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是“歧視”還是“自尊”缺失
- 思想的地樁:寧夏雜文新人作品選
- 寧夏雜文學會
- 810字
- 2015-04-20 12:19:31
“作者簡介”凡寵,本名金國榮,1962年出生于銀川,現為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1979年9月考入軍校,畢業后長期在部隊從事文字工作。2007年開始涉足雜文寫作,并有作品見諸報刊。寧夏雜文學會會員。
從報刊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海南省某地一位婦女的丈夫病逝,因丈夫是外籍黑人,被多收取喪葬費2000余元。幫忙的朋友向殯儀館人員交涉,為什么外籍人的喪葬費要多于中國人?殯儀館人員回答:“就這還少收了,要是外籍白人還要多收一倍的錢。”幫忙者讓殯儀館人員出示收費依據,殯儀館人員翻找半天出示了若干年前北京市關于外籍人員喪葬事宜的有關規定,幫忙者說這純粹是種族“歧視”。
筆者想,若干年前可能有外籍人員在中國逝世享有高收費“待遇”之規定,但類似不平等規定現今恐怕也該改改了。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在過去計劃經濟時期,殯葬管理及殯葬服務屬國家公共社會福利,實行低收費標準。作為外籍人員不享有中國公民之公共福利待遇,按市場標準收取服務費用,可以理解。現如今我國早已加入世貿組織,以市場經濟國家登上世界經濟舞臺,還實行內外有別“雙軌制”收費,能不招惹外國人說我們有種族“歧視”的閑話嗎?二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對外貿易順差帶來了國家外匯儲備上萬億美元,被外國人視之為被囚禁在牢籠里的老虎,一旦放出會極大地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恐怕也不需要在幾個外國“死人”身上打主意賺取外快吧?另外,現在不光是外國人來中國旅游觀光,中國人也在周游世界,如果中國人在國外接受服務,享受不平等的“雙軌制收費”標準,我們該作何感想?其三,從維護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的角度看,對外國人實行高收費服務的政策,這不只是對外國人的“歧視”問題,而是自我“歧視”、自我貶低、自我輕賤,有損于我們的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的問題。作為國家政府管理機關,對類似的規定,是否該清理的即清理,該廢止的即廢止,再也別出現抬高別人、貶損自己還招惹別人閑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