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趣味故事(7)

第三對是NHD玻爾(1885~1962)和他的第四個兒子A玻爾。這兩位丹麥物理學家分別于1922年和1975年獲得物理學獎。老子是獨得,兒子則與另一位丹麥籍的物理學家莫特爾森(B.R.Mottelson)、一位美國物理學家雷恩漢特(L.J.Rainwater)共得。

最后一對是瑞典的物理學家KMG塞格巴恩(1886~1978)和他的兒子KMB塞格巴恩。老子一人獨得物理學獎是在1924年。兒子獲物理學獎是在1981年,他得到一半獎金,另一半則由出生于荷蘭的美國物理學家勃羅姆柏根和美國物理學家肖洛平分。

第三組巧合是獲獎的夫婦也是四對。

居里夫婦和他們的女兒伊倫娜·約里奧·居里(1897~1956)、女婿讓·弗列德里克·約里奧·居里(1900~1958)是其中兩對。后一對法國夫婦是在1935年同享化學獎的。

第三對獲資助的是生于奧匈帝國的卡爾·科里和他的有德國血統的夫人格蒂·科里(1896~1957)。這對美國生物化學家是在1947年與阿根廷的生化學家豪塞利(BAHoussay)分享醫學和生理學獎的。

前面三對夫婦都是分別在同一學科同時獲獎的。這是一些珠聯璧合的科學伉儷。而第四對獲獎夫婦則是分別在不同學科、通過自己的奮斗在不同的年代獲獎的,這種交映生輝的夫婦在諾貝爾獎上只有一對:1982年,瑞典阿爾娃·米達爾(1902~1986)這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得到的是和平獎;而她的丈夫、瑞典經濟學家貢納爾則在1984年榮獲經濟學獎。

花錢買來的大獎

1986年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深藍色的音樂廳顯得格外莊嚴、典雅。從1901年開始,每年這一天都要在這里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只有少數幾年因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中斷除外。

下午4點30分,是90年前諾貝爾撒手西去的時刻。音樂廳里燈光輝煌,主席臺四周擺放著紅黃兩色鮮花,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皇室成員入場,發獎儀式開始。年近八旬的美籍意大利女生物學家麗塔·萊維·蒙塔爾奇尼和另一位美國生物學家斯坦利·科恩兩眼閃閃發光,懷著激動的心情聆聽著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貝里斯特隆的致詞。接著,他們從卡爾十六世手中接過獎品——鑄有諾貝爾頭像的金質獎章、醫學和生理學獎的證書。當然,還有獎金。

“灰白的短發梳理得端莊大方,明亮的雙眸透射出聰穎和智慧,臉上露著甜蜜而溫柔的微笑”——中國《光明日報》駐羅馬的中國記者這樣描寫麗塔。

麗塔1909年4月22日生于意大利都靈一個猶太家庭,為了當醫生的理想,她發誓終身不嫁。歷經磨難,她于二戰結束后應聘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工作,不久加入美國籍。她在那里一邊教學一邊研究。進入20世紀50年代,麗塔和科恩幾乎同時發現,動物在受傷以后,會用舌頭舔傷口,而傷口接著便很快愈合。于是他們從分析動物的這一行為入手,于1951年從小白鼠的唾液中分離出兩種物質:一種物質能促進動物皮膚表皮細胞的生長發育;另一種物質則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發育,被稱作神經生長基因(NGF)。他們還于1953年成功地分離出這種大腦和神經系統的蛋白,揭示出神經生長和演變規律,并因此獲諾貝爾獎。

然而,這個20世紀50年代初的發現為何在事隔30多年后,才得到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垂青呢?為什么已退休閑居家中多年的麗塔突然間又名聲大噪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1995年8月,瑞典《每日新聞》發表一篇長文,終于揭開了這個謎底。原來,麗塔的獎是用錢買來的,出錢的是她所屬的意大利菲迪亞醫藥公司。

那么,這一秘密又是如何暴露出來的呢?

原來,在1995年意大利反黑手黨的“凈手”行動中,藥品局局長普修里尼被罷了官,他在預審法庭上供出了其中的內情:198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評選同意大利的菲迪亞醫藥公司有不尋常的聯系。

據普修里尼交代,1986年諾貝爾獎頒發后,菲迪亞醫藥公司總經理戴維·瓦勒曾向他透露,是該公司出資2000多萬馬克(一說數千萬瑞典克朗)“買下”這項科學桂冠的。他們出錢幫助麗塔得獎,自己也獲得了巨額的利潤。

那么,麗塔又是如何“如愿以償”的呢?菲迪亞醫藥公司又怎能獲得巨額利潤呢?

在20世紀80年代初,菲迪亞醫藥公司負責科研的經理格里奧建議,麗塔的前述發現有助于公司新藥的開發,公司應大力支持她。于是,公司便有意識地開展了一系列幕后臺前的交易活動。其一是拉攏瑞典有關評獎的教授,包括在卡羅琳醫學院(生理學和醫學獎的評定、頒發機構)的評獎委員會任要職的教授。例如,給卡羅琳醫學院評委會委員、世界神經醫學權威福馬斯·霍克菲爾特在美國的私人賬戶匯去5000美元,名曰“贊助”。請霍氏夫婦免費去馬德里旅游。果然,“付出總有回報”:在投票時,霍氏投下了使麗塔得獎的關鍵的一票。

其二是,公司給“相關”人物以誘人的頭銜,邀請他們與前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參加以麗塔為首的學術研討會,爭取他們為麗塔提名,讓已退休的麗塔繼續“研究”,多次舉辦醫學講座會,讓她和公司都揚名四海。

公司的一切前述動作都有一個明確的極終目標——錢。那錢從哪里來呢?錢從賣藥來,而藥要賣得出去,就要有知名度。因此,使出渾身解數,不擇手段,花錢把麗塔與藥綁在一起,推上科學界最高的獎臺,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么,公司賣的什么藥,又怎么與麗塔綁在一起呢?

原來,公司竭力要賣的是一種名叫“克羅納西”的、與前述麗塔和科恩的發現有關的新藥,是一種牛腦提取物和一種鈉鹽的合成物,據稱可以治療和修補受傷的神經組織。這種藥沒有在患者身上做過認真的試驗,更不用說用于臨床。人們對其療效表示懷疑,因而進不了大部分歐洲和美國市場,只能在意大利國內、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少數國家小量銷售,但其利潤卻占該公司經營額的80%。于是,瓦勒突發奇想,使出“妙招高招”:借助諾貝爾獎的神圣光環。于是有了前面的一幕幕丑劇。

麗塔獲得了遲到的榮譽后,公司聲名鵲起,醫學界對“克羅納西”的懷疑也就自然減少,于是這種藥品熱銷世界市場。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公司經營額翻了一番。

可是,好景不長。熱銷的藥并沒有發現確切的療效。醫學家終于經過實驗證實,“克羅納西”并不能治療神經損傷。德國首先宣布禁止進口該藥。進入20世紀90年代,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繼停售此藥。意大利當局在1993年也最終裁定它沒有療效,并禁止產銷。幾個月之后,菲迪亞公司宣告倒閉,接著便被國家接收,而公司總經理也因賄賂罪成為階下囚。

菲迪亞公司花錢買獎售假藥一事被披露以后,世人嘩然。但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主席斯頓·吉利納爾卻堅決否認此事。他說:“這種指責毫無根據。雖然菲迪亞公司支持神經醫藥研究,也包括支持瑞典的研究人員,但這不能同諾貝爾獎扯到一起。”不過,他的這一辯解顯然蒼白無力,隨著1999年初暴露的、此前國際奧委會一些委員因受賄改變2000年奧運會舉辦地的投票表決一事,人們更相信這一點。

麗塔在華盛頓大學時,曾和中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薛杜普一起學習,都是著名胚胎學家維克托·漢布格教授最青睞的門生,一輩子獻身醫學,成就卓著。但為了金錢、名譽搞前述活動,使“晚節不保”,令人嘆息。此時,我們回憶起崇高的古希臘科學精神——不為名利獻身的科學的精神,它在講究功利的世界上更顯得難能可貴。

失誤的訃告

1993年,美國作家詹姆斯·W·摩爾在《抓住那一瞬間》一書中,披露了設立諾貝爾和平獎的秘聞。

瑞典諾貝爾發明硝化甘油等炸藥成名后,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他哥哥死的時候,當時報紙不知怎么搞的,偶然搞混而錯發了諾貝爾的訃告,而不是他哥哥的訃告。

諾貝爾讀到這一失誤的訃告時,心里難受極了,充滿了深深的犯罪感:訃告里提到他曾發明一種戰爭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導致大量人員的死亡和物體的破壞,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看完這則訃告后,他坐臥不安,心潮難平。他反省了自己發明炸藥的動機是用于開發礦山、炸通隧道等,是造福于人類的,并非想用于戰爭,殘害生靈,破壞和平。但事與愿違,科學家的發明卻被戰爭販子用于摧殘人類和平。這血淋淋的現實使他心如刀絞,痛苦萬分。

于是他懷著一種深深的悔罪感,在遺囑中闡明設立一個以促進世界和平為宗旨的獎,這就是眾所周知的諾貝爾和平獎——當時所有獎項中惟一不是自然科學獎的獎項。

對國王也不“優待”

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3年去世以后,遼闊的馬其頓帝國一分為三,其中包括埃及的一位在亞歷山大的多才多藝的將軍,他不久就取得了這一地區的政權。這位將軍就是索特爾·托勒密(Soter Ptolemy)王。

在托勒密王時代,他的疆域里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叫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提起歐幾里得,學過平面幾何的人都知道他的《幾何原本》。愛因斯坦說,它使“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個邏輯體系的奇跡”;它使它之前的同類作品黯然失色而被它迅速、徹底取代,成為2000多年來支配著幾何學的教科書。世界各地用各種文字出版了他的多種版本,注釋詮解性文章更是不計其數,其流傳之廣、影響之深,不亞于基督教的經典——《圣經》。接下來就是這位埃及國王、亞歷山大里亞大學的創始人托勒密向歐幾里得學習幾何學而光顧這所大學的故事。

這所大學是托勒密王在公元前約300年開辦的,地點位于距尼羅河口僅約十來公里的首都——亞歷山大里亞。歐幾里得就是在這里供職并編纂他的不朽名作《幾何原本》的。

學了一段時間的幾何學,托勒密王發覺這門學問是很難學的。于是有一天他問他的老師歐幾里得:“學習幾何有沒有捷徑?”歐幾里得回答說:“陛下,在現實世界有兩種道路,一種是供普通人走的,另一種供國王走。但是,在幾何學中卻沒有專供國王走的路。”這句話,后來被人們濃縮、提煉為“幾何學無王者之路”,而且被推廣為“求知無坦途”,成為傳誦千古的學習箴言。更推而廣之,“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錢三強)。

是的,求知無坦途,“只有在那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現在人們談論著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倡愉快教育,這無疑是很好的,但是,這里須警惕兩種傾向。一種是降低學習必要知識和能力的廣度和深度,因為這將使學生成為“貧血兒”。二是以為可以輕松獲得一切所需知識和技能。沒有“苦舟”是渡不過“學海”的。

托勒密王和歐幾里得的問答,人們是怎么知道的呢?

原來,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在約前387年的時候,漫游四海后返回雅典,在雅典一個叫阿開德米(Academy)的地方辦了一所高等學校——柏拉圖學園。現在,有的國家把高等學院稱作“阿開德米”,就是起源于此。這一學園的一則趣聞軼事是,大門上寫著:“不學幾何的人,請勿入內!”到了約450年,這所學園的老師普羅克洛斯(約412~485)為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第一卷作了注釋,寫了一篇《幾何學發展概要》,人們常稱為《普羅克洛斯概要》。此文描述了從“數學之父”、古希臘泰勒斯(約公元前624~約前547)到歐幾里得之間主要數學家的事跡,其中就記載著托勒密王和歐幾里得的問答這則軼聞趣事。

不過,這句箴言的來歷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在柏拉圖學園內有一個叫梅內克繆斯(約公元前375—約前325)的古希臘數學家,他也當過托勒密王的老師,因而上述對話出自于這對師生之間。這種說法記載于古希臘晚期作家斯托比亞斯的著作之中。

其實,究竟是哪種說法屬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牢記“求知無坦途”、“科學沒有平坦的大道”這些金玉良言,才會不圖安逸、蔑視懶惰;不懈地求知、艱苦地創業,最終實現人生的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

誤把新娘當動物

如果要問,誰是俄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要提起巴甫洛夫(1849~1936)以及他的“條件反射”說,也許不知道的人很少。他就是俄國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人——1904年,他因在消化生理研究中的重大貢獻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生理學家獲此殊榮,他是世界上第一個。

“得來全不費功夫”只是一個美麗的愿望。巴甫洛夫的成功也是“忘我”的結果,下面這則故事可見他“忘”到什么地步。

在巴甫洛夫的實驗室,為了研究動物的條件反射,綁滿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狗、兔、雞、青蛙、老鼠……成天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研究的巴甫洛夫,沒有時間與他的未婚妻西瑪·卡爾捷爾捷夫斯卡婭會面,兩人只是默默地相愛著。終于有一天晚上,他抽出一點難得的時間,約定與西瑪會面。西瑪如約來到實驗室,巴甫洛夫連忙迎上前去親熱接吻、擁抱,隨即拉著她的手,把她往縛有各種動物的實驗架上捆綁。西瑪原來以為他是在開一個科學玩笑,便沒有聲張;及至巴甫洛夫進入“角色”、動了“真格”,要把她當成動物做實驗時,才知道巴甫洛夫并非為了鬧著玩。這時她才大聲呼叫,提醒他:“我是西瑪,是您的未婚妻,不是做實驗的動物!”這時,他才大夢方醒,趕忙把她從實驗架上解下來。

由這一故事可以看出,巴甫洛夫對科學實驗、研究到了何等忘我、癡迷的地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巴甫洛夫的忘我和癡迷,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癡迷和忘我可以認為是勤奮的最高境界。而巴甫洛夫的勤奮不是偶然形成的,也不是表現在一時一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武鸣县| 五台县| 高陵县| 林西县| 河津市| 祁连县| 昌宁县| 同江市| 曲阳县| 西和县| 巫溪县| 中卫市| 盐城市| 乡城县| 佳木斯市| 皮山县| 沾益县| 庆元县| 驻马店市| 喜德县| 贵州省| 图木舒克市| 布尔津县| 石门县| 城市| 武威市| 陈巴尔虎旗| 金川县| 莫力| 丘北县| 汤阴县| 灵宝市| 商河县| 凌海市| 桐庐县| 斗六市| 正安县| 峨眉山市| 邓州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