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都山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屬燕山山脈的西段,聞名中外的八達嶺和居庸關都坐落在這里。1961年,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軍都山旁的雪山村發現了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被命名為“雪山文化”。1981年,再次對遺址進行了調查和鉆探。確認雪山遺址的文化堆積從上至下包含戰國、西周、夏家店下層和新石器時代四個文化時期,其中新石器文化遺存又分為一、二兩期。
雪山一期文化距今約在6000~5000年之間,屬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出土的陶器以夾砂褐陶為主,還有摻貝粉的泥質紅陶。器形以雙耳罐最多,另有缽、壺、盆、豆等,還發現了用于紡織的陶質紡輪。石器有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鏃、磨棒等。從文化因素考察,雪山一期文化和東北的紅山文化比較接近,與中原的仰韶文化也有相似之處,這表明中原與北方文化繼續對北京地區文化產生著影響,其中北方文化的影響還要大些。
雪山二期文化距今約四千多年,屬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主要的文化遺存,包括半地穴式房址三座以及數量較多的陶器和石器。發掘顯示,房址地基為橢圓形,東南向開有斜坡門道。室內地面上保留有柱洞、紅燒土圈、木炭渣等遺跡。陶器中第一次出現了泥質黑陶,有罐、鼎、淺腹盆等。這些黑陶制作工藝采用較先進的輪制法,使得器壁很薄,和蛋殼厚度相差無幾,故有“蛋殼陶”之稱。石器以磨制為主,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石斧,也有鏃、刮削器一類的細石器。
從出土陶器的制作、紋飾、器形以及石器種類分析,雪山二期文化與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有一定關系,因為黑陶和磨制石器是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這表明這一時期北京地區的原始文化越來越受到中原原始文化的影響。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當時人們的經濟生活已經以農業為主,畜牧業也有了較大發展。農業的發達,提高了男人的社會地位,并最終導致父系氏族社會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人類社會發展進入到原始社會的末期。
自學指導
教學要求:
通過本講學習,要求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北京地區舊石器、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時期的古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北京地區遠古文化的四個特點。
重點難點提示:
本講重點內容為舊石器時代的“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新石器時代的“東胡林人”、“上宅文化”、“雪山文化”遺址。難點內容為北京地區遠古文化的四個特點:1.北京地區是原始人類的聚居地,包含有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期的各個發展階段,內容豐富、完整,基本反映了原始社會歷史的全貌。2.周口店龍骨山舊石器文化遺址的發現,尤其是“北京人”的發現,使北京成為了我國遠古祖先的故鄉,也成為了世界人類的發祥地之一。3.北京地區的先民從開始居住天然洞穴到逐漸向近山平原遷居,活動范圍大體是自西向東擴展,創造了燕山以南地區具有獨特風格的遠古歷史文化。4.北京地區北接塞外、南連中原,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中可見,其遠古歷史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中原和內蒙古、東北地區遠古文化有密切聯系,且相互影響的。同學們在學習中需要明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基本概念,全面了解北京地區遠古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述重點和難點內容。
名詞解釋:
“北京人” “新洞人” “山頂洞人” 東胡林人 上宅文化 雪山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
思考題:
1.北京遠古文化遺存的主要內容及價值。
2.結合北京遠古歷史內容,概述北京地區遠古文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武弘麟著:《北京文明的曙光》,北京出版社,2000年。
侯仁之、金濤著:《北京史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史》編寫組:《北京史》(增訂版),北京出版社,1999年。
§§第二講 北京灣里誕生的早期國家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