。因此,即使我知道了打平錘是做什么用的,我敢肯定我用起它來更像是把東西搞壞,而不是把東西變好。對我這個不懂銀匠工藝的人來說,圖2.4是令我費解和迷惑的,而對一個嫻熟的銀匠而言,它們也許就是熟悉和簡單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銀匠僅用一個錘子去完成所有的事。在很多實例中,生活變得簡單是由于擁有了少量復雜的多功能工具,而不是大量有特殊用途的工具。如果我去旅行,我更喜歡帶一個瑞士軍刀,但我從不會在家里使用它,我家里有各種各樣的專門的刀具、剪刀和螺絲刀。

事物是否復雜是存在于旁觀者腦海中的印象。我的文字處理程序(微軟Word),即使它經常失去控制,可以作為復雜的極端例子,但它還是簡化了我的生活。要找到“打平”這個詞的解釋,我只要用鼠標指向那個詞,右鍵點擊,選擇“查詢”,然后解釋就呈現了出來。選項很流暢地被右鍵點擊調出的菜單所控制著:可選擇的操作呈現在我面前。菜單本身有著隱藏的復雜,它有著關聯性敏感:當我點擊右鍵時跳出什么樣的菜單,取決于我當時在執行什么任務。這恰好闡明了那個需要簡單化的悖論:要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我們需要更強大、更復雜的工具。

復雜是能夠被馴服的,但這需要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做好。減少按鈕和顯示的數量并不是個解決方案。真正的解決辦法是理解整個系統,把它設計成可以讓所有的部分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方式,這樣就能使最初的學習和使用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幾年前,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后來蘋果公司的副總裁,認為系統的復雜性的總量是一個恒量:當你使人的互動行為更簡單,那么隱藏在幕后的復雜性就增加了。特斯勒說道,把系統的一部分變得簡單,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會變得更加復雜。這個原理就是今天所謂的“特斯勒的復雜守恒定律”。特斯勒形容這是一個平衡關系:使用戶用起來更容易,意味著增加設計師或工程師的難度。


每個應用程序都有固有的不可簡化的復雜性。唯一的問題是,誰必須去處理它,是用戶還是開發人員(程序員或工程師)?(特斯勒和塞弗,2007年)


在使用層面上的簡化總是導致潛在的技術構造的復雜性增加。想一下在汽車上的自動變速裝置,一種機械齒輪、液壓油、電子控件和傳感器的復雜混合。駕駛者面對的少量的復雜狀態,是伴隨著隱藏在機械裝置方面的更大的復雜性。簡單總是必須從某一個角度來衡量。表面上簡單的東西內部可能是極為復雜的;內在的簡單則會導致表面上的極度復雜。所以該從哪個角度來衡量簡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武汉市| 霍林郭勒市| 东乡县| 滦平县| 南汇区| 郸城县| 武威市| 广平县| 建水县| 黄大仙区| 株洲县| 上虞市| 甘泉县| 清新县| 融水| 偏关县| 揭阳市| 启东市| 罗山县| 泸西县| 汨罗市| 德钦县| 泸西县| 伊川县| 海丰县| 承德市| 大新县| 通渭县| 定边县| 普安县| 仙桃市| 静乐县| 合江县| 武胜县| 化州市| 台山市| 铅山县| 沁水县| 德昌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