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國健身俱樂部發展的社會背景
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是我國體育健身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既受制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又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社會的發展與體育健身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居民體育健身價值觀發生了顯著變化,對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盡管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以及人口、年齡、民族和個體愛好都存在顯著差異,但是,人們對體育健身、娛樂和醫療保健的需求卻不斷增長,購買健身器材以及營養保健品的支出在逐漸增加。我國政府實行的五天工作制,使人們有了更多可隨意支配的時間,開展多種多樣的娛樂活動來放松。其中,各種形式的體育健身活動是增進健康、消除疲勞、愉悅身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對因人體運動不足而引起的現代“文明病”有預防作用。因此,參加各種體育健身活動成為我國城鄉居民合理利用閑暇時間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保健手段的發展及營養結構的合理化,老年人口也將迅速增長。所有這些因素的變化都預示著,在未來的一個時期,人們對體育健身與娛樂的需求將顯著增加。
體育健身產業是為提高居民素質服務的一項產業,也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大眾體育健身的發展,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不僅是增強國民體質和人口素質的主要手段,而且是體育健身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國新時期體育健身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體育健身事業的發展,也使國民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既然體育健身產業是為提高國民素質服務,那么發展體育健身產業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體育健身需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大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顯然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挖掘體育健身自身的潛力,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還要打破部門所有制界限,讓眾多的體育健身事業單位、體育健身社團、公益性體育健身俱樂部、企業等都參與體育健身產業開發,形成全社會多渠道、多形式共同參與發展體育健身產業的局面。
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增強及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參加體育健身鍛煉。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為逐步形成一個以商品形式向大眾提供健身、娛樂、休閑服務的體育健身消費市場提供了可能,為大眾提供了更多的從事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機會。國民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健身活動,得到了體質的增強、身心的愉樂和精神的放松,既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又強健了身體,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體育健身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國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其產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強人民體質,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體育健身產業根據大眾的不同需求,以群眾性體育健身協會、俱樂部、社會體育健身指導中心為龍頭,以各類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為依托,以現實的消費水平為基礎,開展體育健身娛樂(健康城、健身俱樂部、保齡球館等),體育健身娛樂技能的培訓、咨詢,體質測試和健康評估,體育健身康復(運動處方、醫療保健及傳統體育健身醫療)等體育健身服務的同時,還開展一些民間傳統的體育健身娛樂活動,如中老年人熱衷的氣功、養生等,為居民提供健康、科學、文明的體育健身服務,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體育健身娛樂需求。體育健身產業具有開放性、趣味性、娛樂性的特點,是人們提高文化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體育健身娛樂業以身體活動為手段,滿足人們的健康、娛樂和社交需要,不僅能強健體魄、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提高勞動者素質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能培養勇敢堅毅、積極進取、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個性;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起到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作用;促進交往,增進友誼,培養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它的社會效益以及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遠遠超過體育健身業自身發展的意義,更超過它對其他部門產業發展所起的帶動作用。
二、提高人們對體育健身消費的認識
要提高人們對體育健身消費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國民的體育健身意識;二是提高體育健身的商品意識。
由于幾千年封建社會儒家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形成體育健身在我國的社會地位不高,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意識并不十分強烈。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體育健身又一直沿用“舉國體制”的運行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體育健身的產業化和社會化進程。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城市居民和沿海發達地區居民盡管生活上已經較為富有,具有了一定的體育健身消費的經濟前提條件,但由于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不強,體育健身消費并未達到理想的程度。因此,繼續強化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對于改善體育健身消費是十分重要的。體育健身的商品意識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條件。一種勞動產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是因為它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多種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體育健身的許多方面亦具有商品的性質。當然,體育健身商品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有物化商品和非物化商品(或稱勞務商品和精神產品)之別。就城市居民來說,人們對物化商品較易理解,也容易根據個人需要有選擇性地消費,而對非物化商品是否屬于商品往往存在疑問。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物質需要的充分滿足,社會非物化商品將逐漸成為商品消費的重要形式,以滿足人們較高層次的需求。體育健身商品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非物化商品,或者說是一種精神產品,它所滿足的是人們的精神需要,是一種精神產品。但也不能將這種精神消費絕對化,因為物質和精神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當然,體育健身商品意識的形成,也與整個社會商品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
三、國外的健身理念對中國的影響
目前,國內還只是健身市場的導入期,重點是健身和健康的觀念。世界健身業巨頭——美國倍力健身有限公司登陸中國,與國家體育總局旗下的中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創建了中體倍力健身俱樂部有限公司,并把首家健身俱樂部開到了長安街邊上的長安大戲院地下一層。
美國倍力是一家具有40年歷史的健身公司,也是目前美國健身業中唯一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目前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各國擁有430多家俱樂部,400多萬會員,每年約有1.25億人次光臨他們的健身俱樂部鍛煉。2002年5月,中體倍力成立了北京市場上第一家健身俱樂部,總面積4500平方米,全部采用進口器材以及聘用外籍教練。在拓展業務的同時,努力將美國的健身理念引入中國。
“中國人的健身理念不同于外國人,在運營方面,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各國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比如韓國特別講究鞋子,在韓國倍力的每一家俱樂部都設有這樣一個大房間,里面有500多個小的更衣柜。而在墨西哥,大家對鞋子沒有什么講究,那里就不會存在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還有健身時間,在美國,健身俱樂部是早上5點30分開門,而往往在這個時間之前俱樂部的門口早已站滿了等待健身的人;而在中國,早上很少有人來俱樂部健身,但是晚上下班之后很多人會來這里。另外在中國倍力設有一個很大的咖啡吧,來健身俱樂部健身的中國人,除了鍛煉身體、發泄內心的積郁之外,就是結交同一層次的朋友。而在美國,大家的生活節奏很快,與中國人用兩個小時健身不同的是美國人只需要花上半個小時健身,他們在健身的過程中就結交了朋友?!?
倍力健身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品牌。目前,中體倍力的一次性入會費為2300多元,年卡價格5000多元。一旦成為其金卡會員,就可以持卡在全世界430家倍力連鎖俱樂部健身。繼中體倍力之后,北京健身市場上陸續出現了很多家大型的健身俱樂部,像青鳥、浩沙、SPA等。中國健身市場還遠遠沒有達到白熱化的競爭狀態。在美國,有13%的人口已經成為了健身俱樂部的會員,這個數字基本達到了飽和狀態;而在中國就算在大城市,也僅有不到3%的人意識到健身的重要性而去健身房健身。俱樂部會員大部分是以前從來沒有到過健身房健身的人,而不是從其他的健身俱樂部搶挖過來的,所以說這個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有些健身俱樂部互相之間打價格戰,如果一下子把價格拉得過低,采用很低的價格吸引會員,這樣會讓會員或者是準備加入俱樂部的會員對健身俱樂部的價值、服務、優秀品質都產生懷疑;而對于老會員,加入俱樂部也是一種投資,他肯定不希望自己投資的項目是貶值的。適時給會員一些優惠,但不應過于優惠,例如優惠幾百塊錢,或者免費讓教練為會員教幾節課,這樣會員比較容易接受,就不存在上當受騙的感覺。
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沒有形成一種健身的概念,這對開拓中國市場無疑是一種障礙,但同時也是一種機會。目前,中國的健身市場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很多健身俱樂部把經營俱樂部變成一種賺錢的工具,吸引了投資商之后,認為有場地、器械、私人教練就是一個健身俱樂部。通過開業之前的炒作,他們可能會吸引到一部分會員,然而內部的服務體系、運營機制根本就不完善,很多會員起初對他們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后來不得不失望地離開。會員很少有續會的,因此,這樣的俱樂部維持一兩年便會倒閉。俱樂部最難的是服務,因為只有真真切切的服務才能真正留住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