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劉安,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祖劉邦之孫,襲父封為淮南王。好讀書鼓琴,善為文辭,招賓客方士數千人,編寫《鴻烈》(后稱《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內容以道學為基礎,包括天文、政治、人生、哲學等方面內容。后因謀反事發,被迫自殺。

人間訓

清凈恬愉,人之性也;儀表規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養不勃;知事之制,其舉錯不惑。

發一端,散無竟,周八極,總一莞謂之心。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

居智所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動智所由,謂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輊輊:本指車子前后高,引申為低,錯之后而不軒,內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賢稱譽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誹謗己者,心之罪也。

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發于邇者,不可禁于遠。

事者,難成而易敗也;名者,難立而易廢也。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堯戒》曰:“戰戰栗栗,日慎一日,人莫于山而于蛭。”是故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后憂之,是猶病者已惓而索良醫也,雖有扁鵲、俞跗扁鵲、俞跗:傳說中的名醫。之巧,猶不能生也。

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凡人之舉事,莫不先以其知,規慮揣度,而后敢以定謀。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異也。曉自然以為智,知存亡之樞機,禍福之門戶,舉而用之,陷溺于難者,不可勝計也。使知所為是者,事必可行,則天下無不達之涂矣。是故知慮者,禍福之門戶也;動靜者,利害之樞機也。百事之變化,國家之治亂,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難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祿,三危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莊王既勝晉于河、雍之間,歸而封孫叔敖,辭而不受,病疽將死,謂其子曰:“吾則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讓肥饒之地,而受沙石之間有寢丘寢丘:當作“有寢之丘”,古邑名。者,其地確石而名丑,荊人鬼,越人衤幾,人莫之利也。”孫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饒之地,其子辭而不受,請有寢之丘。楚國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祿,惟孫叔敖獨存。此所謂損之而益也。何謂益之而損?昔晉歷公南伐楚,東伐齊,西伐素,北伐燕,兵橫行天下而無所綣,威服四方而無所詘,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虐萬民。內無輔拂之臣,外無諸侯之助。戮殺大臣,親近導諛。明年,出游匠驪氏,欒書、中行偃劫而幽之,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戰勝攻取,地廣而名尊,此天下之所愿也。然而終于身死國亡。此所謂益之而損者也。夫孫叔敖之請有寢之丘,沙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奪也。晉厲公之合諸侯于嘉陵,所以身死于匠驪氏也。

眾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圣人知病之為利,知利之為病也。夫再實之木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而反為害也。張武教智伯奪韓、魏之地而擒于晉陽,申叔時教莊王封陳氏之后而霸天下。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

陽虎為亂于魯,魯君令人閉城門而捕之,得者有重賞,失者有重罪。圍三匝,而陽虎將舉劍而伯頤。門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窮我將出子。”陽虎因赴圍而逐,揚劍提戈而走。門者出之,顧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攘:通“攮”,用刀刺。被薄腋。

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與子反也,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傷我。宜矣其有此難也!”魯君聞陽虎失,大怒。問所出之門,使有司拘之,以為傷者受大賞,而不傷者被重罪。此所謂害之而反利者也。

何謂欲利之而反害之?楚恭王與晉人戰于鄢陵,戰酣,恭王傷而休,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公子側子反。司馬是官職,主管軍政。渴而求飲,豎陽谷奉酒而進之。子反之為人也,嗜酒而甘之,不能絕于口,遂醉而臥。恭王欲復戰,使人召司馬,子反辭以心痛。王駕而往視之,入幄中而聞酒臭。恭王大怒曰:“今日之戰,不谷親傷,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若此,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率吾眾也。不谷無與復戰矣!”

于是罷師而去之,斬司馬子反為戮。故豎陽谷之進酒也,非欲禍子反也,誠愛而欲快之也,而適足以殺之。此所謂欲利之而反害之者也。

夫病濕而強之食,病暍而飲之寒,此眾人之所以為養也,而良醫之所以為病也。悅于目,悅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眾人先合而后忤。

有功者,人臣之所務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見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則有功者離恩義,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魏將樂羊攻中山,其子執在城中,城中懸其子以示樂羊,樂羊曰:“君臣之義,不得以子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鼎羹與其首,樂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歸報,中山曰:“是伏約死節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為魏文侯大開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謂有功而見疑者也。

何謂有罪而益信?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于人乎!”此謂有罪而益信者也。

故趨舍不可不審也,此公孫鞅之所以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然而累足無所踐者,不義之故也。

事或奪之而反與之,或與之而反取之。智伯求地于魏宣子,宣子弗欲與之。任登曰:“智伯之強,威行于天下。求地而弗與,是為諸侯先受禍也。不若與之。”宣子曰:“求地不已,為之奈何?”任登曰:“與之,使喜,必將復求地于諸侯,諸侯必植耳。與天下同心而圖之,一心所得者,非直吾所亡也。”魏宣子裂地而授之。又求地于韓康子,韓康子不敢不予,諸侯皆恐。又求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于是智伯乃從韓、魏圍襄子于晉陽。三國通謀,禽智伯而三分其國。此所謂奪人而反為人所奪者也。

何謂與之而反取之?晉獻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遺虞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虞公惑于璧與馬,而欲與之道。宮之奇諫曰:“不可!夫虞之與虢,若車之有輪,輪依于車,車亦依輪。虞之與虢,相恃而勢也,若假之道,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虞公弗聽,遂假之道。荀息伐虢,遂克之。還反伐虞,又拔之。此所謂與之而反取者也。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于百姓也;郊望禘嘗,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

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禹鑿龍門,辟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墾草,糞土種谷,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后之后,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于世,其后繼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三代種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故樹黍者不獲稷,樹怨者無報德。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先生曰:

“此吉祥,以饗鬼神。”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問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試往復問之。”其子又復問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也,復以饗鬼神。”歸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破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或直于辭而不害于事者,或虧虧:損,違逆不順。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實者。高陽魋將為室,問匠人。匠人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將撓。以生材任重涂,今雖成,后必敗。”高陽魋曰:“不然。夫木枯則益勁,涂干則益輕。以勁材任輕涂,今雖惡,后必善。”匠人窮于辭,無以對,受令而為室。其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敗。此所謂直于辭而不可用者也。何謂虧于耳、忤于心而合于實?靖郭君將城薛,賓客多止之,弗聽。靖郭君謂渴者曰:“無為賓通言。”齊人有請見者曰:“臣請道三言而已。過三言,請烹。”靖郭君聞而見之,賓趨而進,再拜而興,因稱曰:“海大魚。”則反走。靖郭君止之曰:“愿聞其說。”賓曰:“臣不敢以死為熙。”靖郭君曰:“先生不遠道而至此,為寡人稱之!”賓曰:“海大魚,網弗能止也,釣弗能牽也。蕩而失水,則螻蟻皆得志焉。今夫齊,君之淵也。君失齊,則薛能自存乎?”靖郭君曰:“善。”乃止不城薛,此所謂虧于耳、忤于心而得事實者也。

夫以“無城薛”止城薛,其于以行說,乃不若“海大魚”。故物或遠之而近,或近之而遠;或說聽計當而身疏,或言不用、計不行而益親。何以明之?三國伐齊,圍平陸。括子以報于牛子曰:“三國之地不接于我,逾鄰國而圍平陸,利不足貪也。然則求名于我也,請以齊侯往。”牛子以為善。括子出,無害子入,牛子以括子言告無害子。無害子曰:“異乎臣之所聞。”牛子曰:“國危而不安,患結而不解,何謂貴智!”無害子曰:“臣聞之,有裂壤土以安社稷者,聞殺身破家以存其國者,不聞出其君以為封疆者。”牛子不聽無害子之言,而用括子之計,三國之兵罷,而平陸之地存。自此之后,括子日以疏,無害子日以進。故謀患而患解,圖國而國存,括子之智得矣。無害子之慮無中于策,謀無益于國,然而心調于君,有義行也。

今人待冠而飾首,待履而行地。冠履之于人也,寒不能暖,風不能障,不能蔽也。然而冠冠履履者,其所自托者然也。

夫咎犯戰勝城濮,而雍季無尺寸之功,然而雍季先賞而咎犯后存者,其言有貴者也。故義者,天下之所賞也。百言百當,不如擇趨而審行也。或無功而先舉,或有功而后賞。何以明之?昔晉文公將與楚戰城濮,問于咎犯曰:“為奈何?”咎犯曰:“仁義之事,君子不厭忠信,戰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辭咎犯,問雍季,雍季對曰:“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無獸,以詐偽遇人,雖愈利,后無復。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聽雍季之計,而用咎犯之謀,與楚人戰,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戰,咎犯之謀也。君行賞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圍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懸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乃見韓、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

趙亡,則君為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由此觀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或有罪而可賞也,或有功而可罪也。西門豹治鄴,廩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官無計會,人數言其過于文侯,文侯身行其縣,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鄴而大亂。子能道則可;不能,將加誅于子。”西門豹曰:“臣聞: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國富庫。今王欲為霸王者也,臣故蓄積于民。君以為不然,臣請升城鼓之。甲兵粟米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負輦粟而至。文侯曰:“罷之!”西門豹曰:“與民約信,非一日之積也,一舉而欺之,后不可復用也。燕常侵魏八城,臣請北擊之,以復侵地。”遂舉兵擊燕,復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賞者也。解扁為東封,上計而入三倍,有司請賞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入何以三倍?”對曰:“以冬伐木而積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強耘,秋以收斂。冬間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雖有三倍之入,將焉用之?”此有功而可罪者也。

賢主不茍得,忠臣不茍利。何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弗能下。饋聞倫曰:“鼓之嗇夫,聞倫知之。請無罷武大夫,而鼓可得也。”穆伯弗應。左右曰:

“不折一戟,不傷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為弗使?”穆伯曰:“聞倫為人,佞而不仁。若使聞倫下之,吾可以勿賞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武舍仁而后佞,雖得鼓,將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廣地也。得地不取者,見其本而知其末也。

秦穆公使孟盟舉兵襲鄭,過周以東。鄭之賈人弦高、蹇他相與謀曰:“師行數千里,數絕諸侯之地,其勢必襲鄭。凡襲國者,以為無備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進。”乃矯鄭伯之命,以十二牛勞之。三率相與謀曰:“凡襲人者,以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備必固,進必無功。”乃還師而反。晉先軫舉兵擊之,大破之殽。鄭伯乃以存國之功賞弦高,弦高辭之曰:“誕而得賞,則鄭國之信廢矣。

為國而無信,是俗敗也。賞一人而敗國俗,仁者弗為也。以不信得厚賞,義者弗為也。”遂以其屬徙東夷,終身不反。故仁者不以欲傷生,知者不以利害義。

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

忠臣者務崇君之德,餡臣者務廣君之地。何以明之?陳夏征舒弒其君,楚莊王伐之,陳人聽令。莊王以討有罪,遣卒戍陳,大夫畢賀。申叔時使于齊,反還而不賀。莊王曰:“陳為無道,寡人起九軍以討之,征亂,誅罪人,群臣皆賀,而子獨不賀,何也?”申叔時曰:“牽牛蹊人之田,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罪則有之,罰亦重矣。今君王以陳為無道,興兵而攻,因以誅罪人,遣人戍陳。諸侯聞之,以王為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蓋聞君子不棄義以取利。”王曰:“善!”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后。諸侯聞之,皆朝于楚。此務崇君之德者也。張武為智伯謀曰:“晉六將軍,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離心,可伐以廣地。”于是伐范、中行。

滅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韓、魏、趙。韓、魏裂地而授之,趙氏不與,乃率韓、魏而伐趙,圍晉陽三年。三國陰謀同計,以擊智氏,遂滅之。此務為君廣地者也。

夫為君崇德者霸,為君廣地者滅,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湯武是也;萬乘之國,好廣地者亡,智伯是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冀州市| 广宗县| 东阿县| 伊金霍洛旗| 托克逊县| 镇沅| 鲁甸县| 镇坪县| 麟游县| 游戏| 兴山县| 湘西| 阿巴嘎旗| 高碑店市| 本溪| 紫云| 白玉县| 新野县| 陈巴尔虎旗| 余姚市| 鄢陵县| 沅陵县| 大连市| 乌苏市| 安丘市| 吉安市| 股票| 双城市| 廊坊市| 铜鼓县| 田东县| 武宁县| 周至县| 湟中县| 宁武县| 尚志市| 赤壁市| 湘潭县| 龙口市| 平遥县|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