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康熙建儲與世家衰落

長久以來,這些世家和中央政權關系密切。自清朝成立后,雖有一部分人選擇當遺民終老。但其子孫仍走上科舉一途,甚至在朝廷中結黨的風氣依舊存在,所不同者是設法攀附滿洲權貴,鞏固自身勢力。然而,諸大臣結黨營私卻阻礙皇權發展,兩者間必產生沖突。因此本節主要從康熙建儲問題,討論世家所結合的勢力,及其失勢后的各種遭遇。

陳氏自之遴降清后,其族人任官三品以上多達十一人。政務事功方面表現未必突出,而分樹黨援的作風并不亞于明代的陳與郊。首先是陳之遴和陳名夏植黨被放逐遼東。其后,陳元龍攀附明珠,卷入王位繼承問題。

陳元龍,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次年由內閣大學士明珠等人推薦充起居注官。明珠一向是“輕財好施以招來新進”,與索額圖互植黨傾軋。索額圖是胤秖生母孝誠皇后的叔父。胤秖出生的第二年被立為皇太子,索額圖成了皇太子周圍政治勢力之首魁,勢傾朝野。明珠則是貴妃納拉氏之兄,貴妃生皇長子胤。明珠三子揆方又娶康熙九子胤禟之女覺羅氏為妻。而明珠本身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亂,權勢威赫一時。康熙二十七年(1688)皇帝為維護太子地位,罷斥明珠。利用郭琇彈劾案,改授明珠為內大臣,漢人官員高士奇、王鴻緒、陳元龍等皆休致回籍,結束兩派的爭執。表面上,明珠不復柄用,然權勢猶在,與索額圖沖突未歇。十年后,康熙帝大封諸皇子。由是諸王各自開府,攫奪權利,竟有招權植黨謀陷東宮之事。四十一年(1702)十月,康熙南巡,次德州,皇太子得病,皇帝召回索額圖來此侍疾,他自己卻與詞臣談論書法。據該月五日起居注所載:

東宮違和,駐蹕行宮。巳時命侍讀學士陳元龍、侍講學士揆敘、侍讀宋大業、諭德查升、編修汪士鋐、陳壯屢、庶吉士勵廷儀入行宮賜食畢,內監引至御前……上召近御采前令書綾一幅。又令宋大業、查升各書綾一幅。

十七日又召陳元龍等人入行宮,賜御書數幅。十九日,再度召上述官員入宮,令觀御書。康熙帝三次召集明珠之子揆敘及其黨羽陳元龍等人,意味著明珠勢力復蘇,因此索額圖于四十二年(1703)下刑部論死,四十七年(1708),皇太子以狂疾廢。皇帝也表明無欲立胤為皇太子,認為他秉性躁急愚頑,不能當太子。于是,原來支持胤的滿漢官員轉而擁護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帝命眾王大臣保立東宮,王鴻緒后至,公然于掌書“八”字以示眾,當時阿靈阿、鄂倫岱、揆敘遂共保廉親王為儲位?;实巯略t切責,并宣稱胤禩不適合當儲君諸理由,命王鴻緒以原品休致。又派李煦暗中查看其行跡。康熙四十八年(1709),據李煦密奏:“臣聞原任戶部尚書王鴻緒,今歲解職回家之后,每必差家人進京,至伊兄都察院王九齡處,探聽宮禁之事?!贝文曛乖?,李煦再奏:“臣打聽得王鴻緒每云:‘我京中時常有密信來,東宮目下雖然復位,圣心猶未定?!睂▋λl的朋黨問題,康熙并沒有興大獄來打擊滿漢官員,一切適可而止。

最早受到建儲問題牽連的官員是王士禎??滴跛氖辏?704)王士禎官刑部尚書因王五案“失出”革職,據《清實錄》載:

都察院遵旨察議,刑部審訊光棍金眼王五、吳謙等打死三人一案,既已遲延,又不審出實情,又為解脫,應將尚書安布祿降級調用。得旨。刑部前審此事,明系隱蔽,尚書安布祿降三級留任,尚書王士正、侍郎陳論俱降三級調用。

刑部審訊將罪重者誤失之輕,引起尚書遭降級,而王士禎調用不久亦被革職。其實真正原因是與廢太子唱和,借題被黜。

王脄,以其祖父錫爵于明神宗時以建儲事受惡名,遂于五十六年(1717)五月密奏建太子,疏留中。六十年(1721)正月復疏前事,三月又有御史柴謙等十三人上疏如脄所言。康熙帝曰:“王脄以伊祖王錫爵在明神宗時力奏建儲之事為榮,常夸耀于人,不知羞恥。王錫爵極力奏立泰昌,在位未及兩月。天啟庸懦稚子承統繼緒,魏忠賢等擅權,至愍帝不能保守,明祚遂亡,王錫爵不能辭其罪也。”又曰:“王脄結黨營私,將國家最大之事應候乾斷者,兩次妄行陳奏,至使陶彝等紛紛入奏?!敝T大臣請逮脄等治罪。詔王脄應謫戍軍,姑念年老免行,著其子奕清隨諸御史代往,為父贖罪。據《永憲錄》上記載,王脄引曾祖王錫爵奏建儲之事,欲力爭嫡長胤秖為皇太子??墒牵瑩←[章所說:“王脄上書請立皇四子為儲貳”,因此雍正帝即位,召王脄復故官。王脄謝曰:“天生圣人為社稷福,老臣何敢居功也?!?

如果說王脄請立胤有功,二子投效邊地應可釋回,但王奕清兄弟倆一直等到雍正帝去世后才返京。雍正元年(1723)六月王奕清被削籍。七月,給官員蔭子,九月給封典,代父軍前效力的王奕清均不得授予。而且,在雍正二年(1724)王奕鴻又牽扯上年羹堯之事?!队缿椾洝份d:

復遣王奕鴻效力軍前,奕鴻由年羹堯奏,令振武將軍祁禮德帶回京師侍父,以伊諂媚年羹堯,復令伊兄奕清一同效力。

雍正認為他們諂附年羹堯,所以四年(1726)大赦謫發軍前諸監察御史陶彝等,咸歸原籍。卻令王奕鴻贍養阿爾泰一路驛站人夫贖罪。王脄在雍正六年(1728)去世,皇帝既無祭葬;亦無謚號。王奕清,及弟奕鴻兩人俱詣烏里雅蘇臺,即外蒙古喀爾喀地與俄羅斯接壤處。至乾隆元年(1736)始召還都,次年王奕清卒,奕鴻任官川東巡道。

而對攀附隆科多的查嗣庭,卻給予更嚴酷的懲治。雍正四年(1726)查嗣庭為江西鄉試正考官,皇帝料定其試題“顯露心懷怨望,譏諷時事之意”。首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顯然與皇帝下令官員薦舉人才的政策相違背。又,出《易經》題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詩經》題目為“百室盈止,婦子寧止”。雍正帝便在“正”字和“止”字上做文章,原因是雍正二年(1724)汪景祺文字案中,汪論歷代年號,如正隆、正大、至正、正統等,凡有正字皆非吉兆,有一止之象。查嗣庭所出試題前用正字,后用止字,而易經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則其寓意將前后聯絡,顯然與汪景祺語相同。況且,查嗣庭的日記中大書災異,又訕謗康熙帝用人不當,此皆成為詆毀朝政之證據。

查嗣庭被革職拿問后,十月,雍正帝派浙江巡撫李衛前往海寧抄家,巨細靡遺逐件翻尋,將搜出一切字跡書本盡數押送京城。此外,查嗣庭的兄弟、子侄俱于十一月逮入首都,詣刑部獄。次年,查嗣庭畏罪自殺,皇帝命人戮尸梟示,其妾史氏投環自盡。子查禨應斬,次子贅居天津,雍正四年(1726)卒。三子克上卒于獄中,婦浦氏在家聞變,投環而死。其余未滿十五歲之子克纘、銓、克敬俱處流罪三千里。嗣庭胞兄慎行,皇帝以其年老釋放回籍,不久亦去世。嗣庭仲兄嗣,及其子查基、查學、查開皆流放三千里。查氏因文字獄案而骨肉播遷,家產充公,門祚零落,一直到乾隆即位才釋回流放人員。

海寧陳家,從當官人數看來,似乎維持鼎盛局面。但細數雍正帝對陳氏的種種處分,不得不令人懷疑其實是整肅朋黨的一貫作風。雍正四年(1726),翰林院侍講錢名世,以諂附年羹堯的罪名,被逐回原籍。雍正親寫“名教罪人”四字的匾額,掛在錢氏家門,又命朝臣作詩諷刺,然侍讀學士陳邦彥、陳邦直卻以詩句乖誤的罪名落職。邦彥是陳元龍侄兒,邦直是他唯一的兒子。同年任官山東巡撫的陳世倌,因丁母憂回籍,皇帝改命他督修江南水利,尋因遲誤工程革職,乃命赴曲阜督修文廟,又依舊因遲緩工程之由,引發皇帝怒氣說:“陳世倌之為人,一無可取也?!?

對于明珠黨派下的陳元龍,雍正帝也加以清算。原來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陳元龍任廣西巡撫。他與廣東巡撫滿丕以積貯最要,請開捐納,迄五十五年(1716)止。其中桂州、梧州、柳州、南寧四府共收一百十七萬八千余石糧,經布政使黃國材議定每石折銀一兩一錢,各府自存六錢為買谷蓋倉等費用,內有贏余,按察使及本道各得一份,陳元龍共分有十一萬兩余。康熙皇帝雖明知官員借捐納之便,通同舞弊,可是都不予追究。換上雍正帝卻是不同。七年(1729)李紱參奏此事,部議陳元龍應追賠得過羨余及認分賠部科等費共銀二十一萬二千兩。

康熙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皇位繼承問題也積累得更復雜。最初,皇太子胤秖與索額圖勢傾朝野,危及皇權,因此康熙拘捕索額圖,并廢太子。雖然皇帝曾下旨,有意寬赦與他們交結的漢人官僚,但從王士禎和王脄遭到落職的下場看來,皇帝并無網開一面。雍正朝查氏被抄家之事,主要原在于查嗣庭和滿臣隆科多的關系深厚,皇帝羅織文字獄,似乎過分殘酷、苛細。對海寧陳氏與滿漢大臣結黨,雍正亦予輕重不等的處分。這些政治事件反映出清朝皇帝伸張皇權的努力,而這些家族也因卷入政治斗爭,遭到各種懲治,影響家族的聲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积石山| 珲春市| 建平县| 宝清县| 永济市| 洛隆县| 邳州市| 石棉县| 定安县| 儋州市| 乌兰察布市| 高邑县| 仙游县| 曲松县| 承德县| 呼图壁县| 敦化市| 重庆市| 营山县| 肇源县| 哈巴河县| 曲阳县| 岳西县| 江都市| 临桂县| 岑溪市| 潢川县| 赣州市| 南宁市| 德清县| 肥城市| 安远县| 安塞县| 夹江县| 清镇市| 南川市| 达州市| 香港| 哈尔滨市|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