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輕傷致死的怪案
- 世界經典探案故事全集:蛛絲馬跡的故事
- 周治主編
- 1394字
- 2015-04-18 13:58:28
鄭仁,廣州某縣人氏,家境中等。結發妻子姜氏,婚后十多年未生養。夫妻倆一向和睦,相敬如賓。可惜姜氏年過40,便重病纏身,臥床兩年,不幸身亡。
鄭仁中年喪妻,非常悲痛。時間長了,鄰居見他形影單吊,寂寞無伴,就替他做媒。不久,鄭仁便娶了位續弦丁氏。
丁氏出身貧寒,可是天生麗質,年紀又輕,嫌鄭仁年老,言語中流露出不滿的情緒。鄭仁為人忠厚對她很是溺愛,雖然知道她對自己不滿,卻也不忍心責備。
一天,鄭仁和打過官司的冤家王玉明狹路相逢,兩人先是出言不遜,后來是扭打成一團。過路人相勸后,各自回家。不料,鄭仁睡至半夜,竟口吐鮮血,一命嗚呼。
第二天一大早,丁氏就到縣衙門告狀,狀告王玉明把鄭仁打傷致死。縣官命仵作驗尸,尸體青腫。傳來王玉明訊問,王玉明供認路遇鄭仁后扭打,不過鄭仁也打了自己。
鄭仁打過王玉明,卻沒有造成什么后果,而王玉明打傷了鄭仁,傷勢發作,最后死亡,那當然是王玉明的罪過了。縣官以為事實已經查清,王玉明傷人該抵命,判了死罪,收監暫押,只等上報批復下來,秋后執行。
案子上報到施公那里。
這天晚上,施公審閱下級呈交的案件,看了王玉明打傷鄭仁致死一案的材料,卻發現了幾個疑點:驗尸單上寫的是尸體渾身青色,難道毆打而傷,傷痕會遍及全身嗎?再則鄭仁被打后,是獨自回家的,還在家吃過晚飯,到了半夜才突然死亡,打傷的怎么會幾個時辰后突發呢?看來其中有詐,王玉明可能受了冤枉。
那么,誰是真兇?
這可是攸關人命的大案,施公決定親自帶領貼身隨從明察暗訪。
鄭仁的隔壁鄰居提供了一個情況:在鄭仁案發的前幾天,他們夫妻倆發生過口角。口角是由一只男用的香囊引起的。鄭仁責問妻子:“這香囊是誰的?怎么會放在房內?”
丁氏起初閉口不語,經不住鄭仁的威嚇,她終于說出了真情:“這是鄭奇的。”
鄭奇是鄭仁的侄子,30出頭,游手好閑,不務正業,喜歡拈花惹草。香囊事件發生后,鄭奇消失了蹤影。
施公詢問當時驗尸的仵作。仵作經施公這么一提醒,立刻承認自己有失職之罪。實際上他當時也感到有問題,鄭仁不像受傷而死,而是中毒身亡,只因主審縣官認為這樁命案鐵證如山,他不想給自己找麻煩。
“那么,依你看,像是中什么毒的跡象?”施公追問道。
仵作想了一想,回答:“似乎是砒霜中毒。”
施公查詢了縣里的不少藥店,終于查到一家藥店的老板與鄭奇相識。老板道:“前幾天,鄭奇說家里老鼠成災,買了砒霜去藥老鼠。”
“果真是這對狗男女下的毒手。”施公心中有了底。
逮捕丁氏,鄭奇必定不再露面,逃之夭夭。現在鄭奇又下落不明,怎么引蛇出洞呢?施公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條妙計。
這天,縣城里街頭貼出告示:斗毆殺人犯王玉明于×月×日砍頭示眾。
行刑的那天,刑場四周圍觀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密密麻麻圍了一圈,議論紛紛,年老的在告誡年輕的:“遇事切不可氣盛,一拳一腳打出人命來可不值。”
“人生在世,冤家是宜解不宜結。”
午時三刻,劊子手手起刀落,王玉明身首搬家。
當夜,天色剛暗,鄭仁家里閃進一個黑影。那黑影正是鄭奇,他耳聞王玉明已經開斬,他與丁氏嫁禍于人的陰謀已經得逞,滿以為兩人可作長久夫妻了,就迫不及待地來見丁氏。
不料他前腳剛踏進門檻,后腳幾名公差便破門而入,將鄭奇生擒活捉。
原來刑場開斬的并非王玉明,而是一名死囚。施公將他冒名頂替,作為誘餌,引鄭奇這條毒蛇出洞。
大堂上,鄭奇和丁氏供認對通奸謀命,嫁禍于人的陰謀供認不諱。
王玉明得以平反,當場開釋。
施公明察秋毫,為民洗冤,再次在廣州城內傳誦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