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方
虛證
●生脈散(原名生脈飲)
【組成】人參15克,麥門冬、五味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氣陰兩傷。癥見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脈虛數,及久咳傷肺,氣陰兩傷,干咳短氣。自汗者。
【來源】《內外傷辨惑論》。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18克,甘草(炙)5克,人參、白術、當歸(酒焙干或曬干)各10克,橘皮6克,升麻、柴胡各6克。
【用法】上藥打碎,都作1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臨病斟酌病情用量,去渣,稍熱服。
【功效】益氣升陽舉陷,調補脾胃。
【主治】1.氣虛發熱。癥見身熱自汗,頭痛惡寒,渴喜熱飲,少氣懶言,或飲食無味,四肢乏力,舌質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2.氣虛下陷。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久瘧等。
【來源】《脾胃論》。
●當歸補血湯
【組成】黃芪30克,當歸(酒洗)6克。
【用法】咀,都作1次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空腹溫服。
【功效】補氣生血。
【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癥見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以及婦人經期、產后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
【來源】《內外傷辨惑論》。
●升陽益胃湯
【組成】黃芪60克,半夏(湯洗,脈澀者用)、人參、炙甘草各30克,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15克,橘皮(不去瓤)、茯苓、澤瀉、柴胡、白術各9克,黃連6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9~15克,加生姜5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效】益氣補脾,升陽益胃。
【主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行令,濕熱少退,體重節腫,口苦食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
【來源】《脾胃論》卷上方。
●參術湯
【組成】黃柏(酒浸)、當歸各0.6克,柴胡、升麻各0.9克,人參、陳皮、青皮各1.5克,神曲末2.1克,炙甘草、蒼術各3克,黃芪6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都作1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后服。
【功效】健脾益氣。
【主治】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悶。
【來源】《蘭室秘藏》。
血證
●黃芪芍藥湯
【組成】葛根、羌活各15克,白芍藥、升麻各30克,炙甘草60克,黃芪90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5克,水5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后溫服。
【主治】鼻衄血多,面黃,眼澀多眵,手麻木。
【來源】《蘭室秘藏》。