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神秘文化
- 《書立方》編委會編
- 3039字
- 2019-01-03 14:20:08
命生于風,運起于水
——風水
人類在選擇居住環境上異常挑剔,在中國,當這種挑剔和周易等古老的哲學思想結合起來時,就形成了獨特的風水文化。
風水,運氣而生
所謂風水,就是聚氣的智慧。然而,氣沒有形體。在天,會化作日月星辰;在地,會形成高山大川。人要想聚氣以利自身,就需要學習如何避風聚水,因為按照古人的說法,有水的地方,風就無法將氣吹散。所以地學之中最上乘的居所便是有水聚集的地方,即使沒有水,也要有什么能將風遮擋隱藏。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生氣。
古代中國最理想的風水寶地當屬“依山傍水”之所。除去水有止氣之能外,山又有聚氣之功。靠山筑居可以坐享浩然之氣,面水而居又不用擔心氣會被風吹走。山川之間,天地沖和,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提出:“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但是,在現實中,依山傍水的寶地畢竟數量有限,且由于人的活動多要受自然限制,也并非所有依山傍水的地方都方便人來居住。如此,人們就需要憑借人力來構建“依山傍水”的景觀。這種構建并非單純地造山挖渠,而是通過一些建筑手法、居室景觀的布置等改造客觀環境的活動,達到聚氣養氣的目的。
天人一體的遐思
風水不可避免地受此影響,從誕生伊始就強調天人統一,堅信只有順應自然,才能從自然之中汲取力量,擁有幸福的生活。因此,風水又被稱作“堪輿”,堪即天道,輿則指地道,風水就是天地之學。它既需要參考天道運行及地氣流通的規律,又需要參照其他一些命理典籍,譬如論述陰陽五行的《河圖洛書》。然后通過觀天、辨質、乘氣、測方、定位、擇時、施工、循禮、積德等方法,讓人與自然實現合二為一。

◆古人在選擇住址的時候,喜歡選擇背山靠水之處。在死后,也希望能選一處風水寶地。圖為明十三陵示意圖。
具體說來,觀天就是考察宇宙星體會對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信仰角度說,古人十分注重星象,認為年月日時都是星星變換所形成的,不可避免地會對人發生作用。而從實際運用的層次說,日月星辰的位置會影響居所的采光,必須謹慎對待。
而辨質就是綜合考慮空氣、水流、土壤的質地。人要呼吸,要汲水飲用,要靠土地種植莊稼。所以風水師需要用聞、望的方法考察空氣質量,用飼養魚類的辦法測定水流品質,用嘗土等手段檢查土地的好壞。古代中國為農業社會,人們要靠天吃飯,辨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在今天,人們也無不追求良好的生活環境,在選擇居住地時也依然需要辨質。
在風水學里,和住宅有直接關系的山脈被稱為“龍”,環繞住宅的其他山岡則被稱為“砂”。龍有旺氣制煞的效用,砂是水匯合形聚的前提。龍與砂都和“氣”有關,不過風水學里的“乘氣”不單指利用山川地勢聚氣,還包括分辨氣之吉兇的方法。現代科學證實,地下的磁場會作用于人體,對人的神經、器官、血液、內分泌等都有很大影響。在古代,風水師也會用專業的羅盤來觀測磁場的方位,即“測方”。測方的目的是“理氣”,其方法十分繁雜,涉及各類玄學,因此格外神秘。
在經過了觀天、辨質、乘氣、測方等流程之后,人們就可以通過“定位”來選定居宅的位置了,這一環節又叫“點穴”。據說只有真穴正穴才能匯集天地靈氣,為人帶來吉運。同時,點穴還包括立向,古人在構建房子時,都會特地將其建得坐北朝南。
不過,就算一切都準備妥當,建宅的工作仍不可貿然開始。風水師需要參考年月日期,選擇一個最吉祥的時間破土動工,這就是所謂的“擇時”。時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素來和“運術”關系密切,風水便成了綜合統籌時間與空間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雖大,但在經風水師的重重考察后,稱得上盡善盡美的風水寶地畢竟數目有限。因此,就需要人在具體的施工中憑借對房子的建筑設計和居室內的布置方式,對風水加以改善。在古代中國,風水師同時兼備建筑設計師的職能。
宅子建好了,卻不能急匆匆地搬進去住,還要遵循一定的禮數,這正是中國風水學與眾不同的地方。而就算順利入宅,人也依然要對天地抱持崇敬之心,懂得為自己行善積德。所謂天人一體,既指風水對人的影響,也指人對風水的影響。每一個風水師都清楚,人運數的好壞既取決于自然,又取決于人的自身的努力。
紫禁城的風水
以上一段話摘自唐代風水師楊益的著作。在楊益看來,唐朝雖定都長安,可其數千里外的北京卻稱得上“最合風水法度”。
中國歷代帝王定都,都會仔細考察一番風水,而和平民百姓不同,帝王們的風水師需從國家地理的大范圍著眼,審視一個地方的風水狀況。元人之所以定都北京,就是看中北京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金史·梁襄傳》有云:“燕都地處雄要,北依山險,南壓區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宇。”明成祖遷都北京,也是因為北京是一塊風水寶地,它“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勝,誠帝王萬世之都”。

◆三十六層羅盤
不過,盡管紫禁城坐落在“有山藏風、水聚氣”的北京,它的建造者仍努力在其格局上向“背山環水”的布局靠攏。
首先是城墻。紫禁城附近沒有可以將其環抱的群山,于是層層疊疊又方方正正的城墻就成了“藏風聚氣”的關鍵。其次是水。工匠們沿著紫禁城開鑿了一條寬52米、深6米的“金水河”,河水從紫禁城西北面的角樓流出,途經武英殿、太和門、文華殿、文淵閣、東華門,最后從東南面流入護城河。這條長2000多米的金水河將寶貴的“氣”注入紫禁城里。
而紫禁城的布局則和天空星象遙遙相對,這從紫禁城名字的得來上就可見一斑。紫禁城的“紫”即是“紫微星垣”的意思,古人認為紫微星垣位于天空正中,是天帝的居所。紫禁城實際上就是天帝居所對應到人間的樣子,天帝在紫微星垣中主宰上天,皇帝也要在紫禁城里主宰人間。而星象學中又有“藩臣:西,將;東,相”的說法,所以紫禁城又有了朝東的文華殿和朝西的武英殿。
紫禁城中的大小建筑都一板一眼地遵循著中軸對稱的布局。紫禁城的朝政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寢三大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都被刻意安排在中軸線上,以凸顯皇權天授。而紫禁城與外界溝通的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午門則準確地對應著天盤中坤申、壬子、乙辰和丙午的位置,形成內主外從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的中軸線還和地球的子午線巧妙重合。這在風水學里,即意味著同時汲取天地靈氣。
此外,紫禁城建筑中的一些細節也蘊涵著神秘的風水文化,比如紫禁城的大門,但凡為皇帝進出的都鑲嵌著橫九豎九81顆門釘,既寓意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又象征“永久”。由于明朝末年,明思宗從東華門出逃至景山上吊,清朝皇室遂認為東華門的風水不好,便特地將其門釘變成縱九橫八的72顆。
作為中國古代建筑史上最了不起的建筑群之一,紫禁城所體現的風水文化至今都讓人回味不已。

◆紫禁城全景
紫禁城乃明成祖所建,其中的建筑細微處見講究,是古代建筑風水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