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歷史小品

一、歷史的分期

歷史的性質是一貫的,是繼續不斷的,他如一條大河,是首尾聯接的,是不能分成段落的。但是為了便利的緣故,我們有時也不能不把他分為幾個時期。……因為歷史上的分期,正如晝夜的分期一樣:中午確是白天,半夜確是夜間,但在那暮色蒼茫,或是晨光曦微中,誰能執定那一分鐘屬于夜間,那一分鐘屬于白天呢?但這個模糊不明的蒼灰天色,卻又是劃分晝夜的最好界線呵!我們明白這點,才可以應用歷史上的分期。

——錄自《西洋史》上冊6—7頁

二、不死的已往

以上各個文化,雖已離開我們很遠;但他們的火焰,還不絕的在現代西洋文明中燃燒著。他們大都是久已融合為一,且已加上了許多新進的分子了;但我們若去把這個現代文明分析起來,我們仍將可以找出其中各個分子的系屬:有的是羅馬的苗裔,有的是希臘的苗裔,有的是希伯來的苗裔,有的是埃及或兩河流域的苗裔。因為凡是有價值的已往,是不會死的。為了這個緣故,所以我們現在要研究那個離開我們數千年的古史。

——錄自《西洋史》上冊29頁

三、希臘文化的環境

希臘文化的性質,是與他的地理最有關系的。因為他有一個宜分不宜合的地理,所以產生了無數小城邦,因有無數互相競爭的自由小城邦,所以一方面產生了一群愛自由的小民主國,而不幸終于得到了政治上的破產,一方面卻產生了一個空前絕后的優美文化。同時,因為天時的和暖,和山川的秀麗,希臘的人生觀,也就趨向“現在”和“此地”,希臘的美術,也就充滿了生命之樂的美感了。希臘人的中庸態度,也是他們的優秀而小巧的環境的產物;而他們生活情形的簡單,也是天然之美引誘的當然結果——碧藍的天空,油綠的草茵,不比雕梁畫棟更美麗嗎?

——錄自《西洋史》上冊113頁

四、黑暗時代

……上古史的重大成績是創造文化,中古史的重大成績卻是融化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文化,使他成為近代的歐洲文化。

但當兩文明接觸,新文明未曾產生之時,常免不了沖突。在中古初期,文化的分子既多而雜,他們的沖突也就達到了最高度,而歐洲也就真真的天昏地黑了四五百年,所以從前的歷史家都把這一期的歐洲歷史,叫做“黑暗時代”(Dark Age)。但譬如春天將來之時,雖然朝風夕雨,天陰地濕,而燦爛的春光,卻是非此不能釀成的。

——錄自《西洋史》上冊155—156頁

五、基督教與中古史

耶穌死后,他的門徒便把他的教傳到羅馬去。那時羅馬社會上的宗教很多,其中由東方來的也不少,所以基督教來后,大家也不大注意。但他的程度究比多神教為高,他的信徒的自信心又很強,所以不久便成為一種新勢力,而羅馬的政府也就不能不起恐慌了。基督教徒對于皇帝,照例是不跪拜的,因此,他們又犯了政治上的嫌疑。羅馬政府便用酷烈的手段去對待他們,但這個手段,不但沒有用處,并且基督教的勢力,反漸漸的侵入了上等社會。到了第四世紀初年,他居然感化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使他做了基督教徒。又過了約有一百年,皇帝狄多西(Theodosius)又把教會及教士的特權,明定在他的法典之內。自此,基督教就成為羅馬的國教了。教會自己可以設立法庭,審理案件,而不信基督教者的懲罰條例,也規定在那法典之中。歐洲的信教自由,此時已加上了枷鎖,做了基督教的奴隸了。

但此時的基督教,也已經不是那個在小亞細亞的基督教。他的信徒中,有許多是羅馬文化的驕子,他們便把許多羅馬文化的分子,加入了基督教,這是基督教的羅馬化。不但如此,在第三四世紀時,亞洲的兇奴,和北方的日耳曼人,把羅馬帝國擾得雞犬不寧,羅馬的官吏也只知道逃的一個方法。剩下了許多苦百姓,一任入寇的野蠻人魚肉,剩下一點羅馬文化,也一任他們破壞消滅。那時基督教中的教士,一方面代替羅馬官吏,去保護人民,維持秩序;一方面靠了他們的舊教育,去保存那不絕如縷的一點文學美術;一方面又利用他們超出政治以外的資格,去感化那些入寇的野蠻人。這個情勢的久遠結果,便是中世紀的基督教會,和他的盛大的權威。因為基督教現在既能代羅馬政府盡責任,自然他就成為羅馬政府的嫡嗣。他的信徒既能保存羅馬舊文化,他們便成為那時的唯一知識階級。這個羅馬化的基督教,既能感化日耳曼人,他自然也就變為征服羅馬者的主人了。這是基督教的政治化。他已由一個簡單的精神團體,成為一個有系統,有階級的組織了。

這個羅馬化和政治化的基督教,是歐洲舊文化的一個大救主,也是歐洲近世文化的一個大功臣。而代表這個精神的,乃是教會。基督教會在歷史上,雖然也有許多罪惡,但在歐洲最黑暗的時候,他卻是那里的唯一的光明。我們明白了這一層,才能明白中古的歷史。

——錄自《西洋史》上冊157—l59頁

六、達芬奇和米開蘭基羅

這兩位藝術家,都是千古不一遇的偉大天才;他們兩人的成績,并不以雕刻圖畫及其他藝術為限。達芬奇同時也是工程家、科學家、詩人、音樂家、哲學家及著作家。文藝復興之花開到他的身上時,可以說是五采繽紛,無美不備,燦爛到了十二分了。米開蘭基羅除了圖畫、雕刻、建筑三項之外,也是一個工程家、詩人及解剖學家。而他的高尚的人格,及美潔的情趣,又可以為藝術與道德不能并存之說立一反證。

——錄自《西洋史》下冊29頁

七、馬基雅弗利主義

他們(列國君主)的問題是“如何可以從他人身上得到勝利?”換句話說,他們的大問題,即是損人利己的問題。他們不聽良心的指揮,不從道德的命令,而唯一己權利的伸是求。最能代表這個精神的,是意大利的文豪及政治家馬基雅弗利(Machiavelli)。他所作的《王者》一書,是列國君主所奉為政治行為的指南的。他說道:

“王者要人愛呢?還是要人恨呢?(如能兩者合兼最好,但定做不到)。故愛不如畏。……

“最要的是,他應該小心,不侵害他人的產業。人們對于老父的死亡,是能忘懷的,但他們對于產業的損失,是不易忘的。……

“若使非藉惡德之力,即不能保領土,那么,他(王者)便當不理會這些惡德所給他的壞名。……

“凱撤巴及(Caesar Borgia)是出名暴虐的,但使羅曼寧(Romagna)服從統一而獲到和平的,不是靠了他的這個暴虐嗎?……所以王者應該不畏暴虐之名,若使他能因此使他的人民敬畏而合一。……”

上面所引,雖只寥寥數語,但利害重于是非,暴虐勝于仁愛的意旨,已是很明顯的了。這個馬基雅弗利主義(Machiavellism)固是當時環境的產物,但同時也影響了不少的君主,十六世紀時的列國君主,大抵都是他的信徒。

列國既成立,當然便時時有國際間的問題發生,而此時各國的君王,既都信從馬基雅弗利的教條,以損人利己為目的,那末,外交的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自此之后,在歐洲的列國間,便發生一個合縱連橫,互相起伏的局面,而詭譎無信,朝秦暮楚的外交,也就從此上了政治的舞臺,做了一個重要的分子,至今尚為歐洲的大禍根。

——錄自《西洋史》下冊51—52頁

八、地理大發見結果之二

第二個結果是激起人類的詩情和希望。中古的歐洲人民,比如久閉于暗室的人,十字軍東征,已經使他們目眩神惑,驚訝天地之大了。如今忽然在天涯海角之處,發見了一個燦爛莊嚴的新世界,又怎能叫他們不目注云山,心游天外呢?這個詩情的激刺,和新希望的怒茁,也是歐洲新文藝的一個大源泉。

——錄自《西洋史》下冊140頁

注:結果一為商業中心由地中海移到大西洋;二為帝國主義的伏根。

九、拿破侖的馬蹄

拿破侖之以法國革命精神宣傳于歐洲各國的真正目的,是很難說的,但我們若知道他對于這個精神所索的代價,便覺得有點不能恭維他了。原來他表面雖打著宣傳自由平等的旗幟,而其中卻懷著搜刮錢財及強募軍隊的目的,俾他的黷武事業,可以靠著各國人民的血汗而成功。這個代價是何等重大呵!因此,法國革命的精神雖曾跟著拿破侖的馬蹄走遍了歐洲的大半,但這只可以說是他窮兵黷武的旁產品,不是他的至誠目的。但法國人民,卻已深深的受到了他的愚弄了。

——錄自《西洋史》下冊235頁

十、拿破侖的覆亡

一八一二年,拿破侖征俄大敗,在冰天雪地中逃奔而歸。明年,又為俄普奧的聯軍戰敗于來普錫(Lcipsig)。自此以后,屈伏于他威力下的日耳曼、荷蘭、西班牙等國,便像春天的蟄蟲一樣,一個個伸腰抬頭,掀土翻泥的起來恢復他們的生命了。而他的皇兄皇弟,此時也就都抱頭鼠竄,做了喪家之狗。一八一四年三月,各國聯軍直入巴黎,把路易十六的兄弟重新安在法國王座之上,又把拿破侖放逐到了地中海的厄爾巴(Elba)島上去,又很滑稽的把他封為那島的君主。但是不到一年,他又逃回巴黎,收集殘部,重與英普聯軍相見于滑鐵盧(Watenloo)戰場上。結果是這位混世魔王的被逐到那個炎威熏天的非洲海外的圣赫倫那(Sthelena)島上去,斷送他的生活。

——錄自《西洋史》下冊239—24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金秀| 清徐县| 板桥市| 额尔古纳市| 柳州市| 嘉兴市| 肥东县| 东平县| 瑞安市| 井研县| 镇巴县| 黔西县| 岳池县| 大田县| 额尔古纳市| 万载县| 凤阳县| 保山市| 东阿县| 青海省| 年辖:市辖区| 和静县| 定西市| 蓝山县| 元朗区| 南通市| 迭部县| 顺义区| 巢湖市| 望奎县| 明水县| 连城县| 乳山市| 来宾市| 陆川县| 裕民县| 文化| 满洲里市| 郎溪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