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不可能做一輩子的天真少女(2)
- 女人要懂得給自己定位
- 吳靜雅
- 5325字
- 2015-04-13 15:36:55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就要先珍惜時間。德國人有句諺語:“在一切與生俱來的天然贈品中,時間是最寶貴的。”愛迪生則認為:“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富蘭克林甚至將時間等同于生命——“你熱愛生命嗎?那么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時間并不是我們能夠隨意揮霍得起的東西。
如果女人想要在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生存優勢和機會,那么就應該培養更加出色的時間觀念,不要輕易讓時間從手心里溜走,不要將時間浪費在肥皂劇中,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奢侈的生活享受中,更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每天的無所事事當中,每天都應該充實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自己能做或者適合去做的事情,樹立一個人生目標,然后努力去實踐它。當你感到迷茫、懶惰、放松的時候,不妨在心里重新回味一下晉代詩人陶淵明的那首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懷才不遇也有心理因素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贊揚和認可,不過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都不能夠如愿,哪怕你真的是能力出眾,也常常會被埋沒在蕓蕓眾生之中,和其他平凡的人一樣在為生活掙扎。這時候你當然覺得現實非常不公,會不斷感慨自己懷才不遇,不過當我們在抱怨整個社會制度,抱怨性別歧視,抱怨整體的生存環境時,也許更應該冷靜下來分析一下自己。
美國一家網絡公司曾經對5000多位職場人士做過調查,結果有41%的人經常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而有34%的人偶爾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只有25%的員工對自己現有的工作狀態感到滿意。令人驚訝的是,在整個調查結果中竟然高達75%的人有懷才不遇的感覺,而事實上,職場中的精英分子往往只占了不到20%,這樣的數據與那75%的“懷才不遇者”似乎構成了一種悖論。
其實,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認為懷才不遇的人多半存在心理問題,而且很多都存在自我評估過高的現象,這類人實際上處于遇不懷才的狀態。另外有很多人的確擁有出眾的個人能力,可是由于性格原因和一些心理因素的影響,以至于他們無法融入群體,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和重用,比如說過于清高孤傲,過于排斥他人,不喜歡他人的行事風格,不愿意委曲求全,或者無法領悟領導的意圖。這類人通常具有自戀傾向,而且不善于交際,缺乏足夠靈活的應變能力,因此很容易得罪別人。
當女人感覺自己懷才不遇的時候,不要總是抱怨性別歧視,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抱怨別人缺少好的眼光,其實有時候應該主動從自身尋找問題,首先要客觀地看待自己、認識自己,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具有那種不同于眾人的能力和魅力;其次要弄清楚生活圈子里的一些制度和潛在的規則,然后看看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這種環境,自己是否愿意去迎合別人的想法,是否能夠最大程度地吸引別人的關注,以及獲得他人的信任。
其實想要改善懷才不遇的狀態,首先就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要給上司或者領導一個最閃耀的亮點,也就是說作為金子的你要主動發光發亮,要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你的業績、你的能力,而不要讓別人在沙子中將你辛苦淘洗出來。一個敢于主動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女性,一定會吸引到更多的目光。
其次,女性要放下“唯我獨尊”的念想,有時候甚至要做出妥協,比如遷就自己的同事、按照上級的要求辦事、不要輕易反對和駁斥別人的觀點、不要搶了老板的風頭、不要在別人面前過于頻繁過于高調地表現自我、不要總是冷落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管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于智商以及業務的能力,而85%則要取決于情商,所謂情商說得直白一些其實就是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也就是常說的交際能力,一個善于與人打交道的人往往更能夠得到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張涵和曉云都是名校的高才生,個人能力非常出眾,畢業后,兩個人相約在一起工作,而且最終都順利進入到了一家外資企業上班,可是初入職場的她們卻只能和那些學歷和能力都更低的員工一樣,每天都只干一些無關緊要的雜活,這讓心高氣傲的張涵覺得很委屈,她自認為無論是能力還是學歷都不比那些坐辦公室的人差,憑什么自己要在這里浪費時間、浪費才華,因此每天都怨聲載道。
而曉云則是一個有耐心的人,雖然對于公司安排自己打雜,她也感到有些不適,但是她卻能夠看到打雜的另一面,那就是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所以每次都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任務,而且還時常勸說張涵保持一點耐心。曉云經常會和其他打雜的員工一起聊天,從他們的口中得知一些公司的相關信息,而且還拓展了自己交際范圍,提高了交際的能力,而張涵卻有點看不起其他員工,在人前常常顯得清高孤傲,和同事的關系相處得也比較一般。
因為感到自己在公司里打雜非常屈才,幾個月之后,張涵最終向上級提交了辭呈,開始尋找新工作,而曉云則婉拒了一起跳槽的好意,安安心心地留在了公司。沒過多久,曉云由于出眾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人事組織協調能力而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為部門的主管,為日后的工作鋪平了道路。而心高氣傲的張涵則處處碰壁,每次在一個公司里都超不過兩個月,最終只能頻頻跳槽,工作毫無起色。
我們常常說有了機會就要把握機會,沒有機會就要想辦法創造機會,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那么就要打破心中的那些陳舊思想,要主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改善自己的想法,這種主動求變的姿態實際上就是創造機會的一種重要方式。無論做什么事,首先在于做人,而做人首先要誠懇,要敢于面對一個真實的自我,不能有半點自卑和浮夸。然后則要真誠地面對他人,不要將自己當成這個世界的中心,不要將自己當作生活的焦點,只有脫掉那些枷鎖,你才能夠更輕松地融入到群體之中,而別人也樂于給你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
對于女人而言,有一天當你覺得自己不受重用,當你覺得沒有人能夠發現自己的天賦和價值時,應該認真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貨真價實,想一想自己是因為什么原因而受到他人的忽視,想一想自己在努力收獲別人信任和尊重的同時,是不是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其實,很多時候懷才不遇只不過是一道心理測試題,如果能夠調整自己的性格和心理,那么機會很可能會向你招手。
女人不要期待有什么救世主
女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通常要說的話就是“誰能幫幫我”,在她們看來,尋求幫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也是最快捷的問題解決之道,所以很容易形成依賴心理,哪怕是一些并不難解決的問題,她們也不愿意親自去嘗試。比如很多女性在換電燈泡、在連接電線、在拆除油煙機,或者疏通下水管道時,常常會將任務推給男人,而在一些自己感到陌生或者不適合去做的工作中,女性親自動手的概率更是要低得多。
作家亦舒曾說過:“每一個女人都渴望被拯救。”也許這是女性的天性,不過一味等待救助或者期待有人幫自己解決困難,實際上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因為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那么就會讓自己在困難面前變得更加被動,有時候會失去那些解決問題的好機會,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但凡喜歡依賴別人的人,自己的內心往往只會變得越來越脆弱,自己的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弱小。
事實上,在當今社會上,男女的職業差別正在縮小,很多男性能做的工作,女性同樣能夠勝任,一些女性甚至要做得比男性更好。所以當遇到困難時,女性要有足夠的自信,不要總是期待著有人來幫你解決問題,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對,也就是說,女人們更要懂得如何去自力更生,這是女性贏得尊重最直接的辦法,也是女性爭取更多權利的籌碼。另外,當你放棄自救的機會時,別人再怎么去幫你,也無法真正讓你去克服困難。
有個寡婦因為覺得無力獨自撫養兒子,每日都灰心喪氣,憂心忡忡,后來她去求佛祖保佑,可是佛祖卻說:“我幫不了你。”女人覺得很意外:“您神通廣大,怎么會幫不了我呢?”佛祖回答說:“因為你放棄了自己,我再怎么幫,也是徒然。”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向外尋求幫助,卻總是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生存法則:如何自救。其實,真正能夠成為生命中救世主的只有我們自己。
莉娜出生于意大利裔的美國富商家庭,父親的主營業務是造船,而在事業鼎盛的時候,她父親將業務拓展至全球45個國家,是業內頗有名氣的造船大亨。從小在父親的寵愛和保護下成長的莉娜,是真正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主,父親甚至沒有讓她受過一丁點的委屈。
可是1990年的一場車禍卻奪走了父親的生命,這個家庭一下子失去了頂梁柱,從此也走上了沒落的道路。加上新型造船業和造船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沖擊,父親的造船生意開始快速下滑,海外市場也逐年萎縮。莉娜非常敏感地察覺到了生活中出現的那些變化,她期待著有人來拯救這個即將傾塌的家族,作為家里的長女,她卻無能為力,她那個幼小的弟弟則還沒有長到能夠繼承父親遺愿的年紀,而母親是個虔誠的教徒,根本沒有什么能力和心思來打理父親的生意。
莉娜一下子陷入到痛苦之中,變得郁郁寡歡,她常常會幻想著自己如果有一個哥哥該多好,那樣自己的生活至少可以有一些改變,至少這個家庭可以有人來幫忙扛起來,她甚至不止一次地想過嫁給一個有能力的男人,來幫助自己重振家威。那一段時間是她人生最灰暗最無助的時刻,而她天真地期待著一個家族救世主的出現。
經過一年的調整,莉娜漸漸意識到這個救世主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如果自己還是執迷于從外界尋求幫助,那么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一生的心血付諸東流。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主動去扛起家庭的重擔,主動去接觸父親名下的產業和生意,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改變現狀。正因為有了這種自覺意識,莉娜完全變了一個人,從原來的依靠父親庇護的小公主,一下子就成為了造船廠的新主人,她努力學習相關的管理知識,了解整個造船業的環境和相關業務,而且還主動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包括船員、技工、客戶、競爭對手,更重要的是,她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她都會保持平和堅強的心態。兩年之后,依靠著自己的努力,造船廠漸漸扭轉頹勢,重新回歸到正軌上。
實際上很多女人之所以喜歡依賴別人來解決問題,關鍵就在于不夠自信,她們不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也無法了解自身所潛藏的巨大潛力。其實,有時候困難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你采取消極的躲避方法來面對,那么就永遠也無法去解決那樣的困難,而當你放下所有的幻想,勇敢地面對和承受一切時,就會發現自己遠比想象中的要更加堅強和強大。
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他擁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你自己很可能不會再動用腦子去解決問題了,如果你認定有人能夠幫你解決問題,你同樣會失去緊迫感和動力。所以女人一定不要輕易灰心喪氣,不要輕易尋求幫助,其實你的陣營中永遠站著一個人,那就是你自己,這個人才是你最大的幫手。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能夠主宰自己生活的女人,那么就要直面人生,就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我的生活只有我能夠拯救,只有我能夠創造。
學會獨立,別站在男人肩上摘星星
現在都在說男女平等,女性也和男性一樣參與到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之中,也和男子一樣有自己固定的工作,不過說到男女平等,還有很多女性擁有“在家靠父母養,出嫁靠丈夫養”的傳統思想,嫁人以后往往只做家務,只負責照看孩子,沒有自己的工作,也不想出去工作,對她們來說男人就是天,就是自己的一切。一旦自己想要做點什么,就總是讓男人想辦法解決。
英國社會學家彼得說:“當人類進入父系氏族之后,女性的地位就被永久地排在男人的后面,一開始是力量崇拜,到了現在則是心理上的寄托,因為女性常常會覺得依靠男人往往可以更輕松地達到自己的生活目的。”事實上,靠男人吃飯幾乎成為了女性們的慣性思維,嫁個好老公似乎比什么都要來得更加實在,這其實就是一種缺乏獨立自主能力的體現,如果長期都渴望讓男人來解決一切問題,讓男人完全負擔起自己的生活,那么女人就永遠沒有辦法自己做主,沒有辦法自己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女人的確需要一個肩膀,當你受委屈時,它是你溫柔的港灣;當你受傷時,它會成為你的保護傘;當你感到勞累的時候,它會成為你的依靠;當你感到無助時,它會撐起你的一片天;但這個肩膀絕不是人生的墊腳石。女人不要總是妄想著站在男人的肩膀上去摘星星,無論生活變得如何,女人都要堅持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要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要懂得去直面自己的問題。
那么女人究竟怎樣做,才能做到獨立自主呢?
最重要的是要在主觀意識上做出改變,要改變過去那種依賴男人的想法,不要一有事情,就讓男人出面解決。男女平等固然需要整個社會觀念、習俗、制度的改革,更需要培養和激發女性的獨立意識,一個女人只有做到獨立自主,才能夠真正獲取男女平等的權利,你一心把男人當成絕對的依靠,那么實際上就間接承認了自己的附屬地位,間接抹殺了自己行使權力的自由。
女性如果渴望獨立自主,除了思想上擺脫對男人的依賴之外,還需要做到經濟獨立,簡單地說,就是要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要能夠掙錢養活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獨立自主,才能夠有更多的資本和機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易卜生曾經寫過一個著名的劇本《玩偶之家》,劇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從一開始的愛護、信任丈夫到后來與丈夫決裂,并最終離家出走,顯示出了新時代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可是魯迅先生卻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娜拉出走之后會怎樣呢?他認為娜拉出走后只有兩條路,一是墮落,二是回來。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娜拉在經濟上不能獨立,這樣就注定了沒有辦法依靠自身的能力正常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