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上
帝從不埋怨人們的愚昧,人們卻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我一直都抱怨自己買不起鞋,直到我遇到了一個沒有腳的人。
比爾·蓋茨說過:“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睅缀跏菑奈覀兂錾哪且豢唐?,這種不公平就顯現了出來:有些孩子降生在護士、醫生一大把的賓館一樣的高檔病房里,而有些孩子則降生在只有一個七十多歲接生婆的自家黑糊糊的炕頭上。
到了上學的年齡,“賓館孩子”穿著新衣,背著新書包一蹦一跳地踏進了美麗的幼兒園,而“炕頭孩子”卻只能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舊衣服眼巴巴看著別人背書包進學堂。
該參加工作了,“賓館孩子”憑學歷、憑關系輕而易舉地進入了著名的企業,而“炕頭孩子”無學歷、無關系,只能靠出賣體力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當然,口含“金鑰匙”出生的畢竟是少數,一生下來就沒有學可上的孩子也不多,大多數人都如你我一樣處于中間水平。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能處處感覺到生活的不公:
為什么自己的父母是貧困地區的普通農民而不是富裕城市里的知識分子?
為什么自己大學畢業正好趕上國家不再分配工作?
為什么自己努力工作而老板卻把晉升的機會給了自家一個親戚?世界上哪有什么絕對的平等,就是以一個傻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普希金有一首我們都非常熟悉的短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忍耐。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到來。”生活是不公平的,如果我們無法適應,怨天尤人,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整天活在憂郁之中,那么我們等于被生活擊垮。既然這樣,我們不如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去適應生活的不公。
唯有適應當下的環境,才會有機會去改變自己的處境。不要奢望自己成為上天的寵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給了你諸多不公平的待遇,那么請你接受比爾·蓋茨的忠告:去適應它。鄰家有個女孩,成年了,也知道愛美了,總是抱怨自己的小腿長得不好看,身型不夠完美;懂事了,知道了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道德以外的規則,就開始忿忿不平,輕易地指責生活不公。
但當她看到一個躺在病床上三年無法翻身、截了肢卻滿懷感恩要報答社會的女孩,她流淚了??梢哉f,她的眼淚不僅僅是因為感動,更是因為羞愧。
CCTV2《健康之路》欄目曾報道過這個叫江盼的女孩,由于左腿軟骨肉瘤長到了比她纖弱的腰還粗,家境較差無錢治病,躺在病榻上三年,生活無法自理,骨瘦如柴,甚至當經驗豐富的醫生看到她都不由地夸她生命力頑強。一個花季少女,面對嚴重畸形到令人寒心甚至恐懼的身體,以及無時無刻不在的疼痛,她整整熬了三年多!她沒有怨恨社會,沒有怨恨父母,也沒有指責自己的命運,只是頑強地求生。
當第四軍醫大的范清宇教授給她做完手術時,她滿懷感恩,當攝像機對著她樂觀善良的笑靨時,誰都想象不到,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她的左腿已經截了肢。她說周圍的人給了她太多的愛,為了報答,她將來要到西部去當志愿者,要盡自己所能為社會做貢獻。一個經歷了病痛并可能終生殘疾的女孩說:她要報答!她那無邪的眼神,她面對生命的堅強與樂觀,讓鄰家女孩無地自容。
是的,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一個健康、至少是健全的身體,可是,當我們抱怨自己沒有一雙好鞋穿并引申至社會的不公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沒有腳的人呢?他們又是怎樣的生存態度呢?生活中的不公平之事真是說也說不完。不平像空氣一樣,只要你想,它隨處可在,也隨時都可以牽著你的鼻子,直到把你引入心靈的死角。
一個以抱怨面對生活的人,就像一個靈魂的自虐者。他們不懂得還有一種態度叫作“積極”,一種情操叫“寬容”,一種命運叫作“天助自助者”。要想改變不公,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公平,唯一的方法就是比爾·蓋茨所說的“去適應它”,在適應的基礎上用能力去改造環境,創造公平。
想法決定命運
生活不可能盡善盡美,陽光下也會有陰影,就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生活。
人生不過如此,要不你駕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牽著鼻子走,該怎么走還取決于你自己。有兩個臺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游,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一位導游連聲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游客說:“我們現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有的人很感謝生活賦予他的一切,在他眼里生活所給予的都是對他的厚愛;而有的人卻厭惡生活對他的不公平,在他眼里生活給予他的都是苦不堪言,而賦予別人的卻是美妙之極的生活。一個漂亮女孩曾經抱怨過為什么別人那么漂亮,學習那么好,會得到老師的贊揚,會有那么好的家境,會有那么讓人羨慕的工作……而自己卻什么都沒有,為此她真的很煩惱。
慚慚地她在無言的沉默中過著每一天,中專畢業之后在韓資企業做了文書,每天工作之余學習韓語,然后通過成人高考上了大專。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平靜地不再有怨言地過了兩年。兩年后她辭掉了每月500元工資的工作。那時她一直在想,“如果能找到一份每月800元工資的工作,我一定會很滿足,并由衷地感謝生活對我的厚愛?!?
后來她找到了一個好工作,也拿到了比曾經期望的更高的工資。這時,她才漸漸明白一個道理,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你要用平靜的心去看待生活,要讓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平。要讓自己學著滿足,在滿足的同時給自己一點壓力,才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妙!
對于整個世界的不公,我們也許無能為力,但是卻可以控制自己對它的態度。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就決定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叭说囊磺卸伎梢员粍儕Z,”集中營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寫道,“除了最后的一點自由——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你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彼沟俜摇せ艚鹨膊皇巧聛砭妥喴蔚?。
霍金是牛津大學公認的最有前途的明星學生,但在他大三那年,卻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了奇怪的癥狀——手腳逐漸變得不利索,甚至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跌倒。
在他剛滿21歲的時候,人們介紹了一位專家為他診治,專家做了各種各樣的醫學測試,希望能夠找出病因。但是,除了判斷出這是一種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癥,而且會繼續惡化外,專家也無能為力。
1985年,霍金再次遭受了不幸的打擊。他感染了肺炎,醫生不得不為他進行氣管切開手術,也就是在脖子及氣管上直接切口形成通氣孔,斯蒂芬·霍金,他已經經歷了那么多痛苦,失去了那么多,如今又將永遠失去說話的能力,他將要帶著自己虛弱無力的身體,在輪椅上度過余生。
如今,霍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有三個孩子,一個孫子,十二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協會的特別會員,還獲得了很多獎項和勛章。“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誰能想到這段豁達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輪椅上生活了幾十年的高位癱瘓的殘疾人——世界科學巨匠霍金之手。命運之神對霍金,在常人看來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說,腿不能站,身不能動。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還有能活動的手指,還有能思維的大腦……這些都讓他感到滿足并對生活充滿了感恩之心。
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實而快樂的。霍金并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與他的遭遇相比,你那些問題又算得了什么呢!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是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同樣你抱怨生活,生活也在抱怨著你。生活不可能盡善盡美,陽光下也會有陰影,就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生活。我奮斗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抱怨生活,只能使自己過得更疲憊。抱怨指責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往往是最大的。
2004年,麥子一篇題為《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共鳴。麥子這位來自小城市的年輕人,用第一人稱描繪了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子弟的奮斗歷程:
我的白領朋友們,如果我是一個初中沒畢業就來滬打工的民工,你會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嗎?
不會,肯定不會。比較我們的成長歷程,你會發現,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從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與你有了天壤之別,因為我只能報農村戶口,而你是城市戶口。
如果我長大以后一直保持農村戶口,那么我就無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無法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你可能會問我:“為什么非要到城市來?農村不很好嗎?
空氣新鮮,又不像城市這么擁擠。”可是農村沒有好的醫療條件,去年SARS好像讓大家一夜之間發現農村的醫療保健體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質供應也不豐富,因為農民掙的錢少,貴一點兒的東西就買不起,所以商販也不會進太多貨。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中買得起等離子彩電的農民畢竟是個別現象,絕大多數農民還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奮斗,于是我要進城,要通過自己的奮斗獲得你生下來就擁有的大城市戶口。
考上大學是我跳出農門的唯一機會。我要刻苦學習,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我在獨木橋上奮勇搏殺,眼看著周圍的同學一批批落馬,前面的道路越來越窄,我這個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憂。激烈的競爭讓我不敢疏忽,除了學習功課,我無暇顧及業余愛好,學校也沒有這些發展個人特長的課程。進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長就告訴我們這三年只有一個目標——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覺,就連中秋節的晚上,我還在路燈下背政治題。而你的升學壓力要小得多,競爭不是那么激烈,功課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發展個人愛好,去讀課外讀物,去球場揮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藍天白云。
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參加高考,只要成績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時有機會獲得保送名額,哪怕成績忒差,也會被“掃”進一所本地三流大學,而那所三流大學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數才能進去,因為按地區分配的名額中留給上海本地的名額太多了。我們的考卷一樣我們的分數線卻不一樣,但是當我們都獲得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所交的學費是一樣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來光學費就要2.4萬元,再加上住宿費每人每年1500元,還有書本教材費每年1000元、生活費每年4000元(只吃學校食堂),四年總共5萬元。
2003年上海某大學以“新建的松江校區環境優良”為由,將學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萬元,這就意味著僅學費一項四年就要4萬元,再加上其他費用,總共6.6萬元。6.6萬元對于一個上海城市家庭來說也許算不上沉重的負擔,可是對于一個農村的家庭,這簡直是一輩子的積蓄。我的家鄉在東部沿海開放省份,是一個農業大省,相比西部內陸省份應該說經濟水平還算比較好,但一年辛苦勞作也剩不了幾個錢。
以供養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為例,除去各種日常必需開支,一個家庭每年最多積蓄3000元,那么6.6萬元上大學的費用意味著22年的積蓄!前提是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個孩子無論學習成績多么優秀,都必須剝奪他上大學的權利,因為家里只能提供這么多錢。我屬于比較幸運的,東拼西湊加上助學貸款終于交齊了第一年的學費,看著那些握著錄取通知書愁苦不堪全家幾近絕望的同學,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我終于可以如愿以償地在大學校園里汲取知識的養分!努力學習獲得獎學金,假期打工掙點生活費,我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那每一分錢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掙來的血汗錢啊!
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我發現與我的同學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會作畫,不會演奏樂器,不認識港臺明星,沒看過武俠小說,不認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為了弄明白營銷管理課上講的“倉儲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麥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從來沒見過如此豐富的商品。我沒摸過計算機,為此我花了半年時間泡在學校機房里學習你在中學里就學會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
我的英語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我的發音中國人和外國人都聽不懂,這也不能怪我,我們家鄉沒有外教,老師自己都讀不準,怎么可能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發音?基礎沒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時間矯正我的發音。我真的很羨慕大城市的同學多才多藝,知識面那么廣,而我只會讀書,我的學生時代只有學習、考試、升學,因為只有考上大學,我才能來到你們中間,才能與你們一起學習,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學的嘲笑,可以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可以在周末自習回來的路上羨慕地看著校園舞廳里的成雙成對,可以在寂寞無聊的深夜在操場上一圈圈地奔跑。
我想有一天我畢業的時候,我能在這個大都市掙一份工資的時候,我會和你這個生長在都市里的同齡人一樣——做一個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會為我驕傲,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終于畢業了,在上海工作難找,回到家鄉更沒有什么就業機會。
能幸運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應屆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資水平,也許你認為這點錢應該夠你零花的了,可是對我來說,我還要租房,還要交水電煤氣電話費,還要還助學貸款,還想給家里寄點錢讓弟妹繼續讀書,剩下的錢只夠我每頓吃蓋澆飯,我還是不能與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讀完了碩士,現在有一份年薪七八萬的工作。我奮斗了18年,現在終于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經融入到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了,與周圍的白領朋友沒有什么差別。可是我無法忘記奮斗歷程中那些艱苦的歲月,無法忘記那些曾經的同學和他們永遠無法實現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文字,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平民子弟奮斗歷程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