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針灸療法,是針法和灸法的統稱。它們都建立在中醫經絡穴位的理論基礎上,但是又有所區別。針法側重于經絡穴位的開合、疏導、貫通,灸法在經絡疏通的基礎上又極其重視藥物的輔助治療。所以,灸法的保健作用更強。

灸法,一種外治方法,是利用艾絨、艾條或某種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或患處,熏灼、熨燙或貼敷,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和氣血、扶正祛邪、調整人體生理功能平衡,達到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作用。它調理范圍廣,無毒副作用,有“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的神奇療效。宋代的太醫竇材有“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之說,《醫說》也記載“若要安,氣海、三里莫要干”的艾灸保健法,“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是廣為人知。歸納起來,艾灸療法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防病健身,延年益壽

古人通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的防病保健經驗。另外,現在醫學研究證實,灸療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防治疾病。

2.治百病

艾灸對各種危重、急性疾病的搶救與治療都很適用,還可用于虛損、慢性疾病的滋補與調理。據文獻檢索,內、外、婦、兒及骨傷、皮膚、五官等科的二百多種疾病,都可以采用艾灸療法治療,而且療效十分明顯。

3.促進血液循環

艾灸療法具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艾灸性屬熱,可以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臨床試驗證實,艾灸體表穴位可擴張血管,改善血管彈性,促進血液循環,對中風偏癱有一定效果。

4.健脾益胃,抗衰防老

《針灸資生經》指出:“凡飲食不思、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氣。常灸足三里,能夠促進消化,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以濡養全身,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5.祛濕散寒,通絡止痛

艾灸的時候,艾火的熱力能透過肌層,向下行氣,所以灸法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能,對風濕、痛經、經閉、胃脘痛、寒疝腹痛、泄瀉、痢疾等病有療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阳市| 东光县| 凉山| 巴东县| 文安县| 龙南县| 伊宁市| 泽库县| 项城市| 息烽县| 萍乡市| 临安市| 博湖县| 邢台市| 探索| 南涧| 同心县| 庄浪县| 铅山县| 宁远县| 灵山县| 香河县| 麦盖提县| 穆棱市| 广汉市| 喀喇沁旗| 淮滨县| 普兰店市| 方城县| 新建县| 文水县| 安仁县| 三穗县| 望城县| 车险| 固阳县| 建德市| 乌拉特后旗| 新巴尔虎左旗| 肃北|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