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0~3個月簡單發音階段
- 學說話,大腦開發的第一步
- 喜喜寶貝
- 5481字
- 2015-04-13 19:10:38
0~3個月語言發展指標
聽覺比較敏銳,突然聽到響聲會嚇一跳;聽到陌生的聲音會停下正在做的動作;不同類型的哭聲代表不同的意思;能用眼睛盯著說話者約30秒鐘;父母和他進行面對面“交談”時,能對父母的聲音做出微笑、翕動的嘴唇等反應;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如包括“a、e、g、k”的聲音。
誰說新生寶寶不會“說話”
什么時候要開始教寶寶說話?從寶寶出生后就可以開始了。
雖然寶寶要到1歲左右才能說出理解其語義的第1個詞,但在這之前的1年里,他已經開始練習控制發音、掌握語義,為日后的“開口說話”做準備。
新生兒從剛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傾聽周圍人們發出的語音以及各種聲音,但還不能聽懂人們說話的意思,他們開始自發地發出一些語音,但不能主動模仿別人的發音,一直到4個月,他都處在自發的語音發聲練習階段。
面對這位家庭的新成員,爸爸媽媽都會滿懷喜悅的心情,仔細地觀察這位小天使的頭發、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爸爸媽媽還會忍不住撫摸寶寶的小手,輕拍寶寶的身體和他打招呼,歡迎寶寶的到來,同時也在心中憧憬美好的未來。
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首先具有的是聽的能力,尤其是對聲音有定向力,這就使寶寶出生后具有了與父母交流的可能。盡管他們暫時不會說話,可千萬不要以為“寶寶什么都不懂”。
哭,是寶寶發音器官為語言發展所做的最初的發聲準備,是寶寶通過語言表達自己意思的第一個工具。一個多月后,孩子除了哭叫外,開始發音,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這既不是哭,也不是語言,寶寶這種聲音只有在情緒良好的時候才出現,這是你會發現寶寶眼睛瞪得很大,表情喜悅,既沒有要求吃奶也沒要求換尿片,這只是喉嚨里發出的自然的聲音,就像人高興時哼著小曲一樣,很快你就可以聽到小寶寶經常發出“啊”“哈”的聲音,仔細辨別就會發現寶寶通常首先發出這樣的聲音“o”“a”“p”,這時寶寶還不會控制自己的發音,基本上都是無規律的,還處于語言訓練的自然階段,仍然不是真正的語音出現。但是你如果簡單地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這會讓他開心得咯咯地笑起來的。
0~3個月的寶寶語言發展水平盡管還是處于簡單發音階段,也不能說出真正的語言,但是寶寶時刻準備著與你的交流,所以,從0歲起開始與寶寶“說話”吧!
小貼士
從寶寶一出生就應該為基準備一個安靜、溫馨的生活環境,要盡量讓孩子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以幫助他迅速發展聽力,但切忌強烈的聲音和噪音。
寶寶最愛的語言啟蒙小游戲
游戲一:尋找聲源
游戲要求
準備安靜、光線充足的室內環境,在寶寶進食后半個小時進行。
游戲好處
提高寶寶聽力,及時發現寶寶聽力障礙,并激發寶寶愉快的情緒,為更進一步的親子交流做準備。
游戲步驟:
1.準備能發出清脆聲響的小搖鈴(或小鼓等其他聲響物品);
2.先對寶寶進行游戲前的預熱,可以輕呼寶寶的名字,做做鬼臉,使寶寶處于興奮狀態;
3.媽媽拿著小搖鈴在寶寶面前輕搖,使寶寶知道此時聲音的來源;
4.媽媽將小搖鈴藏到寶寶頭左側,繼續輕搖小鈴鐺發出聲響,節奏時快時慢,音量時大時小,并且用語言引導寶寶尋找聲響;
游戲提醒:
媽媽要觀察寶寶對鈴聲有無反應,游戲時,最好用普通話反復和寶寶講話,讓寶寶儲存標準的語音信息,更有利于發展語言。
小貼士
寶寶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大致發展成熟,當寶寶出生后馬上就能運用他的聽覺。但是剛出生的前2、3天時,寶寶的外聽道可能還有一些羊水塞住,等到羊水都排凈后,家長可以發現孩子對聲音會有某種程度的注意。一直到兩個月左右,會被突然發出的聲響嚇一跳,聽到媽媽的聲音立即安靜下來等,如果他正在吃奶,聽到聲響的時候,也會停下來,轉而注意聲音來源,另外,孩子會在喂奶、換尿布、親子互動的過程中,慢慢地熟悉照顧他的人的聲音,并慢慢去辨認他的聲音。
5.當寶寶做出尋找的動作和反應時,媽媽應該給予鼓勵,使寶寶獲得成功的體驗;
6.可將小搖鈴再藏到寶寶右邊,重復4、5的步驟;
寶寶語言智力開發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兒,為什么會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就掌握了結構復雜而嚴密的語言?語言作為一種智力與潛能,越早開發越好。早教工作者建議從寶寶出生第一天起,就應該將語言交流融貫到嬰兒的生活中,這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與0~3個月嬰兒“交談”時父母做出夸張口部動作及出聲,應讓寶寶學習你發聲的口型,并配合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這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境里絕不可能發展語言智力。最好的例子就是“狼孩”的語言系統缺失現象,由動物撫養長大的“狼孩”,在語言發育階段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就算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人類的語言,盡管回歸人類社會后,接受強化的語言訓練,也很難再掌握一門語言。所以,寶寶的語言智力開發越早,寶寶掌握語言的能力就越強。
游戲二:模仿寶寶的聲音
游戲要求
安靜通風的室內環境,在寶寶清醒時進行。
游戲好處
可以逗引寶寶有意識地模仿,并激勵他主動發聲。
游戲步驟:
1.輕拍寶寶的小手、小腳,呼喚寶寶的名字,提醒寶寶游戲時間開始了;
2.寶寶情緒高漲后,將寶寶抱在懷里,對著寶寶的臉發出“咿—”“呀—”“哦—”地“說話”聲;
3.注意觀察寶寶的面部表情,當寶寶吧噠小嘴或吐泡泡發出聲音的時候,立刻微笑地看著寶寶的小臉,熱烈地模仿寶寶的聲音;
4.這時可能寶寶還不會發出準確的“咿”“呀”聲,不過沒關系,不管寶寶發出什么聲音都希望得到你的回應;
游戲提醒:
和寶寶游戲時一定要滿腔熱情,以此感染寶寶。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配合一些其他的動作來吸引寶寶的注意,比如,一邊說,一邊不時地將臉埋進寶寶的胸前,輕輕地咯吱他,對著他的小臉輕輕地吹氣等等。
小貼士
對呀呀學語的寶寶說話時,媽媽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并采用夸張的語氣和口型說出或重復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寶寶非常“吃”這一套,因為緩慢的語速、夸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復,這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表達形式,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這不難理解,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我們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同時,這也能增加寶寶對媽媽的信任感。要知道一個陌生的聲音和發聲方法,寶寶是難以很快適應的,只有用類似于寶寶說話的方式,他才能感覺到這是在和他交流。
5.輕輕晃動寶寶的小手,放慢你的語速,用長音繼續模仿寶寶的聲音。每隔幾天增加一兩個不同的音。
當寶寶第一次發出聲音
當你的寶寶出現第一次出聲時,父母或經常照顧寶寶的成人一定會驚喜萬分。為了表達對小寶寶這種主動交流的欣喜之情,可以親切地撫摸著他的小手,對寶寶說:“寶寶你在叫我嗎?”再輕輕地將他抱在懷里,讓寶寶的臉貼著你的臉。
當寶寶會出聲時也給成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寶寶醒著的時候,父母或經常照顧寶寶的成人,應經常出現在他面前,跟他講話。此時,寶寶雖然還不理解語言的意思,但成人愉快的表情和優美的聲音,通過聽覺、視覺傳入寶寶的大腦皮層,儲存起來,能為以后的語言發展打下基礎。成人還可以利用各種色彩鮮艷的玩具,如紅、黃色的氣球,小鈴鐺等引逗寶寶,讓寶寶出聲微笑,使寶寶心情愉快。寶寶欣喜的反應會使身體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鍛煉,同時也加深了寶寶與成人的感情。寶寶的第一次出聲,贏得了父母的歡欣,而父母的撫摸和擁抱又強化了寶寶出聲的興趣。以后,當寶寶再次看到他熟悉的成人時,還會用這種出聲甚至加上肢體語言與之進行交往,這也是鼓勵寶寶說話的第一步。
游戲三:貼心語
游戲要求
安靜的室內環境,寶寶清醒的時候。
游戲好處
隨時隨地與寶寶進行對話,讓寶寶熟悉你的聲音,增強寶寶的安全感,為進一步的交流做準備。
游戲步驟:
1.讓寶寶躺在床上,對著寶寶的耳邊輕聲的說話;
2.說話時,媽媽表情放松,面帶微笑,說話放慢語速,可以說些寶寶的成長趣事或媽媽對寶寶的期望等輕松的話題;
3.注意觀察寶寶的表情,為了提起寶寶的注意力,可以輕輕對著寶寶的臉吹吹氣,撫摸寶寶的頭,拉拉寶寶的小手等;
游戲提醒:
和寶寶進行貼心語關鍵是堅持。雖然寶寶還不會說話,但他們天生具有聽覺能力,能感知到媽媽的語言。有的寶寶在生后感受到胎內曾聽到的聲音時,就會改變吸吮的速度,所以寶寶生后要盡量給他們創造一個豐富的投入感情的語言環境,利用各種機會給寶寶以豐富多彩的情感生活。
小貼士
寶寶其實能夠靠他的耳朵來分辨很多事情,那么,盡早展開與寶寶間的親密對話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剛出生的新生兒而言,這個“親密對話”還包含很多非語言的方法,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種原因的哭法),并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要弄清楚這些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對于初為人母的新手父母來說,需要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全部掌握孩子的喜怒哀樂,如果寶寶對你的熱情短時間內還不理會,不要放棄,再耐心一點,用其他方法比如借助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途徑,使寶寶慢慢產生反應。
4.將寶寶抱起,貼一貼寶寶的小臉,告訴他媽媽是在和你說話,或者改為對寶寶唱歌也是不錯的選擇。
寶寶不會講,并不代表聽不懂
在孩子剛出生的幾十天里,大腦語言功能區迅速發育,特別是分管語言的儲存神經高度興奮,據儀器測定,嬰兒即使在淺睡眠狀態也能感受到聲音信息。
很多父母會認為,嬰兒只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不會說話,也不會聽,所以完全不用過多地與寶寶交流,只要滿足他的需求就可以了。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千萬別小瞧寶寶,雖然說不出來,他卻能聽懂。他能明白的意思可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當孩子啼哭時,細心的媽媽會知道寶寶餓了或者是尿濕了,及時滿足寶寶的要求,這樣時間一長,寶寶就能明白,他的哭聲能喚起父母的響應。另外,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會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有耐性的父母,可以照著寶寶的口型夸張地進行模仿,同時發出和孩子相似的聲音,時間長了,你會驚喜的發現,當你再次去逗寶寶的時候,很快就能換來寶寶開心的笑聲,這些例子都說明,盡管幾個月寶寶發出的只是簡單的聲音,只要響應,并且持續的對他進行訓練,寶寶可以理解父母的意圖。
游戲四:觀察媽媽的臉
游戲要求
準備舒適的活動空間,洗干凈媽媽的臉和手。
游戲好處
激發寶寶與人交流的愿望,促進最初的聽覺、視覺的發展。
游戲步驟:
1.讓寶寶躺在床上,媽媽抓著寶寶的小手讓他摸摸媽媽的臉,輕輕告訴他這是嘴巴,這是鼻子,這是眼睛;
2.當寶寶熟悉媽媽的臉之后,媽媽開始用臉和寶寶“對話”。先從笑的表情開始,媽媽保持笑容,嘴角翹翹的,眉毛彎彎的,讓寶寶仔細觀察;
3.讓寶寶觀察媽媽生氣時的臉,如嘴唇嘟嘟的,目光兇兇,眉毛上揚,眉頭擠到了一塊;
4.讓寶寶觀察媽媽驚喜時的臉,驚喜時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睜得圓圓的;
游戲提醒:
媽媽的臉最能吸引嬰兒的注視。0~3個月的寶寶調節視焦能力差,太遠或太近的物體他都看不清楚,玩游戲的時候,媽媽的臉和嬰兒的臉之間保持20厘米左右這個距離最佳,這時,媽媽的臉是嬰兒最能看清的物體。
小貼士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媽媽微笑著注視著寶寶的臉時,媽媽慢慢地張嘴、閉嘴,嬰兒也會跟著張嘴、閉嘴;媽媽慢慢地吐出舌頭,嬰兒也會在稍縱片刻之后吐出自己的舌頭。心理學家把這些模仿性動作稱為“共鳴動作”。當嬰兒注視媽媽的臉部時,他的雙眼會集中到媽媽的眼睛和嘴上,然后,按照他所見到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眼睛和嘴的表情。當他模仿微小表情時,會咧開小嘴,喉嚨發出“啊”“啊”的聲音;模仿悲傷的表情時,他會緊縮眉頭,并撅起小嘴。媽媽對嬰兒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這種模仿能力對于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父母應該利用好嬰兒的這種天賦,建立最初與他人交往能力的關鍵。
5.反復進行上述步驟,并且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
寶寶開口說話早還是晚,因人而異
幾個月大的寶寶正處在語言發展的基礎階段,只會發出簡單的聲音,寶寶既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么,也不能理解你對他說的話,此時,父母應該做的就是積極回應寶寶的聲音并從鍛煉寶寶的聽力開始入手。比如說,可以用激將法。比如想要吃奶時,媽媽就是不給他,看他急了是不是就出聲了,通常是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多數情況下,寶寶不會發出聲音,他雖然不開口發音,成人還是要對他說話,提供一個語言環境,讓他多聽,寶寶是從聽中懂得語言,然后學會說發音、說話的。
另外,寶寶出聲早晚還與其他很多因素相關。比如遺傳基因,寶寶的語言發展一般會遺傳父母中的一個人。很多寶寶有很強的語言接受能力,但是就是不開口,可能是因為口腔和舌頭肌肉因為基因遺傳,發育較慢;還有社交氛圍,寶寶每天由誰看管,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對語言的發展也有很大關系。“一對一”的全天候看護往往讓寶寶沒有必要說話,完全有人會照顧的妥妥當當;出生順序,一般來說,第一個出生的孩子說話比較早,原因之一是,父母有更多充裕的時間來開導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人與他搶著說話,發揮空間比較大。而后出生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說話晚的狀況,也許就是因為很難有機會搶到話,缺乏鍛煉的機會。
0~3個月寶寶語言能力綜合測試表
聽的能力
聽到響亮的聲音,會增加或減少全身性運動 Yes()/No()
聽到輕柔的聲音,會停止口中的咿咿呀呀聲 Yes()/No()
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停止哭鬧 Yes()/No()
聽到突然發出的聲響,出現全身性抖動。 Yes()/No()
開始懂得搜索聲音的來源 Yes()/No()
能認出少數除媽媽以外的聲音 Yes()/No()
“說”的能力
舌頭和嘴唇運動不發達 Yes()/No()
大聲哭鬧 Yes()/No()
會笑 Yes()/No()
喂奶時發出一些新的聲音,如“u”“e”“i” Yes()/No()
發出咿咿呀呀聲 Yes()/No()
發音的時候氣息隨著張口大小變化 Ye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