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且說“分手”

《三國演義》里有一句著名的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事,合合分分,分分合合。但現在是“合”的時代,還是“分”的時代?

哪個時代都有哪個時代的“合”與“分”。有的以合為體,以分為用,如中國秦、漢、唐、淸等幾次歷史上的大統一。有的以分為體,以合為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自不必說,看當今世界,不也很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雖然成立了聯合國,但戰爭何曾杜絕過?大的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小的有中東戰爭、阿富汗戰爭、柬埔寨戰爭以及許多國家的內戰。蘇聯變成“蘇裂”,分裂后又搞聯合體。聯合體又是“合”。

現代經濟正逐漸世界化,大世界變成環球時,也是“合”。

出于政治、軍事、經濟的需要,成立各種各樣的跨國界組織,如北約、歐洲共同體等,這同樣是一種形式的“合”。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的一生不知要經歷多少分分合合的事。小分小合幾乎經常發生。

有難舍難分、生離死分、好散好分、惡打惡分……還有像告別落日一般莊重的分手和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分手。

在通往車站的大道邊,就公然演出過這樣的一幕:

男:“行啦,別送啦,就此分手吧。”女的哭得更兇了。

男:“你別哭啦好不好?”女:“誰叫你說分手來著!分手是永久性的……”男:“那應該說什么?”女說告別,告別是暫時的。”男:“那向遺體告別哪?”我至今還猜不準那對男女是什么關系,在進行一場什么性質的分手。

離婚已不是新鮮事,無論情節怎樣曲折離奇,大家早就見怪不怪了。連我們這個文明古老的國家,不是也擔當不起“婚姻保險柜”的美譽了嗎?

世間還有許多同婚姻一樣微妙的合作關系。如:小品演員、對口相聲演員、運動員和教練員、集體創作人員……這種合作關系比婚姻更容易受到社會、經濟、感情和職業本身的干擾,在困難的重壓下也較為脆弱。

中國足球隊由于國人愛之太深,責之太切,每斷送一次沖向世界的機會,幾乎都要換一個教練員。

我們幾乎記不住羽毛球和乒乓球的男女雙打運動員、混合雙打運動員的最佳搭檔和較為長久的搭檔是誰。也許正因如此,才不能產生舉世聞名的冠軍搭檔。

“拆對兒”是最解氣的辦法,似乎也是解決問題的最簡單的途徑。外國運動員更是如此。

世界聞名的美國網球“女金剛”納芙拉蒂洛娃,因兩次“拆對兒”事件,引得舉世矚目。

一次是與她的同性戀女友朱迪的“離婚”官司,鬧得沸沸揚揚,不僅對簿公堂,也使自己的私生活曝光于全世界。但她到底是個勇敢的人,當美國籃球“魔術師”約翰遜得了艾滋病,可謂名人名病,在全世界一片同情、一片惋惜聲中,納芙拉蒂洛娃竟敢于站出來唱反調,指責美國人搞雙重標準。如果一名“同一二百個男人發生過關系的婦女患了艾滋病,人們會罵她是婊子和放蕩女人,公司會一腳把她踢開。她一生將再也找不到工作”,“但又有誰指責過約翰遜在性生活上不檢點呢?”她說出了“許多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

又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她的另一次“拆對兒”事件,是與長期合作的教練埃斯賴普分手。不是像中國足球隊那樣,由于重大比賽中失敗,也許恰恰相反,是由于勝利。他們合作期間,納芙拉蒂洛娃在311場比賽中獲得了301場的勝利。

另一位網球明星貝克爾,未滿19歲就已摘取了兩屆溫布爾登男子單打桂冠,前不久也與長期合作的教練分手了。據說“是由于一位少女進人了貝克爾的生活”,教練責怪“他的得意門生對訓練冷漠了”。貝克爾則很固執,聲言“他需要一位能使他的發‘球’保持實力,并能使他為重大比賽做好準備的教練,而不需要一位只會告訴他何時上床或和誰一起睡覺的父母”。

等等。這是“武”分。

文的最著名的分手要箅對口相聲演員“拆對兒”了。我已經找不出近十年來成名的中青年相聲演員,有誰還在跟老搭檔演出。有的“拆”過一次,有的說不定還不止“拆”過一次。

當然,這種分手肯定是“協議離婚”,用不著別人說三道四。

但是,相聲演員是給生活提供笑聲的。他們一對對地拆開,使觀眾笑不出來,自然要想,要問,要猜測……眼下相聲不景氣,原因可能有好幾條,“拆對兒”成風算不算一條呢?他們“拆對兒”后,有誰是比原來更好更紅了呢?

重新組合后他們的自我感覺不得而知。作為觀眾,第一感覺是不理解、遺憾、惋惜。見到一對兒配合很好的演員突然拆開,會鼓掌大笑的人很少。

觀眾接受、熟悉并歡迎他們過去那種珠聯璧合式的演出風格,才使他們得以成名。他們重新組合后必須有新的創造,更完美的合作,打出新的風格,重新征服觀眾。可惜,他們大都還在不自然地重復自己。如同把一瓶酒倒往另一種牌號的瓶子,中途還灑了一部分。既非原裝,酒又不足。

因為,他們“拆對兒”大概不是為了發展藝術。

其原因可能同婚姻解體一樣復雜而微妙。諸如:名位問題,誰在前誰在后;經濟問題;個性問題;感情問題;甚至是由于過于親近,“熟不講理”,便生出裂痕。

現代社會多變,從傳統沿襲下來的處世態度不適用了,像小蘑菇和趙佩如、侯寶林和郭啟儒那種“永久牌”的合作搭檔,有點天上難找,地上難尋了。

我納悶兒,出語辛辣、感覺敏銳的相聲續員們,為什么不編一個“拆對兒”的段子?

匯:司之事,變化太多,便企求相對穩定的“合”。

“天道主于變,人道主于常”,天道在變中有常,人道在常中有變。每個人在多變中必有其不變,在變中也有其不易,不易表現在變中。

在現代快速多變的生活中,雖然難于要求人們都能“從一而終”,但不可將自己的品格物化為時髦的喧囂和金錢的附屬品。

凡人都有社會性,個人獨立存在的價值和地位,有時要從跟別人和集體的關系中得到體現和肯定。

“合”是相對穩定的不變量,“分”是常變量。

世界還將繼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有人在這分分合合的過程中變強了,有人則變弱了。

感情的節律

她倒下了,也知道自己不會再站起來了。渾身上下從里到外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毛病。生下第二個孩子之后她的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三天兩頭出毛病,已經不記得有過舒服快樂的時候。到醫院又檢查不出有什么大病。檢查不出來的病才是最可怕的病。她像一棵樹,從根上開始爛了。只是沒想到會垮得這么快。她還不到50歲——她不是牽掛什么。沒有人需要她的牽掛,在家里她是最不幸的。她還相信別人也不會真正牽掛她。對于一個活著也是受罪的人來說,撒手閉眼西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但她就是不能平靜地等待最后時刻的到來……她這一生好冤哪!不是白活,而是活虧了。所有的人都欠她的,愈是最親近的人欠她的愈多。她好悔,好恨。當初她并不是想高攀,結婚的時候她和他肩膀頭一般高,她的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甚至還略優于他。他成名以后就變得不是人了。每年都有八九個月的時間不在家,拈花惹草,傳聞不絕,她的耳朵根子就再也沒有清靜過。她也曾想過,自己也可以去找別的男人,那樣大家就擺平了。并不是沒有男人對她感興趣,一個女人只要自己放得開,男人多得很。但她僅僅是偶然想想而已,活得謹慎,活得自重。現在快死了才明白這謹慎和自重一錢不值。她活得窩囊,活得倒霉。死到臨頭心不甘,出不了胸中這口悶氣。

孩子是她一個人帶大的,家是她一個人撐持,苦撐苦熬幾十年,到頭來這一切都是為了誰?他卻稱了心愿,那些女人中他會把誰領到家里來做老婆呢?占她的家,用她的東西……連感情這種東西都欺負老實人!這時候他回到了她的身邊,從里到外如同換了一個人。不分晝夜,一刻也不離開她,對她的護理他幾乎不相信任何人,喂藥喂飯、端柬倒尿、翻身、擦洗身體,全由他自己動手。凡是能想得起來或說得出來的,聽別人講的,廣告上介紹過的高級營養品和補品,他想方設法買了來,喂給她吃。隨她發多大的脾氣,說多難聽的話,他不急不氣,耐心哄勸。他們有兒子、兒媳、女兒,他一個也不指靠,“久病無孝子”,不如自己把一切都承擔下來。實在熬不住了,在她平穩的時候就趴在她的病床邊上睡一會兒,她一動彈他立刻就會醒來。時間短了沒關系,一個月兩個月也還能頂得住,她在醫院里一住就是10個月。由剛開始的三天兩頭大搶救,到后來漸漸地穩住了病情,他卻熬的又黃又瘦,胡子拉碴,失去了人形。他平時是個愛干凈愛漂亮的人,這10個月來他什么都不顧了,包括屬于他的那個有名有利有風頭有女人的世界。同病室的病友和醫護人員沒有一個不說她好福氣,有一個天上難找地上難尋的好丈夫。

一開始,她以為他是裝的。已經知道她不行了,受罪也受不了幾天,干脆就漂深亮亮地把她送進火葬場。后來才看出,他要是裝的不可能裝這么像,裝這么久。她折騰的越厲害他越有耐心,他似乎越苦越累心里越舒服。他真心盼著她挺過來,活下去。真正有福氣的是他,他風流過了,或者說風流煩了,風流累了。她的病倒是命運再一次向他傾斜,給了他一次很光彩的贖罪的機會,成全了他當一個好丈夫的名聲。難怪他從不流露一點兒不耐煩,受累越多心里越安定。他盡了最大的力量,甚至可以搭上自己半條命,能把妻子救活更好。救不活,他心里的愧疚也會少一些,不再欠她什么,大家真的擺平了。

這說明他的骨子里還不壞,如果不是他細心周到的照顧挽留,她很有可能已經撒手西去了。不是所有負心的丈夫都能做到這一點。他也可以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才剛50歲出頭,擺脫了她不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風流嗎!又是一年過去了,她除去半身癱瘓不會再有希望康復,其他臟器可是越來越好。吃得好,睡得好,諸事不操心,面色紅潤得有一種越活越年輕的趨勢。他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用車推著她去公園散步。他不再外出,隔幾天到工作單位去坐幾個小時的班。他生活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做飯和照顧她。她的存在變成了對他的牽累,這牽累又是一種成全。

有他的現在,對他的過去還有什么不可原諒的呢?

他們的人生闖過了50歲大關,婚姻之船也闖過了暗礁險灘,進人了平穩和緩的航道。一般的婚姻好像都要經歷這么幾個階段:由相識到相愛,由相愛而結合,結合后長相廝守便生出許多矛盾,發現了婚姻的缺陷,這時候婚姻最脆弱,最經不住誘惑。或干脆分手,或同床異夢,一方也許是雙方都有了外遇。或互相忍讓,繼續相處,久而久之生出一種習慣,一種適應,愛也許平淡了,但情還有。年紀越大越互相依賴,互相需要。

他躺在她的身邊不失眠,睡得踏實。離開自己的窩,身邊即便有個螞蟻也睡不好。移情別戀是很累人的,也沒有精力了,也不愿意再冒險了。

還有一對也處于更年期的老戀人,久別重逢,兩個人意外地都發覺對方很消沉,沒有激情,沒有接觸的渴望,甚至沒有握手。因為握手顯得太生分,太客套。在沒有激情沒有強烈渴望的情況下,如果硬要做出比握手更親熱的舉動,又顯得做作和不自然。最好的選擇是相對一笑,平靜而坐。

他們甚至沒有什么話好說了。說“情話”巳不可能。“情話”就是蠢話,越蠢越可愛。兩人過于冷靜,沒有動情,沒有燃燒,沒有氛圍,哪來的蠢話!甚至也找不到一個熱烈的有趣的話題,只能談身體、談病。兩個人身體都不好,都有病,都有自己的痛苦,交流對病痛的感覺,交換對現代醫藥和醫藥廣告的看法。積極給對方出主意,該吃什么藥,該練什么氣功,該吃什么補品……越談越沒勁,好像他們是一對病友,而不是情人。兩人都想改變話題,又談起了經濟形勢和蘇聯問題,兩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對這些“世界大事”又能談出什么名堂來呢?他們并不是為了討論國際形勢而湊到一塊兒來的。為了不冷場再對各自的工作發幾句牢騷。反正牢騷隨時發隨時有。但發牢騷也要看對象,老發牢騷,特別是跟情人發對工作的牢騷,也沒有意思。最后真的落到“相對無言”的地步。只好平靜地,其實是冷淡地告別了。

費心機尋找借口,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浪費許多時間、精力,就為廠見面后說幾句廢話嗎?

他回去以后很長時間抹不掉心里的懊喪。向朋友們提出了許多問題——這種冷漠、平靜真的是更年期反應嗎?現在有點更年期大泛濫,誰做事有點悖情理,誰說話著三不著兩,總之人們可以把一切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稱作更年期現象。當一對情人知道自己和對方都進入了更年期,說話做事要格外謹慎小心,避免引發對方的歇斯底里。莫不是一般的情人都闖不過更年期這一關?他發誓愛她,當初曾幾次下決心想跟妻子離婚,與她結合。現在看,當初幸好沒有邁出那一步。如果真的跟她結合了,還不是重演一次悲劇!現在跟她在一起還遠不如跟妻子在一起親近、自然、自在。只相愛不相守是靠不住的,熱烈相愛的情人熬不過平靜相守的夫妻。能夠長期相處就是共度人生的家庭,在生理上、生活上互相扶持,總會處出感情,處得習慣。當然能在長期相處中相愛,是更幸福美滿的家庭。不能成為眷屬的情人,只能靠愛來維系兩人的關系,而愛有春夏秋冬,一旦情盡愛冷,緣也就了啦!愛情也有更年期嗎?

宇宙間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凡是生命都有其自身的節律性,存在著周期性變化。如:

曇花一定要在子夜盛開,牽牛花必在清晨打開喇叭。

人也一樣,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隨著大自然、太陽、地球和月亮的節律作用,人體內氣血的運行也隨之改變,器官、思想和感情的每一項活動都按周期運轉。俗話說的“春困秋乏”,就是人隨季節而變化的反映。在凌晨3點至4點,人的注意力處于絕對低潮,如果工作最容易出事故。而在上午10點至12點,頭腦最靈活,最富于創造性……人的感情當然也有其節律性。認識這種節律,把握其盛衰,肯定有益于人生——少做到老了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少出感情事故。即便出了事故也會泰然處之,何必怨天尤人,把自己和別人曾經有過的美好的東西全部毀掉,潑上臟水,變成一團丑惡。自己的感情出事故,由自己處置,自己來糾正。

有些事情是感情的節律在起作用,人力不可過于勉強。即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寫到此有必要鄭重聲明如下:人是感情的主宰和載體,以上理論不能成為喜新厭舊、水性楊花的遁詞!文人的激情相當長的時間以來,我總覺得中國當代文壇缺點兒什么。幾年前認識了香港詩人王一桃,他讓我一下子認識到文壇缺的是什么了。1995年6月,全世界都在慶祝反法西斯勝利50周年。我正好從臺灣回來路過香港,在賓館匆匆洗了把臉,就被拉去參加香港作家慶祝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的晚會。晚會就是由王一桃主持,那年他巳經60歲了,聲音洪亮,性格奔放,或髙聲獨唱抗日歌曲,或即席朗誦自己剛寫成的詩作……既慷慨激昂又妙語連珠,把整臺晚會主持得昂揚熱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曲阳县| 延长县| 邹城市| 新民市| 宾川县| 如东县| 三台县| 江北区| 阿图什市| 伊川县| 乐至县| 大港区| 新郑市| 类乌齐县| 德清县| 来凤县| 石泉县| 稷山县| 绵竹市| 林周县| 即墨市| 冷水江市| 永兴县| 得荣县| 双桥区| 喀什市| 台南县| 平乡县| 武邑县| 太仓市| 响水县| 孟连| 兰州市| 白山市| 昌黎县| 潮安县| 蕲春县| 济南市| 安溪县|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