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和上司打交道時,對其眼手的觀察,更能夠讓我們洞悉其內心:上司在說話時不抬頭,也不看人。這是輕視下屬,認為此人無能的表現。上司從上往下看人。這是帶有一種優越感的表現——好支配人、高傲自負。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屬看。表明他對下級的印象尚不完整——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著下屬,或有時對下屬眨眨眼。這是一種很好的征兆——下屬很有能力、討他喜歡,甚至錯誤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諒。上司的目光銳利,表情不變,似利劍要把下屬看穿。這種表情顯示的是一種權力、冷漠無情和優越感,同時也在暗示下屬:你別想欺騙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上司偶爾往上掃一眼,與下屬的目光相遇后又向下看,如果上司多次這樣做,通過這種現象就能肯定上司對這位下屬還吃不準。上司向室內凝視著,不時微微點頭。這是非常糟糕的表現,可能上司是要表示:下屬要完全服從他,不管下屬們說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會。在談話時上司雙手合掌,從上往下壓,身體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緩,平靜。在談話時上司雙手插腰,肘彎向外撐,往往是在碰到具體的權力問題時所做的姿勢。上司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往后靠,雙手放到腦后,雙肘向外撐開,這種姿勢說明此時他很輕松,但也有可能是自負的意思。在談話時上司食指伸出指向對方——一種赤裸裸的優越感和好斗心。在談話時上司雙手放在身后互握,也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在談話時上司拍拍下屬的肩膀——這說明對下屬的承認和賞識,只有從側面拍才表示真正承認和賞識。但如果是從正面或上面拍,則表示小看下屬或顯示權力。在談話時上司手指并攏,雙手構成金字塔形狀,指尖對著前方——一定要駁回對方的示意。在談話時上司把手捏成拳頭,這種姿勢表示不僅要嚇唬別人,也表示要維護自己的觀點,倘用拳頭敲桌子,那干脆就是不讓人說話。
做個真誠的傾聽者
傾聽者是無法抗拒的,因為他們富于同情心,愿意分享人們的弱點,愿意聽人們訴說不愉快的情緒。如果你想要其他人喜歡內在的你,那么你就去做個傾聽者,千萬不要逃避。
一天,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采訪一名小朋友。林克萊特問他:“你長大后想要干什么?”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
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請系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然而,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個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
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被這孩子的悲憫之情深深地打動了。于是林克萊特接著問他:“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同情:“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當孩子不顧別人,自己掛上降落傘跳下去時,誰“聽”出了這個孩子的同情心呢?作家鮑威爾曾說:我們要聆聽的是話語中的含意,而非文字。在真誠的聆聽中,我們能穿透文字,發掘對方的內心。人們都喜歡傾聽者,尤其是有同情心的傾聽者,和親密的朋友一樣重要,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團體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并且讓人們感覺他們相當可靠、值得信賴和十分忠誠。傾聽者會在考慮自己的需要前,先考慮他人的需要,并且會支持和幫助他人。傾聽者喜歡進入他人的心靈和頭腦,他們樂于分享他人深層次的感受。人們傾向于向傾聽者打開心扉,是因為人們渴望被關懷,而且真誠的傾聽者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弗洛伊德算是近代最偉大的傾聽大師了。一位曾遇到過弗洛伊德的人,這樣描述他傾聽別人時的態度:“那簡直太令我震驚了,我從沒有見過這么專注的人,有這么敏銳的靈魂洞察和凝視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么謙遜和溫和,他的聲音低柔,姿勢很少改變。但是他對我的那份專注,他表現出了喜歡我說話的態度,即使我說得不好。你真的無法想象,別人像這樣聽你說話所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到底以何種方式聆聽,才最有利于了解對方,并與對方達成溝通,建立感情呢?心理學家建議用“同理心式傾聽”。
同理心式傾聽,就是用心聆聽另一個人的思維與心聲,這是設身處地,嘗試以他人的雙眼來探究世界的傾聽方式。在所有的傾聽方式中,這是唯一能夠真正深入他人心理的方式,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傾聽者在傾聽時,往往會設身處地為傾訴者著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許多傾聽者被對方的情緒所驅使,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別人的問題。
假定,你的朋友同夫人發生了爭吵,并且對你講述了這一切,你自然會對此作出反應。你可能會這樣安慰他:
——我要是處在你的位置,我也不能忍受這一切。
——真是難以置信,我沒有想到,你夫人居然會這樣。
——這次又跟上次的情況一樣,你們總是爭論這種事情。
——對此,你必須總結你自己的結論。
——不要想不開,這一切不久就會恢復正常。其實,你的這些反應,沒有一種是你朋友所期待的,也沒有一種建議能夠對他有實質性的幫助。有些話聽了甚至會使他感到更加生氣,而其他則多半是一些廢話。作為傾聽者,你可能沒有覺察到,你這根本就不是設身處地為他著想,你的反應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更多地是在表現自己,而不是在關心他。一個傾聽者應該清楚,你所表達的觀點,并不能完全解決別人的問題。你唯一能對別人做的,就是表現出能夠理解和體諒,并用心去傾聽他的講活。在傾聽時,你可以通過一些恰當的交流和引導,讓對方在傾訴過程中,對于所面對的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并且鼓勵他憑借自己的力量,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可以在談話中采取下面的兩種方法,引導別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用你自己的話,重復一遍你所聽到的,例如:“你認為……”一方面,你可以借此向他表示,你用心傾聽了他講的話;另一方面,你也給他一個機會,使他能夠對他再次聽到他自己所說過的話,進行一些修正和補充。
第二,在談話的過程中,你應該適當地分析對方的心理狀態,可以從你的角度評價對方的感情狀態。
例如,“你這樣生氣,對……”你所說的,可能正是對方自己并未意識到的事情,這樣,你就有可能說中問題的重點,同時也使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傾聽別人的傾訴,是識別他內心情緒的最好方式,也是實現溝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傾聽,人們才能感同深受地投入到談話中。
在傾聽時,以下這些原則都是值得重視的:
——自始至終目光應該注視著說話者。
——全神貫注于對方身上。
——顯示出你的興趣。
——不要讓別人分散你的注意力。
——避免做一些容易分神的動作,比如瀏覽報紙。
——投入你全部的時間。
——當別人不能馬上將一件事帶入重點時,你也是有責任的。
——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
——設身處地想想對方的處境,嘗試一下,假使自己身在他的處境之中。
——通過你的身體語言,向他傳遞你要傳遞的信號。例如用點頭的方式表示你對他的贊同和興趣。
——當然,你不應該在整個過程中一言不發,只知道死盯著對方的眼睛,只知道一個勁地點頭。
——你當然也可以在傾聽別人的時候喝一杯咖啡。以上這些所謂的原則,只是一些可以用來參照的依據,而不是必須的行為準則。因為每一種談話的方式,要求不同的傾聽行為。
能辨風向才會使好舵
有一個舉人經過困難的科考,又參加候選,才得了一個山東某縣縣令的職位。到任的第二天,他便去拜見上司,但想不出該說些什么話。沉默片刻,他忽然問道:“大人尊姓?”這位上司大吃一驚,勉強說了姓某。
縣令又沒有話說了,低頭想了很久,說:“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沒有。”上司更加奇怪,說:“貴縣不知道我是旗人嗎?”縣令又站起來,問:“大人所屬哪一旗?”
上司說:“正紅旗。”縣令說:“正黃旗最好,大人為什么不在正黃旗呢?”上司勃然大怒,吼道:“貴縣是屬那一省人?”縣令回答說:“廣西。”上司說:“廣東最好,貴縣怎么不在廣東呢?”
縣令吃了一驚,這時才發現上司滿臉都是怒氣,趕快退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便命令他回廣西,任學校教職。究其原因,就是一句話:不會察言觀色。
在交際中我們如能察言觀色,隨機應變,也是一種本領。在訪問中主人一面跟你說話,一面眼往別處看,同時旁邊有人在小聲講話,這說明他正要辦理什么重要的事被你的來訪打斷了,主人心里一直惦記著這件事,雖然他的人在接待你,心卻是不在這里。這時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請求告辭:“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擾了,過一兩天我再來聽回音吧!”
你這時走了,主人在心里對你既有感激之情,也有內疚——“因為自己的事,沒好好接待人家。”這樣,他會更加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來補報。
在交談的時候,如果主人家的門鈴、電話鈴突然響起來了,這時你應該主動中止交談,讓主人先接待來人,或者接聽電話,不能還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使主人左右為難。
當你再次詢問所托之事是否已經辦妥時,卻發現盡管主人費心不少,但所托之事并沒圓滿完成,甚至進度很慢。這時你難免會發急,可是你要克制住,應該將到了嘴邊的催促變為感謝,充分肯定主人為你所托的事作了很大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處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這時,主人就會意識到雖然自己費了不少時間和心思,但事情還沒有真正解決,這樣主人就會產生好人做到底的決心,進一步為你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