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淡定,然后追求

佛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p>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只要做到了戒、定、慧,便可以達到“無漏”,達到脫離一切煩惱、追求人生圓滿的境界??梢?,“戒、定、慧”三字,實乃人生的大智慧。

在這三字之中,“戒、定”二字又是“慧”的前提。只有心定了,看淡塵世,不再妄想,才能確保自己不受外界的迷惑,最終才能參透人生,悟出生命的智慧。心定、看淡,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淡定”二字。

古往今來,歷史上真正的智者,莫不是做到了淡定的。

淡定,有時是“忍”。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越王勾踐打了敗仗后,選擇了“忍”,他含羞忍辱,跟妻子一起給吳王當馬夫,當侍從。有一次,吳王生病了,他還親自嘗了吳王的大便,以了解他的病情是否已經有所好轉。如此能忍,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正是勾踐的淡定,迷惑了吳王的心。吳王以為勾踐對他忠心耿耿,于是把勾踐放回了越國。結果,勾踐臥薪嘗膽,幾年后就把吳國滅了。

如果勾踐在遭遇困境時做不到淡定,而是意氣用事,說不定早被吳王殺害了,根本無法謀生謀國,更別說日后稱霸諸侯了。

淡定,有時是“知退”??吹矍暗墓γ?,適時而退,就可以在危難中保全自己,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勾踐滅吳、越國不斷強盛,大臣范蠡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的道理,攜著美人西施,乘一葉扁舟,泛江遠去。

據說,范蠡隱退后成了一名商人,生活得十分安寧幸福。他還曾悄悄遣人給同為越國功臣的文種送了一封信,信上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可惜文種沒有聽勸,不久就被勾踐賜劍自殺了。

淡定,有時是“靜”。以靜可以制動,以逸可以待勞,以柔可以克剛。

三國時期,謀士諸葛亮運用“靜”字的功夫可謂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華,命其3天之內造出10萬支箭,如若不能按時完工,就要按軍法處置諸葛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的苛責與刁難,是有意加害。諸葛亮不急不躁,靜靜等了兩天,等到第三天大霧滿江的時候,使出一招草船借箭,徹底粉碎了周瑜的陰謀。

再說空城計。諸葛亮屯兵平陽,大部隊被派去攻打魏軍了,平陽城內只留了一些老弱病殘的將士。不料此時,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突然率15萬大軍來襲。諸葛亮一沒有倉皇出逃,二沒有整隊讓一群老弱病殘的將士與魏軍拼命,而是命人打開城門,自己則拿著一把琴,在城樓上輕輕撫了起來。魏軍見諸葛亮如此淡定自若,以為城中有詐,最終退兵而去。

古來打仗“兵不厭詐”。但凡打仗之人,誰不知道那些兵書上的計謀,又有誰沒聽說過空城計、連環計、美人計呢?只是,同樣的計謀,不同的人來使用,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后人稱頌諸葛亮神機妙算,把一切都歸于他超凡的智慧。其實,人們忘了,諸葛亮不是神,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之所以高,就高在他有一顆淡定的心。于是,他才能臨危不亂,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柔克剛。

三國時的周瑜也是個大謀士,也很聰明,很會算計。可人們也知道,跟諸葛亮相比,周瑜是個出了名的“小心眼兒”。也許,正是因為他心眼兒小,才常常過急過躁,最終誤了自己,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

歷史上有如此之多的前車之鑒,今人能以古為鑒的卻不多??偸怯性S多人,整天忙忙碌碌,跟在別人的背后追來追去,結果什么也沒有得到。遇到挫折時,他們也許會抱怨,會哀嘆,會自責,但很少有人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事情為什么會這樣?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一個急性子的人。他干起工作來風風火火,走路快得像在一路小跑,吃起飯來也總是狼吞虎咽,整個人就像一臺機器,每天都保持著高速運轉。有時,周圍有些人會好奇地問他:“你怎么這么忙?到底在忙什么呢?”

他就會急匆匆回答一句:“我也不知道?!比缓螅L一樣走開了。

其實,了解他的朋友們都知道,他之所以那么忙,是因為他的生活太亂了。因為亂,所以忙;因為忙,所以更亂了。

按他自己的說法,他之所以很忙是因為著急賺錢,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為了賺更多的錢,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又做了一份翻譯的兼職。為了多擠出一點時間賺外快,他盡量壓縮吃飯和睡覺的時間。他常常一邊啃包子,一邊迫不及待地看書稿,往電腦上噼里啪啦地打字。自從做了那一份翻譯的兼職,他就成了夜貓子,每天不熬到凌晨兩三點誓不睡覺。

一開始,他好像嘗到了一些甜頭,因為他覺得收入突然間增加了許多??刹坏揭荒甑臅r間,他就挺不住了。體質比以前差了很多,不但無力熬夜,連白天上班也迷迷糊糊的。這樣的狀態自然影響到了工作效率。工作表現不好、效率低,賺的錢自然也就少了。

更可悲的是,因為他長期狼吞虎咽地吃飯,進食又極不規律,不幸得了胃潰瘍,發作起來十分厲害。為此,有一陣他三天兩頭就得進一趟醫院,耽誤了工作不說,辛辛苦苦賺到的錢都大把大把扔進了醫院,自己還要吃不少苦頭。

每次從醫院出來,看著存折里越來越少的錢,這位朋友就會心疼好幾天。于是,他在心中暗暗發誓:這一陣一定要好好工作,把因病耽誤、因病損失的錢都賺回來……就這樣,他就像被卷入了一個旋渦,不停地重復著“拼命賺錢—體質變差、看病花錢—更加拼命賺錢—體質更差、花錢更多”的惡性循環。

既然他明知賺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又為何因為賺錢的緣故廢棄了生活呢?

不為其他,只為他不夠淡定。因為不夠淡定,所以急于追求,忙亂的生活得不到及時清理,變得越來越忙亂。這樣的人生,豈不可悲?

由這件事,我不禁想起了一個走迷宮的心理測試游戲。

一位心理學家陪一群孩子玩走迷宮的游戲。游戲在紙上進行,規則很簡單:每個孩子都拿一張畫有同樣迷宮圖案的紙張,再各拿一支紅筆,誰最先在紙上畫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誰就獲得了勝利。

這樣的比賽連續舉行了好幾場,結果其中有一個孩子總是贏得冠軍,他總能最先交上答卷,圖紙上的線條畫得十分清晰,沒有一點涂涂畫畫的痕跡。與他相比,別的孩子不但答卷交得晚,還總把圖紙畫得滿是亂七八糟的線條。

心理學家禁不住好奇地問他:“難道你知道所有迷宮的答案嗎?為什么一點都不用修改呢?”

孩子回答說:“因為我是先看好了才動筆畫的。”

孩子告訴心理學家,當他拿到一張迷宮圖時,他不會急著動筆去畫,而是會端著圖紙,整體瀏覽一遍,先找到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從終點出發,用眼睛逆向往回找出一條通往起點的大概的路徑,最后再沿著這個大概的方向,用筆標出那條確切的路徑。

與之相反,這群孩子中有一個孩子,幾乎每次都走不出迷宮。

心理學家看他急得滿頭大汗,就問他:“你走了這么久,離終點還有多遠?。俊?/p>

孩子驚訝地抬起頭:“終點?終點在哪里?”

原來,他每次走迷宮時,都只看起點,不看終點。這樣走迷宮,當然費力了。

不要笑話這個孩子。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宮呢?很多大人在走人生的迷宮時,不也總犯這樣的錯誤嗎?

既然人生是一個迷宮,就不要急于出發,在出發前先看一看、想一想,從起點到終點,究竟有一條怎樣的路可走,然后再沿著這條路一步一步向前走。

畢竟,人生這張圖紙無法打草稿,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可以重新來過。

心靈感悟

終日忙忙碌碌的人,最終庸庸碌碌的多。淡定,然后追求,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該忍時學會忍,該靜時學會靜,該退時學會退。

只有淡定,我們才能走得更遠,人生才能更幸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涿鹿县| 富锦市| 襄汾县| 镇坪县| 图们市| 峨山| 彰武县| 含山县| 翁源县| 湘西| 墨玉县| 长垣县| 晋宁县| 泽州县| 霍林郭勒市| 余姚市| 读书| 洛扎县| 深水埗区| 通州区| 红安县| 阜南县| 顺昌县| 镇赉县| 三台县| 莱阳市| 厦门市| 繁峙县| 巴彦淖尔市| 会昌县| 教育| 栖霞市| 宝鸡市| 兖州市| 扬中市| 永城市| 藁城市| 崇阳县| 崇州市|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