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推敲”一詞的來歷
- 影響孩子一生的100個語文故事(影響孩子一生的名著)
- 宮方編著
- 705字
- 2015-04-20 16:27:51
唐朝有個詩人名叫賈島,有一年他到長安趕考。
一次,他外出歸來,在返回客店的途中,閑著無事,就在驢背上吟誦起不久前寫的兩句詩。
他覺得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門”的“推”字還不怎么貼切,想用一個“敲”字來代替,但考慮了很久,仍然決定不下。于是,他反復(fù)吟誦著,一會兒做推門的手勢,一會兒做敲門的動作,兩只手不住地一上一下,一伸一縮。街上的行人看了大為驚奇,有的甚至當(dāng)他得了神經(jīng)病。
忽然迎面來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車馬隊伍,原來是長安府尹韓愈出巡。路上的行人見府尹來了,都急忙向兩邊回避。只有賈島仍然騎著毛驢走在路中央出神地做著推敲的姿勢,結(jié)果被鳴鑼開道的差役們一把揪下驢背,提到府尹大人的轎子跟前問罪。
韓愈責(zé)問:“你叫什么名字?哪兒人?干哪一行的?”
賈島說:“我叫賈島,來京城趕考。”
韓愈問道:“鑼敲得這么響,你怎么沒聽到?干嘛不回避?”
賈島回答說:“我只顧在驢背上吟詩,什么也沒聽到,因此冒犯了大人,請大人恕罪!”
韓愈是當(dāng)時著名的詩人、散文家,聽說賈島因作詩入迷,才沖撞了自己,情有可原。當(dāng)即轉(zhuǎn)怒為喜,用溫和的語氣問道:“你做了首什么詩?快念出來聽聽。”
于是,賈島把這首五言律詩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末了,還問韓愈:究竟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韓愈非常贊賞他認真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并建議把“推”字改為“敲”字。
賈島請問他有什么根據(jù)。
韓愈說:“從意境的角度看,山中夜晚,寺門緊閉,題目又寫‘幽居’;在那月光皎潔、夜深人靜的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幾下‘梆梆’的敲門聲,以動襯靜,就更顯出寺院的深幽沉寂。而用‘推’字就顯不出這許多好處來。”
賈島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欣然接受了這個意見,決定用“敲”字。后來常用的“推敲”一詞,即來源于此。
- 從故事中學(xué)會自立自強(教青少年為人處事的故事寶庫)
- 培養(yǎng)孩子的偉大勵志故事全集
- 從稚氣小孩到科學(xué)巨人:牛頓
- 胡小鬧日記·第2輯·學(xué)習(xí)篇:絕不為父母和老師讀書
- 五四班的網(wǎng)蟲們(五四班那些事兒)
- 決定孩子一生健康的100個好習(xí)慣
- 呼嘯山莊(少年成長必讀中外名著叢書)
- 影響孩子一生的100個語文故事(影響孩子一生的名著)
- 中華青少年成長必讀集萃:萬事由來
- 皇帝的九件新裝(小學(xué)生人格成長童話)
- 吃貨最愛的事
- 別跟學(xué)習(xí)過不去
- 開啟青少年智慧的150個創(chuàng)意故事
-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jīng)典童話(中華少年成長必讀書)
- 胡小鬧日記·第3輯·情商篇:做個有自控力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