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刮痧的現象

最初“痧”是代表一類病癥,從廣義上講,是指“痧”證征象,即痧象,它是一種毒性反應的臨床綜合征。

現代中醫學所說的“痧”,就是指所謂“痧象”。痧象是經刮拭治療后,在相應部位皮膚所出現的充血性改變,如紅色粟粒狀、片狀潮紅,紫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斑、血泡等。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者出痧較少且均勻,多為紅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頭面、背部及四肢外側,胸腹及四肢內側不易出痧,若出痧說明手法偏重。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為粟粒狀,大面積;若為血斑、血泡,說明病情較重。

通過出痧部位可判斷健康狀況:凡經絡線路和穴位區域容易出現痧,提示相應經絡所聯系的內臟功能病變。例如在背部膀胱經循行路線上均勻刮拭,心俞穴區出現紫痧或痧斑,則說明心臟功能變化,應提早預防和保健。

了解痧象還可判斷康復程度:若出痧散在,顏色淺淡,說明病情較輕,容易康復;若出痧較多,而且點大成塊、紫色血泡等,說明病情較重,不易康復,需多次刮痧才能有效。若刮痧時局部立即出現痧痕,宜改為輕手法刮拭,使痧慢慢透發出來,以減輕疼痛,簡稱“透痧”。還有一些神經肌肉癱瘓之人,刮痧后不易出痧,切不可硬刮、重刮,強求出痧,若多刮幾次,痧象自然浮現,說明病情好轉,這亦稱“透痧”。

現代醫學認為,中醫的痧癥是許多疾病在其疾病過程中,由于細菌病毒的侵害,產生毒素及毒性物質,使皮膚或毛細血管破裂,產生自身溶血現象,大多可見到黏膜及肌膚之下呈現充血或充血點,狀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積聚成片、或融合成斑塊。當疾病發生時,人體的免疫細胞與細菌病毒對抗,產生的病理代謝產物在體內潴留,使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刮拭時就有痧的出現。故刮痧正是一種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排泄的方法,所以刮痧可以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偏关县| 临夏县| 菏泽市| 兴安县| 贵定县| 桃园县| 禄丰县| 岳池县| 赤峰市| 汉川市| 通化县| 馆陶县| 永吉县| 汤原县| 集贤县| 贡嘎县| 郴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双牌县| 多伦县| 永川市| 灌南县| 望谟县| 庄浪县| 宜春市| 青铜峡市| 潢川县| 阳朔县| 石柱| 双城市| 普定县| 绥棱县| 吴川市| 仲巴县| 卓尼县| 西乡县| 庆阳市| 西畴县| 海伦市|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