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各國都對軍事演習給予高度重視,演習被認為是軍隊訓練的最高和最集中的形式。特別是隨著當今高新信息化武器系統與裝備和作戰理論不斷的發展,演習空間日趨擴展,形式更加多樣,規模繼續擴大。各國普遍將演習作為熟悉作戰預案、檢驗部隊訓練成果、增強部隊軍事素質、提高部隊戰斗力和技術戰術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之一。此外,一些國家利用軍事演習炫耀武力;有些則以軍事演習為名,調動軍隊、集結兵力、掩護戰爭準備等。
(第一節) 什么是軍事演習
軍事演習是提高各級指揮員和機關組織指揮現代戰役戰斗能力,使部隊熟練掌握各種戰斗技能、密切諸軍兵種協同動作、培養戰斗作風\提高實戰能力、檢驗編制裝備、探討作戰方法等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通過演習,可以看出演習國的國防政策、作戰思想、戰略戰術、部隊素質與訓練水平、武器發展狀況、作戰保障能力,以及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文化等各種情況,還可以了解演習合作國之間的關系。
一、最早的軍事演習
中國古代將軍事演習看作是訓練軍隊的重要方法。早在商、西周時期就開始以圍獵形式演練陣法。在公元前633年,晉文公組織晉軍在被廬(今山西省境內)舉行規模較大的軍事演習,這次演習對晉在城濮之戰中取勝幫助很大。在這之后,歷代封建王朝的軍隊,在訓練官兵掌握兵器技術的基礎上,采用演習的方法操演兵馬、擺練隊形、演練行軍作戰等。1572年冬,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在薊州湯泉(今河北省遵化市北)組織了10萬余人的實兵對抗演習。在清朝中后期,定期進行軍事演習已成為一種制度。1905年10月,清朝直隸總督袁世凱在河間(今河北省河間市)舉行了一場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等部隊參加的軍事演習。此次演習包括演練行軍、夜襲等課題,首次利用了鐵路(京漢鐵路)輸送部隊,使用了電話、電報等通信聯絡手段。次年9月,袁世凱又與湖廣總督張之洞的部隊進行了實兵軍事演習。這兩次演習均反映出中國軍隊在內容、規模和形式等方面的新發展。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軍事演習,把它作為訓練軍隊、加強戰備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武器裝備和戰爭理論的發展,演習空間廣闊,形式多樣,規模增大。1967年9月,前蘇聯軍隊舉行的代號為“第聶伯河”的軍事演習,參加兵力約50個師,100萬人,坦克7000多輛。1978年9~11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舉行的代號為“秋季熔爐”的軍事演習,有13個成員國參加,總兵力達32萬余人,飛機2700多架,艦船190余艘。
為了節省軍事開支,軍事演習在20世紀后期開始,大量采用計算機技術,以電腦兵棋取代實際用兵的情況頗為常見。但大規模的實兵操演仍不可偏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的聯合軍演、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演習,往往都達到上萬人的規模。
二、軍事學習的分類有哪些
軍事演習和演練都是部隊進行軍事訓練的重要形式,二者之間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世界各國的軍隊每年都會舉行數千起各類大型演習和演練。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演習和演練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規模分
演習可分為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級別。戰略級演習是一種跨軍兵種、跨戰區進行的演習,或者是由多個國家聯合舉行的演習。例如在“和平使命—2005”中的俄聯合軍事演習就屬于這一級別。戰役級演習一般是在某個戰區或某個軍兵種內部進行。戰術級演習是指由戰術級的部隊或分隊,在較小的作戰區域內完成的演習。
2.按目的分
演習可分為訓練性演習、檢驗性演習、示范性演習、專業性演習和研究性演習五種類型。訓練性演習以訓練部隊或指揮機關為主要內容,以提高部隊的訓練水平為主要目的。檢驗性演習主要是檢驗部隊的訓練成果,又稱校閱性演習。示范性演習是由示范性部隊舉行的演習,其目的是為其他部隊樹立樣本、確立標準。專業性演習是由核、生化、通信等專業化部隊進行的演習。研究性演習也稱試驗性演習,是軍隊為了探索新的作戰思想、作戰樣式、編制體制、武器裝備等進行的演習,例如美國軍方舉行的“施里弗—2002”太空戰演習。
3.按參加人員類別分
演習可分為實兵演習、首長司令部演習和首長司令部帶實兵演習。實兵演習,主要是為了鍛煉部隊。首長司令部演習主要是為了鍛煉指揮機關。首長司令部帶實兵演習,則將前兩者結合到了一起。
4.按參演方面分
演習可分為單方面演習和對抗性演習。對抗性演習是指在演習中設置對抗性的紅、藍雙方的演習。單方面演習,則不設置對抗性的紅、藍雙方,大多是專業性演習。
(第二節)軍事演習是如何進行的
演習是各國軍隊進行平時訓練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隊戰時執行任務的能力。為實現演習目的、確保演習獲得成功,各國軍隊都在條令與條例中對演習做出了明確而詳盡的規定,要求部隊在演習過程中必須周密制訂并嚴格遵守演習計劃,認真組織與實施各項演習,切實做好演習評估和總結工作。
軍事演習通常由上級司令官和指揮機構規劃、導演和評估,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的原則,力求在復雜地形(海域、空域)、不良氣候和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晝夜連續實施。雖然各國因基本軍事情況的不同而在演習中有不同的側重,但演習程序基本相同,一般可分為規劃、實施與總結三個階段。
一、軍事演習的規劃
1.確定工作程序
確定實施演習后,首先要根據演習類型、目的、規模、地域、方式和期限等因素,建立相應的演習指揮部。演習指揮部根據以上因素初步制定方案和演習文書,對調理員、裁判和勤務人員進行培訓,并協調演習的兵力、時間和地域;然后將基本想定進行圖解,對演習對抗雙方的態勢進行規劃;最后,根據勘察的結果制訂相應的演習計劃,并準備作業文書。
制定演習進程時,如果明確規定了推演的過程,則需要對演習進程中的各個細節進行仔細設定,這樣就突出了部隊的活動,而限制了參演部隊指揮官自主性的發揮;反之,在僅擬定演習大體進程的情況下,對參演部隊、導演部和仲裁部門的訓練水平就會有較高的要求。在制定演習進程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各級司令部的訓練需要,使之能夠促進所屬部隊的統一訓練。
確定演習參演部隊的依據是演習的目的和訓練目標。如果參演部隊的編成與標準編制不一致,那么就需要確定演習編制。在一些演習中,還可以根據演習的類型和目的增加部分虛編部隊。虛編部隊通常包括指揮和輔助人員,他們負責替代實編部隊,扮演各級司令部、分隊等。
此外,還要設立演習籌備指揮部,其人員原則上由非參演的指揮機構和部隊提供。
2.擬定基本態勢和想定
演習態勢是關于演習對抗雙方的實力和部署、意圖和任務的說明。此外,還要對雙方部隊的假設狀態以及種種戰爭伴生現象進行補充說明,內容包括雙方部隊實力的變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心理戰、后勤、衛勤、民防、通信、交通、空軍以及自然災害等各方面情況。在指揮所演習中,由于其推演不受地域、安全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態勢的設置應接近實戰。
想定是關于演習內容、進程、階段與方式的計劃,擬定演習想定的主要目的是向協調員和裁判介紹演習指揮部意圖,協調導演部和仲裁部之間的合作。通常按照規劃推演過程、劃分演習階段和設定各階段細節的順序進行想定制定工作。在想定中要明確演習內容,劃分演習階段,確定各階段的目的和情況設置的時間、地點及方式,并澄清各階段的時間分配、始發狀態、任務和角色變換等問題。在擬定演習想定時,還必須設置會對戰局產生影響的其他突發局面,如各種形式的空襲、環境條件或平民的特定活動等。在符合演習目的的前提下,可根據具體情況將核、生、化威脅因素安排到演習想定的內容之中,即設定敵方會在作戰中使用核生化武器,或實施心理戰、隱蔽戰等行動。需要注意的是,演習想定的內容要對參演部隊及其指揮官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