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股東投資才有企業,客戶買你的產品企業才能生存,沒有國家的保護和支持企業也難以發展,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股東、客戶、國家并不能代替你來經營企業。實際負責企業運行、每天進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是包括經營者在內的全體員工。如果全體員工都很盡責,每天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齊心協力、精益求精,那么企業就能凝聚巨大的合力,企業就能持續發展、長期繁榮。這樣就能不斷地給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就能讓股東獲得穩定的回報,就能向國家多交稅,企業還有能力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這個道理并不復雜。追求組織的全體成員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同時又為人類社會做貢獻,我認為這個理念雖然樸實,卻非常偉大。可以說,這是自人類有集團以來,一切集團理念中最高貴的理念。沒有任何集團的理念可以超越它。
更可貴的是,幾十年來,稻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實現了京瓷、KDDI 全體員工,約10萬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他把千百年來圣賢苦苦追求,卻從來沒有實現的理想變成了現實。這就是利他文明的新世界的雛形。極而言之,只要將稻盛的理念和模式實踐復制,一個人人幸福美滿的嶄新的世界就會出現。我們盛和的企業家,首先都要在自己的企業內為創造這樣的新世界而奮斗。
如果把這個理念中的“全體員工”改為“全體國民”,“在追求全體國民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這可以而且應該成為我們國家的理念。我們的國家除了這個目的之外,難道還有什么別的目的嗎?
而且這個理念世界通用,如果全世界的政府和國民都能明確這一條、實踐這一條,世界上的一切問題、一切紛爭都可以迎刃而解。從這個意義上講,稻盛哲學是救世的哲學,是拯救人類的哲學。
8.稻盛哲學和儒釋道有何異同?
稻盛講的“利他”同儒家的“仁”、道教的“道”、基督教的“愛”、佛教的“慈悲”本質上是一回事。
雖然稻盛受儒釋道的影響很深,但從根本上講,稻盛哲學是稻盛先生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實踐中,包括科學實驗和企業經營的實踐中,在痛苦煩惱中,在不斷地自問自答中,自己悟出來的。
稻盛在30歲前后已經相當完整地、非常清晰地構建了他的經營哲學和人生哲學。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以及在后來的歲月中,他又把儒釋道,把東西方的許多優秀文化融入他的哲學之中。
我覺得用“不謀而合、殊途同歸”這八個字來形容稻盛哲學與儒釋道的關系比較合適。比如,稻盛把“作為人,何謂正確”當作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這同王陽明的“致良知”異曲同工。所謂“致良知”就是把良知發揮到極致,就是事事對照“良知”。換句話說,也就是事事都要對照“作為人,何謂正確”來判斷和行動。
包括儒釋道在內,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產生的思想文化瑰寶,對于企業家修心養性、提升個人品格具有積極的意義。
但在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封建皇帝的專制統治之下,當時的社會組織形態非常初級、非常原始,沒有也不可能產生現代企業這樣的組織形式,更沒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哲學和模式。
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東西已不適應現代社會。同時,“文言文”、“之乎者也”,對缺乏古文素養的人來說很是頭痛。因此直接靠所謂“國學”、直接靠儒釋道,去教育企業員工、改變員工的行為,事實上有很大的困難。
稻盛既是科學家、企業家,又是哲學家、宗教家,還是教育家。稻盛哲學吸收了儒釋道的精華,融會貫通,將它成功地應用于企業經營,從這個意義上講,稻盛哲學是現代商業社會的儒釋道。
同時,稻盛哲學還吸收了西方的科學、科學管理以及優秀的人文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講,稻盛哲學是集古今中外優秀文化之大成,并成功應用于現代企業經營的卓越典范。
白象集團的姚忠良董事長,他不但參加過包括儒釋道在內的各色培訓班,還專程去美國哈佛、西點軍校,英國劍橋、牛津等地研修經營管理,但在接觸稻盛哲學,特別是去日本游學后,他說了三句話:
第一,稻盛哲學是白象乃至中國企業唯一正確的方向。第二,在稻盛哲學中我不但找到了企業的方向,而且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第三,今后,我這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學習、實踐和傳播稻盛哲學。
我覺得姚總的話代表了中國盛和企業家的心聲。
9.稻盛哲學適用于中國企業嗎?
稻盛的信條是敬天愛人,稻盛哲學講“以心為本”,講“作為人,何謂正確”。我們都是人,都有心,因此稻盛哲學不僅超越行業,而且超越國境,超越民族和文化差異。
事實上,盛和8000多名企業家中,不但在日本有近百家企業已成功上市,而且在美國有蘭花大王,在巴西有香蕉大王,在中國有一大批企業都在認真學習和實踐稻盛哲學,有的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中國企業家生中,像做二手房生意的伊誠地產、做建筑軟件的廣聯達等企業,它們的目標不僅是中國第一,而且要做行業內世界第一,而稻盛哲學就是它們實現這種高目標的思想武器。
稻盛哲學最接近天理良知,最圍繞實際,最具有普遍性。稻盛先生離我們心靈的距離最近,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他的思想中吸取力量,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稻盛和夫是這個時代的榜樣,不僅中國,整個世界都需要稻盛和夫這樣的人,需要稻盛和夫這樣的思想、哲學。
當然,信奉利己主義價值觀又不肯反省的人,確實難以理解和接受稻盛的利他哲學,更不愿意去實踐,但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稻盛哲學的問題。
10.你所說的“盛和現象”有什么含義?
盛和是稻盛長向企業家生義務傳授企業經營哲學和實學的道場,從1983年起已有30年的歷史,生人數超過8000名,還在快速增加。
向成千上萬、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企業家傳授企業經營的真諦,這是在古今東西、整個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2500年來,東西方有許多卓越的思想家、哲學家,但他們卻沒有經營企業的經驗。從200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現代企業以來,包括當今世界,有許多杰出的大企業家,但他們都沒有成為思想家、哲學家。另外,西方的管理學,包括各種商學院,傳授經營管理的知識,偏向于方法技法、方式模式,總是在“術”的層面上打轉。
理想的企業應該是怎樣的?究竟如何正確地經營企業?怎樣才能讓企業持續地成長發展?對這樣的問題,不但儒釋道中沒有現成的答案,現代商學院也無力解答這些問題。
而既是大企業家又是大思想家的稻盛,已經把自己豐富的經營經驗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成為正確經營企業的、普遍適用的原理原則。而這種哲學的正確有效,不僅在京瓷、KDDI、日航得到證實,而且已經被盛和幾千家企業的實踐證明。
簡單地講,只要你認認真真地實踐稻盛的“六項精進”、“經營十二條”,在一兩年之內,你的企業就能成長為高收益的企業,就如日航一樣。
另外,稻盛又是一個無私忘我的人,一個謙虛樸實的人,一個平易近人的人。同他的思想一樣,他的人格也充滿魅力。
稻盛是眾多企業家的經營之師,稻盛哲學倡導利他主義,盛和現象舉世無雙,應該引起全世界更大的關注。
11.企業導入“阿米巴經營”究竟難不難?
有人說實踐稻盛哲學很難,導入“阿米巴經營”難上加難。
首先,難不難?這是一個“禪問答”。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阿米巴經營”是分部門核算的一種經營方法,根據企業規模和行業的不同,“阿米巴”的復雜程度也不同。根據導入成功的企業的經驗,在開始階段,因為要增加許多事務性工作,做起來有點煩瑣,但養成習慣后,因為能達到生產與市場掛鉤,培養經營領導人和全員參與經營的目的,好處很多。
在“阿米巴經營”中,各“阿米巴”不但要獨立核算,考慮自己的效益,還要考慮相關的其他“阿米巴”和企業整體的利益,同時,效益好的“阿米巴”并不會馬上加工資、加獎金,而是受到上級和其他“阿米巴”的感謝和夸獎,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自豪。另外,數據要真實可靠,不能弄虛作假。所以在導入和實行“阿米巴經營”時,自利利他的哲學必不可缺。日航也是在稻盛進入14個月以后才正式實施“阿米巴經營”的。有的企業在導入“阿米巴經營”后遇到障礙或出現反復,這時經營者的態度十分重要。稻盛說:“‘阿米巴經營’的成敗決定于經營者的意志。”這是經驗之談。
最后,我寫了一副對聯贈送給稻盛先生:唐代鑒真東渡日本傳漢文今朝稻盛西飛中國授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