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作者錄

魏文帝,姓曹名丕,字子桓,曹操之長子也。少好文學,以著述為務;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諸儒撰集經傳,隨類相從,凡千余篇,號《皇覽》。錄《典論·論文》。

梁昭明太子,姓蕭名統,字德施,武帝之長子也。生而聰睿;讀書數行并下,過目皆憶。每游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或作劇韻,皆屬思便成,無所點易。恒自討論墳籍;集古今人文章得六十卷,名曰《文選》。古人總集推為弁冕。早卒,簡文帝集所著文,得二十卷。錄《文選序》。

梁簡文帝,名綱,字世纘,武帝第三子也。幼而敏睿,六歲能屬文。武帝面試,把筆便成;嘆曰:“常以東阿為虛,今則信矣。”讀書十行俱下,經目必記。辭藻艷發,然傷于輕靡;時號宮體。集一百卷。錄《與湘東王論文書》。

宋蘇子瞻,名軾,眉山人。博通經史,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其體涵渾光芒,雄視百代。有《易書傳》,《論語說》,《仇池筆記》,《東坡志林》,《東坡全集》,《東坡詞》等,凡數百卷。錄《答謝民師論文書》。

明蘇平仲,名伯衡,建安人。博洽群籍,為古文有聲。太祖置禮賢館,平仲與焉。擢翰林院編修。有《蘇平仲集》十六卷。錄《瞽說》。

明唐荊川,名順之,字應德,武進人,嘉靖中會試第一。兼資文武,于學無所不窺。為文章汪洋紆折,當明中葉,屹為大宗。著有《荊川集》十二卷。學者稱荊川先生。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崇禎中,追謚襄文。錄《與茅鹿門主事論文書》。

明顧亭林,名炎武,字寧人,昆山人,居亭林鎮,號亭林。明亡,不仕;周游四方,載書自隨。其學主博學有恥,斂華就實。凡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之屬,莫不窮究原委。晚益篤志六經,精研考證,遂開清代樸學之風。所著《日知錄》最為精詣,又有《左傳杜解補正》,《九經誤字》,《石經考》,《音學五書》,《吳韻補正》,《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二十一史年表》,《歷代帝王宅京記》,《昌平山水記》,《山東考古錄》,《求古錄》,《金石文字記》,《譎觚》,《菰中隨筆》,《救文格論》,《亭林詩文集》等數十種。錄《〈日知錄〉論詩文》十一則。

清魏善伯,名際瑞,初名祥,寧都人。性敏強記,于兵刑禮制律法,皆窮析原委,于古人文無專好;其自為文,亦不孜孜求古人之法;雖頗嗜《莊子》《史記》,為文遇意成章,如風水之相遭,如云在天卷舒無定,得《莊》《史》之意;然未嘗稍有摹仿。有《伯子文集》十卷。錄《伯子論文》九則。

清魏凝叔,名禧,號勺庭;與兄際瑞弟禮皆以文章名世,時稱寧都三魏,而禧才名尤高。有《叔子詩集》八卷,《文集》二十二卷。錄《日錄論文》七則。

清侯朝宗,名方域,商丘人。明末,隨父兵部侍郎恂官京師,與桐城方以智如皋冒襄宜興陳貞慧以氣類相推許,稱四公子。入清,中順治鄉試副榜。初放意聲伎,已而悔之;發憤為詩古文,取法韓歐,才氣橫溢。有《壯悔堂文集》十卷,《遺稿》一卷,《四憶堂詩集》六卷。錄《與任王谷論文書》。

清方望溪,名苞,字靈皋,桐城人,康熙進士,累官禮部侍郎。論學以宋儒為宗;其說經皆推衍程朱之學,尤致力于《春秋》《三禮》。文學歐歸,嚴于義法。為桐城派之初祖。所著有《周官辨》,《周官集注》,《周官析疑》,《春秋通論》,《春秋直解》,《禮記析疑》,《喪禮或問》,《儀禮析疑》,《春秋比事目錄》,《左傳義法舉要》,《刪定管子荀子史記注》,《補正離騷正義》,《刪定通志堂宋元經解》,《望溪文集》。錄《古文約選序例》,《書韓退之〈平淮西碑〉后》,《與孫以寧論作傳體要書》。

清劉海峰,名大櫆,字才甫,桐城人,副貢生。乾隆時,累舉鴻詞經學,皆報罷。為文喜學《莊子》,尤力追昌黎。方望溪見之大驚服,語人曰:“吾文何足算!邑子劉生乃國士爾!”自是名大著。姚惜抱從之游,世遂有桐城派之目。詩格亦高,有《海峰文集》十卷,《詩集》八卷。錄《論文偶記》五則。

清姚惜抱,名鼐,字姬傳,桐城人,乾隆進士,累官郎中。其論學主集義理考據詞章之長,不拘漢宋門戶。桐城自方望溪劉海峰倡為古文,而惜抱繼之,選《古文辭類纂》以明義法。天下言文章者,推桐城為宗。所著有《左傳補注》,《公羊補注》,《穀梁補注》,《國語補注》,《九經說》,《惜抱軒詩文集》,《筆記》。學者稱惜抱先生。錄《復魯絜非論文分陰柔陽剛書》。

清阮蕓臺,名元,儀征人,亁隆進士,累官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傅。歷官中外,所至以提倡學術自任。在史館倡修儒林傳。在粵設學海堂。在浙設詁經精舍。又輯《經籍纂詁》,校刊《十三經注疏》,匯刻《學海堂經解》等書。所著曰《研經室集》三十四卷。卒謚文達。錄《文言說》。

清章實齋,名學誠,會稽人,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邃于史學,以纂修方志,為時所重。所著有《文史通義》,《校讎通義》,《札迻》,《乙卯丙辰札記》,《實齋文鈔》。錄《文集》,《古文十弊》。

清惲子居,名敬,號簡堂,乾隆舉人,累官江西吳城同知。自言其學非漢非宋,不主故常。治古文得力于韓非李斯,與蘇明允相上下,近法家言;世稱陽湖派。有《大云山房文稿》八卷。錄《大云山房文稿二集敘錄》,《上曹儷笙侍郎書》。

清梁茝林,名章鉅,長樂人。嘉慶進士,累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所著有《經塵》,《夏小正通釋》,《論語孟子三國志旁證》,《金石書畫題跋》,《退庵隨筆》,《楹聯叢話》,《浪跡叢談》等書七十余種。錄《退庵論文》兩則。

清李申耆,名兆洛,武進人,嘉慶進士,官鳳臺知縣。工詩古文。精考證,尤精輿地之學,刊有《李氏五種》。時論盛推方姚,崇散行而薄駢偶,崇八家而輕六朝。而申耆則以為唐宋作者,無不導源漢魏;漢魏之駢偶,實唐宋散行之祖。輯《駢體文鈔》七十一卷,以當桐城姚氏之《古文辭類纂》。于是陽湖派別張一軍,與桐城抗顏行矣!有《養一齋文集》二十卷。錄《駢體文鈔序》。

清包慎伯,名世臣,涇縣人,嘉慶舉人,官新喻縣知縣。好兵家言,熟于鹽漕河政得失。論文亦獨辟蹊徑。著有《安吳四種》三十六卷。錄《文譜》,《答張翰風論詩書》,《與楊季子論文書》,《再與楊季子論文書》。

清方植之,名東樹,桐城人,博覽經史,能詩文,與同里姚瑩石甫,上元管同異之,梅曾亮伯言四人,皆稱姚惜抱高第弟子。中歲研究義理,一宗朱子;著《漢學商兌》,以攻考據家之失。又有《大意尊聞》,《書林揚觶》,《一得拳膺錄》,《昭味詹言》,《儀衛堂文集》等書。錄《昭昧詹言》論詩文二十二則。

清曾滌生,名國藩,湘鄉人,道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丁憂歸。會洪楊事起;遂團練鄉勇,連復沿江各省,封毅勇侯;為同治中興功臣第一。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卒于官,謚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三者,缺一不可。所為古文,師桐城姚氏義法,而運以漢賦瑰麗之氣,厥為桐城之別子焉。所著有《曾文正公全集》一百八十九卷。錄《復李眉生論古文家用字之法書》,《復陳右銘太守論文章禁約書》,《求闕齋日記》論文九則。

清張廉卿,名裕釗,武昌人,道光舉人;官內閣中書。研究訓詁,專主音義。而師曾滌生為古文,又獨得于《史記》之譎怪。蓋文氣雄駿不及曾,而意思之恢詭,詞句之廉勁,亦自成一家。所著有《左氏服賈注考證》,《今文尚書考證》,《濂亭文鈔》。錄《答吳摯甫論學古人在因聲以求氣書》,《答劉生論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書》。

清吳摯甫,名汝綸,桐城人,同治進士,官冀州知州。光緒末,充北京大學堂總教習,加五品卿銜,游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著《東游叢錄》。篤嗜古文辭,私淑同里姚惜抱氏;少長,受知曾滌生,文益宏肆高潔。其教始學,必本周秦古籍,由訓詁以求通其文詞;而要以能知當時之變備緩急。日本學者踔海請業,遠近以文字求是正者四面而至。所著有《易說》,《詩說》,《深州風土記》,《詩文集》。錄《與姚仲實論文書》,《與嚴幾道論譯西書書》。

清嚴幾道,名復,字又陵,侯官人。光緒二年,以福建船政學生,派赴英國海軍學校;試輒最。歸國,累官海軍協都統,一等參謀官。于學無所不窺,舉中外治術學理,靡不究極原委,抉其失得,證明而會通之。六十年來,治西學者無其比也!譯有《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穆勒名學》,《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中國人之知治歐西政治經濟哲學諸科,蓋自氏啟其機焉。錄《譯〈天演論〉例言》。

清馬眉叔,名建忠,丹徒人,光緒三年,以郎中派赴法國政治學院聽講;明年,試最,得優獎;試卷刊法報,傳誦一時!仿歐西葛郎瑪,取《學》《庸》《論》《孟》《左》《公》《穀》《史》《漢》《韓文》兼及諸子《語》《策》,為之字概句比,繁稱博引,比例而同之,觸類而長之,窮古今之簡篇,字里行間,求其會通;輯為一書,名曰《文通》。創前古未有之業!中國之有文典,自馬氏始!錄《文通序》,《文通例言》。

梁任公,名啟超,字卓如,新會人,受公羊學于南海康有為,最為高第弟子。其始論學術,則自荀卿以下漢唐宋明清學者,掊擊無完膚。而鉆研之深,則亦以為國學之根柢極深厚,終有其不可磨滅者存!而于文章,夙不憙桐城派古文。幼年為文,學晚漢魏晉,頗尚矜練;既而自解放,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然其文條理明晰,而富于情感,娓娓有致。中國政學維新之動機,要不得不歸功于梁氏焉!所著《飲冰室文集》以外,有《墨經校釋》,《中國歷史研究法》,《清代學術概論》,《盾鼻集》,《梁任公近著》,《講演集》等書。錄《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

胡適之,名適,績溪人,績溪胡氏,本以經學傳家。而胡氏在美留學,兼治文學哲學,于西洋哲學史尤研究有得,授博士學位。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一面倡建設的文學革命之論,而以國語的文學,打倒桐城派古文之舊勢力;一面又主張整理國故之議,以刷新國學之面目。其于中國學術界摧陷廓清之功,信不可沒!惟其衡評國學,過重知識論;而功利之見太深,此其所短!所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章實齋年譜》,《胡適文存》,《嘗試集》等書。錄《文學改良芻議》,《談新詩》,《論短篇小說》,《國語文法概論》。

章行嚴,名士釗,長沙人,嘗游學英國,憙譚邏輯之學。民國之初,嘗主《民立日報》;又創辦《獨立周報》,《甲寅雜志》。其為文條析事理,如曉事人語,洞徹中邊,罕與倫比!國人喜讀焉。所刊有《中等國文典》,《甲寅雜志存稿》等書。錄《答容挺公論〈譯名〉》。

胡步曾,名先骕,江西南昌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農科學士,廬山森林局副局長;現任東南大學植物學教授。顧胡氏治植物學,而好譚文學。與胡適之故交友,而論文學則龂龂不相下焉!錄《中國文學改良論》。

陸步青,名殿揚,江蘇吳縣人,畢業于上海南洋公學,曾任江蘇省立第五中學教務主任,現任江蘇省立第一中學校長兼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英文講師。錄《修辭學與語體文》。

胡寄塵,名懷琛,安徽涇縣人,畢業于上海南洋中學;曾任《太平洋報》,《神州日報》主筆;神州女學,滬江大學講師。錄《新派詩說》。

蔡觀明,名達,江蘇東臺縣人,南通師范學校國文專修科畢業,現任江蘇省立第七中學教員;著有《文學通義》,《孤桐館詩》。錄《詩之研究》。

愈之即胡愈之,商務印書館編輯。

西諦即鄭振鐸,商務印書館編輯。

錢基博,字子泉,一字潛,無錫人,幼年為文,學《戰國策》,喜縱橫不拘繩墨;既而澤之以漢魏,字矜句練。又久而以為厚重少姿致,敘事學陳壽,議論學蘇軾,務為平易暢達。而論學則詁經譚史,旁涉百家,博學而無所成名。詆之者謂其博而不精,憙為附會,殆實錄也。錄《我之中國文學的觀察》。

作者待訪錄

胡以魯

容挺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甘德县| 怀柔区| 双牌县| 施甸县| 丰都县| 清水县| 海原县| 上犹县| 嘉鱼县| 星座| 永泰县| 靖江市| 眉山市| 临桂县| 宁蒗| 百色市| 高陵县| 巫山县| 镇宁| 佳木斯市| 都安| 社旗县| 江达县| 曲沃县| 睢宁县| 玉溪市| 定西市| 余干县| 遂溪县| 同心县| 航空| 津南区| 呼伦贝尔市| 大同县| 邵阳市| 永平县| 石家庄市| 上犹县| 平遥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