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沃采克》不同,貝爾格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歌劇《露露》的創作不是出于特殊經驗的沖擊(畢希納話劇的上演和戰爭的切身體驗),而是有長時間的思想和精神準備。有資料證明,貝爾格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青年時代就對著名文學家弗朗克·魏德金德的劇作發生興趣,并在觀念上對魏德金德的意識和思想產生認同。魏德金德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一位表現主義先驅作家,在文學史上被奉為德國表現主義戲劇始祖。在其代表作《地神》及其...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與《沃采克》不同,貝爾格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歌劇《露露》的創作不是出于特殊經驗的沖擊(畢希納話劇的上演和戰爭的切身體驗),而是有長時間的思想和精神準備。有資料證明,貝爾格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青年時代就對著名文學家弗朗克·魏德金德的劇作發生興趣,并在觀念上對魏德金德的意識和思想產生認同。魏德金德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一位表現主義先驅作家,在文學史上被奉為德國表現主義戲劇始祖。在其代表作《地神》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