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論貴族
- 培根論文集(語文新課標課外必讀)
- 蕭楓主編
- 851字
- 2015-04-17 19:24:02
關于這個論題,我想從兩方面討論。(1)關于貴族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2)關于貴族的特質。
首先,在君主制度下如果沒有貴族階級的存在,那么這個國家就只能成為獨裁專制的帝國——像東方的土耳其那樣。因為貴族的存在可以牽制帝王的權力。貴族可以控制部分人民,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減了帝王的權勢。但是在民主制度下,貴族就失去了他存在的必要性了。沒有貴族階級存在,將使民主制度更易保持穩定。因為在民主制度下,人們所重視的不是血統與門第,而是學識和能力。例如在瑞士,盡管在宗教派別和地域方面存在很大差別,但他們的共和國卻很鞏固。原因就在于他們重視的是人的能力,而不去理會人的門第、等級和出身。荷蘭的共和制度也很有效,由于他們實行平等主義的原則,公民權利平等,因此人人奉公守法,并自覺承擔納稅的義務。強大的貴族等級雖然可以加強國威,但也會削減君主的權勢。平民或許可以因此獲得高攀貴族等級的刺激,但更多的是在承受著來自貴族的壓力。此外,貴族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也完全是依靠榨取平民的血汗來維持的。所以貴族人數過多的國家,必定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而貴族之家凡譜系悠久的,終究會家道衰落,結果在貴族的貧困與尊榮之間,就會形成很不和諧的對比。
至于貴族的個人品格——可以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當我們看到一座風雨中屹立不動的古堡,或一株歷經風霜依然根深葉茂的偉木之時,誰都免不了會肅然起敬。同樣地,如果看到一個飽經歷史滄桑而依然興盛不衰的世家,其崇敬之情當然也不會低于此二者。新貴之家所依靠的是權力,而宿貴之家依靠的卻是威望。第一代貴人在創業時固然有膽魄,但其雙手不會太干凈。然而,在后代的記憶中保留下的將只有他們的光榮,卻不會長久記憶他們的污點。出身顯貴者往往好逸惡勞,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會蔑視那些終日辛勞之輩。貴族的品級常常是世代固定的,因而他們會嫉妒那些新生的權貴。但與此相反,世襲貴族卻不大會遭到他人嫉妒,因為他們那份榮華富貴是與生俱來的,人們不得不予以承認。所以,君主要優先選擇貴族中的精英人物從政,使他們有機會施展其天生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