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是貓》
- 最適合青少年的名著導讀 亞非現代名著導讀(校園文學必讀叢書)
- 蕭楓 竭寶峰 李慧編著
- 1944字
- 2015-04-02 16:44:48
〔日本〕夏目漱石
《我是獵》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著名作品,寫作于1905~1906年之間,是漱石全部創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社會影響最大的作品。
夏目漱石,生于1867年,卒于1916年,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日本近代文學的杰出代表。
《我是貓》問世時,明治維新已經過去了3O多年。在這個期間,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資產階級聯合政權。這個政權對內壓迫剝削人民,鎮壓了“自由民權運動”;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掠奪了大量賠款,搜刮了大批資財。
通過這些罪惡活動,天皇專制政權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地主資本家的腰包塞得越來越鼓,勞動人民的日子卻過得越來越窮。漱石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生活在這個環境之中,雖然沒有可能看清歷史的全貌和實質,但是確實感到這個社會存在種種問題。從廣泛的意義上說,他的這部小說主要就是針對日本社會的各種弊病而發的。
《我是貓》在藝術形式方面有兩個顯而易見的特點:一是它借用一只貓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展開故事。這只貓從出生不久到最后淹死,在苦沙彌家里生活了兩年,小說所寫的詼諧有趣的故事,都是它的所見所聞;二是它沒有一般小說那樣的故事情節。作者自己說過,這部作品既無情節,也無結構,像個海參一樣無頭無尾。當然,通過貓的眼睛寫人未必是什么了不起的創造,沒有故事情節也不一定是什么特長。但是,當時日本文壇視野狹窄,作品中的人物限于小市民,主題不出男女戀愛和人情糾葛,此外似乎沒的可寫。在這種情況下,《我是貓》采用一種新穎的形式,描寫的內容不僅超出一般的戀愛和人情,而且俯視自私自利的社會,嘲笑其中的丑惡,揭發其中的污穢,就變成了嶄新的創造。
小說的場面幾乎全部集中在主人公苦沙彌的家里。苦沙彌和他的同學、朋友、學生等中年和青年知識分子,在苦沙彌的客廳里說笑話,講故事,高談闊論,嬉笑怒罵,指斥社會,批評人生,構成小說的主要內容。要說情節的話,只有苦沙彌家和鄰居金田家發生沖突,金田施行陰謀詭計激怒苦沙彌,苦沙彌大動干戈加以反擊可以算得。到小說結尾的地方,這場風波逐漸平息下去,苦沙彌的生活又恢復到原來的老樣子;苦沙彌家的貓也感到無聊得很,便偷喝了啤酒,掉進水缸里淹死了。
苦沙彌是個中學英語教師。他為人老實正直,自命清高,不求榮達,住著簡陋的房子,過著清貧的生活,對社會上的富有者和權勢者抱著強烈的憎惡,對世界上的不良現象感到深深的鄙夷。與此同時,他又是脾氣暴躁的,缺乏辦法的,不知如何對付環境,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大動肝火,弄得自己十分苦惱。不用說是更大的黑暗勢力,僅僅一個資本家施了一些詭計,就鬧得他焦頭爛額。他進行的所謂斗爭,無損于對方一根毫毛,只搞得自己無法忍受下去。
由此可見,苦沙彌的性格是復雜的、矛盾的,既有崇高的一面,又有渺小的一面;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可笑的一面。作者對他的態度也是復雜的、微妙的,既有深切的同情,也有善意的諷刺。
作者對于明治社會的一切黑暗和罪惡是憎惡的,他的諷刺則是辛辣的。他的筆鋒主要指向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勾勒資本家的丑惡嘴臉。小說沒有正面描述資本家金日的“事業”,而是采取漫畫式的筆法丑化他的相貌,通過他對苦沙彌耍弄的卑劣手段勾勒他的丑態,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這些人的特點是精通“三缺”,即缺義理,缺人情,缺廉恥。
二是揭露官吏、偵探等資產階級統治工具的實質。小說指出,官吏憑借人民給他們的職權耀武揚威,狂妄得很;而偵探更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其實是和小偷、強盜一類的東西,奇臭無比。
三是諷刺統治階級所推行的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為了發動侵略戰爭,當局大肆鼓吹所謂大和魂。苦沙彌寫了一篇短文,對它加以嘲弄,指出盡管人人大喊大叫;卻沒有人能夠說清大和魂究竟是什么,它永遠是縹縹緲緲的,好像天狗一樣。
四是嘲笑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冷漠的、虛偽的關系。小說指出,在這個社會里,一個人為別人而蹙眉、流淚、長嘆,決非自然的態度,而是虛偽的表演,說一句公平話,也是煞費苦心的藝術。
五是指出這個社會所面臨的窮途末路。小說寫道,這個社會已經糟糕透頂,不可救藥;人們已經無法生活下去,只有想法死掉,設法自殺。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小說對于明治社會黑暗和罪惡的揭露是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的。
這部小說在藝術風格上的特色是通篇充滿幽默和諷刺。通過貓眼觀察人生,通過貓語批評人生,這本身就給人以詼諧之感;再加上大量荒誕的笑話、有趣的故事、驚人的妙語和夸張的描述之類,便構成了一幅幅意趣橫生、滑稽可笑的圖畫。不過,雖然都是幽默和諷刺,可是由于對象不同,態度也有所差異。例如,同是寫人的臉,對苦沙彌的麻子,諷刺比較輕微;而對金田夫婦的鼻子,諷刺則要辛辣得多。雖然都是幽默和諷刺,可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態度也就發生變化。如果說起初是諧謔的嘲笑,那么越到后來便越發帶有悲憤和凄涼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