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庭教師(2)
- 居里夫人傳(語文課外讀物)
- 學習小組主編
- 4137字
- 2015-04-17 15:39:16
我正在通過書本學習化學,但效果甚微,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因為沒有實踐的機會,沒有做實驗的地方,所以沒有任何辦法……由這封信,我們可以看出瑪麗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使她那基礎淺薄的理化知識得到提高。我們也可以想到,19歲的瑪麗婭孤身一人在窮鄉僻壤努力奮斗時,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才不會被困難壓垮。
布羅妮婭的來信,對瑪麗婭來說簡直是上帝帶給她的福音。
布羅妮婭在信中告訴妹妹,她在大學里學習得十分順利,成績不錯,布羅妮婭還深情地寫道:
親愛的瑪麗婭,多虧你,我才能在這片自由的天地里學習。我真是一個幸運兒,也真是不勝感激你。
你以后一定要來這個國家,那時由我來出學費。我期待你,祝你早日迎來那一天……正在這時,瑪麗婭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大而痛苦的考驗,正悄悄地向她逼近。
瑪麗婭到Z先生家約半年多時,Z先生的大兒子卡西米爾從華沙大學回家度暑假。當他發現家中有一位楚楚動人、談吐不俗、騎馬跳舞樣樣精通的家庭女教師時,一下子就拜倒在瑪麗婭的石榴裙下了。而瑪麗婭半年多來在農村的生活中,雖然工作很忙,她也強迫自己拼命學習,然而這兒幾乎沒有一個人能與瑪麗婭進行對等的、機敏的、哲人式的探討或談話,她有時幾乎為此焦躁不安。精神上的荒漠對于一個有頭腦、有追求的青年人來說,可以說是最可怕的,甚至是致命的。現在,在瑪麗婭面前突然出現一位從華沙大學來的大學生,和約瑟夫一樣的大學生!而在華沙,住著她的爸爸、哥哥、姐姐、老師和朋友,僅這一點,就拉近了她和卡西米爾的距離,使她感到親切。所以她不知不覺地就把卡西米爾當做自己的知音和親人了,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更何況他們之間還有那么多的共同語言可以相互交流。
接著,兩人迅速墜入情網。熱情、敏感和寂寞的瑪麗婭接受了卡西米爾的愛。兩個不經世事的年輕人像所有年輕人一樣,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理想化了,以為世界上的一切清規戒律都是為別人設定的,絕不會套到他們身上。卡西米爾認為爸爸媽媽很疼愛自己,絕不會為難他,何況他已是一個有知識的、會思考人生的大學生了。而瑪麗婭也天真地認為Z先生和夫人對她很尊重,在她的生日時還送鮮花、禮物給她,甚至還有意邀請她的父親、哥哥、姐姐到他們家做客;再說自己的家庭雖然窮一點,但從受教育的角度來看,他們兩家可以說不分伯仲。所以瑪麗婭和卡西米爾兩人都以為他們之間的愛情是極其美滿的,一定會十分順利地向前發展,不會受到任何阻礙。
但他們兩人都徹底錯了,社會上的所有清規戒律、所有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規范,是為社會所有的人設定的,也是為卡西米爾和瑪麗婭設定的。只有極少數大智大勇者可以鄙視它,并把它踩在腳下跨越過去,大部分人在它面前只有無可奈何地受它擺布。可惜卡西米爾不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他沒有魄力和勇氣與瑪麗婭攜手共同掙脫那無形的鎖鏈。
當Z先生和夫人知道卡西米爾想和瑪麗婭結婚時,他們雷霆般的震怒讓這位大學生吃驚、恐懼。他的父親氣急敗壞地訓斥道:
“我們絕不可能同意你娶一個卑微的家庭女教師!”
母親幾乎暈倒過去,她對兒子恨鐵不成鋼地說:
“要知道,這姑娘身無分文,不得不在別人家尋事做,我們家的孩子要是和這樣一個像女仆一樣的姑娘結婚,你能想像別人會怎么笑話我們家嗎?這成什么體統呢?”
Z夫人在結婚前也是一個家庭女教師,現在成了闊太太就忘了這段“成什么體統”的往事,以一種絕不可通融的決斷,要將兒子的情絲斬斷。
卡西米爾屈服了,盡管他向瑪麗婭委婉、歉疚地解釋了這一切,但瑪麗婭的心靈上已經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而且傷害她的人在智力上比她還低,這更使她感到傷心和憤怒。以前她還天真地相信Z夫婦是真心地尊重她,而她也理所當然地承認和接受了這份尊重。現在她才明白,這份“尊重”只不過是在不觸及社會最根基的等級制度時,才能蠻像那么回事地在那兒表演,而一旦觸動了那個根基,虛偽外表下的猙獰就會取而代之了!
失去愛情要比享受不到愛情更不堪忍受!瑪麗婭純潔無瑕的初戀,以一種想像不到的殘酷方式宣布結束,這對于一個身邊沒有親人關懷、勸告的年輕女子,真是可怕的打擊。尤其不可忍受的是她的那份真情,和卡西米爾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爛的豪言壯語,竟在頃刻間灰飛煙滅、冰消瓦解。連最珍貴的愛情尚且如此,這人間還有什么可以值得信賴的?瑪麗婭突然陷入了心灰意冷的絕望之中。
1886年12月,她給亨利愛特的信中腸斷魂銷地寫道:
你問我的前途計劃嗎?我沒有計劃,或者不如說,我的計劃太普通,也太簡單,不值得一提。我是得過且過,到了實在不能過的時候,就向塵世告別。這損失想必很小,而人們惋惜我的時間,也一定很短,和惋惜許多別的人一樣短。
這真是我惟一的計劃。有人認為無論如何我不能不經過那種叫做戀愛的寒熱癥,這完全不在我的計劃之內。如果說我從前有過什么計劃的話,現在也煙消云散了。我已把它們埋葬、禁錮、封閉和遺忘了。你知道,如果想用腦袋去撞毀圍墻,圍墻總是比人的腦袋堅固得多……看了這封信,我們也許會大吃一驚:一位偉大的女性,一位全球聞名的科學大師,在她19歲時怎么會因為初戀的失敗就產生這么可怕的念頭——自殺呢?其實這并不奇怪,偉大的人物也是有血肉感情的人,更何況,瑪麗婭承受著雙倍的打擊:失戀和孤獨,所以她的失望和痛苦也非同一般。她雖說痛苦已極,但最終她沒有逃遁,她本可以一走了之,回到華沙親人身邊,既可遠離讓她觸景生情的痛苦之地,又可以在親人身邊得到安慰,撫平心中的痛楚。瑪麗婭的可貴和讓人敬佩之處是她勇敢地繼續在Z夫婦家中任教。布羅妮婭正等待著她的經濟援助,而這兒的工資相當可觀,再想在別的地方找到這么好的工作,不說不可能,但誰又能料定得等到什么時候才能找到呢?3個月?半年?可是布羅妮婭一個月也不能沒錢吃飯呀!
瑪麗婭不愧是一個堅強的姑娘,當那最痛楚的時刻過去以后,她立即調整了自己的感情,把失戀帶來的痛苦深深埋藏起來。她像沒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繼續認真輔導布朗卡和安齊婭的功課,繼續義務教她的那十幾個“農民學生”。一切又都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瑪麗婭果真把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埋葬、禁錮、封閉”起來了!她極力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殉道者,極力讓自己忘掉往日“可笑的”一些計劃。現在惟一能讓她勇敢挺下去的興奮劑,就是她可以用自己掙的錢盡力幫助家人。
1887年3月9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封寫有自殺念頭的信的3個多月之后,她在給約瑟夫的信中寫道:
我想若能借到幾百盧布,你就可以留在華沙,而不必在外省把自己埋葬掉……在小地方工作……會把自己埋沒在窮鄉僻壤,做不出什么事業來……若是你到了這種地步,我一定極為痛苦,因為我現在已經不再希望我有一天能成為一個人物,我的全部宏愿都轉移到布羅妮婭和你的身上了……我對自己的惋惜越深,對于你們的希望就越大……初戀失敗真的深深傷害了好強的瑪麗婭,使她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無法振作自己的意志和信心。她似乎從這次失戀中發現了自己的幼稚、無知,她竟然曾經指望這些富貴人家會像她那樣思考問題。真可笑!由此瑪麗婭又把自己的這種“幼稚”、“可笑”加以放大,結果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以前的計劃、抱負、圣殿……認為它們也許都是“幼稚可笑”的。
這種懷疑像麻醉劑一樣麻痹著她的神經。一年后的1887年12月10日(這時她已經在Z夫婦家教了近兩年書),瑪麗婭給亨利愛特表姐的信上寫道:
我的前途計劃有限得很:我只夢想有一個自己的角落,能同我的父親住在一起……因此,萬一可能,我要離開這兒——還要過些時候才辦得到——到華沙去住,在一個寄宿學校里找教職,再另外教課補充需用的錢。這就是我的全部希望。人生不過如此,不值得過于憂慮。
如果瑪麗婭真這樣“人生不過如此”地生活下去,那瑪麗婭就不是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的小女兒瑪麗婭了,就不是公立中學邁耶小姐厭恨的那個瑪麗婭了,而我們地球上也就不會出現一位偉大的女性——居里夫人了。對于一位自尊心很強、智力很高的年輕姑娘來說,初戀因毫無理性的原因所夭折,其打擊也的確非同一般。她需要時間撫平創傷,她需要時間調整自己對世界、對社會的認識,也需要時間客觀地審視自己。
一年過去以后,瑪麗婭逐漸從這場風暴中掙扎出來了。雖然風暴已經毀壞了周圍的許多東西,但她終于慢慢從迷失中尋覓到了新的坐標。
當瑪麗婭還在Z夫婦家痛苦掙扎時,現代科學尤其是現代物理學也進入了困頓的時期,經典物理學的困難一個又一個地暴露出來,但科學家們卻痛苦地找不到出路。一場激動人心的科學革命正在聚集力量,尋找突破口。巧合得很,瑪麗婭也是這時,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洗禮后,正在恢復生機、聚集力量,當激動人心的科學革命到來時,瑪麗婭以一個最活躍、最有力量的科學家的身份,加入到那場改變人類認識的活動中去了,而且建立了赫赫功勛。
又過了大半年,10月25日,瑪麗婭給她最好的朋友卡齊婭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中寫出了正在蘇醒過程中的內心的矛盾和斗爭。信中她寫道:
說到我,我很愉快,并且時常用歡笑掩飾我的極度不快。這是一件我已學會了的事,我發現若是一個人對于事物的感覺像我這樣敏銳,而又不能改變性格中的這種傾向,就至少應該盡力設法掩飾。可是你想,這種辦法有什么效驗,又有什么好處呢?一點沒有!我的活潑氣質時常使我發脾氣,于是——先說一些后來要后悔的話,然后再以更大的熱情去后悔不應該那樣說。
我過了一段很困難的日子,在回憶的時候惟一能安慰我的,乃是不管怎樣困難,我還是誠實地應付過來了,而且頭昂得很高(你看,我在生活中還是沒有放棄從前使邁耶小姐恨我的那種態度)。
卡齊婭,你會說我變得多愁善感了。不要害怕,我絕不會陷入這種和我的天性很不相容的惡習中——只不過近來我變得很神經過敏而已。因為有一些人盡力設法使我如此。但是等我到你那里去的時候,我一定還是像以往那樣愉快、那樣自在……以前那個聰明、機智、固執和使命感極強的瑪麗婭又要回到我們面前了。她逐漸找回了自我,又開始找回往日的抱負、夢想和那圣殿!目前對她最重要的恐怕是換一個地方,最好回華沙去,讓這3年的噩夢趕快過去,讓她脫離這種非常容易使人麻木的地方。
瑪麗婭數著所剩不多的日子,默默地鼓勵自己: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別人打倒你,也不要讓事情打倒你。當然,她的天性也仍然會使她盡力完成她的職責,讓她的學生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新的一年——1889年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