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優勝劣汰,能者為王(1)
- 狼道全集(社科精品書)
- 獵夫
- 5366字
- 2015-04-15 18:49:48
自然界遵循著優勝劣汰、強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這個世界也永遠屬于強者,弱者能得到的只是一些同情和憐憫。而狼,雖不是獸中之王,但是它懂得怎樣做強者,它們有極強的戰斗力,甚至,它們的戰斗力超過了比自己更為強大的老虎、獅子等。它們也知道怎樣來保持整個隊伍的精干和整體的素質的提高。
1樹立絕對的競爭意識
自然界中時刻都存在著競爭。不同物種之間要競爭,同一物種之間也要競爭。狼的兄弟之間,甚至是父子之間也存在著激烈殘酷的競爭。
動物之間的競爭,大部分都是由食物引起的。不同物種之間存在著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相同物種之間存在著爭奪有限食物的競爭。有時候在一個動物家族中,一些弱小的也會因為不能爭奪到足夠的食物饑餓而死,它們的死亡不會得到同類的同情,因為在自然界中,沒有競爭能力就不能生存。
在遼闊的草原上,每天當第一縷陽光出現,獅子和羚羊就開始進行賽跑,獅子發誓要追上羚羊,因為追上羚羊,它就可以把它們當作自己的食物。羚羊一定要跑得比獅子快,否則它就會成為獅子的美餐。羚羊之間也在進行著殘酷的競爭,跑得最慢的羚羊成為了獅子的食物,而其他羚羊就可以暫時幸免于難。這就是動物界之間的殘酷競爭。
再回到我們的主角——狼。狼的競爭意識又一次讓我感到震驚。狼的競爭意識并不僅僅源于本能,它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來強化自己的生存本領,強化自己的競爭意識。
在狼群內部,阿爾法狼(狼族中的頭狼)的位置,并不是誰都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按照年齡或者輩份去安排的,每個公狼都有競爭這個位置的資格,只有狼群中的最強者才能得到這個位置。
當狼群的后代們逐漸長大,它們就會覬覦首領的位置。雖然狼群的首領是它們的父親,它們也毫不心虛,因為狼群就是一個能者為王的世界;同時,在狼的兄弟之間也會展開激烈的競爭。
最后,最強大的公狼成為這個狼群的首領,而其他的公狼要么臣服于它,要么帶領一部分狼自立門戶,要么到處流浪,成為“孤獨之狼”,或者加入其他狼群。當狼群確立了新的首領之后,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領導。作為阿爾法狼,它具有絕對的權威。嚴格的等級秩序確保了狼群在安定的環境下生存。
在狼群與狼群之間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一般在同一區域的所有狼群中,會有一個狼王,它具有統領這個區域所有狼的權力。當需要集體圍獵時,狼王就會用嚎叫召集所有的狼。所有的狼都要無條件地接受它的統一部署。當然,這個狼王的位置也是各個狼群的首領們經過競爭決定的。
在狼群之間還存在著另外一種可怕的競爭,那就是對領地的爭奪。由于自然界食物的有限和人類的殺害,狼群之間經常會為了爭奪領地而大動干戈。每個狼群都有自己的領地,領地在狼心目中占有非常神圣的地位。它們用尿和氣味來劃分領地,但有的狼群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侵犯其他狼群的領地。這種侵犯類似于人類的一個國家入侵另外一個國家。領地被侵犯的狼群當然不能容忍的這種侵犯。
于是,不可避免地要在兩個狼群之間展開一場爭奪領地的戰爭。勝利的一方就是這片領地的主人,而失敗的狼群則沒有在這片領地上捕食的資格。兩支狼群絕對不會為了避免犧牲而共享一片領地,戰敗的一方即使被餓死也不會屈服于其他狼群之下。
狼的競爭意識不僅是它們自身存在的保障,也促進了其他動物的身體機能的進化。同時,這種競爭意識也給了我們人類以鼓舞和信心。
2敢于戰斗的生命哲學
狼時時刻刻都處在“戰爭狀態”。弱肉強食,如同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信奉這個原理的狼就能生存,違背這個原理就會死亡。
狼天生就具有一種戰斗性格,可以說戰斗是狼生命的本質。在狼群內部,要通過戰斗決定自身在狼群中的地位;在自然界,狼要通過戰斗獲得保障生命存活的食物;狼還要和給它們帶來許多災難的自然環境抗爭;它們還要和最可怕的人類交鋒。沒有一種戰斗的性格,狼族就不能在這個地球上生存。戰斗就是它們的生命哲學。
讓我們來看看偉大的塞頓在《動物記》中對狼的戰斗的描寫吧。
拜德藍德貝利(狼)已經沒有可以逃跑的路了,被15只獵狗糾纏著,它們還有人做強大的后盾。它已經不是在走,而是蹣跚著向上爬。獵狗排成一隊追在它的后面,現在也比剛才的情形好了些。它們正在逐漸接近它。
在這個最狹窄的地方,一步失誤就意味著死亡。那條偉大的狼轉了過來,正對著它們。它的前腿奮力支撐了起來,而那閃著寒光的獠牙則完全暴露著。我們沒有聽到它發出一點兒聲音,它勇敢地面對著這群獵狗。它的腿因為辛苦而很虛弱,但是它的脖子,它的嘴巴,以及它的內心都是強壯的,并且——現在,所有的你們這些愛狗的人最好合上這本書——繼續戰斗——上上下下——15∶1。
它們上來了,第一個是最敏捷的灰獵狗,它是怎么做的呢,它們幾乎都沒有看見。但是,當一股血流撞向巖石的時候,“那只巨大的狼轉過身來面對著它們”,那一串獵狗也涌上了那條路。
在必然的打斗戰役中,黑鬃毛在它們來到的時候接待了它們。一個無力的彈跳,一個反向的進攻,一個猛咬,“凡高倒下了”(凡高是一條狗的名字),它的腳沒有了。
獵狗丹德和科利又逼近了,試圖扭住它。一個閃沖,一個抬臀,它們就跌倒在那條狹窄的小路上了。然后是藍點獵狗,緊接著是強壯的奧斯卡和英勇的泰戈——但那只狼在巖石的那邊,一眨眼的工夫,它們之間的戰斗就結束了,只剩下那只狼在那兒,那些大獵狗都不見了。
剩下的幾條狗圍了上來,最后面的逼迫著最前面的狗——倒下來——去死。撕、咬、抬臀,從最敏捷的獵狗到個頭最大的獵狗,直到最后一條,倒下來——倒下來——它讓它們輪流著倒下,從懸在空中的凸出部分到下面的峽谷。那兒的巖石和樹干太鋒利了,隨時都會拿走它們的生命。
短短的50秒鐘后,一切都結束了。巖石把這一串獵狗拋向了一邊——潘茹富狗群全部被消滅了。拜德藍德貝利再次獨自站在那里,站在它自己的大山上。
它站在那兒等了一會兒,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獵狗上來。再也沒有了,那群獵狗全部都死掉了。它等了一會兒,平靜了自己的呼吸,然后,在這個決定命運的現場,第一次提高了它的聲音,虛弱地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勝利的大喊,在另外一個較低的岸上漸漸變小,被什么東西擋住了,看不見了。這就是我們在辛梯納山的一個高坡上看到的一切。
這是一段讓人心情激動的文字,我們能從中讀到力量,那是戰斗的力量。狼的這種戰斗精神,是使它們成為獸中強者的一個先決條件。沒有了這種不屈不撓,敢于戰斗的精神,很難想象,狼能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自然規律中,能存活到現在。
3“狼子野心”的堅定信念
盡管狼族的狩獵成功幾率不到10%,但是,狼族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堅信:成功的那天終將會到來。
野心是狼獲取食物的強大武器。狼族的野心是一種夢想,是一處憧憬,是為了下一個更大的目標,不知疲倦地奔跑和追求。
狼不斷地為成功構思更大的藍圖,只要頭狼選定了目標,所有的成員便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堅忍不拔地奮斗。狼族中每個成員都憧憬著捕俘更大、更多獵物的喜悅,這種沖動激勵著狼族永遠在為勝利做準備。
一年冬天,內蒙古額侖草原西北部一片優良的暖坡草場,這里剛剛集結起一個由數百頭優良馬組成的馬群,這是為某騎兵部隊精選的上等馬,準備調養好后來年開春交給部隊。而為了保護這群馬,當地調撥了10個有經驗的牧民和十幾條猛犬來看管馬匹。
不知怎么,這個消息被餓了一冬的狼群知道了。雖然狼知道這是個燙手的熱山芋,且不說有人和狗守護,驃肥體壯的馬本身就有相當的自衛能力。然而生存的本能與大馬群的誘惑,30多頭狼還是義無反顧地上路了。
力量的對比何等懸殊,這群狼確實野心太大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狼群竟然最終憑借野心和智慧,幾乎全殲馬群。狼群獲得了成功,并讓所有看見和聽見這個事實的人目瞪口呆,驚詫不已。
千百年來,狼就是在被人們怒斥鞭撻的野心激發下,頑強地活著,繁衍至今。
面對生存的選擇,狼族從不缺乏野心和膽量。為了活的權利,狼從不畏懼任何獵物,它們永不滿足,總是在突破自我中將威力發揮到極致。雖然有時也會慘敗,但不冒險就不會有豐厚的收獲,這次輸了下次必贏,狼族深知這一點。
4靠忍耐隨時等待機會
原野中,狼在奔跑著,狂傲的長嘯時時回蕩在曠野上,傾瀉著它的野性與傲慢。從來沒學會細嚼慢咽的這群野狼似乎永遠都處于高度的亢奮狀態,它們往往一連幾個星期追蹤一只獵物,搜尋著獵物留下的蛛絲馬跡,狼群輪流協作,接力追捕,在運動中尋找每一個戰機。
在自然環境最惡劣的生存條件下,野狼和北美駝鹿常常是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隨后又一起奔跑。在它們的成長中,存在著一種獨特的關系,而并非總是處于敵對狀態,因為它們總是混在一起,幾乎看不出什么緊張氣氛,而且還表現出一種和諧的關系。
但是危機總有一天會到來。駝鹿終究是狼群的食物,而狼面對如此眾多而強大的敵人,并不貿然出擊。
它們的這種表面現象是因為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時機。草原上有數千只駝鹿,而且它們身材高大,站立時肩高通常達到2米,并能以12米的跨幅奔跑,它們的實力遠遠超過數量極少的狼群。
狼并不畏懼,幾只狼在鹿群旁迂回窺視,它們想出了一個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其一。當發現有因為饑餓或疾病而孱弱的駝鹿出現時,它們便會一擁而上。
在北美的曠野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一群分散的狼突然向一群駝鹿沖去,引起駝鹿群的恐慌,導致駝鹿紛紛逃竄。這時,狼群中的一只“劍手”會斜刺里沖到鹿群中,抓破一頭駝鹿的腿。
狼群之所以選中這頭駝鹿,也許就是因為它們發現它的某些特點易于攻擊,隨后這頭駝鹿又回歸隊里。奇怪的是,當狼群攻擊鹿群中的一頭駝鹿時,周圍那些強健的駝鹿并不援救,而是聽任狼群攻擊它們的同胞。
這樣的情況一天天地重演著,受傷的駝鹿漸漸失掉大量的血液、力氣和反抗的意志。而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時機,它們定期更換角色,由不同的狼來扮演“劍手”,使這頭可憐的駝鹿舊傷未愈又添新創。最后,當這頭馴鹿已極為虛弱,再也不會對狼構成嚴重威脅時,狼群開始集體出擊并最終捕獲受傷的馴鹿。
實際上,此時的狼也已經饑腸轆轆,在這種數天之后才能見分曉的煎熬中幾乎餓死。
有人想問,為什么狼群不直接進攻那頭駝鹿呢?因為像駝鹿這類體型較大的動物,如果踢得準,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傷。
耐心保證了勝利必將屬于狼,狼謀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長遠的勝利。
狼族在生存獵食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忍耐令人嘆為觀止。忍耐,就是堅持一個過程、等待一段時間,并在這段時間、這個過程中默默地奮斗下去,直到成功;忍耐也是把痛苦的感覺或某種情緒抑制住、不使其表現出來的能力,它是意志頑強的一個前提。所以,忍耐是一種心靈的狀態,更是一種命運。狼族因為有一種堅韌的、戰斗的心態,所以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
5為實現目標不斷變化策略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動物園要淘汰一對25歲的狼。25歲的狼是非常年老的狼了。按照動物園的老規矩,淘汰的方法是這樣的:把籠子上的吊門打開一半,等狼探出腦袋時,突然放下吊門,夾住狼頭,用鐵棍狠擊幾下狼頭,狼就會一命嗚呼。
電影廠獲得這個信息后,馬上派人和動物園聯系,簽訂了一項合同。原來這家電影廠正要拍攝一部名叫《狼的故事》的影片,這兩條老狼正好派上用場。當然不再用老辦法打死狼,一切得按合同辦事。這一對老狼被轉移到一只可以移動的鐵籠子里,這只籠子又被搬運到一塊草地的中央。這塊草地被一些灌木叢包圍著,灌木叢之外還有一道鐵絲網。這兒原本是圈養袋鼠的地方。導演要在這兒拍攝那部電影的結尾部分:老狼之死。到開拍的時候,鐵籠子會被撤走。
這一對老狼出現在銀屏上時,就和在荒野里一樣逼真。這么擺布并沒有引起兩條老狼的反感。這對狼被囚禁了將近20年,對什么事都不大在乎了。不過,這一次它們不能不在乎,因為按照劇本的規定,這對狼必須活活地餓死。
早晨七點光景,老狼看見管理員推著裝滿食物的小推車在灌木叢那邊出現,立刻站了起來。
它們靈敏的鼻子已經聞到了生肉的香味。它們每天能從管理員手里得到一小塊好吃的生肉和一些不好吃的食物。
這一次,管理員并沒有送水和食物來,小推車吱吱嘎嘎遠去了,消失了,而且整整一天再也不出現。兩條狼在籠子里一聲一聲地嚎叫。這叫聲起先是一種呼號,好像在提醒管理員別把它們忘了。后來的嚎叫是一種怒吼,在向人提出抗議。再后來,這叫聲成了一種呻吟,凄厲得要命。它們在籠子里疾走,奔突,最后虛弱地臥倒了。
傍晚時分,電影廠的導演和動物園的一名專家來到了籠子邊。導演請這動物學家估計一下這一對老狼在斷食又斷水的情況下還能活多久,到什么時候能把鐵籠子撤走而狼不再對攝制組人員構成危險。動物學家的結論是3天。即使按常規供食,這對老狼的壽命也只有幾十天了。
這一對老狼畢竟和人打過20年的交道,雖然聽不懂人的話,但能大致猜出人的意圖。它們明白人類要處死它們了。狼是不怕死的動物,同時又是最不肯輕易死去的動物。如果這個籠子沒有鐵皮制成的籠底的話,它們一定會在一夜之間掘洞而逃。這天夜里,這對又饑又渴的老狼趴伏著,拼命把尖嘴從籠縫里擠出去叼食籠邊的青草。吃青草至少可以稍稍減輕一點口渴的痛苦。
第三天傍晚,導演又來了。他打算晚上就弄走鐵籠子開拍老狼垂死的鏡頭。兩條老狼已經3天沒吃喝了,它們趴伏在籠子里,眼皮耷拉,舌頭軟軟地拖在嘴角,全身肌肉松弛,看上去已經氣息奄奄了。導演試著用一根小木棒慢慢去接近公狼的頭部。當小木棒靠近時,公狼睜開了一只眼睛。導演就在這只眼睛里看到了狼的仇火、狡詐和殘存的生命力。導演放棄了當晚開拍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