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房子的大體形式及內容在各城里幾乎一律,所以被稱為“普遍式”內容的改進極為顯著,環境舒曠。故雖然這種住宅多在距離中心工作區更遠的地帶,但仍能大量吸引內圍較優裕的住戶由“窄條后院”式的住區遷來居住。
投機商人一面見到它們的受歡迎,一面又見到它所需要的地皮大過其舊時樣式甚多,會減弱他們的利潤。故商營住宅雖用這同一平面,但在形式及裝飾上卻出了許多花樣,以求迎合賃戶的虛榮心理,作為較高租金的理由。龐雜倫俗非藝術的變化成為風氣。市府所建新村即在這方面加以糾正,多用簡潔的風格。使整區歸于典雅,以后的進步是要在材料的選擇,布署的更合理,街道的林木及公共娛樂中心的各方面。
表一住宅數目及建造時期百分比表
住屋總數為二十八萬余所,其中十萬所為1920年以后所建。調查實況,2/3的低薪階級仍住1914年以前的房屋。中心區大部房屋已過50年,標準落伍,在二十年內必須完全代以新屋;衛生部報告17,000余所巳不堪居住。外圍在1930年以后建。
表二住宅種類表
表三住宅大小表
造數之低,指示未經建造地區已所余無多。伯市“分租”及住公寓的習慣比他城弱;公寓除卻市府的試驗設計二三處外尚不多見。但這表所謂“分租”乃指將住宅內分出房間租與他戶,不管設備及家具而言。將自己陳設的房間隨時短期分租者并不包括。
由人口調查統計中得知伯市81%的家庭人數為四人及不到四人者,過六人者只有3.8%。用種種分析研究,均以每兩人需一個臥室計算為適當。故此點指示全市僅1/5的住屋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原稿字跡不清。
臥房,而4/5只需兩間臥室。為將來建造新屋的參考,意義最大,它指出今日伯市租金負擔的比例,40%在10先令以下,20%在8先令以下,且在中心區付10先今以下者達71%。今日市管住宅新村的租金雖約為10先令,但外圍一切生活所需的價格比中心高,而市營住宅中,三臥室者租金較商營同大小者略高,(市管住宅兩臥室者則較商營為低),由中心遷至外圍者,可能影響他整部生活費增加至1/3,造點格末不可不顧慮到。
伯市自置房產的住戶總數僅14%,其中6/10強仍為分期償款者或負典押債務者;絕無房金負擔的住戶實際上僅5%。因為家庭增加率與人口增加率不同,伯市人口雖稍減,但因家庭數增加,在數十年內住宅的數目必不比今日低,但房間數目多的住屋則可略減。在中心及內圍多單身住戶,因家庭消做,所余鰥寡老者,因新住宅太大,所以沒有遷移的理由。此點指示將來新屋中必須包含若干老人住宅。
表四各區商營住宅最通常租金比較表
黑色條指示市中心極低租金住宅百分率之高;灰色條所示者為內圍;白色條則指示外圍。最可注意之點在市中心住宅的租金,將近百分之四十在6先令與8先令之間,而外圍住宅租金乃有將近百分之四十在16先令以上。可知最低租金住宅仍多在市中心,所以較貧窮的住戶仍趨向留居在市中心。
住戶在所住區工作者百分比表
市營住宅住戶在本區工作者較其他住戶少的原因是因為市營住戶多近代所建在外圍較遠地區。第三及第六兩區居民之所以多在本區之故因市營新村靠近幾個大工廠。經統計,平均全市工作人員之45%不用車費。費三先令以上者為11%強,五先令者3%。約1/8的工作人員居處距工作地點在四英里以外。這個情形與倫敦相較實算從容。
這種距離,除費用外,更可影響工人回家午餐;如果行程超過15分鐘,回家午餐即不可能,這點亦即直接影響工人生活情形。近代稱公園為市鎮之肺。伯市公園面積與英國各大城相比,顯然是充足的;但與人口比率仍為不足。全國運動協會建議標準,單算運動所需,即為每千人六英畝,為環境改善的公園尚不在內。表中數字尤指示三個圍域中情形的懸殊。且中心區公園多半是小區只有一共畝左右,離合理標準甚遠。
兒童游戲場習題與公園有相連的關系。—般人認為即使設有公園兒童仍愛在街旁嬉戲。為研究這種言論有無事實作出統計。結果:(1)證實公園并不被多用,連放假日都如此。(2)觀察在缺乏公園的中心區,兒童在公園消遣的比例上卻比較外圍兒童還多。推究原因,可以明了主要原因是公園過大相距甚遠,不便于幼齡兒童。故設備鄰近住宅的小塊游戲場極為重要。(3)兒童在街上游玩的較他處并不占上峰。
(4)兒童在家中游玩多因住房過小而受限制。
統計證實住戶對園圃之愛憎恰與事實上花園之受整治與否平行。但調查所訪問的7,023家中,6,491家表示要一個自己的花園。這表示這點在新建設上實不得不注意。有統計顯示,住戶想要遷移的原因,住在市中心者百分之九十是要換所好一點的住宅,而只有百分之十九是要接近工作地點。外圍住戶則亦有百分之六十二要較優的住處,而有百分之二十六要接近工作地。各圍的問題,由于這個方面的調查,又更為明晰。
(四)原則的提議及結論
波思維爾研究組在他們詳細調查分析統計伯明罕市的住宅問題以后論點約略如下:
他們用社會調查方式來研究住宅問題,就是承認“人的因素”的重要。他們不只問房子如何,他們所需要的是住戶們如何生活的。同住處相連的問題是工作地點,生活狀況,關系于這兩個前題上。這個立刻將龐大的工業及其所需的大量人口,及這些人工的一切生活,牽在一個問題以內。他們認為每個已發展的工業大城,今日必須選擇決定它要再加擴展的政策,還是要節制展大趨向的計劃。無論如何每市為解決工業及居民需要的展動與鄉郊及鄰鎮都有密切的牽連,因此它是普遍的為全國鄉區設計問題。故建議:
(1)宜設立負責的全國設計委員會作總的規定及計劃。地區的支配為設計的關鍵,如個人產業同公共福利的整體設計發生抵觸時,當局必須有法律根據可以處置辦理。政府如何酬償私人犧牲出讓的各種地區的細則,雖不在這研究的范圍內,但應什地區分配的法律,則認為必須產生。故建議;(2)支配地產為公共利益的使用,必須修改現有法則。因伯市近三十年來所吞并的郊野已達極大面積,將建造地區展至極大限度,過此則市心與市郊距離將不能解決居住問題反而產生嚴重不便,加甚市區的不健康。故建議;(3)限制再展市境,保留“綠帶”郊區。因伯市“中心”房屋人口雙重密度之高,地區有限而重工業又不能移動,工廠與工人住處兩面都需要隙地,而雙方寸步不能開展建議;(4)(a)創立“附庸新鎮”(SateliteTowns)。伯市工業種類極多,有可移與不可移性質的分別。選擇其可移的數種配合成小組遷至“附庸新鎮”以減輕中心壓力騰出隙地;這種新鎮距市邊境二十英里至三十英里為最便。以特別快車聯絡,則在時間上可在半小時以內到達市區。
(b)在擁擠地帶創立“集合工廠大廈”。伯市有一萬二千家輕工業,每廠只需百余工人。將這些集中于五六層樓工業大廈中,雖不能減輕人口密度但可以救濟地區的擁擠,增出空場集中公共衛生及福利設備。
(c)必須留在舊地的著名的重工業工廠近旁所騰出的隙地重新做近代分配。
(d)與重工業工廠相連,必須留在中心的住戶,宜用近代數層公寓大廈,借立體擴展以補地區納不足。以近代的設備,改善住屋的供應且節省面積以留出合理的空場。如今日已建在Emilystreet的公寓及mansonette集體小住宅及TerraceHouse等。為使必須拆除的舊屋與新造新屋之間和緩經常的進展。建議;(5)規定尋常住宅年數的限制。伯市中心街道之不合用已不可諱認,如果對地區之分配使用,政府有正當權限,直通的交通干道與林蔭大道都必須經營,建議;(6)建造林蔭大道,在最近可能時間內以補公園之不足。鑒于近來所建新村的缺乏公共生活興趣的中心,住戶之間失卻當時集居睦鄰情感的自然表現,新村住宅竟變成一種宿舍,無村鎮家園的意義,故建議;(7)市府應協助教勵社交福利中心的設立,如有幼稚園,衛生處,圖書館及小禮堂的集中建筑物,以便社交生活的產生及共同興趣的增進。
結論由于各種實況的調查,研究組先得了三個結論:
(一)如果不先作全市的統籌計劃,并且如果對“地區的應同”沒有法律來制裁和決定其適當分配時,局部的改善影響了全市系統的失敗。(二)每個問題的解決,在市政調整的程序中,都借力于多面關聯的許多因素,所以住宅整體的改善,任何個別單面的處置都不能圓滿勝任。(三)一切提議仍只是原則上綱領,細項改善須在實行時逐步解決,與環境調整。
(五)參考提示
1、上項資料是關于一個已經過度發展的工業城里的住宅問題。經類似“社會調查”的方法,將一切居住情況作出統計。我們所得到的是經各時代發展而造成的擁擠情況及擁擠原因。
2、這調查的價值就在于實況報告可以指示具體解決途徑,避免純粹的理論改善原則。這實況報告目的即在于改善,故供給各方面的確實數字,而同時暴露任何變動在實際上的困難。指出許多“調整”陷于事實上的矛盾,提倡不得已的解決方式,牽涉到遷移一部分工作中心的辦法。因住的環境的優美條件顯而易見故他們不惜費時再加以討論。這里許多數字都是指出位的條件與工作的連帶關系。第—重要的是住與工作的距離;地區上的距離;借交通工具在時間上的距離;因交通工具每個工作人員每日車費的負擔;及使住與工作脫節的危機。
在理論上所應有的良好配置,今日大牛因交錯的既成事實之存在,難于買施,故今后切底的改善,必須由全市統籌的計劃入手:一萬面用和投分期拆移的程序,達到計劃上的分配;一方面迅速開辟新工作中心,以產生新的居生區域,逐漸疏散觀存市民的密度,亦即消除貧民窟的最基本步驟。
3、以伯市工業之盛,經濟力量之雄厚,一世紀末竟無法消除擁擠及不衛生的貧民居宅區,這個事實應使我們驚訝警惕,它的原因我們應加以認識。這調查團的結論是,以往的錯誤由于過分限于局部改善,改善的各種條件,因已限定的情況,竟成互相抵觸的因素。如接近工作時間經濟的地區,可能即成為圍繞工作中心過于擁擠內地區,缺少空地林木,不合衛生的區域。如在交通上加以便利,可能因添設支線而加增復雜情形及居民負擔。如發展工作廠場,使不超過現代化的合理密度,必須增加工業地區的面積,這又等于進迫本已有限的工人居住面積,更使其擁擠、如無限制的僅是使居宅向外擴展,則最外圍的住宅與中心的工作距離愈增,交道與時間的經濟便又成習題。故今后必須大規模的全盤籌劃,如辟新中心,乃至于將工業的一部移出舊有已過密的中心。經濟不允許我國蹈他化的覆轍。我們今后救濟住宅房荒,絕不宜在市中區,增設不已,以求目前及局部的救濟。在舊市左近必須開辟新的,疏離的,若干工作的中心,各中心間設置交通干線。
4、因私人地產權利之足以妨礙全百計劃上合規的地區分配,這調查會認為最基本的改善需先增加政府對地區使用之法律上權限。這一點頗為重要。中國郊區多為耕地,市區內房屋簡陋者居多,工業尚未正式開展。開辟新區,重劃舊區,及拆建移建均較簡便,主要點在于地主之公益觀念,及政府的地區使用權的規定。
我們一切正在開始,宜早擬研究定出計劃,逐步推進,不宜失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