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孫子兵法與競爭理論
- 取勝之道:孫子兵法與競爭原理
- 宮玉振
- 2388字
- 2015-04-21 11:21:24
《孫子兵法》取勝之道的價值,已經為人們所普遍認同。今天,《孫子兵法》不單純是一部戰爭的著作,它已經走出了戰爭領域,延伸到了包括商業競爭在內的所有競爭領域,它已經成為一部競爭理論的專著,散發著引導人們走出競爭困境的智慧之光。
從競爭的角度來說,孫子兵法的取勝之道同樣可以劃分為全勝、戰勝、知勝、先勝四個方面的內容。
這同樣是一個以圍繞“戰勝”為核心而形成的完整的競爭取勝體系。與現有的企業競爭理論相比,這一基于孫子兵法的競爭理論體系有許多自己的特點。首先,它重視戰略的價值判斷的意義,強調在此基礎上確立競爭宗旨以及選擇競爭樣式和行動序列,從而表現出獨特的對非直接對抗的競爭樣式的偏好;其次,它強調對競爭對手的分析與把握,并從對抗的角度,揭示出了互動背景下動態競爭的基本行動原則,從而帶有極強的現實指導價值;最后,它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的,是戰爭經驗的高度概括與凝練,因而一方面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也要求競爭者必須具備豐富的經驗、相當的悟性,兼具有靈活應變的能力。
本書正是從以上的理論體系出發,對《孫子兵法》的取勝之道進行了提煉、總結,并充分結合當代競爭理論的已有文獻進行了探討,以揭示孫子兵法對于競爭取勝的深刻啟發價值。
本書的第一部分,集中從“全勝”的角度探討孫子兵法對競爭觀的啟示。如果說戰爭觀是將軍們理解戰爭和指導戰爭的基點,競爭觀就是企業家理解競爭和指導競爭的基點。錯誤的競爭觀,必然導致錯誤的競爭行為,從而使企業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說在孫子看來,戰爭的最高境界是超越戰爭,那么,競爭的最高境界則是超越競爭。從商業史上來看,那些最偉大的企業,往往不是那些在競爭中殺得你死我活的企業,而是那些善于超越競爭的企業。孫子兵法的一個核心智慧,就是競爭者不但要懂得競爭,更要懂得超越競爭,從更高的層次來理解和把握競爭,在“伐謀”、“伐交”上戰勝對手,并在“伐兵”的層面上運用更多的戰略智慧,從而跳出簡單的直接對抗式競爭,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境界。這一部分揭示了競爭宗旨的把握以及競爭樣式的選擇對于競爭取勝的重要意義。
本書的第二部分,也是全書的主體部分,系統探討孫子兵法的“戰勝”理論及其對競爭領域的啟示。兵法是探索取勝之道的藝術,圍繞如何“戰勝”而展開的基本原則構成了《孫子兵法》的主體內容。本書從“詭道”、“出奇”、“擊虛”、“任勢”、“主動”、“集中”等六個方面,討論了《孫子兵法》對于競爭中取勝之道的基本指導原則的啟示。
“詭道”。戰爭與競爭的共同特點是:再完美的戰略計劃也可能會被對手所破壞。在對抗中,計劃能否成功往往并不僅僅取決于自己的行動,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手的反應。最有效的策略是對手無法反擊的策略,最有效的行動是對方無法反擊的行動。有效的競爭行動的前提是運用策略來引導對手,塑造對手,操縱對手,剝奪對手的反應能力。
“出奇”。一種打法一旦成為常規就不可能再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相反只能使競爭者越來越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惡戰。“出奇”的核心就是重新找到獨特的行動路線,找到顛覆性的策略,從而置對手的既有優勢于無用武之地。出奇制勝反映了戰略思維的獨特性、創新性和主動性。
“擊虛”。戰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充分利用對手的弱點來對付他們。從戰爭全局出發,選擇對手關鍵而脆弱的環節作為打擊目標,通過一點的突破,就可以帶動整個戰略全局的發展。突破的方向往往可以決定行動的力度。在市場的縫隙突破,在競爭對手最虛弱的時候突破,在對手最薄弱的環節突破,在消費者最敏感的地點突破。有效的攻擊可以一舉使對手的整個戰略體系陷入崩潰。
“任勢”。“勢”是力量的放大器。同樣的資源,放在不同的“勢”中,可以發揮出完全不同的效能。高明的將軍是依靠“任勢”而取勝,而不會讓自己的下屬陷入不斷的苦戰。“任勢”的原則是“勢險節短”,而能否充分利用大勢,關鍵在于領導者審時度勢的能力。
“主動”。競爭的實質就是對主動權的爭奪。競爭者要將對抗的主導權控制在自己手里,調動對手而不被對手所調動,塑造對手而不被對手所塑造。“永遠要左右你的敵人!”在什么地方打,在什么樣的時間打,用什么樣的方式打,跟什么樣的對手打,打對手的哪個環節……都應該是自己說了算。競爭者如果沒有自己的戰略,就只能淪為對手戰略計劃的一部分。
“集中”。在決定性的時間、決定性的地點形成決定性的優勢,是戰爭取勝的根本法則。企業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把稀缺的資源用在真正產生勝利的環節上,在關鍵的局部集中資源來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并通過局部的突破,來取得全局的主動,是競爭中的重要取勝之道。有效的集中的前提是,必須有清晰的戰略重點和方向,同時對其他方向的誘惑說“不”。
本書的第三部分,集中闡述孫子的“知勝”理論。“先知”是孫子的重要思想,在孫子看來,信息優勢在對抗中可以轉化為實際的力量優勢,而情報失誤是勝利的最大殺手。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競爭中,大多數戰略性的錯誤都是因為事先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對手的情況,或者說,競爭者認為自己了解對手,其實卻并非如此。成功的決策必須建立在對競爭態勢的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先知”是所有取勝之道的奧秘所在。最大限度地了解對手的情況,最大限度地讓對手不了解自己的情況,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是取勝的一條重要法則。
本書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集中從“五事”的角度,闡述孫子的“先勝”思想,從深層次上對競爭取勝的深層因素進行總結,以收束全書。戰場層面的較量是最直接、也是最表層的較量,就像市場層面的對抗是最直接、最表層的對抗一樣。究竟什么是決定戰爭和競爭勝負的關鍵要素?孫子說:“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真正的較量是在“道”、“天”、“地”、“將”、“法”這些層面展開的。正是這些最基礎的因素為戰場和市場層面的取勝提供了深層次的支撐,并決定了一個組織在競爭中的命運和最終結局。
§§第一章 全勝——競爭樣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