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溝通:這樣說話辦事最有效
- 邢延國
- 1717字
- 2019-01-01 13:37:21
口才是一種綜合能力
“口才”即表達主體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運用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的口語表達策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取得理想效果的一種語言表達藝術和技巧。同時,口才也是一種綜合能力。
⊙⊙⊙
會說話是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表達、聆聽、應變等多項。
良言一句三冬暖,正說明說話得體、正確所產生的巨大效果。在每個人前進的道路上,都不可避免要與別人交際,而交際的重要手段就是語言。如果自己的話能給別人帶來“三冬暖陽”一樣的感受,又何愁不能獲得成功呢?有語言學專家認為,口才有初級口才和高級口才之分。只要沒有生理疾患,能張嘴說話的人,就可以擁有初級口才。高級口才則是指:不僅要會說話,還要說好話。
善表達,會聆聽,能判斷,巧應對,是衡量口才好與壞的重要標準。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將話說好,或將本來就儲存在自己腦海中的東西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美國有一位叫寇蒂斯的保健醫生,同時他也是一位熱心的棒球迷,經常去看球員們練球。時間長了,他就和球員們成了好朋友,并被邀請參加一次為球隊舉行的宴會。在侍者送上咖啡與糖果之后,有幾位著名的賓客被請上臺“說幾句話”。沒有想到的是,在事先沒有通知的情況下,他聽到主持人宣布:“今晚有一位醫學專家在座,我們有請寇蒂斯大夫上臺跟我們隊員們談談日常保健及健康問題。”
那么,寇蒂斯能否回答這個問題呢?當然能,而且可以說他是對這個問題認識最充分的人,因為他是研究衛生保健的,并且已有三十余年的行醫經驗。他可以坐在椅子里向坐在兩旁的人就這個問題侃侃而談一整個晚上,但是,現在,要他站起來講這些問題,卻另當別論了。
此時此刻他不知所措,心跳速度似乎加快了許多倍,因為在他一生中從未做過演講,他的大腦也在剎那變得一片空白。該怎么辦呢?宴會上的人全在鼓掌,大家都望著他。最終他還是搖了搖頭,表示謝絕。但他這樣做反而引來了更熱烈的掌聲,眾人紛紛要求他上臺演講。“寇蒂斯大夫!請上臺演講!”的呼聲愈來愈高。他知道,此時如果自己站起來走上講臺,他將無法講出一句完整的話,演講一定會失敗。因此,他站起身來,一句話也沒說,轉身背對著他的球員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感難堪。
寇蒂斯的經歷是失敗的,敗在他不善言談。由此可見,只有具備了高超的說話水平,才能掌握獲得社會認同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像案例中的寇蒂斯醫生那樣,在演講時緊張、害怕,因為有這樣一個調查結果:“當人們要我站起來講話時,我覺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說的是什么。”相信每一個人都想獲得自信,泰然自若地站在眾人面前,并能隨心所欲地思考,能邏輯清晰地歸納自己的思想,在公共場所或社交人士面前侃侃而談,富有哲理,又讓人信服。
其實,口才并非天生,它也可以通過勤學苦練而后天取得。人在嬰幼兒時期,并不會說話,但可以通過培養而逐漸獲得這種能力;成年之后,也可以通過培養、訓練,讓自己獲得卓越的口才。古今中外歷史上不乏那些通過刻苦訓練而獲得這一卓越才能的人。
美國前總統林肯的演講總是能讓人群情激奮,但誰會想到他在年輕的時候,并不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呢?林肯在認識到自己語言能力不足的情況之下,并沒有氣餒,為了提高演講水平,他努力學習、訓練自己。不管是法庭上辯護的律師,還是傳教的教士,都是林肯學習語言能力的榜樣。他一邊學習他們的表達方式,一邊模仿著他們的手勢,不管是走路還是睡覺,都在訓練自己講話,甚至會對著樹樁與玉米田發表演講。而最終,他不僅成為美國總統,更成為美國歷史上優秀的辯論家。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有超群的數學才華,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口才,學習普通話,還背了四五百首唐詩,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口舌”,因此,他時常在國內外的一些公眾場合贏得掌聲。
為了達到談話的預期效果,談話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善于聆聽,捕捉反應,敏捷回應,力爭主動權;陳述自己的話時要有實在的內容、清晰的觀點、嚴密的邏輯、中肯的分析;有很強的概括能力,簡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達出來。唯有掌握了這些要點,我們的口才與交際能力才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