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臨淄有個叫江革的人,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他們不僅搶財物,還把別家的男子抓去,逼他們入伙。為了避亂,江革和母親棄家逃難。由于母親年邁,腿腳不便,江革便整天背著母親東奔西走。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母親雖然年老體輕,但長途跋涉仍把江革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他,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母親,一點兒也不累,就像小時候母親背孩兒一樣。孩兒背母親能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里很歡欣,所以越背越有力氣。”
在逃難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幾次都險些被盜賊動去。每當面臨這種情形時,江革便會在盜賊面前苦苦哀求:“我從小失去了父親,是母親含辛茹苦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讓她如何保全生命、度過余生呢?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旁,沒人奉養,就放過我吧!”盜賊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就這樣,江革屢次化險為夷。
后來盜賊被平息了,江革和母親在江蘇省下邵縣定居下來。為了奉養母親,江革到一個富裕人家當傭人,每天天不亮便開始擔水、劈柴、燒火、做飯,白天還要牧馬放牛,這樣不分晝夜地干活兒,以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江革雖然賺的錢很少,但凡是母親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他都盡力買到,而他自己卻舍不得亂花一分錢。江革的事跡傳開后,人們對他仰慕不已。
心得·啟迪
江革千里背母,令人贊嘆不已。其實,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贍養老人,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贊頌別人這個層面上,而應該使自己也擁有江革那樣的孝心和行動,這樣,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